-
1 # 字畫娛樂圈
-
2 # 大浪刀客
書法無論何體,欣賞原則不外乎三點,即結字,用筆及章法。具體說結字就是字的結體結構,一如搭房子,哪裡開窗,哪裡留門,哪裡安排客廳等,用筆考驗筆頭功夫,屬於長期習得的技能,要熟練掌握筆性,中,側鋒,運筆的輕重提按,疾徐等,章法就是字裡行間的分朱布白,疏密得宜,墨色濃淡等等。以此三點來評判書法,高低也就不難了。此幅為唐代草書大家張旭所書的古詩四帖,十年前在深圳華僑城何香凝美術館,深圳博物館新館有幸得見真跡,滿紙菸雲,筆力雄健,結字奇絕,搖曳多姿,是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狂草傑作,歷來為世所公認。
-
3 # 爆發的酸爽
書法、國畫最高境界:“氣、勢”是也!“氣”者該如落花流水一“氣”呵成、或撲面“爽朗”、或糾結“泥濘”,皆為“一以貫之”;“勢”者或如涓涓細流,隨風入夢,又如銀河落地,一瀉千里。此“氣、勢”皆為“書卷氣”為基,“書卷氣”又是另外“所悟”。但今人只知“氣、勢”不知“書卷氣”者多。
-
4 # 弘文宏利
唐草,唐戲,唐琴是一個有機體。書法分王系,代表王席之,張旭,武則天,顏真卿,蘇軾,毛主席。鍾系,代表鍾油,蔡怡,漢章帝,魏碑,柳,趙,康生。草書也分,代表王之張旭,鍾之章帝。當代為毛,康。草書章法嚴,實為慢寫,多筆連成,表象為一氣呵成,實為多筆氣暢。當今之人追求一氣呵成,但又顧了章,法,故氣不暢,把草書寫死了。寫草書要聽秦腔,也就是唐戲。尤其是蘇蕊娥,任哲中,蘇鳳麗等名家,其慢腔實快,引人入勝。表面是吼出來的,實為婉轉百態,與草書如出一撒。一句話,無二十年,寫草書就是笑話。
-
5 # 高樂29880076
書法以美為世人所崇拜,當書法失去了應有的法則那麼書法也就失去了準則!書法的好於壞決定權在那一邊才是關鍵所在!!!
-
6 # 聞是文化
書法是極具個性化的藝術,幾千年來備受人們的喜愛,它在華人的心中猶似音樂在西方人的心中一樣,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地位。因為它極具個性化,讓人難以捉摸,所以歷來就有如何欣賞的問題。唐孫過庭曾感慨萬千地說:“吾嚐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轍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賞。”竟然會有好的看成壞的,壞的看成好的。儘管歷代對書法欣賞問題論述甚多,但往往用語簡賅,詞藻華麗、駢文玄奧,讀後使人徒感高深,難以理解。所以,直至今日,書法欣賞依然是書法愛好者和學習者所共同注目和感興趣的問題。“金陵八家”之一的龔賢也說:“作畫難而識畫更難,天下之作畫者多矣,而識畫者幾人哉?”作為形象藝術的繪畫的鑑賞尚且如此之難,那麼,屬於抽象藝術的書法作品識之就更難了。為此,有必要談談草書藝術的欣賞問題。
書法欣賞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因為要從一根根線條和空間布白中理解書法家的思維,情感,技藝,品性,修養是不容易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得出公正和確當的評價。但是由於欣賞者的修養不同;品性不同;志趣愛好不同,對藝術理解的角度不同;以及審美力的高低,包括時代的隔閡,無端的偏見等;都可以使欣賞的主觀看法與作品的客觀實際不十分符合。即使以論書十分精闢而著稱的米芾,在評唐朝顏真卿的書法時也說:“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貶得更甚時說:“顏柳挑剔,為後世醜怪惡札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也。”此處所謂的古法,是以魏晉、二王的法式為座標。對顏真卿的“變法出新意”之舉,自然是不滿意的,這是審美觀不同所帶來的偏見。明朝沈度被永樂帝朱棣稱為“我朝王羲之”,蒙受恩寵。比為右軍,其實際相去甚遠,自是溢美,永樂帝有篡位之嫌,猶恐文人謗已,所以有此籠絡文人之言,以示朝出聖賢,巧妙地標榜太平盛世。這種有意拔高的評賞,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所以也是不會公正的。清末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一書,影響很大,有“尊碑卑唐”之論,乃是為提倡碑學而作出的偏激之詞。南北朝碑固然有其非凡的價值,唐楷又何可輕薄,儘可以互為補充,殊途同歸。任何藝術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風格存在,完全不必抑此揚彼,故作貶褒。以上僅是舉例,說明品評書法並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和統一的標準。推而廣之,在書法欣賞中更不能隨心所欲,妄加論斷。當今碑學,帖學時有爭論,其實,帖學極盡幽遠綽約之美,如清風、如彩霞、如幽篁,如碧溪,可得春風盪漾,沁人心肺之樂;碑學極盡雄健曠達之美,如崇山,如原野,如林海,如長江。高山大川有雄曠之美,小橋流水得幽靜之雅,陽剛是美,陰柔也是美;這是淵源流澤、地理環境、風俗習性、審美情趣等因素所形成的。世界上缺少那一種美都不行,沒有陰柔就無所謂陽剛,沒有陽剛也無所謂陰柔,這就叫相輔相成。當然,愛好可以不同,但品評應該公正。欣賞書法實際上是欣賞者的心理與書法家的作品在進行交流,是二者間的一次心靈的撞擊和合作。這種交合溝通絕非易事,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書法家的作品要技巧純熟,意圖明朗。欣賞者對書法藝術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實踐能力,要了解歷代書法名家、流派及其代表作;要懂一點筆墨技巧,有一點歷史知識,包括多看多寫這兩方面,不然對書法藝術的內在秘奧是難以洞察的。那麼,怎麼才能具體理解和欣賞富於變化,具有生命力的書法藝術呢?簡言之,可以從“形質”和“性情”人手。
書法作品是書家手中的筆在紙上運動時的真實記錄,任何細微變化都一覽無遺地袒露在紙上,成為通常所稱的墨跡或筆跡。在墨跡中色含著兩種因素,一種是“形質”,一種是“性情”。形質是指點畫的外形和內質,字的構成,它包括線條、重心、筆勢三要素。同時,書法作品又體現作者之精神、氣質,故其面貌因人、因時而異,這種藝術個性的流露謂之性情,它包括氣韻,風格,墨趣之要素。性情則人各有別,千變萬化。欣賞書法若能抓住“形質”和“性情”這兩點,那就是抓住了核心問題。
形質完備即是點畫的外形和內質都符合筆法和字形結構的原理,即成有法之書。具此基礎,才有可能使性情得到充分的表達。因為,性情是書法家內心的獨白,其中包含作者的氣質、稟賦、個性、修養、學問、識見、品德以及情緒的變化等,不是單靠功力所能達到的。“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日如其人而已”(劉熙載《藝概》)。當形質和性情達到和諧統一時,作品才具有個性風格,方有藝術性可言。當然,形質和性情是相互滲透和促進的,眾人臨同一本帖而面目各異,即是不自覺地滲入了自己的性情。而優秀的書家必須有意識地將深邃的情感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從而形成具有藝術個性之風格。
欣賞書法實質也是學習,欣賞時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力口深了,從而也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所以說,要提高創作能力,必須提高欣賞能力,反之,自己的藝術水平上升了,那麼欣賞和實踐能力也就能交替上升。所以,書法欣賞又不單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提高自己書法水平的重要環節。孫過庭說得好:“自矜者將窮性域,絕於誘進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可以斷言,具有相當造詣的書家,必是具有相當鑑賞力的評論家。
書法是技巧和意境相結合的藝術,是頗具特性的藝術。欣賞時,要有一定的藝術想像力,要大膽地張開藝術想像的翅膀,在作品中自由翱翔,透過外形質樸、自然,毫無雕飾的一個個漢字,觀察到其內在蘊藉的美。也可從外形的“妖嬈”和故作妖媚,以及外形“強悍”故作剛狠,外形“脫略”故作瀟灑中,發現其膚淺和缺乏高尚情趣。王羲之看書法的點畫時就將其與自然界的生態萬物相聯絡,如將一橫看成為“如孤舟之橫江渚”。若能如此充滿遐想地來欣賞書法藝術,則我們的文化生活將豐富多采,精神生活將充滿激情。人們之所以如此需要書法藝術,如此熱愛書法藝術,乃是因為書法藝術能給人高尚的美的享受。
清劉熙載曰:“觀人於書,莫如觀其行草。”行草書尤其是狂草書體束縛性最小,可變性最大,最能體現書家的藝術構思、心的律動,情的宣洩。草書所表達的是一‘種朦朧、變幻乃至狂熱的美,所以欣賞書法是享受藝術,享受生活。
書法藝術的欣賞需藉助於視覺,覽其表象,深入核心。需玄鑑精識,從形見其神、鉤沉攬玄,追虛探微。草書之美,多半隱匿在形態的中間或後面,線條是外形,是具象的,但線條表現出來的理念和情趣是抽象的,要能在具象中抽取其事物的本質屬性,這樣才不至於在欣賞時覽其淺表而略其神韻。因為書法所表現出來的並非是客觀世界中任何——種形象,如圖畫中的亭臺樓閣、茅屋小橋,梅蘭竹菊,飛禽走獸等等。書法之美當然來源於自然,但它不是自然的直接寫照,而是棄去表象,抽其內質。如將一橫稱為千里陣雲,一點稱為高峰墜石,一豎稱為萬歲枯藤,戈稱為百鈞弩發,一捺稱為崩浪雷奔等等。以上所形容的自然現象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將這些現象與一點一畫聯絡起來,是需要豐富想像的,並不是寫一橫真的像畫天上的雲。現在有—‘些書法家,將畫與書法強拉在一起,這種思維方法和表現手法只知具象不知抽象,是將藝術庸俗化和膚淺理解了。抽象是造型的根本。著名文學家韓愈稱草聖張旭:“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一切的自然現象在張旭的草書中都可以體會出來。然而,看張旭的草書,真正存在於紙上的只是線條而已,這就是韓愈在欣賞張旭草書時所產生的移情作用。
韓愈的高度的抽象思維,將線條看成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以韓愈的欣賞水平,他看到了書法藝術的抽象美。正因為書法具有抽象之美,所以評述書法也常以抽象之法。如蘇東坡稱顏真卿“細筋入骨如秋鷹”。趙構稱米芾“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董其昌稱右軍“如鳳翥鸞翔”、稱米芾《蜀素帖》“如獅子捉象”;肖衍《古今書人優劣評》:“鍾繇書如雲鵠遊天,群鴻戲海”,“王羲之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沒有一句是談書法的筆法、結體、章法,但他們確實是在評述書法。這是一種對書法藝術的高度概括,抽象的評述。我們可以對書法的用筆,結體等分解得十分精細,但仍無法找到最確切的語言將書法二字講得十分明白,仍感到說不情、說不透,所以就有了種種海闊天空的形容。欣賞者只談感受,不談具體,感受是對書法藝術的入神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書法藝術?且聽孫過庭所作的比擬讚歎:“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稿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威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
-
7 # 麓風軒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草書作品,外行往往一頭霧水!其好壞如何識別與評價?從內行的角度來看,至少需要把握幾點!下面,我從網上隨便選幾幅草書作品來“現身說法”:
1、單個字的草法需要準確,不要寫錯字,符合最基本的草書法度。這一點是最低要求,可是沒有多年的識草、學草經歷,還很難做到;如上圖習作中就存在草書寫法不準的問題;
2、書法線條和字形結構有一定質量,符合基本的書法筆墨韻味。不要太狂怪、太矯揉造作、太俗氣,東施效顰不是美,只會令人更噁心;如上幅習作線條質量有所欠缺;
4、能在疏密、大小、縱橫、欹正、濃淡、枯潤等方面營造矛盾對比關係,那就草書水平更高。如上圖作品,草書寫法基本準確,看不毛病,不足之處在於過於平淡,沒有營造矛盾對比關係。
最後提供一幅較為成功的王厚祥草書作品,供與以上習作對比。
-
8 # 書畫界藝術
草書作品是很難評價的,不知好壞也就不易進步。
比如王羲之的“斷連”功夫。古人云“筆筆斷而筆筆連”方為妙境,這是古人對草書用筆的描寫,比如還有筆斷意連等等。草書作為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連與斷方能體現草法的節奏、氣勢、氣韻等,“斷”與“連”是草書用筆上難點之一。
我認為草書王羲之寫的最好,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
說這字功力不足的不是外行就是裝內行的噴子……這字不但功力深厚,而且寫出了新意與性情,筆法尤其好,不呆板沒有一點點印刷體的感覺,落款字型也練的特別到位特別好。
回覆列表
草書尤其狂草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很多人都喜歡草書,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看不懂,於是學了幾天楷書的外行就罵草聖張旭的字是醜書,懷素的字是醜書。。。
樓主發的這幅草書是草聖張旭的代表作《古詩四貼》,歷代大書法家是這樣評論的:通篇來看:古意蓬勃、篆意迭出、字勢縱橫、激盪揮灑,有著長江、黃河的浩蕩之勢,有著壺口瀑布般的奔湧,有著“氣吞萬里如虎”的威懾,“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章法大開大合,聚散有度,相生相剋,對立統一,其點畫彈性十足,提按有度,奇幻百出,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
總之,該帖有著:行神如空、吞吐大荒的浪漫自由精神,有著蕩氣迴腸、藐視天地、笑傲王侯的氣魄,是盛唐最輝煌一面的真實寫照。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下面我們再看一幅當代某書法博士白某臨摹的這幅字,就能明白什麼是寫不好的草書了。 首先他整幅氣韻臨摹的死氣沉沉,呆板彆扭,俗氣,讓人看了不舒服。。。筆法很多錯誤 很多字不像寫出來的,像畫出來的,比如“花”的起筆,“逐”的最後一筆,“南”的第一筆,“丹”中間的那一點,還有“玉”字下面的一橫等等都沒有寫好。還有很多字寫的很醜沒有一點點神韻,如“祥”“雲”“大”“火”都寫的沒有一點點功底,俗到極點。。。最要命的是臨摹字帖還寫了幾個錯字,如“印”“龍”都是錯字。。。通觀全篇沒有一個字臨摹的像的,不知道他這博士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