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滿樓書坊

    在人們印象中,“詩仙”李白愛好自由,乃一飄然出世的“謫仙人”,一生喜歡遊山玩水而不屑於仕途。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李白一向自負有才,自小就懷鴻浩之志,其一生拜見的各級官員不計其數,而且一再自薦,但都沒有結果。

    譬如李白的兩次婚姻,實際上就有著明顯的政治目的。

    其第一任妻子許氏,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圉師雖已去世,但許家勢力仍存;第二任妻子宗氏,同樣來自武則天時期的另一位宰相宗楚客家族。

    可惜的是,李白的兩次婚姻都是入贅女方家,這在當時的上流社會中並不體面。因此,李白終究未能踏上自己期盼的仕途。

    直到後來,李白透過好友也是朝中高官賀知章,在後者的薦引下,李白這才有機會接觸到唐玄宗。

    之後,已經42歲的李白終於撥雲見日,迎來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縷曙光。大喜過望之餘,其得意地寫出以下名句: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之後,唐玄宗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大詩人走上臺階時,皇帝竟親自走上前去迎接。兩人接談後,頗為融洽,唐玄宗高興之餘,竟親手調製了一碗羹送給李白吃。

    就這樣,李白進了翰林院做了唐玄宗的待詔。每逢宴飲郊遊之類的活動,唐玄宗必命李白侍從,以賦詩紀實。

    可惜啊,李白這工作雖然可以御酒暢飲,縱情詩興,卻與李白期望的安邦理國之志相去甚遠。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當時除翰林院外還有翰林學士院,雖然只差了“學士”兩字,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簡單說,翰林學士院是負責草詔等政務的,也就是皇帝的參謀顧問;而翰林院呢,不過陪皇帝讀讀書、下下棋,吟詩作樂之類,那是文學之臣,負責幫皇帝提高修養的。

    之後,由於在一次宴飲中得罪了權臣楊國忠和唐玄宗的身邊紅人高力士,李白最終被冷落,鬱郁不得志之下,李白最終放棄仕途,成了一名真正的吟遊詩人。

  • 2 # 澤安君

    謬矣~

    說李白不願做官那是大錯特錯,在古代,大丈夫都但求能夠進入官場,出將入相,一展抱負,名垂青史!李白也不例外!(雖然他靠寫詩也確實流芳千古了,但是他的志向絕不再此!他只是想憑藉詩文獲得一張政壇的門票)

    李白非但願意做官,而且希望做大大的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種官!位極人臣的三司、宰相!

    李白認為自己是經天緯地之才!有著宏圖大志!他的志向在寫給好基友孟浩然的詩文《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寫的很明白,那就是: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什麼意思呢?

    李白自比管仲,晏嬰,而這兩人都是春秋時,齊國的名相。前者助齊桓公成就霸業,後者則在春秋末期齊國衰弱之際,輔佐三代君王,以五尺之軀維護國家尊嚴,留下了“南橘北枳”、“華而不實”、“諫殺燭鄒”、“晏子使楚”等故事,堪稱智慧的化身。

    (想知道李白和他老婆故事,請關注下我之前寫的文章)

    上元二年,李光弼大軍出征討伐史思明!時年61歲的李白聽到訊息,老淚縱橫,穿袍帶甲,手持長矛,全副武裝準備加入隊伍,奔赴戰場,他渴望建功立業,殺敵平賊,一舒胸臆!奈何造化弄人,行至半路,勞累的身體再也撐不起他的抱負,他倒下了,終究沒有到達戰場,他再也沒有起來,並在次年病死。

    李白的一生極其悲壯,他飽受磨難,摧殘打擊,但始終沒有喪失信心,他直呼:“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如此百折不撓,堅定不屈的人格,如此為夢想不懈奮鬥,執著努力並甘願為之付出所有的李白,怎能讓人不愛呢?

  • 3 # 千千千里馬

    “李白為何不願做官?”不會是李白親口告訴你 的吧?

    比如,安史之亂以後的第二年,有人騙李白說,永王李璘請您做官呢,有人勸李白,別去,騙你的,李白說,這年頭了,還說什麼騙不騙,我要去看看!

    哦喲喲,李白給高興得,可不得了了,連蹦帶跳,寫詩高唱“我輩豈是蓬蒿人”!撒腿兒就從廬山往丹陽跑。剛到,也不知見到永王李璘沒有,揮手就寫下氣壯山河的《永王東巡十一首》詩,對永王進以水軍入北海平定安祿山,那叫一個鬥志昂揚信心滿滿。

    可是,沒過一個月,永王被唐肅宗找了一個藉口,說永王要造反,就派高適把永王給平了。

    可憐咱們大詩人李白,上當了!

    原來,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按照唐玄宗集團的偉大戰略部署反擊安祿山,其中永王李璘被部署在長江以南,形成海上北上作戰和憑藉長江天險緩衝安祿山的進退之勢。

    但是,太子李亨提前擔任唐玄宗的大位,成為皇帝了,這事兒李亨真沒跟老爸唐玄宗和九弟永王李璘商量,所以,弟弟李璘也許有很多意見吧,所以,對唐肅宗的指揮命令沒聽,這還得了!我就怕你們不服三哥我李亨的領導,現在真敢不服?

    李亨一怒之下,就把永王李璘給滅了。

    誰叫李白不遲不早在這個時候在李璘那兒啊?

    這不踩上李亨的紅線了?所以,李白也受到了牽連。

    李白受皇帝的打擊也就罷了,但是,此時也有種種謬傳,說李白到李璘那裡去,就是想做官,想掙點錢。

    你說李白已經快60歲了,奮鬥了一生,也沒一個什麼正經官品,出於為反擊安史之亂出點力,卻遇上了一個身陷囹圄的倒黴事!

    李白不愛、不想做官,那是假的。

    李白自從青少年時代就希望直接在皇帝身邊服務,有他在皇帝身邊,天下一定萬國咸寧的局面。

    但是,命運啊!不要說唐玄宗的菜園子都進不去,就是韓荊州、哥舒翰這些傢伙身為唐玄宗的要員,也看不懂咱們李白大詩人的一腔熱血滿腹經綸啊!

    李白好苦啊。不過,還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唐玄宗的一個帝師是李白的朋友,這位帝師不愧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李白是一個光芒四射的歷史人物,所以,就想辦法把他介紹給唐玄宗。

    這樣,李白才喜出望外地進入唐玄宗的宮殿了。

    唐玄宗說,你行嗎?你先跟師父們學幾招,再參加國家大事的高階會議也不遲啊。李白一聽,拉倒吧,不就是瞧不起我?老子辭職不幹了行不行?唐玄宗說,嗨,李白,說你什麼呢!你不想幹,我也不攔你了,不過路費肯定不會少你的。

    就這樣,李白唯一的一次做官就這樣結束了。

    後來,就是參加永王李璘幕府那事兒,應該說,李白基本沒有具體幹什麼事,嚴格說,還不是做官。

    過了一年多,李白終於在乾元二年的春天給唐肅宗赦免了。他非常痛苦地踏上了新的求官之路。上元二年,他聽說李光弼的軍隊非常英勇,就想參加李光弼的隊伍,為平定安史之亂做點貢獻,可是,他終於因病死於此年。

    李白死了四年,杜甫都不知道,杜甫在夔州寫詩想象他應該在煉丹。

    李白是不得意的一生,也是積極奮鬥的一生,他有時也有消極的情緒和思想,但是,那顆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心願一直陪伴他的生命到終點。

    李白愛官,但不是為了升官發財。

  • 4 # 長江一帆

    李白不願做官原因|,一不想受約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二是經常喝醉酒!不能按時上班皇帝不喜歡酒鬼,嫌他貪杯誤事,三是當官工資太低,還不及賣詩文來錢!而且很自由自在!

  • 5 # 兔子7265

    李白根本就做不了官,所以,他最後只得放棄了做官點夢想。

    其實 ,李白非常喜歡做官,經常覺得自己就是一塊做官點料。

    所以,年輕的時候到處求官做,但是,沒人覺得他是一個做官的料啊,所以,沒人給他管

    官做,李白更高傲了,就說,“我為什麼要對權貴低三下四的呢”?

  • 6 # 筆下發白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做為一代詩仙,他有著睥睨天下之才,所以他也有著滿腔抱負,從他的詩歌中我們雖然看到了李白一生的狂傲和放湯不羈,但卻沒有看到這位少年奇才的報國之心。

    李白其實無數次在詩中表達了對朝廷的不滿,對權貴的厭惡,他希望的是一個沒有明爭暗鬥、一心為百姓的朝廷,但是事與願違,這位遊俠般的詩人也只能浪跡天涯,儘管在朝中他能讓力士脫靴,但是做為一個光明磊落之人,他卻避免不了小人所害。

    所以我認為,李白不願意為官,還是源於他是一個如江湖俠客般的詩人,他喜歡路見不平,但是這種性格卻不能入朝為官。也正是因為沒有當官,中國才有了一位流芳百世的詩人。

  • 7 # 張琦799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性豪放無羈,風流倜儻不羈,一身白袍,騎白馬,佩長劍,好遊山玩水,一生不願做官,看透了官場腐敗,爾虞我詐,不願深陷官場泥潭,遊覽名山大川之中,李白斗酒詩百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千金散盡還復來,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瀟瀟灑灑度過一生,成就了一代詩仙。

  • 8 # 窗外的白楊

    這個是誤解!詩仙李白本就是一個“官迷”,但如何走上“不摧眉折腰事權貴”之路,是有過切膚之痛的!

    李白,唐朝著名詩人,他渾身都是故事,很難想象他本是一個“官迷”,愛之愈深,則恨之愈切;千淘萬漉後,終於迷途知返,活出本我境界,成為我們現在熟知的詩仙、酒仙李白。

    李白老家四川綿州,後來才遷到中亞細亞,出身於富賈家庭。過去都按照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很低。所以,老李家錢是有的,但是在社會上還沒有什麼地位,家裡一心想出個當官的。俗話說得好,財大氣粗,李白近似狂人,沒有什麼可怕的,反正老子李客有的是錢。先報了“興趣班”學劍,有錢就是任性, “北門之厄” 後,他四十歲拜天下第一劍客斐旻為師,“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 。

    當然,最主要的,他還是要做官。他可不是五柳先生那樣“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他是有備而來,而且是孜孜以求之。你有想法,我們理解,那你也要謙虛點,但他是李白,他沒學過什麼叫謙虛,在求官的自薦信裡說自己“身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碰到如此狂生,看了都頭皮發麻,當然肯定是沒有人敢舉薦的。

    沒有辦法,搞聯姻,只有出此下策。我對古代和親制度,從感情上可以理解,有利於民族融合,減少戰亂;但在實力上,我們更多的時候,看到的只是被逼無奈,是強權面前的妥協。堂堂中原貴族美女,卻要遠走他鄉,與家人生離死別,為了國家利益只能忍辱偷生,犧牲她們。但李白急功近利,他的第一樁婚姻“目的性”就太強,娶已故丞相許圉的孫女為妻,生下兒子伯禽,然後就不辭而別,開始“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沒有尊嚴的辛酸求官曆程。

    一封封求官信紛至沓往各深宅大院,特別是一首詩:“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韓朝宗)。”這麼露骨諂媚的表白,傳為官場笑談,為很多文人與官人所不齒。後來,自己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來自我解嘲。

    處處碰壁後,李白歸隱終南山,這也是無奈之舉。古代想出名,當隱士也是一條路。當然他不是真隱,想出仕走“終南捷徑”,但是與他無緣,期間還遭受了“北門之厄”,“酒隱安陸,蹉跎十年”。42歲時,時來運轉,唐玄宗三次下旨,終於把他找到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原形畢露,有小人得志之嫌。

    終於進入朝思暮想的皇宮,看到了“王的女人”楊玉環,他無以為報,只有“以詩相許”,今天再看當年李白這首拍馬屁的千萬絕唱,還有點感到肉麻:

    清平調詞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山玉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是李白看到楊玉環後,被她傾國傾城之美所折服:看到她後,連天上的雲都想擁有她那樣的衣裳,美麗的鮮花也不自信了,想擁有她那樣的姣好的容顏;連春風也要親近她倚靠著的欄杆,那些花兒沾了有她芳香的雨露後,也變得更加芳鬱了。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那一定只能在天上的瑤臺月下,才能見到了!

    美人當然是歡喜的,這麼稱讚她,“王”也是龍顏大悅,賜予天龍馬、珊瑚鞭、宮錦袍,供奉翰林。這正是“春風得意馬路蹄急,一朝看盡長安花”,受到吹捧當然是正常的,“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但他不懂為官之道,不去與這些近臣搞好關係,他還讓寵臣、“影子內閣”高力士脫靴,讓那些寵臣不樂意了,看到這個“土老冒”老是搶自己的風頭,還讓自己出醜,自然讓奸相楊國忠等人的妒恨。

    更為關鍵的是還罪了唐玄宗,有杜甫詩為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羈,連皇帝也敢拒絕,還敢青睞王的女人楊玉環,調戲顯貴權臣,蓋因性格所致。俗話說得好,性格決定命運,加上雖每天錦衣玉食,但每天干得都是溜鬚拍馬之事,他也厭倦了。最後,被“賜金放還”,稱為“非廊廟之器”,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此,他告別了人生仕途得意的頂峰,卻從此進入人生藝術創作的巔峰,寫出了《夢遊天姥吟留別》的絕世佳作,喊出了藐視權貴的最強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為一個男人,一個喝酒的男人,一個愛好文學喝酒的男人,我尤其喜歡以下這一首樂府古題詩《將進酒》。這首最能體現他桀驁不馴、自信豪放的性格,在被“賜金放還”,感覺懷才不遇後,以豪飲澆胸中塊壘。整首詩一氣呵成,氣勢恢弘,讀起來讓人酣暢淋漓。尤其是,在這個冰雪天氣,晚上來個圍爐夜話,酒至酣時,吟誦此詩,最為盡興。最後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9 # 待風起時

    李白天性放蕩不羈,不適合官場裡的爾虞我詐。而且李白雖有文采,但並不擅長治國理政,其所期待的政策難以在現實中實現。且李白崇尚自由,不願受到官場的羈絆。其性格又不被統治者所喜,所以李白並不適合做官。

  • 10 # 小福談歷史

    李白的個人性格不適合在官場這個地方生存。

    還有就是李白更適合當個遊行詩人,去寫一些浪漫的詩。

  • 11 # 小新學易

    李白有點恃才傲物吧。一個浪漫的人很難想象能把官做好,一切都太理想化

  • 12 # 使用者103821918111

    除了自身原因外,還有就是當時的盛唐已經出現衰退的跡象,李白陪伴在唐玄宗身邊只是他的御用寫詩小能手,根本沒有讓李白的才華施展在治國理政上。在這時候唐玄宗已經對朝政有了懈怠之心。

  • 13 # 亦有所思

    原因甚少有以下五點。

    一,冒犯皇帝。

    李白詩《白鳩吟》有一句“鳳凰雖大聖,不願以為臣。”這一句若說沒有批評皇帝之意,鬼都不信。單看此句,完全就是李白自比為鳳凰,傲高自許,不願為臣。李白在《古風》中有一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什麼是大雅?大雅是贊周文王功績,罵周厲王之昏庸。放在第一句,誰說沒有暗批唐玄宗之意?

    二,藐視領導。

    最著名的就是高力士脫靴一事。甫入官場,不思與領導結善,偏偏故意與領導結怨,甚至侮辱領導。以為自己是那個給鎮長做腳部按摩的副鄉長麼?高力士在文人眼裡是奸臣,可實際上他是一個忠臣。再加上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等詩句,這李白就是一個看不起權貴的清高之人,既然看不起權貴,就不要妄想進入官場!

    三,諷刺老闆娘。

    《清平調》其二“可憐飛燕倚新妝”,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花園裡撒狗糧,濃情蜜情之意,召李白來寫詩,李白一揮而就,這就是《清平調》三首,這三首看起來很美!實際上很扯,第一首詛咒他們別離。第二首更狠,直接拿趙飛燕說事,一是諷刺楊貴妃胖,二是暗示楊貴妃勾引唐明皇夜夜縱慾,三是提醒唐明皇這個楊貴妃可能像趙飛燕一樣陷害皇后,稱霸後宮。第三首說恨,簡直像預言一樣。唐玄宗也是才子,讀書並不比李白少多少,他當時看不出來,事後還看不出來麼?只不過不願意掃興罷了。可在事後當有人提出這三首詩的“陰險”時,唐明皇不也順勢KO掉李白麼?

    其四,有錯不改。

    李白曾於宵禁時,大醉而歸。撞入李長史車隊。事後寫了一篇《上安州李長史書》做為道歉,可是在這篇道歉信中,先說“未及迴避”,然後說自己“暗室無欺”,再說“今小人履疑誤形似之跡”,又說什麼“魏王自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透過舉出一大堆古人不計較別人過失的案例,提示李長史不要心胸過小,豈不是說如果你要怪罪於我,就是心胸不寬,氣度不廣麼?犯了律法都不低頭,還在文章中給領導挖坑。李白官場智商簡直為零。

    其五,惹怒同僚。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有云“何圖謗詈忽生,眾口攢毀”之句,好一句“眾口攢毀”,便指李白同時受到多人“指責”或“詆譭”。雖說官場臭如糞池,卻也自有一套規則,輕易不樹敵,何況對於與自己無怨無仇的李白。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同僚對自己群起而攻之?還不是平日裡不檢點,不尊重,把自己凌駕於他人之上?你不鳥我,憑什麼要我鳥你呢?杜甫《不見(近無李白訊息)》中有“世人皆欲殺”一句,可見李白在官場是多麼不受待見。如果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並不足以解釋這種現象。

    李白這一套,只有亂世吃得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羅手錶質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