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禹音
-
2 # 緣分天空9628
西周滅亡時統治已近三百年了,後期幾個王除了周宣王以外,都是昏庸無道之輩。尤其是周厲王姬胡在位時,施行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內外交困,因此才發生了華人暴動的事件。雖然經過了周公,召公的治理,天下稍安。這時西周王朝又迎來了一位更昏庸無道的周幽王,西周王朝失去了最後的希望。周幽王的為了愛妃一笑,烽火戲諸侯,一笑值千金,這些荒唐的舉動徹底葬送了西周王朝。
-
3 # 琅琊神話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寬泛。一個王朝的興衰和滅亡,一定有著複雜的社會背景和人為因素,也是各種矛盾多年累積的結果。在歷史教科書中,總喜歡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周厲王“烽火戲諸侯”一事上,用“狼來了”這樣簡單的寓言故事,將西周的滅亡解釋成意外事件。但個人以為,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因素,西周的滅亡是一種必然,其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西周的分封制。在西周成立初期,在周武王等幾代賢王的治理下,西周王室的軍事實力和財政實力都比較強大,各地諸侯比較弱小,因此社會也比較安定。但幾百年後,隨著西周社會的進步,各諸侯國的軍事實力和財政收入迅速提升,一些大諸侯國不斷滅亡和侵略小諸侯國,勢力一步步增長到可以和西周王室抗衡的地步。因此,不服從周天子調遣的結果,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造成。
二是西周王室重文輕武。西周和商朝不同,商朝存在的幾百年間,不斷東征西討開疆擴土,甚至周武王滅商的牧野之戰,也是趁商朝軍隊主力東征無法回援,才取得了成功。周朝建立後,重視禮儀文化,以寬仁的風格執政,不重視軍事發展。幾百年間,始終沒有消除犬戎等遊牧民族的威脅,坐視他們一步步強大,最後直接造成西周亡國。
三是周幽王的昏庸無能。雖然西周王室的權力旁落,但以禮治國的西周,並沒有走到亡國邊緣。各地諸侯雖不服從周天子調遣,但都承認其為共主,還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這從東周後來又存在了數百年就可以看出。但周幽王面臨內憂外患,不思進取,反而寵幸褒姒。甚至在奸臣的篡奪下,廢長立幼。被廢掉的公子宜臼逃奔外公那裡,申侯聯合遊牧民族犬戎討伐周幽王,終於導致西周滅亡。
-
4 # 歷史天天談
周的滅亡,在我看來,其根本在於其實行分封制。
人心多變,人的慾望也很難得到滿足。當分支強於主幹的時候,不管是換做多麼賢明的君王,也避免不了被分支吞噬的結果。
始皇帝一統天下,實行中央集權,設郡縣,後世沿襲這一體制,也正是因為大家都看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但是,西周的滅亡,更多還是在於其中後期歷代君王的作死。
西周自周穆王起,至周幽王止,歷代君主,或多或少,都有其不當之處。
如周穆王周遊天下,周共王推行土地私、裁軍且伐滅同姓諸侯國,周懿王膽小迷信,周孝王背棄周禮,周夷王烹殺異姓國公,周厲王與民奪利、以殺止謗,周宣王料民、以個人意見更改諸侯國國君,更別說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了。
如果西周的這些君王能夠少做一些作死的事情,西周絕不可能會僅僅延續了短短的二百餘年就宣告終止,進入到東周的春秋戰國時代
-
5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西周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周王室統治天下的兩個保證,禮儀約束和軍事威懾都喪失了。
夏商周一來,土地都歸屬於國有,受封者,只有土地使用權,而沒有土地所有權,也不能買賣土地。而且,天子可以強制回收王公貴族們的土地,進行土地的再分配。
王公貴族,根據爵位分封不同大小的土地。
《禮記·王制》記載: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
制: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也。”
在農業文明時代,土地就是最大的資本。從所擁有的土地資本看來,周王室是個巨無霸,諸侯國,都是周王室的下屬小國。
《道德經》說的“小國寡民”,也就是說王室直屬的疆域要大一些,諸侯國要小一些,這樣才能有利於穩定的統治。
到了西周末期,一方面周王室的國君沒有做好國家治理的工作;
另一方面,周王室要不停的分封新的王族成員後代,那麼屬於中央的土地,就會越來越小,到周平王遷都時,已經從最開始的千里,變成了不足六百里;
第三,諸侯國紛紛利用拓荒來增加土地供給,還透過稅收優惠,來鼓勵勞動力流入,於是諸侯國越來越強大。
另外,周幽王時期,在犬戎之亂中,王師慘敗導致精銳喪失殆盡;
周桓王時期,日漸衰弱的周王室,試圖重新振作起來,維持和加強對諸侯的統治權,結果又被鄭莊公打敗。王師從此之後一蹶不振。
周王畿的土地,越來越少。又失去了軍事霸權,那麼要再強行回收諸侯國的土地就不太可能。同時,稅收也成了個問題。沒有武力的保證,稅收顯然就成了很縹緲的東西。於是,周王室越來越窮,窮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曾經跟諸侯國借錢。
失去了中央的武力鉗制,也喪失了禮樂這種倫理約束,還沒有了賴以生存的財稅收入,周王室就此走進衰敗。
-
6 # 紅雨說歷史
周朝滅亡要從周穆王以後開始,周厲王顯出滅國徵兆,周幽王最後被滅。周厲王被逐
周朝傳到周厲王的時候已經是九個天子。周厲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獨斷專行,貪慾十足。雖然說當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后。”但是周厲王把所有的山林湖泊河流都歸自己所有,禁止所有的平民去這些地方謀生,並派人監視。他發現平民中有人說他壞話於是,他就派巫師到平民中間監視,聽到誰說自己的壞話就直接殺掉。華人在這種高壓統治下,終於受不了了,一起暴動,趕走了周厲王,由周公的後代代理政務。周朝14年沒有設立天子。
宣王中興。周厲王死後,大臣們擁立他的兒子繼位,就是周宣王。周宣王是一名賢王,他吸取父親的教訓,善待民眾,並且擊敗了一些的蠻夷部落。周朝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進入了一定的穩定期,史稱“宣王中興。”但是周宣王晚年窮兵黷武,胡亂征伐,使得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國勢再度衰退。一些敢於直諫的忠臣,也被周宣王殺害。
烽火戲諸侯。周宣王晚年過度用兵,使得國力陷入衰落。他的兒子周幽王又不成器,繼位後每天只顧寵幸褒姒,周天子的威勢越來越低。周幽王廢后還得罪了他皇后的故國申國。他為了博得褒姒一笑,點燃烽火臺調戲諸侯,讓諸侯以為外族入侵。結果美人笑了,他卻失去了諸侯信任。終於,犬戎看準機會,再和申侯的裡應外合,攻破鎬京,在驪山殺死了周幽王。
-
7 # 君山話史
周幽王上臺時,西周王室的處境就很不妙了。
在周宣王晚年,內政混亂,擅殺大臣,又幹涉魯國內政,導致諸侯離心,更要命的是,對外戰爭一敗塗地。可以說,周宣王把一個爛攤子扔給周幽王。
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西周首都鎬京爆發特大地震,導致河流上游多處決堤,洪水湧向四周,涇水、渭水、洛水三川由於上游改道而出現斷流乾涸,“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周幽王沒有把精力放在災後重建上,反倒討伐戎狄,以重振周室威風。公元前779年,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命伯士率領六個師的兵力討伐六濟之戎。此時周人還忙於災後重建家園,家都還未安頓好,哪裡有心思去打仗,士氣低落,不僅大敗而還,連統帥都被戎人殺死。
徵戎之役大敗後,周幽王灰心喪氣,把政事交給了卿士虢石父,自己喝酒泡妞去了。然而虢石父的品行欠佳,史稱他“佞巧、善諛、好利”,只會在幽王面前拍馬屁,背地裡則四處搜刮民脂民膏,華人十分痛恨他。
這時,一個重要人物粉墨登場了。她就褒姒。
於是便有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為博美人歡心,天子不惜上演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上當受騙的諸侯們,無不惱羞成怒。當“狼來了”的叫喊聲成了欺騙的代名詞,沒有人願意再理會下一次是否真的狼來了。
當褒姒生下兒子姬伯服後,周幽王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一個決定:廢除王后(申後,申侯的女兒)及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姬伯服為太子。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申侯怒不可遏,當時申國的地位比較特殊,申國是戎人聚居的諸侯國,與西戎關係緊密,多次充當周、戎衝突調停人。周室能太平,與申侯坐鎮西部、保衛西陲有關係。當週幽王廢掉申後,就與申侯結仇了。
申侯與繒國與西戎,結為同盟。幽王十年(公元前772年),天子在太室山召開諸侯大會,決定出兵討伐申國。各諸侯國表面上舉手贊成,其實沒人願意出兵。沒等周幽王出兵討伐,申侯已經先下手為強。次年(幽王十一年),申侯發難,他聯合繒國及犬戎,進攻鎬京。周幽王向諸侯們求援,然而諸侯們沉默了,採取觀望態度,沒有一個諸侯國出兵。最初周幽王逃到驪山,為犬戎所殺,西周滅亡。
由於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為大家所熟知,故而自古以來,故事主角褒姒便不幸成為西周滅亡的替罪羊。其實諸侯背叛王室,絕非那麼簡單,在周宣王後期,西周王室由於在對外戰爭屢戰屢敗,天子威望已一落千丈。
周幽王上臺後,不能體恤百姓,朝綱混亂,任用奸臣,諸侯離心,這些都是滅亡的原因。直接導火線則是廢黜申後,廢長立幼,挑戰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把國事當作家事,最後身敗名裂。
-
8 # 歷史風暴
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是少數民族崛起!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鎬京,西周滅亡。為了躲避犬戎,周平王東遷洛陽。在東遷的過程中,周平王得到了秦人的保護。作為回報,他將周朝的龍興之地西岐賜給了秦人,當時西岐地區已經被犬戎佔領,所以呢,這隻能算是一個空頭支票,沒想到秦人很給力,經過大戰驅逐了犬戎,得到了西岐,在這裡建立了秦國。
西周的滅亡看上去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在偶然中存在著必然。西戎一直是周朝揮不去的陰影,早在商朝的時候,周人就經常被西戎欺負,到了周文王的爺爺古公時期,為了躲避西戎的威脅,周人開始東遷,來到了西岐這個地方重新建國。周朝建立後,憑藉強大的國力,一度使西戎向周朝稱臣。
但是,西戎一直是周朝的威脅,會時不時的打擊一些周朝。在周厲王時期,由於國內諸侯反叛,西戎趁機向東進攻,滅掉了大駱的全族(鎮守西部邊境的一個家族)。幸好周宣王及時繼位,任命秦仲為大夫反擊西戎,這才保護了西部的安定。
所以,西戎和週期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這種衝突在周朝強大的時候還好,一旦周朝內部出現問題國力衰落,就有被西戎滅國的危險。
周幽王繼位後,他比周厲王還要不得民心。而當時西戎和秦人在西部邊境不斷爆發戰爭。並且已經取得了對秦人的優勢,並且奪取了秦人防禦西戎的大本營,這說明下一步西戎就要開始向周朝腹地攻擊了。
作死的周幽王在這個時候不僅沒有采取措施防備,竟然玩起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從戰略上配合了西戎的東進。
結果,犬戎攻破鎬京的時候沒有一個諸侯前來救援,周幽王也被犬戎殺害。
西周滅亡於少數民族崛起的大背景下西戎的崛起不是孤立事件,在當時周朝周邊各民族都出現了強勢崛起的形勢。
比如,北方的燕國、邢國、衛國等,都在被北狄入侵,甚至逼的邢、衛兩國舉國內遷。在南方的楚國也以南蠻自居,不斷北上吞併淮河流域的諸侯國。這種勢頭被遏制是從齊桓公尊王攘夷開始的,那時候已經距離西周滅亡100年了。
可以想象,在這100年裡有多少中原諸侯國被四周少數民族滅掉。而中原地區也建立了一些少數民族國家,比如在今天石家莊一帶的中山國就是狄人建立。
-
9 # 小文章大視野
古人的兩句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孟子說:“夫人必自辱,然後人辱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蘇軾則說:“物必自腐,而後蟲生”。意思也很簡單,中國曆朝歷代,最後之所以滅亡,根本原因還是在自身,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而已。秦朝滅亡在於刑殺過重,漢朝滅亡在於統治者寵信宦官和外戚,交出了最高權力。而西周滅亡,最根本的原因,是統治者摧毀了自己的統治階級,或者說政治架構,進而導致帝國大廈的崩塌。
西周
西周是孔夫子最為尊崇的一個朝代,從武王定邦開始,西周形成並完善了以嫡長子繼承製以及分封制為核心的政治體系,並以相應的禮儀制度維持秩序的穩定。西周雖然也出現暴君,比如說周厲王的倒行逆施,導致他自己被驅逐出去,在中國歷史上形成了一個奇特的“共和”時期。但根本的政治制度沒有被顛覆,故而之後不久周王重立,周朝又逐漸走進正軌。
西周分封制
周幽王,也就是西周末代君王時期,我們知道最熟悉的事情是“烽火戲諸侯”,其實大家不知道的還有周幽王廢嫡長子改立庶子為太子。公元前770年左右,褒華人為求免罪,獻上美女褒姒,褒姒一進宮,深得周幽王的寵愛,因為褒姒不愛笑,周幽王為了取悅她,曾多次下令點燃烽火,讓諸侯疲於奔波。此事已經十分嚴重,因為天子與諸侯同為周朝的統治階級,相互之間皆有責任和義務。諸侯拱衛周天子,周天子則保證諸侯的世襲地位,雙方之間以禮儀制度為紐帶。但現在的問題是,諸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而周幽王卻將對諸侯基本的禮儀制度踩在腳下。烽火戲諸侯後,西周的統治階層開始分裂,諸侯各行其是,天子的權威被大大削弱了。774年,周幽王不顧大臣的反對,廢了之前的皇后申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皇后,其子伯服為太子,這又是一個爆發點,因為他徹底廢棄了延續幾百年的嫡長子繼承製,天子尚且如此,你讓下面的諸侯在選擇繼承人時該怎麼辦呢?
烽火臺
就這樣,三大基本制度(嫡長子繼承製、分封制、禮儀制度)都遭到踐踏和否決,周朝的政治基礎被周天子自己摧毀了。公元前771年,申後聯合犬戎,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至此滅亡。
烽火戲諸侯
順便說一句,申侯就是周幽王之前的皇后申侯的父親,粗粗算下來,雖說他女兒之前遭受不公,但他聯合外族,攻打同胞,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漢奸了。
(全文完)
-
10 # 四十五度說
周朝是華夏民族的創造者,也是夏商周三個世襲制奴隸王朝中的最後一個。西周朝走向滅亡導火索是因為烽火戲諸侯的褒姒。
周幽王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沉迷女色,沉迷享樂,是一個荒淫無道的君主。根本不把周朝的國家大事放在心上,本來的王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說廢就廢,根本不顧朝綱,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這並不是一個王朝滅亡最重要的原因,民心向背才是西周滅亡的根源。周幽王繼位之時,旱災洪澇災害和地震相繼發生,本來脆弱的經濟已經經不起折騰。百姓都在等待朝廷的救援,沒有想到昏庸的君主居然對百姓的生活不聞不問,整日沉醉在花天酒地的美人鄉里。
宜臼本來是一國太子,沒有想到會淪為階下囚,在自己國家肯定是沒有出路了,為了獲取一線生機,逃奔申國。申侯本來對周幽王的所作所為都心存不滿,利用這次機會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都城。在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和新立的太子伯服均被犬戎殺死,宣告了西周的滅亡。
周幽王死後,為了保證血統的正宗,天子的地位還是諸侯認可的。申侯、魯侯、許文公這些聯合起來進攻的諸侯,平衡自己的利益,各退一步,共立原太子宜臼於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餘臣於攜,形成兩王並立的局面。當時進攻周幽王犬戎是主力,他們這些人蠻夷,並不把周禮放在眼裡。宜臼成為一國之君也不能抹殺他們燒殺搶掠的個性,可以說是引狼入室,為避犬戎,最好的方法就是遷都到洛邑,後來改號為周平王,這是東周的開始。
-
11 # 夜小紫
周的滅亡,如果非要找一個根本性的原因,我覺得是——時代發生劇變之後,周的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最終逐漸瓦解。
西周建立的時候,天下的圖景與我們現如今的想象非常不一樣,並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更類似於我們玩《文明》系列的沙盤遊戲,是以城池為本位的,以城市作為中心,控制一片土地,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空白區域,有大量的蠻族活躍。
在商代的時候,說鬼方、夷方等等,都是活躍在周邊的蠻族,商代諸王與他們進行過曠日持久的戰爭。到了周代,西周的滅亡與“鄰居”犬戎關係非常大,遲到春秋時期,齊桓公喊“尊王攘夷”的口號,依舊是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的。
在這樣的圖景之下,西周建立之初,基本盤是非常不穩固的。在東方,商代的殘餘勢力依舊活躍,各種蠻族也虎視眈眈。直到周公平定了商紂的兒子武庚,這才把周的勢力挺進黃河下游。
於是我們可以理解周朝的各種制度了。
所謂宗法制度興起的背景,是上古醫療條件很差,兒童夭折率很高的情形之下,能多生則多生,但多生了又容易存在爭端,故而嫡長子繼承;而分封制度的興起,更是因為天下是破碎的而不是完整的,分封出去的諸侯實際上是去拓荒的,給你一片蠻夷居住的土地,你彈壓得住,就是你的基業,被滅了,中央也沒啥太大的損失。
這種制度,幫助周代迅速拓展了疆域,實際上我們現如今的核心區域,都是周代分封奠定的。但當時好用,不代表這種制度就永遠適用,等到諸侯們的地盤穩定了,蠻夷們退出了中原地區的競爭,周朝的好日子就走到了盡頭。
西周的崩盤,從本質上講,是因為宗法制度被打破了。周幽王廢宜臼,立伯服,導致宜臼回舅舅家,導致了申國引犬戎與周幽王作戰。
在這之後,實際已經沒有一個完美的繼承人了,宜臼揹負了弒父的罪名,周攜王餘臣基本盤也不穩定,諸侯在二人之間押注,權力激增。等到周平王最終取得了唯一合法的天子之位,諸侯們已經不可收拾了。
這之後,周的滅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所以,周的滅亡,本質上是由於分封制度已經不適用於當時的社會實際,這群分封出的諸侯中,必然要決出一個勝出者。
-
12 # 晨起一杯奶
先來說說周穆王。周穆王時期西周國力達到鼎盛,疆域東到大海,北到遼寧,西到甘肅,南到江漢流域,國家禮儀制度已然定型。但是穆王好大喜功,作為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四處征討、巡遊,肆意彰顯王朝的武功與實力。終於在不可一世的驕傲中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為後來的西周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這個嚴重的錯誤就是:不聽勸諫堅持討伐西戎。
西戎世代生活在賀蘭山地區,逐水草而居,對周王朝也是恭敬有加。但是穆王為了加強控制,便隨便找了一個藉口“不按時上供”武力征討西戎。殺雞焉用牛刀。不按時上供就要動用武力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況且只是不按時,從沒有少過也沒有其他僭越之舉。穆王的這一決定引起了西戎的反抗,也引發了周朝內部的擔憂:這一仗不管結果如何,周已經輸了,如果打不過西戎,周將蒙羞,如果戰勝了西戎,也只能落個失德的名聲。在耗費了大量軍力物力後,周穆王只得到了四隻白狼四隻白鹿,而戎狄部落從此不再向周進貢,斷絕與周的往來。
結仇以後,戎狄部落實力不斷增強,經常侵擾西周,成了西周最大的外患,而西周最後也是被戎狄滅掉的。
再來談談周夷王。夷王足下堂是西周禮法崩潰的導火索。按照周禮,周王接見朝覲的諸侯是不下堂的,而周夷王是靠著諸侯的擁立才從叔叔周孝王手裡奪過政權,因此周夷王在諸侯面前很沒有自信,破壞了周禮,下堂覲見諸侯。在政治上也處處掣肘,受制於諸侯。
當週厲王即位,他清楚地看到了父親的困境,決心有所突破,但卻用錯了方法。他施行苛政,簡單粗暴地將山林川澤由原先的華人共有霸佔為王室專有,觸犯了廣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同時施行恐怖監控政策,只要有抱怨的人,一經發現立刻處死。“防民之口勝於防川”的典故正是來源於此。周厲王鞏固統治的方法無異於削足適履、飲鴆止渴。終於引火燒身,被華人暴動趕出了王宮。
周宣王是周厲王的兒子。因為父親政治失誤,他過早地體會了人間疾苦,即位後曾勵精圖治有過一番作為,史稱“宣王中興”。但是和明崇禎帝一樣,獨木難支。西周積累的重疾已經不是小手術能解決的了。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土地。西周分封制的弊端導致廣大的土地都已分封給了諸侯,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越來越少。加上西北戎狄的不斷侵擾,西周王室無論是在財力物力還是軍事政治上都捉襟見肘。宣王晚年活在巨大的恐懼中。他聽到民間有童謠稱“桑木的弓、箕木的箭袋滅亡周朝”,就下令處死一對賣這兩樣器具的夫妻。由此可見,宣王晚年已經被恐懼控制,無法做出理性的判斷了。
到了周幽王,他已經具備了一個亡國君主所應當具備的所有素質。印象最深的還不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而是他為了讓褒姒的兒子繼承王位居然想殺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他完全忘記了太子也是自己的親身骨肉。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周幽王的內心該有多麼的混亂和脆弱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最終太子宜臼的外公也就是申王后的父親申候聯合曾國與西北戎狄大舉進攻西周,戎狄在驪山腳下殺死了周幽王,佔領了鎬京。
很多人說西周滅亡是因為分封制,因為土地政策,我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外因只有透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西周滅亡了,但分封制還在。而西周滅亡的內因不可忽視。
要看那個伴隨著西周滅亡已經不可調和的內因是什麼,我們可以看伴隨著西周一起消亡的是什麼?我覺得是一種精神,是從文王開始,歷經武王、周公等發揚的破除神權至上、敬德保民的敬畏之心。從穆王開始這份初心就開始動搖了,他肆意彰顯武功的同時站在了德與民的對立面。到了夷王,敬德保民改成了敬諸侯,到了宣王,因為害怕失去權利濫殺無辜,最後到了幽王連親生骨肉都可以殘殺了。他們早已忘記了王朝成立之初的願景,忘記了天下人,在家族的盛衰中迷失了自己。
福禍相依、高下相隨,太平盛世並不比戰爭年代就容易生活,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西周的故事提醒世人,遠離了本心,無論外在曾經擁有金山還是銀山,最終都會化為烏有。
回覆列表
首先西周滅亡的原因是:
1、「周穆王」以後,周朝逐漸衰微,由於周圍戎狹的不斷侵擾,王朝陷入長期的戰爭之中,國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對民眾的剝削,國內矛盾日益尖銳。有的貴族也開始破產,而表現出對現實的憤懣。長期的矛盾逐漸積累,使王朝產生了深刻的危機。
2、關中地區發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嚴重自然災害,周幽王不僅不撫卹災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貪得無厭。
3、最嚴重的問題是,幽王決定廢去王后申氏,殺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申」後的父親申侯於是聯合西方部族犬戎,舉兵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幽王,據走褒姒。幽王的兒子「宜臼」即位時,關中遭受兵火洗劫,殘破不堪,犬戎又不時前來騷擾。「周平王」宜臼只得將都城遷到洛邑,史稱「平王東遷」,東周開始,西周滅亡。
東周滅亡:
1、天子直轄的“王畿”,在戎狄不斷襲擾和諸侯不斷蠶食下,大大縮小了,最後,僅剩下成周方圓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盤。
2、天子控制諸侯的權力和直接擁有的軍事力量,也日益喪失。天子不僅經濟上有求於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諸侯的擺佈。但天子以“共主”的名義,仍然具有號召力。因此,一些隨著地方經濟發展逐步強大的諸侯國,就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積極發展自己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