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最近我觀察我們班級一個孩子暫且成為小寶6歲,發現他與別人交往時總是喜歡挑逗別人(沒事就打人家一下,還不承認),繼而引發衝突。
事件一:排隊打餐時,有人對小寶吐舌頭,他的反應直接就是對著別人的臉吐口水。
事件二:美工課大家都在做賀卡,他看到一個小朋友老師在幫助他寫字,小寶走過去就在人家的紙上畫了個桃心。(問他為什麼那麼畫,他不說話就哭了,一直翻白眼不解決問題。其實透過我共情和他聊發現沒有原因,他就是想開玩笑逗人家玩兒)
事件三:課下活動時小寶路過別的孩子,就主動打了別人一下,別人還手了。解決問題時小寶就說:“誰讓他打我啊。”其實明明是他先動手的……
我觀察到這個孩子尋求關注、渴望愛、遇到問題不會表達解決、喜歡挑逗。家長也認同,但是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引導他和別人交往和表達,因為他總是喜歡挑逗別人而發生衝突。
還有一個家長總是負面語言太多,而且有效陪伴很少。不知道該怎麼有效陪伴。
現在我們老師引導起來也很費精力而且也無效,總是在挑戰我們,該如何引導呢。
希望老師從這兩個方面幫我分析下或者有沒有什麼方法呢?
回覆列表
-
1 # 左飛Jacky
一、孩子的問題在社交技能缺失
1️⃣角色扮演法
可以兩個老師扮演小朋友,在孩子面前掩飾兩個人之間如何交朋友:比如告訴班級裡的小朋友,兩個小朋友之間可以透過交換玩具、直接表達喜歡對方或者一起去戶外活動來作為與其他小朋友交朋友的突破口,並透過表演告訴包括小寶在內的小朋友如何一步步做來博得對方的喜歡。
2️⃣遊戲法
近似上面的方法,但是可以透過沙盤或者一個場景,透過遊戲玩偶來代替老師的角色,教會孩子如何進行社交,尤其是社交的第一步如何博得對方的喜歡。
二、還有就是孩子缺乏關注
1️⃣給家長佈置作業
給家長說道理是沒用的,比如要讓家長體驗真正行為的感受,家長才有可能願意接受。比如,如何有效的陪伴和關注孩子?一起吃一次有互動和問答的晚飯、一起完成一個藝術作品都可以幫助家長學會如何有效關注孩子。
所以我們可以給小寶家長不知作業,要求小寶每週都要帶來爸爸媽媽和小寶一起去陶藝社做的一個陶藝,或者要求下週小寶要和媽媽一起烤一盤餅乾帶來幼兒園同時要拍照打卡。
同時,小寶的作品和餅乾要帶來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讓小朋友參觀作品,分食餅乾。這樣也會讓小寶覺得自己的東西得到關注,更加自信。
2️⃣給小寶班級的一些責任
比如讓小寶和別的小朋友輪值做課間班長,專門負責管理操場上小朋友打架或者不友好的行為,立刻報告給老師。
三、需要時間和耐心
可能第一次對小寶或者家長的干預會遇到挫折或者拒絕,但只要耐心,持續鼓勵小寶 和他的家長,注意用發現亮點的眼睛去發現小寶的微小進步,假以時日,相信小寶會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