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迪漂中國大叔看世界
-
2 # 流光文苑
古代的正統文體是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視秦漢經典著作為正規化,並隨封建主流意識形態的不斷強化而形成的一種書面文體。古代在東漢以前,使用竹簡、絲帛等作為文書載體,必然要求文字簡潔。 東漢改進了造紙術,使用紙得到了普及,加上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後,這些都為白話文體的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
白話文是指“漢語書面語”的一種。它是唐宋以來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起初只用於通俗文學作品,如唐代的變文,宋、元、明、清的話本、小說等,及宋元以後的部分學術著作和官方文書。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才在全社會上普遍應用的。
-
3 # 秦一農夫
半文言半白話的特點是什麼呢?相對於文言文比較而言,半文言半白話的最大特點,是比較通俗易懂。它不象純文言文那樣艱澀和深奧,極不容易普及,對於那些沒有相當古文字知識的普通人來說,如果不查工具書,根夲是不懂得其中含意地,一點也讀不下去。其次,半文言半白話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語言比較精煉,它也不象純白話文那樣過於直白,給人一種囉嗦的感覺。用半文言半白話文寫文章,著書,省筆墨,易懂,更易於流行。
據資料記載,半文言半白話文從宋代就開始逐漸流行開來。由於宋朝不重農抑商,城市中開始出現各種娛樂活動,說書人為了讓廣大老百姓能夠聽懂,開始用白話講故事。例如半文言半白話的《三國演義》,馮夢龍的《三言二拍》中的很多篇章,都是由說書人在民間蒐集,先以講故事的方式在老百姓中流行,然後才由文人整理,編輯成書。到了明清時期,半文言半白話小說,更是達到了頂點。例如,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及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都是半文言半白話小說。
半白話文,即半文半白,意思是文言和白話夾雜。亦作“半文不白”。
白話文(又稱語體文),指的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白話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長的歷史,在宋代己有話本,明清兩代也有部分白話小說,如金瓶梅、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不過為古白話,而且白話文作品在古代文壇上只佔少數,文言文在當時仍然是主流。
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白話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為寫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白話文是相對於文言文而說的。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
《狂人日記》是中國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說;和合本《聖經》則是第一部白話文翻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