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在電影院售票處售價大幾十上百呢,電影院線下票價就不能便宜點嗎?
10
回覆列表
  • 1 # 冷色物語

    一、邊際成本

    簡單說,一場電影,影廳內坐100個觀眾時,和99個觀眾相比,影院付出的成本(水電場地人工)幾乎是一樣的,多出來那一個觀眾分攤的成本叫邊際成本。和實物商品消費不同,電影院、公園、火車、飛機這類提供服務性消費的行業,邊際成本都是接近為零的。

    也就說,針對一個個體消費者,不管以什麼價格售票,影院都是收益大於支出的。雖然有國家的電影基金和稅,還有片方的分成,但這幾項成本都是按票價的比例計算的。在不考慮最低票價的情況下,電影票就算定在1元錢,對於影院,也是收益(短期內)。

    當然,影院還是希望多掙錢的,如何爭取利益最大化呢?那就需要引入下一個概念:價格歧視。

    二、價格歧視(區別定價)

    簡單地說,因為邊際成本為0,那麼如果以每個消費者當時能承擔的最高價格把票賣給他,那麼影院就能獲得最大收益。

    張三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100。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100的價格銷售給張三。

    李四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25。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25的價格銷售給李四。

    ……

    把每一張票都以合適的最高價格銷售出去,影院就會獲得最大收益。 這樣看似不公平,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民航,訂票越早,折扣越高。公交車、公園會推出月票,游泳館的定價更是五花八門,最貴的同樣是現場購票,還有各種年卡、月卡、計次卡,打折卡,單雙日卡提供不同程度的折扣等等。中國鐵路也期望這樣,但是被政府和民眾聯手禁止和抵制。所以現在鐵路只有在學生票上有價格歧視。

    再說影院:現在的電影觀眾,按選片方式大致可以分兩種。

    第一類,很早就在豆瓣時光或者影院官網上了解到自己感興趣的片子的公映日期,甚至是具體的影院排片的核心影迷。這類人是網路購票的主力。透過網路,他們對資訊掌握充分,可以對不同影院貨比三家,對時間,影片制式,價格相對敏感。如果影院對他們不進行一些折扣和優惠,他們很容易被其他影院吸引走。反之,節假日、特別是情人節、聖誕節的時候,第二類觀眾的比例會激增,這時,影院就會取消所有的優惠了。

    第二類,在商場吃喝購物之後,順便看個電影的非核心觀眾。這類人往往到了影院才知道有什麼片子可看,選片的標準基本是售票員推薦和看現場海報。影院吸引他們靠的是位置、裝潢和知名度。他們是現場購票的主力,已經到了影院,幾乎不可能再轉去其他影院。這類觀眾,往往不知道或者不屑於網上訂票,票價只要不是離譜,就可以接受。

  • 2 # 贏在奇點

    首先感謝邀請,買票的方式有這些,1、現場買(準確說現場現金買或使用沒有促銷活動的銀行卡刷卡買); 2、網上買,比如貓眼電影、時光網啥的; 3、各種兌換券,兌換卡; 4、影院自己的會員卡; 5、影院促銷活動(比如現場使用某銀行卡,可以買一送一啥的)

    大家都知道,現在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線上都是被幾大巨頭所掌控的,比如阿里有自己的阿里影業,還收購入股優酷華數傳媒,而騰訊有自己的騰訊影業,百度有愛奇藝等。更重要的是阿里的淘票票,騰訊的微票兒都有自己的票務業務,再加上各自對自家的東西有大力補貼,所以價格要優惠很多。

    專業一點來說,要涉及以下幾個概念

    邊際成本:針對一個個體消費者,不管以什麼價格售票,影院都是收益大於支出的。雖然有國家的電影基金和稅,還有片方的分成,但這幾項成本都是按票價的比例計算的。在不考慮最低票價的情況下,電影票就算定在1元錢,對於影院,也是收益(短期內)

    價格歧視:在網上訂電影票的人,他們的選擇餘地是非常大的,換電影院的成本是非常小的。這家電影院的價格高了,點叉,換下一家的頁面;那家電影院的位子不好,點叉,換下一家;在時間上,他們也是靈活的,他們通常訂當天下午的,如果不行,可以換明天的甚至是後天的。由於低廉的轉換成本和非常大的選擇餘地,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自然就高了,願意付出的最高價降低了,影院為了吸引這部分顧客,必然給的價格是低價。而且看電影帶著一家人來看的,帶著女朋友來看的,和朋友來看的。他們大多數已經決定今天肯定是要看一場電影的,而且大部分不會輕易的換電影院。因為成本提升了,不是簡單的點叉,而是要乘車,乘地鐵,重新排隊。心理上,人們通常也不會選擇掃興而歸,或是大費周章的選擇最便宜的。

    除了票房,排後面的肯定不是賣品,而是廣告收入,或者地皮租的大的,會做二房東,各種組合經營。廣告收入這個學問就多了,反正能拆著賣的都買了,所以大家都看不到預告片了,因為都賣廣告了,所以看不到紙的海報了,都換電子屏了,因為電子屏才能不斷換畫面,才更方便招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駿510CVT和自動擋是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