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崇禎繼位第一年,一年的中央財政收入才兩百萬兩,對於當時依舊是世界第一大國的大明朝,兩百萬兩實在是太小的一個數字,所以問題就來了,大明朝的錢都到那裡去了呢?
9
回覆列表
  • 1 # 雲在藍天8480

    這屬於經濟學範疇,三個方面出現了問題。稅收制度,貨幣體制,白銀產量。

    首先是稅收制度,現代稅收制度都清楚,稅收是國家的二次分配,屬於劫富濟貧,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納稅甚至不納稅享受補貼。但明代不是,明代高收入者基本屬於藩王,有官員背景的商人,有舉人功名的讀書人。藩王人數太多了,據統計明末各級宗親人數高達五十萬人,老朱家能生啊,怎麼養呢?劃分王莊,王莊是不納稅的。大商人應該納稅吧,不!東林黨就是江浙大商人做後盾的,魏忠賢當政時那些商人出血不少,現在好不容易扳倒魏忠賢,收我們的稅,沒門,東林黨,上,告訴皇帝,不得與民爭利。舉人老爺有朝廷分配的不納稅土地指標,只要考取舉人,不用舉人花一分錢,馬上宗族的,甚至外人的土地都會白送給你,因為朝廷稅賦重,只要舉人老爺得到土地後收的地租低於朝廷稅賦,土地馬上到手。所以聽過窮酸秀才沒聽過窮酸舉人。第二個是貨幣政策。明初採用的是租傭調製,說白了就是有錢出錢,沒錢出力,有啥給啥,種啥交啥。可是明朝官員窮,這個窮指工資少,一個知縣一月工資大約7.5擔大米,養自己夠,但知縣下面的吏也歸知縣發工資,這就不夠了。會有多窮呢?請看官參考海瑞,正二品,部級幹部,肉都吃不起。所以各種對百姓盤剝,什麼折色火耗,淋尖踢斛,不懂的可以百度一下。到張居正改革,實行一條鞭法,將租傭調製的實物稅改成了貨幣稅,是好辦法,現在全世界的收稅都是收現金,準確說是收白銀,不是銅錢,這就造成了第二個問題,以前百姓種啥交啥,現在先把種好的東西賣掉,注意賣後得到的是銅錢,然後再將銅錢換成白銀交稅。由於銅錢和白銀產量不同,就產生了匯率,因為中國不是產銀大國,可是銅礦不少,這就使得銀貴銅賤,而華人又喜歡存錢,有錢人把白銀都存在地窖。這就使得市面上的流通貨幣更加缺乏。白銀價格更加上漲,這有點類似現在的房地產,不過房地產只是實物,只是推高房價上漲。明代作為一個銀本位貨幣制度,有錢人直接囤積的是貨幣。這使得市面上的白銀越發稀少。第三個就是白銀產量,前面說了,中國不是產銀大國,白銀本來稀少,又不走對外貿易,閉關鎖國。網上噴子說的萬國來朝本質是一幫窮國來打劫,給明朝一點土特產,為後宮獻一點美女,明朝政府就大手筆給錢,有點現在乾爹找乾女兒的感覺,其中以北韓最不要臉,後來明朝自己都受不了了,規定各國進貢的規模和次數。如果進貢屬於對外貿易的話,明朝按現在的話就是典型的貿易逆差,在銀本位的時代更加加劇了白銀的外流。最後總結一下,整個明朝滅亡從經濟上講就是一次典型的通貨緊縮導致國家經濟崩潰,那麼在崇禎年間,國家收入不足也就是正常的了。

  • 2 # alonewolf1973

    一個缺銀的國家,確採用了銀本位的貨幣制度,這是明朝後期崩潰的經濟原因。本來西班牙銀元可以流入中國,單是因為閉關鎖國,也未能體現出。

  • 3 # 川軍六十六師馮天魁

    明末的錢都流到了以抗稅為己任的東林黨人手裡了。

    明亡,實亡於東林黨。東林黨是一個組織,從萬曆三十一年(1604)到順治十八年(1661)都有東林黨的身影,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南明五朝,黨爭不斷,並製造了妖書案與晚明三大疑案,敲響了明王朝的喪鐘,可謂明朝的掘墓人。

    先從明末商稅說起

    明代的財政在萬曆之前以農業稅為主。萬曆皇帝心知繼續徵收微薄的農業稅,不但國庫不夠用,而且農民也無法忍受。萬曆仍想方設法從江南的資本家中收入稅收。由於管理外庫的的戶部不接受工商稅,只收農業稅,萬曆便把工商稅收到內庫。這就是所謂的萬曆貪財之迷。而實際上,萬曆三大徵所用的錢,正是內庫的工商稅。

      透過廷擊紅丸移宮三案的精彩演出,東林黨終於在萬曆死後第一次把持了朝政。他們馬上逼迫泰昌廢除了各項工商稅收。充分暴露了東林黨作為資本家代言人的角色。

      當時中國各地區的發展及不平衡。江南工商發達,而幾乎不用交什麼稅。北方各省的農民則難以忍受高高的稅收,一遇到天災更是食不果腹。遼東戰事吃緊,國庫空虛。怎麼辦!?

      正是這種背景下,魏忠賢出現了。怎麼做的,當然是找東林黨人交稅。經過幾年時間,國庫開始又充足起來。各地開始出現魏忠賢的生祠。東林黨怎麼坐得住呢! 天啟的死是好機會。崇禎站在了東林黨一邊。東林黨欲殺魏忠賢而後快,然而崇禎只免除了他的職務,令其守陵。後魏忠賢被賜死,崇禎臨死前厚葬之。

      東林黨又掌權了。當然,廢除工商稅是第一步。 至於遼東,怎麼少花錢怎麼搞。遼東缺餉,愈演愈烈。加上各層軍官的層層盤剝,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氣及為低下。明軍的將領天天寫奏摺要錢,崇禎皇帝一籌莫展。東林黨則指責遼東軍官指揮不當,作戰不力,貪汙軍餉。節流往往流於道德說教;不開源怎麼行!當然,東林黨不會增收工商稅,負擔自然又落到農民身上。 最終爆發了李自成與張獻忠的起義,導致了明王朝的滅亡。

    所以,明末的錢都流落到了以抗稅為己任的東林黨人手裡了。

  • 4 # 求圖55

    萬曆皇帝以後,大明就沒富有過,明朝歷來都是輕賦稅,大部分土地都被權貴吞噬,已經入不敷出了!財政收入是負的,

  • 5 # 方士的知識樂園

    文臣集團,將門,藩王。

    明由於舉人不納稅,所以文臣名下掛靠了大量的農田。比如首輔徐階,名下僅在松江也就是如今上海,就有田畝四十萬畝。

    明的商業,也大多在文臣家族掌控。比如最強硬海禁的,就是那些有海商的文臣。

    鹽稅,明中葉改鹽製為世襲鹽窩,自此鹽稅就基本沒有,培養出來了中國史上最奢侈的一個集團,揚州鹽商。如今所說的揚州瘦馬,奢侈美食的代表淮揚菜等,都是這批人折騰出來的。

    將門,由於軍戶制度,軍人世襲為軍戶,屯田,大明軍人大多被將領們當成農奴。打仗要另外募兵,所以到了明末,薩爾滸一戰湊出十萬就已經是明的最後精英了。將門則藉助邊關貿易,以及對軍戶的剝削,而大富大貴。

    藩王,明的藩王制度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純粹當豬養,又讓他們在自己豬圈內可以幾乎無管制。明中葉後,藩王吞併農田,商貿,已經成了常態。山東一地,六分之一的田畝是藩王的。

    歷代造反的,對朱家的憎恨前所未有,主要就是這些藩王造的孽。李自成攻破王府後,獲得財富是他兵餉的主要來源。每逢城破,必將朱家藩王殘酷折磨而死。崇禎不敢投降,這個應該是很大的原因。李自成攻破北京,發覺紫禁城無錢,可以說非常惱怒。因為他之前破福王等王府,所獲得無比豐厚。這才有了之後對明官員的拷響,而僅僅一個月,他僅從北京官員富豪的家中,就搶掠到比明一年財政收入還高的多的錢財。

    明佔據四海,但是明中葉以後,明一年的財政收入不到半壁江山的南宋的一半。可明末冒闢疆在北京擺一次宴席,要用五百隻羊……

  • 6 # e_listen141814398

    萬曆時期的礦監稅使,由於腐敗橫行,搞垮了國民經濟!魏忠賢時期你繼續了這種政策,導致崇禎一上臺國民經濟就在崩潰的邊緣。崇禎時期實行的政策,廢除那這種政策,國民經濟有所恢復!但各地自然災害頻繁,恢復的國民經濟,到弘光時期才體現出來。崇禎時期的財政收入一年只有320萬兩白銀,到了弘光時期反而有600萬了,白銀以上。這是經濟政策上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與政治上的腐敗一起,是明朝滅亡的根本性原因。弘光時期的條件很好,比北宋優越了很多很多,經濟上的優勢B南宋時期好很多,軍事上,甚至還我大清政權你李自成的農民軍的對決。長江天險加上兵多將廣,但又倒黴的遇上了馬士英!花刺子模使節故事,成為寓言式的寫的歷史教訓!成為世界史上的笑柄,卻是血淚史!崇禎皇帝根本沒有想到他會這麼快的,完蛋。:在一定程度上明朝的滅亡,有一定偶然性。跟清朝不太一樣!:

  • 7 # 威1986235

    有人說:明代的錢大多皇族佔了,其實這裡面有人為誤導 ,皇族佔不了多少地,免不了多少稅 ,有人會說一百多萬皇族還佔不了多少,其實明初的國家關於功名免稅制才是關鍵,明代文官制度那麼吊,其實便是功名免稅制的全國表現,後期萬曆皇帝在位時便天下稅賦己徑控制不了,稅賦己徑在文官體系內亂了 ,誰敢談收稅誰便是死,明代天下是大家親眼看著倒的,文官集團看著滿清入關立馬全降了,明代未年真正有實力名望的頂尖文官精英一個抗清的也沒有 其實剃髮令便是個藉口,殺人的藉口,投降的太多,開國立權需要太多的錢財 ,很多立功的需要賞賜才是真殺人原因, 明代未年文官政治,和西晉未年五胡之亂,中國五千年曆史裡最讓人噁心的兩個點,一個叫九品中正制,一個叫功名免稅制,兩個制的危害讓漢民族從天上掉到屎裡

  • 8 # 朝文社

    回答這個問題前,得先明確一個事實:明末到底有沒有錢?答:非常有!

    明末多有錢?聽聽萬曆末年大學士于慎行在《谷山筆麈》裡的的記錄:當時北京城裡做醬油鹽醋生意的小販,看著就是擺個小攤的小生意。其實家家都是上千萬財產的富豪等級。城市經濟的發達程度,遠遠甩開唐宋歷代王朝。但別看各種有錢,偏偏政府沒錢,去北韓打個倭寇,國庫竟然就底朝天。以至於身為“副總理”的于慎行,也發出了鬱悶聲音:古今物力,何以相懸若此?

    一個比漢唐宋窮的多的政府,造就出一個國民經濟堪稱人類古代史巔峰的王朝,這就是明朝的真相!

    不過,如果於慎行能多活幾年,活到明朝滅亡前的崇禎年間,如果能回想起他在萬曆年間說的這些話,他一定會埋怨自己太年輕。

    因為此時的明朝,朝廷財政狀況,比起號稱沒錢的萬曆末年,那更是窮到掉渣,上吊前的崇禎皇帝,身上穿的補丁打補丁。把殺進皇宮的死敵李自成,都看的連連嘆氣。國庫更是空的一片狼藉。可笑還有很多未經考證的史料,紅口白牙說李自成打進北京時,明朝國庫裡的白銀堆成了山,“藝術創造力”十分強大。

    但平心而論,這樣的“創造力”,倒也是源於生活。因為明末白銀堆成山的情況確實有,但不在國家倉庫裡。那在哪裡?這就涉及到明末錢財的重大去處——貪官家裡!

    比起窮的叮噹的經濟工作,明朝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執政生涯裡更失敗的一件事,莫過於吏治。史家常津津樂道,這位崇禎皇帝一輩子手段兇狠,閣老尚書說殺說撤,眼皮子都不帶眨。但結果呢?被他折騰到耳聾的孫傳庭,瞎指揮鬧的殉國後屍體都被扣的盧象昇,那麼多被他整的七葷八素的臣子,卻都是百分百拋頭顱灑熱血的忠良!所謂強硬手段,卻是用錯了物件!

    但那些本該崇禎“強硬手段”的人呢?基本就是憑著一張巧嘴,成天賣力糊弄,糊弄的崇禎皇帝心花怒放,也就拿著寶貝寵,殊不知就是這幫人,在他的眼皮底下狠刮猛撈。待到崇禎上了吊,現實就連番啪啪打臉:崇禎一輩子認定忠誠可靠的內閣大學士陳演,家裡的地窖裡全藏滿了白銀。另一位崇禎親自點的狀元魏藻德,崇禎面前好幾年糊弄事,待到北京淪陷,立刻舔著臉給李自成送來五萬兩白銀,送完了還被李自成拷打致死。

    如此奇特人生,只能用一個字形容:賤!

    而放在北京城外,這種“賤”風格的貪腐官員們,更是多如牛毛,甚至以“正義”出名的著名團體——江南東林復社,更是“賤”出了新高度。崇禎執政的時候,他們就不停的刷聲望,把崇禎帝也一度忽悠的上了當,在他們的鼓譟下,廢掉了大批江南地區本該負擔的賦稅,結果就造出惡性迴圈:減掉的錢也減不到老百姓頭上,只是給東林復社創收,沒錢的明朝呢?鬧到了北方餓殍遍野的地步!

    而到了崇禎帝上吊,東林復社的犯賤,卻是加速度。先是北方東林復社的成員,諸如周鍾魏學濂等人,全都毫無壓力投降了李自成。然後江南東林復社的大本營裡,為了皇帝人選問題,更掐的烏煙瘴氣。北面的清軍都已經磨刀霍霍了,東林復社們居然還在打內戰,指使左良玉打著勤王名義攻打南京,直接給南下清軍當了帶路黨。這樣一群帶路黨,清軍來了能指望他們精忠報國?全都組團當了叛徒,典型錢謙益,先假模三道要殉國,摸了摸水不跳了,轉臉就剃了頭求歸順了。

    但在這樣的雷劇情下,作為勝利者的清軍一方,最深感震驚的,還不是這幫人的犯賤表演,而是他們自家鉅額的財富:諸如錢謙益這些東林復社的頭面人物,家裡的園林都是無比豪華,惹得好些清軍王公貴族們組團參觀,參觀完後就連呼有錢。甚至好些三五品的中級官員,家裡都有數千僕人,園林的豪華程度,完爆那些號稱享盡優厚待遇的明朝藩王們。甚至三四十年後,好些清朝文人還在筆記裡無比神往的回憶:前明多富家!

    大明王朝的錢,明末的社會財富,就被這些賤人,打著正義旗號撈到自己手裡,直到活活害死國家。今天還有人津津樂道明末“資本主義萌芽”,但明末神州陸沉的悲慘場面告訴我們:這些的“資本主義萌芽”算什麼萌芽,以貪汙腐敗和政治逆淘汰換來的經濟繁榮,多麼先進的招牌也擋不住內裡的毒瘡!這算什麼萌芽?就是害死國家民族的毒草!

    當然,這些毒草到了清朝,基本也沒好下場!崇禎沒有拔毒草的勇氣,改朝換代的清王朝,下手可夠狠,那些叛變的下賤官員,絕大多數都獲罪倒黴,財產全給清王朝送了大禮。後來清朝修《明史》時,也被編入“貳臣傳”,落得遺臭萬年!不管有多少錢,多麼威風,犯賤的下場,從來不會好!

  • 9 # 艾多爾1

    被中國的黑幫搶去吶,天地會,青幫,洪幫,汕頭幫,揭陽幫,老虎幫,三合會,白蓮教,日月教,拜天教,大平天國,還有中國境內猶太人叛亂組織!

  • 10 # lihhsd

    這是很好玩的一個問題,實際上明清兩朝都有同樣的問題。

    1、做為明政府最大的收入是地稅,但實際上這也是一切悲劇的開始,地的總量是有限的,因為一發生災難就是免稅,所以註定收入只會越來越少。

    2、政府開支越來越大,一個朝代時間長了,就會有更多的機構,花更多的錢,政府剩餘的錢越來越少。

    3、錢從哪裡來?從世界眼光看很好解決,一個是關稅,一個是工商業稅。由於政策原因,關稅無法徵收。那商業稅呢?我們重農抑商,一徵收就徵收太狠,造成民生下降,要不就不徵收。

    4、錢去哪裡了?都花了,賑災、俸祿、軍餉等,還有民間都喜歡將錢埋地裡,反正市面上實物的錢沒有了,市場流動性低。

    總結,明朝,有錢人不用花錢,沒有人沒錢花,官員俸祿低,那就多貪汙點,你讓官員將貪汙的錢拿出來可能嗎?商人沒有地位,除非自己外,就給官員保護費,總之錢到不了政府手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現在大四準備考研,班導讓我先去跟目標院校的老師聯絡,申請先去接觸實驗室,邊考研邊做實驗,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