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海巡視員

    以一英寸的

    厚切牛排用黑椒,海鹽,橄欖油醃製24小時,生鐵平底鍋燒熱約280度

    ,不用放油,每面煎制45秒上焦糖色,側面同樣煎烹,熄火,放牛油一塊,百里香兩簇稍後8分鐘香嫩軟滑的牛排就出爐了!

  • 2 # 林珂小林手

    要保證厚牛排夠熟但是不至於太老,關鍵在於把控牛排的核心溫度。

    當我們講牛排幾成熟的時候,主要指核心溫度到達多少度(見下圖),而外圍的溫度往往超過130度因梅納反應產生各種香氣。

    肉類的加熱變化一開始有點像擰衣服,隨著溫度的升高,肌肉纖維逐漸脫水,慢慢變得乾澀,到了60-70°C之間,蛋白質發生不可逆的結構改變失去活性(如蛋清變蛋白、魚肉從透明變成白色),到了130度以上會產生梅納反應帶來各種香氣,再隨著溫度的持續升高最終脫水碳化變成不好的焦胡味。

    好吃的牛排關鍵在於外脆內嫩,切開後鮮嫩多汁。對於厚牛排來說,由於熱傳導較慢,僅靠鐵板煎的話,容易外面過熟而裡面還是生的,通常有兩種解決方案:

    1. 先煎再烤。

    先用200°C高溫將牛排外面上色,煎到香脆;同時預熱烤箱,將上好色的牛扒在烤箱中焗熟。焗烤的方式同樣適用於其它大塊的肉類比如火雞。(為了準確溫控,可以買支探針,插在肉的中間便於觀察溫度)

    2. 低溫料理 Sous Vide

    先將整塊牛排抽真空,然後設定好核心溫度的水浴,將整塊牛排泡到水浴中,等核心溫度到達預定的溫度時再將牛排撈起來。這時整塊牛排由裡到外都非常鮮嫩,只需在表面用火槍/鐵板/平底鍋稍微煎一下上色起香即可。

    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劣,前者更快估計十幾二十分鐘既能完成厚牛排的煎烤,但是效果不穩定,全憑經驗,還是有出錯的可能性。後者穩定,按流程操作幾乎不會失手,但是所需要的時間更長,差不多得1-2小時,且第二種如果時間不夠的話,有可能沒有完全殺菌有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 3 # 冰城吃貨

    低溫慢煮鍋的應用,讓牛排保證熟透又不會老。直接使用鐵板煎的話,應該就是考研烹飪料理師傅的功夫嘍。不過現在從上海到北京再到全國各地的shopping茂裡面好多的現場烹製牛排。熟讀自己選,顯然是烹調師顏值高還年輕。經過短期培訓都可以達到要求。3/5/7分熟,有個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左手握拳,順序放開手指,檢視大拇指下面虎口處肉的緊張℃。沒看懂的也可以百度有明確說明。個人覺得3分熟太血腥。7分又接近全熟了。5分最好,或者是要求5分火再大點是最好的。見仁見智,不喜勿噴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經常瀏覽各種各樣的資訊,是不是因為自己太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