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年年初,我84歲的老父親被查出肺癌醫生建議保守治療,現在腦轉移了。
4
回覆列表
  • 1 # 腫瘤科王大夫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分析一下相關情況。顱內轉移瘤(又稱腦轉移廇)係指原發於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細胞轉入顱內,其發病率佔顱內腫瘤的3.5%-10%,國內外均認為以肺癌腦轉移最多見,其次是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腫瘤和消化道腫瘤,亦有相當部分患者找不到原發灶,即使有腦轉移瘤,手術後仍不能確定腫瘤來源。發病年齡高峰40-60歲,男性多於女性。

    那麼肺癌腦轉移了,病人該怎麼辦呢?從西醫治療角度來分析。手術治療適用於下列情況,1、單發性轉移瘤,原發灶已切除或暫時尚未找到原發灶,且能耐受手術者;2、多發性病灶,較大者已引起明顯顱內高壓威脅患者生命者。但是手術不適用於下列症狀:1、原發腫瘤晚期,呈惡病質者;2、多發性病灶伴彌散性腦水腫者。另外,.gamma;刀或X刀治療適合於單發或多發轉移瘤,其療效與手術治療相仿。但原發灶不能切除以及病灶超過3個者療效差。此外,化療方法根據原發灶的病理性質選用化療藥物。

    從最新的研究來看,傳統的化療用於肺癌腦轉移的治療,雖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遠不能滿足臨床需要。放療成了肺癌腦轉移治療的基本策略。在這個靶向藥物大放異彩的時代,各種TKI藥物在療效上,也比傳統化療要好得多。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在放療與靶向藥物之間進行選擇呢?究竟哪個作為首選方案,哪個作為序慣治療方案?對肺癌多發腦轉移患者來說,靶向藥物除了有更好的無進展生存期,還有著更長的總生存期,這麼看來,全腦放療的基石地位並非不可撼動。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傳統中藥的有效成分對異常的癌細胞有先天排它性,並且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命資訊傳導系統。這些傳統中藥中的有效成份進入人體後能殺死癌細胞依存的菌群,可以促進白血球迅速生成和增強活力,並以數倍的速度增加免疫細胞的功能啟用吞噬細胞,抑制殺死癌細胞。特別是能生成新的氮酪氨酸和膠原蛋白,這些物質非常喜歡附著在癌細胞上,進而將癌細胞緊緊裹住抑制殺死。這裡中醫治療肺癌腦轉移有特除的治療效果。用中醫三位一體療法,中藥和中醫技術相結合,能夠更加有效。

  • 2 # 9夏悸灬58129459之父

    這還能怎麼辦?當然是儘量減輕痛苦了,沒有時間陪老人,就多抽時間陪老人了嘛。即使是不得病,能活到84歲的也沒幾個。

  • 3 # 正直的旁觀者

    哥們,你提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是一個大孝子。但這種情況不樂觀,想辦法讓老人在剩餘不多的日子裡開心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 4 # zejin

    病理是腺癌鱗癌還是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客可靶向治療的抓緊用入腦較好的靶向藥,egfr靶點的泰瑞沙,特羅凱,alk的二代三代裡入腦效果強的也很多。

    請根據病理和基因型別,遵醫囑治療!避免不必要事故!

  • 5 # wpzdm

    不知道患者的病理型別是什麼,顱內轉移灶有幾個?如果是單發轉移灶,可以考慮γ刀治療,如果是多發,可以考慮全腦照射。不論哪一種都屬於放療。能不能進行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建議。

    另外,如果是非小細胞肺癌,還可以根據檢測結果試用特羅凱,泰瑞沙等靶向治療藥。

    我有一個患者,也是肺癌腦轉移,已經十多年了,還活著。當然,她比較年輕,得病時五十多歲。還有一個,也是八十多歲的患者,沒有積極治療,活了半年多。腦轉移患者,總的來說預後不好。

  • 6 # 真命天子155885890

    引起惡性腫瘤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呢?我們要找到病因才能有針對性的去治療,首先從現代醫學角度看,惡性腫瘤的發生是人體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變異人體基因修復能力差不能去修復變異的基因和免疫系統紊亂不能清除由變異基因產生的癌細胞。基因的變異主要有遺傳因素,長期炎症,病毒反轉錄引起基因突變,化學物質誘發基因變異等。近幾年空氣水汙染農藥化肥食品新增劑等大量化學物質的使用被人體吸收誘發基因的變異,這也是為啥三十年前一個縣城得癌症的都很少現在幾乎周圍親戚朋友得癌症的比比皆是的原因。然而人體還有基因修復機制和免疫清除體制的存在,如果這兩個機制正常工作人體也不會得癌症,比如有人吸菸喝酒照樣身體健康,那麼哪些因素可以導致人體基因修復能力和免疫系統紊亂呢?1,首先是情緒,情緒可以造成人體基因修復能力和免疫力的紊亂,中醫講氣滯血瘀,乳腺癌跟負面情緒的關係最大,其他癌症負面情緒也是發病的主要因素。2,營養失衡,現代飲食結構的改變和人工種植大量農藥化肥的應用共同導致人們普遍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一是吃的少二含量低。3.體質偏失不去或者不會去調整,陰虛陽虛氣虛血瘀等長時間積累造成人體基因修復能力和免疫力下降,比如上火就分實火和虛火,實火要清熱解毒,虛火需要滋陰,人們不重視到嚴重了才去治療或者不懂病因只是清熱造成人體體質更加偏失。所以要針對以上原因根據個體差異辯證施治,傳統中醫加上現代技術,必須是高提純濃縮中藥提取物,雖然代價高但是效果好,心理疏導,營養均衡,體質調理,現代中醫迅速恢復免疫,細胞修復排毒,適當鍛鍊有氧運動,疏通經絡,基因修復等等綜合療法配合必要的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療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癒率!其實癌症不可怕,人體自我修復能力很強大,把人體必須的所有原料都給充足無論啥癌症不康復都是不可能的,癌症治癒並不是奇蹟,除非人體綜合恢復因素沒有完全到位,比如病人心理負面情緒長期無法緩解,飲食不規律隨心所欲營養不均衡等或者癌細胞太多繁殖能力大於人體修復能力,除此之外晚期癌症完全治癒長期生存甚至長壽都不是夢想!中醫無絕症!

  • 7 # 美中嘉和聊腫瘤

    肺癌不僅在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大惡性腫瘤,分為多個亞型。根據對肺癌的突變基因研究,可以看出是由於多種基因突變造成的,導致治療難度增加。晚期肺癌常見的轉移會部位包括淋巴、骨骼、肝臟和腦部等。對於腦轉移也分為腦膜和顱內,治療時需要針對患者個體病情決定。

    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和體徵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和視神經乳頭水腫。除這三個主徵外,還可出現複視、黑朦、視力減退,頭暈、淡漠、意識障礙,二便失禁、脈搏徐緩和血壓增高等徵象。症狀常常呈進行性加重,當轉移瘤囊性變或瘤內卒中時可出現急性顱內壓增高症狀。 局灶性症狀和休徵

    大腦半球功能區附近的轉移瘤早期可出現區域性刺激症狀,晚期則出現神經功能破壞性症狀,且不同部位腫瘤可產生不同的定位症狀和體徵,包括:精神症狀:可表現為性情改變、反應遲鈍、痴呆等;癲癇發作:全身陣攣性大發作或侷限性發作;感覺障礙:兩點辨別、實體及對側肢體的位置障礙;運動障礙:表現為腫瘤對側肢體或肌力減弱或完全性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失語症: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混合性失語和命名性失語等;視野損害:引起對側同象限性視野缺損或對側同向性偏盲。

    丘腦轉移瘤可產生丘腦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對側的感覺缺失和/或刺激症狀,對側不自主運動,並可有情感與記憶障礙。

    腦膜轉移

    腦膜轉移患者的臨床表現常因腫瘤細胞侵犯部位不同而複雜多樣,缺乏特異性,有時很難與腦實質轉移引起的症狀和治療原發腫瘤出現的毒副反應相鑑別;部分患者因頸肩部疼痛進行性加重而被確診為腦膜轉移。

    對於出現腦部轉移症狀,就診後醫生會做問診及判斷,結合患者病情安排影像(腦部MR等)檢查。確認為腦轉移後考慮放療或手術或者靶向治療。

    其中放療主要是針對轉移灶較多,不適宜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包括全腦放射治療(WBRT)或立體定向放療(SRT);靶向治療則主要針對EGFR、ALK突變的腦轉移患者,小分子靶向藥物的大部分是能透過血腦屏障,入腦效果較好。例外的阿法替尼(安聖沙),藥物常規劑量入腦後濃度不夠,如果加大劑量後副作用較大。此外之前有報道顯示PD1藥物也可以透過血腦屏障,這點還需要更多的試驗或案例。

  • 8 # Haalthy的肺騰助手

    眾所周知,腦部是肺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之一。肺騰注意到,如何提高肺癌腦轉移的生存質量和生存時間已經成為肺騰群友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為了答疑解惑,今天肺騰就和大家好好地聊聊肺癌腦轉移。

    腦轉移包括什麼?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腦轉移實際上包括腦實質轉移和腦膜轉移。通常來說,腦實質轉移更常見,腦膜轉移的預後更差。相比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發生腦轉移率更高,有資料表明小細胞肺癌患者首次就診時腦轉移發生率就高達10%

    腦轉移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肺騰群友總會出現這樣的疑惑:我頭暈了,迷糊得厲害是不是腦轉了?其實,腦實質轉移和腦膜轉移的臨床表現有其特性又各有特點。

    1.他們都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和視神經乳頭水腫,除此之外還可出現視力減退、頭暈、淡漠、意識障礙,二便失禁和血壓增高等徵象。這些症狀也常常呈進行性加重。

    2.腦實質轉移的臨床表現還有一些局灶性症狀和體徵,比如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和癲癇等等。腦膜轉移患者的臨床表現常因腫瘤細胞侵犯部位不同而複雜多樣,缺乏特異性。

    說到這兒,相信你明白了頭暈、迷糊就該提高警惕了,有可能是發生了腦轉移。

    怎樣確定是否發生腦轉移?

    簡單粗暴的回答是做檢查。本著打破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再問一句:該做哪些檢查呢?

    大多數人可能會說做個MRI一看不就知道了。這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實際上MRI也是肺癌腦轉移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顱腦MRI存在禁忌症不說,單一的影像學檢查也難直接判斷是否存在腦轉移。除了MRI,我們還可以選擇哪些檢查呢?

    1.CT

    典型腦轉移灶在增強CT上強化明顯,周圍可見水腫。CT對於肺癌腦轉移的診斷、療效評價及治療後隨訪具有重要意義,有頭顱MRI檢查禁忌症的患者可以進行CT檢查。

    2.PET-CT

    能夠評價腫瘤及正常組織的代謝差異,有助於腫瘤的定性診斷,同時可尋找原發腫瘤。但 PET-CT對腦轉移瘤、尤其是小的腦轉移灶不敏感,應結合頭顱MRI或增強CT掃描增加檢出率

    除了上述三種影像學檢查,還可進行腰椎穿刺及腦脊液檢查、進行腫瘤標誌物及分子病理檢測。如果在腦脊液檢查中發現腫瘤細胞則可以明確腦轉移,而包括CEA、CYFRA21-1、ProGRP、NSE和SCC等在內的多個肺癌相關腫瘤標誌物可作為監測療效和病情變化的輔助指標。這些都是對診斷肺癌發生腦轉移的有效輔助檢查手段。

    如何治療腦轉移?

    每個人的具體病情,基礎健康狀況,都不一樣,很難給出一個置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治療法。因此,在這裡只能說一些原則和一些常見選擇療法。

    一般說來,肺癌腦轉移的治療原則是:肺癌腦轉移患者的治療應該在全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針對腦轉移的治療,包括手術、全腦放療、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化療和分子靶向治療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其目的是治療轉移病灶、改善患者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最大程度地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治療方式有如下幾種:

    1.全腦放療是多發轉移瘤的主要區域性治療措施之一,可以緩解晚期肺癌腦轉移患者的神經系統症狀,改善腫瘤區域性控制情況。小細胞肺癌發生腦轉移時, 全腦放療通常是首選治療手段之一。不過全腦放療可能造成的神經認知功能損傷同樣應該引起重視,主要表現為短期及晚期記憶力下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2.立體定向放療具有定位精確、劑量集中、損傷相對較小等優點,能夠很好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控制區域性腫瘤進展,緩解神經系統症狀,且對神經認知功能影響小,已逐漸成為腦轉移瘤的重要治療手段。

    3.靶向藥在腦轉移治療方面也表現出色,在肺癌治療中是非常普遍的選擇。比如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羅凱)、奧希替尼(9291)和克唑替尼等等。還有資料表明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對於非鱗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4.對症治療在肺癌腦轉移的治療中同樣舉足輕重。比如肺癌腦轉移患者常伴有顱內壓升高導致的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顱內高壓的患者屬於腫瘤急症,首先應該積極給予脫水和利尿治療以降低顱壓,可選擇的藥物包括:甘露醇、甘油果糖和呋塞米。

    總的來說,我們現在對肺癌腦轉移的辦法是越來越多,但離攻克腦轉移這個大問題還有非常漫長的一段路要走。雖然抗癌這條路,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 9 #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腦轉移是肺癌患者的噩夢,一旦癌細胞進入腦組織,會引起一系列症狀。臨床資料顯示,肺癌患者發生腦轉移後,生存時間 會大大縮短,僅有1-3個月。

    1、頭痛:肺癌發展腦轉移之後,比較典型的就是會出現頭痛的症狀,且多數患者的頭痛症狀都比較劇烈。一般會在清晨的時候發作,有時候夜晚還會痛醒,但是在起床活動之後會得到緩解。

    2、耳聾耳鳴:腦轉移出現的這兩個症狀多數會在打電話的時候被患者發現,會出現一邊耳朵聽得見一邊聽不見的現象,出現這個症狀多半是肺癌發生腦轉移導致的。

    3、幻嗅:發生了腦轉移的肺癌患者,在日常會聞到一些不存在的氣味。如燒焦的味道或者是橡膠味道。這是因為腦轉移之後,顳葉部位的腫瘤會刺激到嗅覺神經,引起幻嗅出現。

    4、視力障礙:肺癌一旦發生腦轉移,會導致患者的顱內血壓升高。血液的粘稠對也會增加,甚至會出現淤血成塊或者是組織水腫,在大腦內膨脹之後會擠壓到視網膜,引起視力下降的症狀出現。

    5、偏癱:肺癌腦轉移後,會引起小腦發生病變,患者在日常會出現偏癱的症狀,有時候還會出現踉蹌的步伐,走路無法變得正常,看起來跟喝醉了一樣,但是患者其實是清醒的狀態下。

    6、精神異常:發生腦轉移之後,位於大腦前部額葉的腦瘤會破壞額葉的正常活動,導致患者出現興奮、躁動以及壓抑等情緒出現。

    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解釋,出現腦轉移,這時往往不是為了治癒肺癌,它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殺死癌細胞,延長患者生存期。因為如果放任不管,腦中的癌細胞持續擴散,很快就會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是腦轉移時,也會引起一些腦部症狀。大腦是人體的CPU,一旦出故障會給生活帶來巨大影響,進行治療可以緩解這類症狀,減輕患者痛苦。

    臨床上治療腦轉移的主要方法有手術、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

    首先,患有肺癌的人群一定要積極的去配合醫生的治療,一般情況下,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和放化療,醫生會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去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的殺死癌細胞,這樣一來癌細胞發生腦轉移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了。

    其次,肺癌的患者要嚴格的禁止吸菸,而且不要去到一些人多、空氣渾濁的環境,這些環境對於肺癌患者的病情恢復是非常不利的。對於肺癌治療後的預後也非常不利,易引起癌細胞“甦醒”,發生腦轉移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總而言之,對於肺癌患者想要預防腦轉移的話,一定要謹遵醫囑進行治療,日常的不良習慣也需要改變。

  • 10 #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而罹患肺癌後如何治療,也是很多患者家屬和醫生關係的問題,因肺癌不僅難以治癒,並且這個疾病也比較兇險,非常容易出現復發和轉移,比如近端和遠端的轉移。而在治療過程中, 患者也會透過臨床表現發現一些轉移復發的徵象,比如:很安靜的人突然變得話很多,又例如看不清東西,說話大舌頭;突然頭痛,頭暈甚至昏倒、昏迷,其實這些都是肺癌腦轉移的症狀,那麼出現肺癌腦轉移又該如何治療呢?

    我們先看看什麼是肺癌腦轉移,它的發生機率有多少呢?

    肺癌腦轉移是指原發於肺部的惡性腫瘤,透過血液迴圈等方式轉移至顱腦形成繼發腫瘤,約80%的腦轉移病灶位於大腦半球,15%在小腦,5%在腦幹。腦轉移可單發也可多發,肺癌腦轉移以多發常見。

    據統計,肺癌患者首診時候已經伴隨腦轉的機率有10%。在整個肺癌病程中,發生腦轉的機率也達到20%到30%。根據美國國立癌症中心的SEER醫學資料庫的統計,非轉移性腺癌、鱗癌、大細胞癌腦轉移發生風險分別為11%、6%、12%。小細胞肺癌首診時發病率即為10%,存活2年以上患者發生率達60-80%。

    肺癌腦轉移都有哪些治療方式呢?

    1,手術治療,這種治療方式適用於原發病灶得到控制的顱內單發病灶,當患者的全身狀況良好及年輕的患者,腫瘤也位於手術可切除的部位,則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緩解顱內壓迫症狀。

    2,放療

    當手術不能達到完全切除或者顱內轉移病灶較多的時候,則可以採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全腦放療(WBRT),具體的放療方式還是應該根據患者顱內的病灶大小和數量決定,由放療醫生制定詳細的放療方案,因頭部轉移病灶對於放療比較敏感,發現後還是應該及時治療。

    3,化療

    針對肺癌腦轉移瘤是可以採用對腦轉移瘤效果比較好的替莫唑胺、培美曲塞、亞硝脲類藥物拓撲替康等,化療藥物進入血腦屏障的能力較弱,單藥化療對腦轉移的效果較差,聯合化療有效率有所提高,但化療手段治療肺癌腦轉移不太理想。

    4,靶向治療

    對於出現明確的EGFR、ALK等基因靶點突變的患者,可以考慮採用靶向藥物治療,部分靶向藥物入腦效果還是不錯的,也可以作為首選治療。

    以上就是關於肺癌腦轉移的介紹和治療方式的概述,但是患者適合哪種治療方式,還是應該根據腦轉移壓迫的症狀和數量決定,由醫生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

  • 11 # 美中嘉和防治腫瘤

    肺癌腦轉移一直是臨床上的熱門話題,目前在很多方面還存有爭議。觀點的分歧固然和每個醫生的出發點與專業背景的不同有關,更大的原因還在於對指南、共識、文獻的掌握和理解方面的差異。況且臨床病例千變萬化,僅僅熟記指南、共識總是會有紙上談兵的感覺,且現有共識大多是按不同治療方法的應用進行橫向闡述,遇到一個具體病人時代入感並不強。

    那麼,如何在現有證據條件下,為患者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療方案,使患者達到最大獲益呢?

    01

    首先,明確肺癌腦轉移診斷及分型

    明確肺癌腦轉移的診斷及分型,無論對於腦實質轉移,還是對於腦膜轉移,特徵性的神經系統症狀及影像學檢查都是診斷的首要參考指標。

    如果是腦膜轉移,還需要進行腦脊液檢查,包括細胞學和基因檢測。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腦脊液發現癌細胞可以作為確診腦轉移的證據,然而該方法的陽性率低,增加腦脊液的送驗量和檢測次數,或利用高靈敏度的基因檢測技術(二代測序等)可以提高檢出的陽性率。

    最新的肺癌腦(膜)轉移處理共識也強調了腦脊液在診斷中的作用,尤其對於疑似腦膜轉移的患者。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考慮到腫瘤的異質性,尤其是轉移到腦部的腫瘤通常被認為很大可能與肺部原發灶病理型別不一致(文獻報道,不一致率大概在30%左右)。

    02

    腦轉移確診後怎麼治?

    一旦腦轉移的診斷確立,接下來就要回答要不要治療和如何治療的問題。其實,嚴格來講,絕大部分情況都是需要治療的,臨床上所謂的不治療其實是戰略性地採取全身治療而不立即區域性治療的策略。

    如何治療?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腦轉移發生的時機,臨床遇到的情形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初治,根治術後,放化療期間或之後,治療後近期(3個月內)或遠期(6個月以上);

    2)肺癌(包括原發灶和腦轉移灶)的病理型別(小細胞癌、腺癌、鱗癌)和分子分型,需考慮原發灶與轉移灶的異質性;

    3)有無腦轉移的相關症狀;

    4)腦轉移瘤的部位、數目;

    5)顱外病灶(包括肺部原發灶和其他部位復發灶)的控制情況等。

    今天,我們主要探討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腦轉移治療,小細胞肺癌肺癌腦轉移當然也要說,留待下回咯。

    非小細胞肺癌的腦轉移要區分驅動突變基因陽性和驅動突變基因陰性。

    03

    驅動基因陽性NSCLC

    對於驅動基因陽性NSCLC患者,根據腦轉移出現的不同時期給予不同的治療。

    1. 初治腦轉移

    有症狀者,根據專家共識,先給予相應TKIs (EGFR/ALK),之後根據病情變化及臨床需求,再考慮放療(立體定向放療(SRT)/全腦照射(WBRT))

    無症狀者,越來越多的證據提示,只給予TKIs治療即可。如果腦轉移符合寡轉移的,也可審慎地篩選病人,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2. TKIs治療期間新發腦轉移或原有腦轉移進展

    對於TKIs治療期間出現新發腦轉移或原有腦轉移進展,根據TKIs耐藥處理共識,無其他進展的區域性進展者,可繼續原TKIs同時加用區域性治療(傾向於單用SRT,有高危因素時需考慮WBRT),也可根據腦轉移灶活檢結果,選擇相應治療手段。

    TKIs治療中因其他部位復發、進展而換用化療後出現腦轉移者,可考慮再次應用TKIs,或根據活檢結果採取治療措施。

    3. 早期NSCLC根治術後發生腦轉移

    a)無需輔助治療者,出現單純腦轉移或者腦轉移作為全身復發的一部分,處理同初治腦轉移者;

    b)在輔助化療之前或輔助化療期間發現腦轉移者,應為同時性轉移,手術不再是根治術,術後治療也不再是輔助治療,可用TKIs代替化療全身治療。

    或者按照新的觀點,依據是否為寡轉移,可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轉移灶≤3個,可考慮手術或SRT,

    轉移灶>3個,選擇WBRT聯合SRT。

    c)根治術後,輔助化療結束後出現腦轉移者,根據化療結束至出現腦轉移的時間,採取不同的策略:

    時間較短者(<半年),傾向於首選TKIs,除非腦轉移症狀明顯;

    時間較長者,如無其他復發,傾向於首選區域性放療。

    以上所有應用TKIs時均須注意:原發灶和腦轉移灶的EGFR突變狀態存在較大的異質性,如不能在治療開始之前行轉移灶的EGFR檢測,則至少當治療反應不符合預期時,考慮到再次活檢明確EGFR狀態。

    關於TKIs和腦放療的聯合是否增效,是否不增加毒性,目前尚有爭論,可能和可入組人群選擇與治療方案不同有關,如何有效地篩選出真正能夠獲益的人群,並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合適的聯合方式治療,是需要進一步明確的。這方面目前有多項前瞻性研究正在進行,答案值得期待。

    04

    驅動基因陰性NSCLC

    對於驅動基因陰性NSCLC患者,同樣需要根據腦轉移出現的不同時期給予不同的治療。

    1. 初治腦轉移

    初治腦轉移患者,根據轉移灶數目及有無腦外其他轉移來確定治療方案:

    無其他轉移,且腦轉移灶數目較少(1-3個)可視為寡轉移者,治療上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肺部原發灶和腦部轉移灶同時或先後分別處理(手術或SRT),序貫全身化療(方案根據病理組織型別選擇);

    非寡轉移或/和合並其他部位轉移,若無腦轉移相關症狀,可先行全身化療,結束後或腦轉移進展時再序貫區域性治療(SRT/WBRT)。

    2. 初治為局晚期,同步放化療之後出現腦轉移

    無腦轉移症狀時,全身化療為主(方案根據組織型別選擇);

    有腦轉移症狀者,需積極區域性治療,治療方式根據腦轉移數目而不同:>3個,行WBRT ± SRT;≤3個,行手術、SRT或WBRT + SRT。

    3. 局晚期的放化療前期間發生腦轉移

    如果腦轉移發生在局晚期的放化療前期間,往往提示疾病為同時性腦轉移,治療以姑息減症為主。

    無腦轉移症狀時,可維持原同步放化療方案,同時嚴密觀察腦轉移灶;

    有腦轉移症狀者,需暫停化療,行腦部放療,結束後再序貫化療,此時由於肺部病灶不可根治,故不提倡手術治療腦轉移灶,除非經驗治療療效不佳,需要明確病理型別或出現明顯顱內壓增高症狀時。

    4. 根治性切除術後發生腦轉移

    a)對於無需輔助治療或輔助治療前發生腦轉移者,由於肺部原發灶已經根治,對腦轉移灶的治療也更傾向於積極:可手術、SRT或WBRT,區域性治療後,按晚期病人給予一線方案化療。

    b)如為根治性切除術後,輔助治療後,對於自輔助治療結束後的復發時間較短者(6個月內),不能排除同時性轉移的可能。

    預後相對較差,無症狀者,提倡先全身治療序貫區域性治療(SRT/WBRT);

    有症狀者,先區域性治療(SRT/WBRT,必要時姑息手術),再序貫全身化療。

    05

    小眾但頭疼的腦膜轉移

    在肺癌腦轉移中,除了腦實質轉移,還有大約10%為腦膜轉移或腦實質伴腦膜轉移。這類患者比例較低,但診斷敏感度低,容易漏診,且預後更差,需引起重視。

    腦膜轉移診斷除了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外,還需行腦脊液細胞學及基因檢查。治療原則等同於腦實質轉移,另有研究表明鞘內注射化療可以改善病情,對驅動基因陰性者甚至還能帶來生存獲益。腦膜轉移放療效果差於腦實質轉移者,可考慮全腦全脊髓放療,但毒副作用大,需嚴格篩選病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職招聘面試時會被問到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