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趁熱吃”可能會讓你患上食道癌嗎?
9
回覆列表
  • 1 # 山東六豐商城

    菜來了,趁熱吃!”這是飯桌上常聽到的一句話。雖然食物趁熱吃味道更香,但長期過熱飲食卻會誘發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北京東方醫院消化內科陳潤花博士指出,我們的食道壁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黏膜就會被燙傷。如果反覆如此,可能引起質的變化,發展為腫瘤。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在40℃左右。

    為什麼趁熱吃會得食管癌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進食過燙食物與食管癌的發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由於人的食道內壁是由黏膜組成的,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越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若經常吃過燙的食品諸如火鍋、麻辣燙等,就會對口腔、食管、胃內黏膜構成嚴重損傷,如果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遭到燙傷,反覆多次易構成黏膜淺表潰瘍,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縮性胃炎等病症。長此以往,就會誘發黏膜質的變化,以至癌變。

    同時,那些進食過快、愛喝烈性白酒、嗜好辣椒、常吃醃漬食物的人群也是食管癌好發的高危人群。進食過快、愛喝烈性白酒、嗜好辣椒等不良飲食習慣,易發生食道黏膜損傷、慢性炎症;醃漬食物中的黃麴黴素、亞硝胺等都是重要的致癌物質,反覆刺激易引起食道上皮細胞不典型增生,可導致最後的癌變。

    食道癌的常見病因是什麼

    食管癌的人群分佈與年齡、性別、職業、種族、地域、生活環境、飲食生活習慣、遺傳易感性等有一定關係。經已有調查資料顯示食管癌可能是多種因素所致的疾病。已提出的病因如下:

    1、化學病因

    亞硝胺。這類化合物及其前體分佈很廣,可在體內、外形成,致癌性強。在高發區的膳食、飲水、酸菜、甚至病人的唾液中,測亞硝酸鹽含量均遠較低發區為高。

    2、生物性病因

    真菌。在某些高發區的糧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標本上,均能分離出多種真菌,其中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更促進癌腫的發生。

    3、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鉬、鐵、鋅、氟、硒等在糧食、蔬菜、飲水中含量偏低。

    4、缺乏維生素

    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動物蛋白、新鮮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是食管癌高發區的一個共同特點。

    5、煙、酒、熱食、熱飲、口腔不潔等因素

    長期飲烈性酒、嗜好吸菸,食物過硬、過熱、進食過快,引起慢性刺激、炎症、創傷或口腔不潔、齲齒等均可能與食管癌的發生有關。

    6、食管癌遺傳易感因素。

    面對食管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1、定期到醫院檢查。

    做胃鏡檢查和消化道造影檢查,透過觀察病變組織、病變部位、病變大不等來確診。

    2、合理飲食,營養搭配。

    養成吃飯不挑食,少吃或不吃反季蔬菜,注重葷素搭配,多吃粗糧,每頓飯吃七分飽就可以。

    3、細嚼慢嚥,吃溫食。

    食道癌病人多喜吃熱食,吃飯急,吃飯快,很趕時間那種。外華人說“華人是最急的人,等不得”,為了我們的健康還是希望你等等。因為這種飲食習慣對食道來說是一種長期的慢性刺激,一旦時間長,就很容易癌變。所以為了身體健康,吃飯要慢,不要急。

    4、少吃或不吃鹹菜,不吃黴變食物。

    鹹菜中含有較多亞硝酸鹽,在胃酸的情況下與仲胺類物質結合生成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亞硝胺。在中國由於居住地的原因,那些常食醃製菜的人群(食道癌高發區)更要關注自己的食道。黴變食物也是“食道癌”殺手,因其含有黃麴黴菌素。

  • 2 # 健康時報客戶端

    一口熱食,食道要被燙9秒

    食道是消化道的起始段,吃的食物都要透過食道才能抵達胃部。將食物從食道吞嚥進入胃部約需9秒,若把超過65℃的熱食物吞下去,則意味著每吃一口,食道都要經過9秒鐘被燙的“噩夢”。

    若食物溫度過高,最顯著的危害就是造成口腔燙傷,引發潰瘍等問題,嚴重的會灼傷食管黏膜並使之壞死,長此以往就可能導致食道癌。

    《柳葉刀·腫瘤學》權威雜誌曾刊登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不僅是熱飲,深受華人偏愛的火鍋等熾烈熱食也有同樣危害。

    60℃以下,食物入口的最佳溫度

    防止“趁熱吃”造成的危害,關鍵還是不要吃又燙又刺激的食品。如果把食物吃下去並感覺到燙,已經是在刺激和傷害食道了。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楊躍提醒,食物上桌後,別急著馬上吃,最好等一等。當食物溫度降低至60℃以下時,對於食管的損傷會大大降低。

    日常最好飲用水溫在18~45℃之間的溫水。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80~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

    簡單來說,就像大人給小孩子餵飯的溫度,稍微吹涼一些,用嘴唇感覺有一點溫,但又不燙嘴,這個溫度是比較合適的。

    所以,以後別再勸人“趁熱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幾年沒見過的同學,突然跟你借錢買房,借還是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