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郗玥
-
2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一、軍事
諸葛亮兩大軍事戰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於司馬懿。 諸葛亮北伐出兵七次,多次無功而退兵。實因司馬懿是個強敵。曹操曾經在關羽軍事打擊下,惶惶欲遷國都。司馬懿不但阻止這一行動,還建議曹操致書孫權,趁虛抄關羽後路,致關羽敗走麥城。而諸葛亮作為蜀國軍事的總指揮,在關羽之敗中難道沒有責任嗎?所以軍事上司馬懿略勝一籌。
二、內政
諸葛亮在內政上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在蜀地原劉璋的基業上靠法治的嚴明,一系列務農、息民政策使蜀國積蓄了與曹魏抗衡的實力。在劉備死後,他能繼續推行聯吳抗曹操是非常的明智之舉。 而司馬懿呢,著名的曹操大規模軍士屯田,是由於司馬懿的倡議而創辦的。司馬懿在主政時期更大興軍屯,廣開漕渠,使“百姓大悅”為統一中國打下良好的基礎。曹操死後,魏明帝奢侈無度,好修宮室役者萬餘人,雕玩之物,動以千計,司馬懿“皆奏罷之,節用務農,天下欣賴。” 應該說諸葛亮面對的困難、事物要比司馬懿艱難得多,複雜得多,所以內政方面諸葛亮略勝一籌。
三、用人
在劉備死後,蜀華人才逐漸凋敝。軍事後備人才唯姜維而已,諸葛亮出師表中提及的文臣,在諸葛亮後並未做出什麼能扭轉或延續蜀國的事來。第一次北伐,有人曾推薦素有戰功的魏延和吳懿,諸葛亮不聽,任用馬謖不當致使兵敗。在第五次北伐方起用魏延和吳懿,此次戰役,二將大破魏雍州刺史郭淮。後來,魏延造反,其原因與長久不被任用無關嗎?這些不能不說是諸葛亮一生的缺憾。應該說蜀國曾經的人才濟濟的局面功在於劉備,而非諸葛。 司馬懿在世族壟斷政權的社會中,提拔了不少出身低賤但有能力的人才擔任軍政要職,如後來對蜀吳作戰有功的大將鄧艾、石苞,都出自“草根”。從用人方面,司馬懿所勝應說已非一籌了。
從事實上講司馬懿實現了統一中國。
結論:司馬懿較諸葛亮更強一些。
華人論人重在品德,諸葛亮因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給後人樹立了萬世師表。他被後世樹為智慧的象徵,不為過;被後人神化也可以理解。但若對人進行評價、對比,還應排除感情因素,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
-
3 # sungeoZ
中國思想界對智慧人生的標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身有所忿,有所恐懼,有所好樂,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三國時期,大學中庸之道,心學理學未出,文士並沒有系統的哲學體系來學來用,多是透過《詩》《書》《禮》《樂》《易》《春秋》來學習實踐延伸探索。縱觀諸葛司馬一生,諸葛是奇才,3歲喪母,8歲喪父,殘缺的成長卻有傳奇的人生,諸葛亮究竟是怎麼做到的,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透過各種傳記我對諸葛的認識,他在閱讀力,記憶力,領悟力上天賦過人,天賦過人加上官宦世家卻在最美好的年紀避世務農娶醜妻,被當時的人嘲笑,諸葛性格的殘缺來自沒有父母的身教管束,有所好樂則心難專,叛逆期到來是他自我本我最重要的歷練,加上他是典型的天蠍座性格,報復心極重,反而成就了他在報復心下無視世人的眼光,擁有了看透本質的智慧和超人的氣魄。司馬懿擁有開掛的人生,有內聖外王的父親,沒有一點事蹟流傳的母親,其有完整的人生,良好的教育,明確的目標,定性的價值觀觀。優秀的資源得以優秀的傳承,司馬在成家後更是把自己的優秀打磨的無懈可擊,沒有菱角,他正是符合中國思想系對成功人生智慧人生特點的絕大要求。諸葛是奇才,沒有劉備他的人生很可能差距很大。司馬是雄才,除了衰老,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強大
-
4 # sungeoZ
司馬和諸葛都是人,他們能創造自己的傳奇得益於智慧,看透事物本質,發揮自己最大優勢,隱藏、弱化自己弱點的智慧。劉備諸葛各自的弱點明顯,兩個結合起來卻無人能擋。司馬的優勢給他帶來了高處不勝寒的被防備,面對每個對手他從不動妄不動如山用自己強大的優勢碾壓總會露出破綻的對手。
-
5 # 獨孤玄奘
不覺得,感覺還是孔明的智比較高。畢竟所處背景差的太多,北方穩定是肯定的了,而且對手是幼主,好對付,何況韜光養晦很久了。漢就不一樣了,本來就是外來戶,和地方地主的矛盾非常非常的深。西南還不太平,而且還被道德綁架,為了維護正統還得征討逆賊。所以孔明比司馬家更不容易,處理的也算是當時最好了,如果司馬家攤上估計早跑路了,還智個屁智了!
-
6 # 怒懟精神美麗奸
司馬有毛個智力,只不過命長,對比就像日本戰國的德川家康,綽號“老烏龜”,能忍獸命長,而本事呢?遠不及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石田三成都能和德川平起平坐。日本崇拜的是上杉,武田,烏龜德川是被鄙視的。中國也是開始崇拜垃圾司馬,無能劉禪了,再過幾年孫皓,黃皓,賈南風也有粉了,哈哈。傻逼太多。
-
7 # 華陰弘農四知堂
別人談了,就不再煩敘。只談三點作為對比:
1,軍事,諸葛亮六出祁山(實際上只有五次),屢屢受阻,諸葛亮大多數是因糧草、後續跟進不上,意圖速戰速決。而司馬懿,久而久之,探明瞭諸葛亮的套路,只一個“拖”字訣,就拖垮、累死了諸葛亮。在軍事上,諸葛亮根本就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只不過,自身處境微妙,的確有養寇自重之嫌)。
2,用人、識人上,諸葛亮專權獨攬,事必躬親,只以為是。不信任、不提拔、不挖掘,當然就不能發現人才。且任人唯親,為自己,為國家固定好下一輪各部班子?而司馬懿則知道以逸待勞,各盡其責,挖掘、提拔、發展、壯大自己的陣營,為我所用。此諸葛亮不及也!
3,外交、內政,諸葛亮有一個善於專營的頭腦,“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當然,也是他打的精明的小算盤,想使孫吳與曹魏“二虎競食”,待兩敗俱傷之時好坐收漁翁之利,可惜,孫權主臣都不是傻子,也以小打小鬧報之以顏。內部有費禕、蔣琬等的忠實執行者,發展生產,獎勵農耕,把國家治理得井然有序,在這一點上還是功不可沒的。
綜合上述幾點,足以證明陳壽給予諸葛亮的“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這是十分中肯的。
因此,說司馬懿智可敵孔明的這句話是不準確的,若只論軍事,諸葛亮是不及司馬懿的,只不過,當時,三足鼎立,曹魏還不具備消滅蜀漢的實力罷了。
-
8 # 秋山三國
說是“智”,其實後人評判還是看歷史事蹟或者說歷史成績。比如打了多少次勝仗,政績如何,官位如何,等等。
我們從問題出發。首先要知道孔明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個綜合素質絕佳的人。政治軍事外交皆有建樹,全才。我們來驗證司馬懿是否可敵孔明,只需要一一對比其成績即可。政治上都是位極人臣、掌控國政,軍事上都有獨特建樹戰績驕人,外交上合縱連橫得心應手。
至於,是否“可敵”,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人經過對比或許還會得出“司馬懿更勝一籌”,或者“司馬懿遠不及諸葛亮”的結論也說不定。
然後,我在此,重點說一下這句話的另外一個視角——年齡。
諸葛亮生於181年,司馬懿生於179年。二人年齡相當。
大魏人才濟濟,智可敵孔明之人太多。
論蕭何之才,有荀彧、崔琰、陳群等人,論張良之才,有荀攸、賈詡、郭嘉等人,論韓信之才,有曹操。論心術,賈詡、董昭亦是人中翹楚。鍾繇、劉曄、程昱、滿寵等人出可為將,入可為相。只不過是,各有所長。
但是如果以諸葛亮為參照,同年齡段的,能與他成就相當,能力相當的,估計也就只有司馬懿了。
曹操死後,荀彧荀攸郭嘉都已不在,程昱、賈詡都已經耄耋之年退居二線。諸葛亮大展身手的年代,應該是曹丕曹叡的統治時代。
以曹丕即位公元220年為分割,那一年,程昱也死了。昔日大魏的出色智囊團,還剩下73歲的賈詡、65歲的董昭、69歲的鐘繇。滿寵、劉曄生年不詳,但大機率比司馬懿年長。司馬懿比諸葛亮年長兩歲,與他們年齡最相近的是曹丕、蔣濟、陳群、曹真等人,他們雖然也有才華,但毫無疑問,他們不太可能比得上諸葛亮在蜀國的成就,而且弱點都是比較明顯的,比如陳群軍事成績不多;曹真只有軍事成績;蔣濟則缺少獨當一面的表現,而且比諸葛亮還小了7歲;曹丕比司馬懿小7歲,不用說了吧,弱化版曹操。
故而,“司馬懿智可比孔明”,大概沒什麼問題。如果換到吳國,比諸葛亮小兩歲的陸遜一樣可以獲得此類評價“陸遜智可比孔明、仲達”。
回覆列表
司馬懿智不及郭嘉,賈詡,諸葛亮,如果敵諸葛亮,就會在諸葛亮死了以後退兵,大露一把臉,打敗退兵。諸葛亮活著不敢出門,死了還把司馬懿嚇跑。留下死諸葛走生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