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戶外小方
-
2 # 野釣人劉g
釣鰱鱅就是要溫度高點,氣壓高點,找對魚層,會有可觀的魚獲,後來改用長杆(十二三米)帶橡筋,掛小藍子懸鉤釣法,架好杆子,坐在大傘下,這個就比較輕鬆了,再後來入手拋竿吊籠水怪,丟擲三四根,(我一般用三根,多了餌料費用也不小),到現在我已經歇手不幹了,再說野釣很少有鰱鱅,所以說釣鰱鱅現在就可以開釣了。回答就到此,謝謝再見!!
-
3 # 皓魚哥
上一篇回答了夏至過後,氣候會有哪些變化?對釣魚又有哪些影響?夏至過後,極端天氣增多,天氣炎熱,氣壓低,水溫也上升很快,魚會感覺到不舒服,昨天晚上我們這裡剛下過雨,今天天氣放晴,但是感覺悶熱,氣壓應該有點低,中午特意去周邊水庫,魚塘觀察,釣魚人倒是不少,但魚獲好像都不理想,詢問幾位釣友,回答基本都是因為昨天晚上下過雨,今天天氣有點太好,氣溫高,造成氣壓低,魚不開口,水面可以看到成群的鰱鱅,可惜不允許釣,但據我觀察,鰱鱅成群結隊很活躍,魚群中偶爾能看到一兩條草魚,但草魚感覺遊動緩慢,相比鰱鱅活躍度相差甚遠,看來夏至過後,鰱鱅真的很活躍,覓食積極,的確是垂釣鰱鱅的最好季節。
溫馨提示,鰱鱅個體大,力氣也大,魚竿最好用腰力強勁的,控魚溜魚相對省勁,線組適當大一些,主線3.0以上,子線2.0以上,線組大點比小了好,萬一切線,炸窩就麻煩了,也許就可以收攤回家了.........個人觀點,喜歡的加關注,共同學習、探討釣魚知識。
-
4 # 深圳餵魚哥老李
鰱鱅是白鰱和花鰱的合稱,是兩種不同的魚種,由於覓食習慣和體型非常像,所以經常鰱鱅不分家,一起垂釣。鰱鱅屬於濾食性魚類,跟我們常見的鯽魚鯉魚這些在吃食動作上完全不同,一般魚種是吞或者吸,鰱鱅是喝,一個喝字就非常形象的說明了鰱鱅的吃餌動作與眾不同,導致釣法和用餌也與眾不同。鰱鱅屬於開口晚,停口早的魚類,最適合垂釣的水溫是18-30度,水溫越高活性越高。所以很多釣友在夏季早晚釣鯉魚鯽魚這些,中午其他魚停口了開始垂釣鰱鱅。
釣組裝備
鰱鱅生長迅速,個頭大力量足,我們經常遇到的都在3-10斤左右。所以手竿釣鰱鱅的話,魚竿的選擇偏硬為宜,至少5.4才保險。推薦主線2.5左右,子線1.2-1.5左右。由於垂釣鰱鱅以釣浮為主,所以浮漂應該選擇浮力稍大的浮漂,重心低翻身快的最佳。魚鉤不宜過大,跟相同體型的鯉魚和草魚相比魚鉤可以稍微小1-2號,目的是為了鰱鱅更容易把魚鉤喝進去,鉤條粗為宜。
天氣和釣位選擇
鰱鱅在適合的溫度下始終是開口的,就算天氣悶熱對魚口影響也不太大,所以高溫天氣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都適合出釣。不過由於鰱鱅餌料的特點,大風天不利於垂釣,原因在於無法形成誘魚帶。下雨天雖然不影響鰱鱅的開口,但是釣鰱鱅主要抓小頓口,下雨會導致看漂困難,所以不建議出釣。
鰱鱅的嗅覺十分發達,所以在釣位的選擇上首先是選擇合適的水深,然後選擇順風和側風垂釣,透過打窩把鰱鱅吸引到窩點。理論上說,鰱鱅一直處於水中上層成群覓食,不存在所謂固定魚窩的概念。
用餌和窩料
雖然鰱鱅這種魚類有著一定的耐熱性,但是這並不是說在夏季總是能夠成功垂釣到鰱鱅。在夏季想要順利捕獲鰱鱅,必須要在餌料的選擇上下功夫。一般來說,鰱魚這種魚類是比較喜歡酸味和臭味的,因此垂釣者在已經配製好的餌料上還要另外新增一些酸性的和臭味的東西,以便可以吸引到鰱魚的注意力。窩料在味型上注意酸臭的味道,形狀上注意細粉狀則可。
對於垂釣鰱鱅來說餌料狀態十分講究,必須用細粉狀霧化好的餌料。如果配製出來的餌料在入水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都不可以迅速霧化的話,那麼其誘魚的效果可能就會大打折扣。只有垂釣者使用的餌料可以在入水之後短時間之內就霧化的時候,其才可以利用其餌料的霧化性來吸引到鰱魚的注意力。
垂釣技巧
1、子線要長,40釐米以上都很正常,原因在於長子線有利於餌料緩慢下落,形成比較實在的誘魚帶。
2、鉤間距要大,10釐米不算多。
3、調漂上要釣浮,從離底釣一直往淺水找口,直到找到魚口位置,還有魚層一直是變化的,垂釣水深需要不斷調整。
4、垂釣的時候上鉤掛餌下鉤空鉤,這樣上鉤的餌料向下霧化會包裹到下鉤,鰱鱅在下面喝餌的時候很容易把魚鉤喝進去。
5、浮漂翻身要快,有助抓魚口,鰱鱅的口基本都是很小的頓口,所以看漂需要仔細些。
-
5 # 天天愛釣魚
夏季是釣鰱鱅的最佳季節,手竿垂釣或者拋竿吊籃,雖在釣法上不同,但都會採用釣浮的方式。夏季高溫,水中十分容易缺氧,當水底缺氧嚴重的時候鰱鱅就會上浮到中上層,中上層雖然水溫更高,但是鰱鱅是可以忍受高溫的。所以夏季釣鰱鱅,幾乎都是釣浮。手竿浮釣鰱鱅還是非常有樂趣的,鰱鱅體型大,掙扎有力度。所以專門聊聊手竿浮釣鰱鱅的浮漂選擇和調漂問題。
一、釣鰱鱅的原理
先說原理問題,然後才好聊關於調漂的問題。鰱鱅是濾食性魚類,淡水魚中應該只有這兩種魚是這種進食習慣。所謂濾食性,是透過大口喝水,過濾水中的藻類,浮游生物的一種進食方式,跟常規的淡水魚咬住餌料被魚鉤鉤中不同,釣鰱鱅的原理是利用餌料的霧化懸浮,吸引鰱鱅過來進食,在大口喝水的時候把魚鉤喝進去,鰱鱅是這樣被釣到的。所以隨著技術的發展,演變成了手竿垂釣只在上鉤掛餌,上鉤餌料霧化到下鉤位置,鰱鱅喝水進食的時候恰好把下鉤喝入口中。這種進食特點,導致了垂釣特點,也導致了漂相肯定不會太明顯。所以選擇浮漂和調漂都需要注意。
二、手竿釣鰱鱅選漂和調漂要點
1、浮漂的選擇技巧
選擇浮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釣點的遠近,釣遠釣深,吃鉛大的浮漂是必須的。還要考慮釣浮還是釣底,釣浮的話就要考慮餌重大小。雖然鰱鱅餌料比重小,但是我們通常使用的餌團都不會小,主要是出於誘魚的考慮,所以吃鉛也要大,而且漂尾一定要長,這樣才能正常的承載餌料的重量。如果浮釣鰱鱅,浮漂需要調整到露出漂身,雖然可以垂釣,但是非常不建議,這支浮漂明顯漂尾太短或者吃鉛太小。最後是考慮到鰱鱅吃口動作比較小,漂尾要比較清晰才好。如果有條件,可以選擇細長尾,漂尾小格子的,這樣看漂會比較清晰,而且也適合釣行程。漂身可以考慮使用細長身的,上下行阻力小,訊號應該會更清晰一些,而且在水中會更加穩定。還要考慮到翻身速度的問題,所以細長身,吃鉛大,細長尾,長漂腳的浮漂是比較好的選擇。
2、浮釣鰱鱅的調漂技巧
調漂方法比較簡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手竿浮釣鰱鱅,核心技巧就是指在上鉤掛餌。所以空鉤調漂或者帶餌調漂,都注意只掛一個餌料。鰱鱅餌料霧化快,每次餌重差別也可能比較大,所以單純的說調幾目釣幾目基本沒啥意思。要點一,掛單餌後浮漂還有目數,要點二,空鉤的時候儘量不露出浮漂漂身,這樣調漂就是得當的。最後強調下,為了讓下鉤更容易被魚喝進去,注意子線要柔軟,魚鉤可以大但是不能太重,不宜使用鉤條太粗的魚鉤,還要注意鉤間距,10-20釐米都可以,至少超過鰱鱅的半個魚頭大小。
回覆列表
釣鰱鱅最好的季節就是夏季,你準備好了嗎?
首先,在夏天,氣溫很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鰱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所以鰱鱅在夏季最為活躍、攝食強度最大。因此夏季也是垂釣鰱鱅的最佳時節。
其次,夏季並不是每天都適宜釣鰱鱅。鰱鱅的耐低氧性很差,只要水中缺氧,它們會成群的在水體表面遊動,把嘴巴伸出水面吸氧,形成黑壓壓的一片,這時肯定不好釣。因此氣壓低,如悶熱、暴雨之前;水體淺,水溫過高;水過肥,浮游生物過多等,都不是垂釣鰱魚的時候。
再次,水庫或湖泊中無雜草的清水區鰱鱅最喜歡呆的位置 ,這時浮釣鰱鱅可以用手竿,在深水區作釣。鰱鱅是中上層魚種,一般釣半水會有好的漁獲。
最後,釣餌關鍵是霧化。鰱鱅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對於餌料的味道並不是很挑剔。餌料霧化快,氣味擴散快,會有很好的誘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