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軟刺105
-
2 # 海之聲助聽器西安旗艦
但是反觀雍正,一共就只有十個兒子,分別是:弘暉,弘時,弘曆,弘晝,弘瞻,福惠,弘昀,弘昐,福宜,福沛,其中6個早夭,那麼實際上就只剩下弘時,弘曆,弘晝,弘瞻四人。
-
3 # 三叔小記
雍正皇帝沒法跟老子康熙比,康熙有35個兒子,而雍正皇帝就10子。長大成人的兒子就四個,一個是弘時,一個是弘曆,還有就是弘晝,最後是弘曕。
但是適合繼位的兒子就一個,那就是乾隆弘曆。
雍正皇帝繼位後,吸收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教訓,特設立秘密立儲制,把明確的繼承人弄得模稜兩可,減少爭奪。
所以元年,雍正皇帝特地把自己繼承人的名字—弘曆,放在了“正大光明”牌匾之後,作為下一任皇帝。這一刻,沒有人知道!大家都在想:我會當皇帝。
這就是原因!
後來,沉浸在皇帝夢中的弘時清醒過來,發現原來雍正的心儀人是弘曆,於是投靠自己的八叔,公開和雍正作對,甚至還想謀害弘曆,藉此當儲君。
沒多少年,隨著八爺勢力的連根拔起,弘時也死了。
而弘晝呢?這傢伙根本很清楚局勢,因此,不斷避免弘曆和弘時的爭鬥,一直以“荒唐”的形象遊離在“外面”。雍正王朝中有一個劇情,聖旨讓弘晝抄弘時的家,而弘晝搗鼓出一場“活死人出殯”的大戲,以此拒絕。
至於弘曕,就更不用想了,在乾隆繼位時才4歲。
開頭還有兩個兒子備選,可越到後面,也就只有一個兒子能夠選擇了。究其原因,我認為,無非是九子奪嫡事件一直深深影響著雍正!另外一個則是帝王家,始終無情,沒有點人情味。
-
4 # 達摩說
因為雍正的兒子太少了,只有10個,而他的子嗣成活率又出奇的低,所以真正能繼承皇位的兒子真的不多。
雍正的兒子中,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4個,即皇三子弘時、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以及皇六子弘曕,其他的幾乎都無一例外地早夭掉,或未能活到成年。
他們分別是:
1.皇長子弘暉,康熙三十六年生,康熙四十三年死,年八歲。
2.弘昐,未齒序,康熙三十六年生,康熙三十八年死,年三歲。
3.皇次子弘昀,康熙三十九年生,康熙四十一年死,年十一歲。
4.福宜,未齒序,康熙五十九年生,康熙六十年死,年二歲。
5. 福惠,未齒序,康熙六十年生,雍正六年死,年六歲。
6.福沛,未齒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即便早夭。
上述6位皇子就甭想繼承皇位了,而活到成年的4位皇子中,首先可以排除的是皇六子弘曕。
弘曕出生於雍正十一年,雍正去世時他也不過是三歲,雍正不會傻到讓一個那麼小的孩子繼位。更何況弘曕後來被過繼給了他的十七叔果親王允禮,為果親王一支延續血脈,這就更不可能繼位了。
其次可以排除的是皇五子弘晝。
弘晝是典型的糊塗王爺,裝瘋賣傻,但本質卻十分精明。他遠離皇位爭鬥,明哲保身,所以也得到了弘曆的信任,一直活到乾隆三十五年才去世,終年六十歲。
這算下來,唯一能與弘曆一爭高下的就是皇三子弘時了。
但雍正卻早早斷絕了他爭儲的可能性,他被雍正無情地過繼給了八爺胤禩,接著就被革去了黃帶子,遭到圈禁,雍正五年草草地結束了生命,年僅二十四歲。
OK了,現在雍正可考慮的繼位人選就只有皇四子弘曆,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後繼之君,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如果雍正能像他的父親康熙那樣,一連生下35個兒子,那他的選擇自然就多了,弘曆也就未見得是他的唯一選項了。不過,選擇多就未必一定幸福,君不見九子奪嫡搞得老康熙是愁雲滿面。相比於康熙,雍正或許是幸福的。
-
5 # 搞哥讀史
雍正在位時,民間有很多對他不利的傳說。其中比較出名的,是曾靜所著的《知新錄》,指控雍正是一個“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好諛、奸佞”的皇帝。
雍正是個很較真的人,得知此事後,氣憤不已,自己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逐條批駁曾靜對他的指控。
其中對“淫色”這一條,雍正是這樣說的:“朕在藩邸,即清心寡慾,自幼性情不好色慾。即位以後,宮人甚少。朕常自謂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遠色二字,朕實可以自信。”
二、雍正是個說話算話的人,說了不好色,就是不好色。
所以康雍乾三代人裡,康熙和乾隆都子嗣眾多,就雍正子嗣最少。算下來,雍正一共育子10人,和自己老爹及兒子比,已經遠遠不如。
而當時皇子的夭折機率是比較高的,雍正兒子有6人夭折,只有4個兒子長到了成年。分別是弘時、弘曆、弘晝、弘瞻。
三、雍正駕崩時,幼子弘瞻才剛滿3歲,不可能立為儲君,因此排除。
三子弘時,在“九子奪嫡”鬥爭中,胳膊肘往外拐,支援八阿哥胤禩。後來雍正登基,對弘時進行了清算——你不是喜歡當你八叔兒子嗎?朕就讓你去當他兒子。《清朝玉牒》記載:“(弘時於)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卒,年二十四歲。”
所以有機會繼承皇位的,只有四子弘曆和五子弘晝。
四、在這兩人之中,雍正是比較喜歡弘曆的。一來弘曆年長,二來弘曆較賢。
不過,雍正並沒有把這弄成公開的秘密。究其原因,如果雍正對乾隆繼位的態度太明顯,那秘密立儲制度便失去了其設立的意義。
所以雍正在生前,其實是把弘曆和弘晝當成一對競爭對手來培養。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曆被封為寶親王,弘晝即被封為和親王。而且這兩兄弟都住在宮中,沒有分府,表示雍正雖然看好弘曆,但如果弘曆行止不端,也隨時有被替代的風險。
弘曆對父親這樣安排的用意,是瞭然於心的。所以在宮中時,一直本分守己,奉行無為的原則。不作為,就不會犯錯,所以等到雍正駕崩,弘曆也就理所當然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後來的乾隆皇帝。
-
6 # 大城有小事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從潛邸韜光養晦,經歷九子奪嫡,最終登上帝位,其政治能力治國之道毋庸置疑,歷史上被稱為最勤勉的皇帝!
雍正先後生育十幾個子女,繼位後成年兒子就只有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了。按照立長不立幼的繼承製,理應弘時繼位,但是為什麼最後弘曆繼位成為後來的乾隆皇帝呢?這要從康熙說起了,康熙初見弘曆,要求自己教育,這在康熙一朝是首例,坊間傳聞雍正的皇帝是兒子弘曆得來的,因為康熙要傳位弘曆所以雍正做了皇帝。這個我們無從知曉,言歸正傳,弘曆在康熙心裡的位置,從另一方面也也有利於雍正的政治影響力,所以呢?雍正從胤禛成為皇帝,首要考慮的應該是弘曆。那弘時弘晝有沒有機會呢?弘時作為三兒子本來沒有機會的,只是雍正的前兩個兒子早夭,弘時順延成為大阿哥,本來機會是有的,可是九子奪嫡中不幫親老子卻要幫老子的最有力競爭者八阿哥,站錯了隊,而且更可恨的是還要暗殺自己的親弟弟弘曆,這是雍正不能忍受的,所以失去了最後的機會,電視劇裡是被雍正賜死,實際應該是圈禁而死,終年二十四歲!
那麼弘晝有沒有機會呢?弘晝是歷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爺,喜歡辦喪事吃死人飯,天天和一幫和尚道士攪和在一起,雍正是恨鐵不成鋼,當然這樣對弘曆也沒有什麼威脅,另外排名在弘曆之後也就不在考慮之列,這也許是弘晝韜光養晦的一種策略,避免捲入皇位的爭奪之中,也算是得以善終!雍正掃清了弘曆繼位的隱患,順理成章的扶持弘曆了,為避免奪嫡帶來的兄弟相殘,傳位詔書藏於正大光明殿!雍正十三年,愛新覺羅胤禛駕崩,愛新覺羅弘曆繼位,統治長達六十年的乾隆王朝拉開了序幕!
-
7 # 鴻兒2017王友梅
弘曆即位時,年已26歲,相傳當年康熙很喜歡弘曆,說他聰慧,堪當大任,隔代確認了弘曆的帝位繼承,雍正默默無聞的不參與奪嫡,給人一種與事無爭的踏實感,42歲即位,都說他當皇帝,有沾兒子的光,所以弘曆是雍正之後當仁不讓的繼承人選。
-
8 # 優己
第一是因為命!雍正雖然有十幾個孩子,可是因為命不好,多數夭折,能夠活到成年的只有三個孩子弘時,弘曆,弘晝。第二,還是因為命!按理來說,弘時是嫡長子,該由他即位,可是弘時卻捲入了當時的黨爭當中!在康熙時期,雍正與八爺同為王子,兩人爭位!在雍正即位後,八爺扶弘時與雍正爭位!後來,八爺黨失敗,弘時被勒令自殺!如此,弘曆變成了即位的嫡長子了!
-
9 # 紅小豆館主
雍正皇帝的兒子其實並不少,但有很多都早年夭亡,比如敦肅皇貴妃年氏所生的福宜、福惠、福沛,都是雍正比較喜歡的兒子,而且子憑母貴,如果能夠成年,未必不能算是繼位人選之一,不過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這三個兒子還沒有起正式記入宗譜的名字,便已經去世了。
雍正得以成年的兒子共四人,即弘時、弘曆、弘晝、弘曕。長子弘時,其生母李氏,即後來的齊妃,母子均不受雍正的喜愛,在潛邸時,李氏雖誕下一子,卻依然以格格的身份在王府中生存,所謂格格,就是王府裡的低等侍妾,連側福晉的名分都沒有,後來雖跟皇上進宮,封為齊妃,但依舊不受寵。雍正對其長子弘時一直以嚴父的面目出現,而且一直以高壓的嚴厲對待弘時,以至於弘時在雍正初年便去世,還被皇上過繼給了他極為不待見的老八允禩。總之,雍正對他們母子就是不喜歡。
三子弘晝便是後來有名的和親王,他在當阿哥的時候,便時常以怪癖著稱,結交僧道,還有很多怪異行為,比如稱死為自己做喪事等等,雍正對於他的行徑很不喜歡,也多次斥責,但並沒有像對待弘時那樣嚴厲。不過從確立儲君的角度來說,弘晝實在不是一個能夠治理天下之才。而五子弘曕,當時年紀尚幼,更不適合競爭君位。
四子弘曆與這些皇子相比,具有出眾的才幹,雖然出身不高,其母鈕祜祿氏在潛邸時也是個格格,但弘曆受到了康熙的眷顧,可以說愛不釋手,並接入宮中教養,在避暑山莊時,還因弘曆親自誇贊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以至於有很多人說康熙之所以傳位於雍正,是看上了乾隆。所以,從才幹、身份等諸多條件來看,弘曆確是最為合適的接班人。
回覆列表
康熙子嗣眾多,據統計其一共35個兒子,長成序齒的有24人。其中大阿哥胤褆生於康熙十一年,最小的皇子允秘生於康熙五十五年,時年康熙已經60多歲。在如此龐大基數下,成才者亦比比皆是。四皇子胤禛後來榮登大典,勤政愛民,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做好了康乾過渡作用。八阿哥允禩理事清晰,廣結善緣,十四阿哥遠征西北,戰功赫赫,被封為“大將軍王”,等等。這才產生了“九王奪嫡”的混亂局面。
但是反觀雍正,一共就只有十個兒子,分別是:弘暉,弘時,弘曆,弘晝,弘瞻,福惠,弘昀,弘昐,福宜,福沛,其中6個早夭,那麼實際上就只剩下弘時,弘曆,弘晝,弘瞻四人。四皇子弘瞻生於1733年,乾隆即位時僅有4歲,所謂“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弘瞻自然被雍正排除在外。三皇子弘晝是有名的荒唐王爺,有熱衷辦喪事的怪誕愛好,向來就對從政無所企圖,雍正自然不予考慮。
那麼選擇範圍就只縮小在弘時和弘曆二人之間
如果是在以往的朝代,那麼毫無疑問,弘時作為長子是擁有繼承的優先權的。(兩人都是庶出,弘時是齊妃所出,而弘曆是熹妃所生)但是雍正在經過康熙末年殘酷的皇位爭奪之後,意識到了以往立太子的做法會造成例如朝政動亂,結黨營私,手足相殘等諸多負面影響,宣佈實施“秘密立儲”制度,即將儲君人選寫下,放在正大光明匾後,一旦帝崩,便知誰承繼大統。這種方法使得皇帝立儲能以喜好為標準,立賢不立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弘時偏偏作死,做出雍正萬不可容的舉動,據記載,他在康熙末年的爭嫡過程中竟然有對雍正死敵八阿哥允禩的現象,乾隆曾評價他的哥哥“”可見也是一個性直口快之人,這種立場決不能被雍正所允許,最終將弘時逐出宮廷,敕令其為允禩之子,父子關係破裂,終無繼承皇位之可能。
最終便只剩下弘曆一人,恰好弘曆正值青年,年富力強,能力出眾,又為人謙和隱忍,是作為皇位繼承者的最佳人選。
特別宣告: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臺“網易號”作者上傳併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資訊釋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