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匠心自在

    所謂紅事就是咱們所說的結婚得喜慶事,白事說通俗了就是喪事。

    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們追溯爆竹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變的歷史。《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這段記載說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驅瘟逐邪的音響工具,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習俗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實,這完全是由古人的誤解所致。據《神異經》說,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然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 人們為了對付這種動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裡所說的動物,名叫“山臊”。古人說其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裡,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來鵠《早春詩》中有“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 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

    明清兩代,爆竹的種類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時間已不限於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開始,子夜零時達到高潮,俗稱“迎神”。這時,無論貧貴賤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徵》引《壺天錄》說:“京師人煙稠密,甲於天下,富家鄣購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貧家即謀食維艱,索逋孔丞,亦必爆響數聲,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瑣瑣,卜來歲之蒸蒸,此習沿類然也。” 清朝謝文翹《教門新年詞》中的:“通宵爆竹一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寶炬銀花喧夜半,六街歌管樂昇平。”反映了當時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燃放爆竹產生之後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至於白事放鞭炮,原因可能是,去世的人年紀比較大,不是因意外離世的,去世前沒有特別痛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喜喪,人們放鞭炮表達對尊敬之意。

  • 2 # 蒔光糟蹋人心

    在我們中國有個傳統,每當喜事來臨或辦喪事的時候我們都要放鞭炮。那大家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放鞭炮嗎?

    喜事放鞭炮

    無論是過節日,還是嫁娶、喬遷、升學我們都會放鞭炮,放鞭炮能驅魔辟邪。上古時期,人類發現火後,不單單隻利用火來燒烤食物,更在入夜時將竹子堆一起生成熊熊烈火取暖,發現當竹節被火燒著時會發出巨大爆裂聲,野獸會害怕爆裂聲而嚇跑,後來放爆竹更成為過年過節時驅邪或表示賀慶的代表。人間還有種說法是,放鞭炮可以請來神仙保佑我們,但具體為什麼,我們也不知道。

    喪事放鞭炮

    一般我們只在老人去世時才放,對於正常死亡的高壽老人,稱為老喜喪,經濟條件寬裕,講究的人家,要大辦喪事,葬禮上放鞭炮是其中一環節,上了年紀的人一聽鞭炮響,便知道這戶人家是老喜喪。 白髮人送黑髮人時不放。送先人去靈堂時,我們會放鞭炮。或者是送先人上山時那些道士們會一邊吹奏著號角與小喇叭,是非常長的一段似寧非寧的樂曲,然後邊吹奏邊有人一邊走一邊沿路燃鞭炮;其實我也不非常清楚,但聽老一輩人說,放鞭炮是讓先人的靈魂知道我們沿路一行人(送殯者隊伍)都會在這裡,跟我們走,你不是獨自一個,我們一路送你安息;還有另一個含義是告知周圍的孤魂不要來打擾先人;不過地方不同,很多的習俗都不一樣,形式做得也不同,當然做法與含義也不同。

    放鞭炮習俗由來

    這個習俗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和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為“爆竿”,大概是將一根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出爆破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這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 3 # 像半

    因為都好模仿別人的行為,所以看別人家放,他家也放。如果國家的環保法要是禁止燃放,發現誰家放鞭炮就罰款五千,那中國得有百分之90的數量不再敢放鞭炮了。

  • 4 # 追憶25870

    有喜慶之事放炮由來已久,紅事放炮無可非議。白事放炮嘛,有句俗話:家不和早分,病不好早死。久病朌死,對活人也是一種解脫吧,故爾慶賀放炮。

  • 5 # 蜂師一範明

    自古以來放鞭放炮都是為了趨邪氣的,不管什麼動物聽到巨響聲皆會迴避,逃走。即使是人也會吃驚。

    紅白事都要趨吉避凶。另一方面也是告訴大家知道。例如:某人家放鞭炮是什麼事呀?查問一下。

    辦大事時,親友們來賀的很多,有人帶來了邪氣也被嚇跑了。

    辦大事放鞭炮,早成了習俗。

  • 6 # 琵琶嘴

    簡單回答: 這是中華民族一種千年文化傳統,可歸納為兩個意義。一是壯膽驅邪扶正,二是圖個大吉大利,事事和順。到現今也不外呼上述目的。但現代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沒有封建迷信思想,甚至不吃老套,放鞭炮的目的,已發生了質的變化。走走形式而已。當今放鞭炮真正的目的和作用是: 一,召集動員人的迅號作用,二,製造氣氛,主要是製造隆重熱鬧氣氛。

  • 7 # 泉水石流

    說實在的,我不太懂,大概感覺不能把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得丟下吧。結婚放炮是喜慶,白事可能就是告訴逝去的人一路走好吧!不太懂,哈哈!

  • 8 # 漠南書院

    首先說下鞭炮的來歷,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叫年,每到冬季時就愛下山來吃人,後來人們發現他怕火,所以各村寨都在外圍生上火,以免年進村吃人,後來有個小孩有一次在火堆邊玩的時侯把火藥放進竹筒裡扔進了火堆,結果震天一響,嚇的年趕緊逃進大山再也不敢進村,這就是爆竹的傳說,所以春節裡和紅事放鞭炮一是驅邪二是喜慶。而白事放鞭炮可是有講究了,俗話講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所以只有活到八十六歲以後就是喜喪了,才能放鞭炮,不到這個歲數白事是不放鞭炮的。

  • 9 # 兵哥夜話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放鞭炮的習慣,結婚放鞭炮是為了喜慶、高興,兩個新人結為連理肯定比較開心,過年放鞭炮是為了吉利驅趕野獸之類的,古時候不是有這麼一個傳說,每年到除夕11的時候有一個叫年的野獸就會跑出來禍害人們,人們為了不在受到年野獸的禍害,就用火燒竹竿,竹竿發出來噼啪噼啪的聲音,年野獸聽到聲音就不敢來了,後來就用放鞭炮的方法來驅趕野獸,那麼死人以後也放鞭炮,人死後魂還在,人們為了讓自己死去的親人魂不在受到任何東西的傷害,就以放鞭炮的形式驅趕野獸和別的東西來保護自己死去親人的靈魂。

  • 10 # 音之心靈

    今天聽來一個高論,為什麼放呢?

    因為人員聚集,說不定會帶來什麼傳染病,古代人醫療條件有限,看到好多人得怪病,都以為是中邪了。後來一個老道告訴人們放鞭炮可以驅邪。

    說來也怪,真的沒有了,其實就是鞭炮的氣味瀰漫在聚集地,有效的遏制了細菌的傳播。所以以後人員聚集的活動一般都會放鞭炮,像公家舉辦的盛會,企業掛牌開張等等。所以就流傳至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宜本草、百雀羚,這些一線的國產化妝品牌和日韓化妝品的差距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