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師李木子

    由於夏天出汗的原因所以說三分虛,那麼到了秋季,是最好的進補期。不過立秋不要忙著進補,因為苦夏或冷飲等原因,人們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虛弱,這時候如果大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要先調理脾胃,有針對性地吃。

    要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使體內的溼熱之邪排出,要注意的是:1.脾虛者: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等,宜吃粥,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煮粥食用,療效更佳。2.胃火旺者:表現為平時嗜食辛辣、油膩食物,時間長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宜吃苦,適度多吃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洩胃中之火。3.老人及兒童: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常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另外:1.少吃西瓜多吃豆:西瓜清熱消暑適合夏季食用,可立秋後要少吃西瓜等過於寒涼的水果,以免傷及脾胃,引起腹瀉。而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溼的功能,正合立秋節氣之用。可以多喝些三豆湯,不僅能清熱解毒,還有健脾利溼的功效。2.少吃辛辣多潤肺:要少吃辣椒、生薑等辛辣食物,所謂一年之內,秋不食,一日之內,夜不食姜。入秋後氣候逐漸乾燥,可以多吃一些蓮藕、荸薺,既能生吃又能熟吃,又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還有百合和銀耳,可以熬粥、做羹,和蓮子、大棗、枸杞等搭配使用。3.少吹涼風多安神:秋天就別再過於貪涼風、開空調,最好避免面板直接被風吹,尤其是敏感的面部和脖子等處的面板。

    立秋後要防“秋老虎”,建議晚間多用醋泡腳,能解暑熱,有助散熱入眠。

    立秋後,不能一味地飲用清熱解暑的夏枯草、野菊花等寒涼性質的茶品,那樣會損傷人的胃氣,影響脾胃功能,最好喝點青茶,如鐵觀音、凍頂烏龍或大紅袍,能益肺、潤膚、生津、潤喉,有效清除暑天存留在體內的餘熱,恢復津液。

  • 2 # lixiangshuiyun

    秋季先調脾胃後進補

    俗話說“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依照祖國醫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秋冬需要進補。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

    先調脾胃後進補

    秋涼進補宜先調理脾胃。經歷了漫長的酷

    熱夏季,人們由於頻飲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故秋涼伊始忌貿然進補。大量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各種動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藥、蓮子。此外,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量食用。藥食兼優的芡實也是調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物質,且有滋補強壯、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精等功能。

    具體而言,以下三類人要格外注意:第一,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第二,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第三,老年人及兒童。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狀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

    秋季進補七忌

    ●不要無病亂補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不要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用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將用膳物件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熱,口淡涎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乾、口苦、口臭,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質紅。

    ●不要過度進補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可取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多服用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不要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補品中的佳品。

    ●不要重進輕出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既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暢通。

    ●不要長期用單一補品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種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不要以貴賤分高低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治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紅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物件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以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進補因人而異

    秋季進補不要過多地食用溫熱食物或者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但陽虛體質者如果一味清熱,反而會適得其反。而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進補,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秋季進補要因人而異。對於一般身體狀況的人,建議有選擇地進補——

    1、有虛勞咳嗽、痰中帶血、婦女白帶過多、老人身體虛弱、消瘦、食慾不好等身體狀況的人,建議常吃銀耳。因其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肝糖,具有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益氣、健腦等功效,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補品。

    2、有肺陰虛所致的潮熱、盜汗、乾咳少痰、咳血等症狀者,建議吃點燕窩,可養陰潤燥,益氣補中。

    3、陰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面板乾燥及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頭髮早白、腰膝痠軟者,建議多吃芝麻。

    4、虛勞、消渴、五心煩熱、潮熱盜汗、消瘦、咽乾顴赤、咳嗽不止以及婦科諸症者,可多食烏雞進補。

    5、津液不足諸症,脾胃陰虧或氣虛所致的胃脘疼痛者,應多食蜂蜜。

    6、日常蔬菜,以蓮藕和菠菜為最。附:桂花糯米藕:選肥大蓮藕,孔道里填塞糯米,煮熟切開成片,撒上一層白糖和桂花即可。

    糖醋藕片:嫩藕去節,削皮洗淨切成片,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瀝盡水後加入白糖、精鹽、食醋、辣椒油、香油拌勻,其口味:鹹壓酸,酸壓甜,非常開胃。

    7、日常水果,以梨子最佳。可生食或加工後再食。附:糖水煮梨:梨子去皮後與大棗、蘿蔔、綠豆等一起熬湯,加上白糖,又吃又喝,治病養生的效果最好。

    梨子蜂蜜盅:將梨把兒周圍削下來作為蓋,掏出梨核兒後,灌上蜂蜜,再把蓋蓋上,放盤裡上鍋蒸熟,早晚各吃一個,治氣管炎有一定療效。

    進補食物推薦

    秋季進補到底吃啥好?專家向普通的進補者推薦以下食品。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功效。

    蓮子:能祛餘暑,滋補強身。

    山藥:適用範圍廣,不論男女老幼、體健體弱,都可食用。

    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健脾胃、增食慾。

    藕:熟藕能健脾開胃,適宜秋天進補。

    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溫補氣血。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強骨的作用。

    紅棗:紅棗能滋陰潤燥、益肺補氣。

    秋季進補不能亂來 應注意避免8大問題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天氣雖然早晚涼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的身體極易出現倦怠、乏力等情況。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進補是十分必要的,但進補不可以亂補,應注意避免以下問題。

    1.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應按用膳物件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乾,口苦,口臭,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火”。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4.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5.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因為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6.忌重“進”輕“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7.忌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8.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可能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物件和適應症,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不要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漸漸由熱轉涼,由潮溼轉為乾燥已成趨勢。人體的生理活動亦將隨著“夏長”到“秋收”而變化,在這氣候轉變的季節,調攝顯得十分重要。

    秋季又名金秋,因此時是大多數一年生果實成熟收穫期,例如蓮子、桂圓、紅棗、核桃、黑芝麻等食品,理所當然地成為秋季平補佳品。

    蓮子味甘,鮮蓮性平;幹蓮性溫,有益脾養心、固精止瀉、開胃安神功效。桂圓味甘性平溫,善補心脾、益氣血,有健胃養肌之能。紅棗味甘性平,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被營養學家譽為“天然維生素”。核桃味甘性平溫,是食補佳品。黑芝麻味甘性平,營養豐富,中醫藥一直將黑芝麻作為一味滋補強身的佳品。

    秋季是肺、脾、腎虛弱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支氣管炎、哮喘病患者好發病季節,故該適當多進點利肺、補脾腎、益氣血的食品;健康者也須靠增加營養食品來補充盛夏酷暑期消耗的體力。這就是通常稱作的“平補”。下面舉幾例平補方供讀者朋友參照。

    冰糖蓮子羹 去心蓮子50克加適量水燜酥,用冰糖調味,水澱粉勾芡成羹,利於婦女體虛下白帶,男子腎虛遺精、滑精、陽痿、早洩,以及脾虛久瀉、食慾不振、虛煩失眠調補。

    四寶糯米粥 桂圓、紅棗、山藥、米仁各25克,加100克糯米共煮成粥,冰糖調味。適用於心血不足之心悸者調理。

    桂圓酒 桂圓肉150克泡黃酒,常飲一小杯酒,是效果頗佳的美容品。

    芝麻核桃羹 黑芝麻50克,核桃肉100克分別文火炒香碾碎,每次四湯匙加適量水,水澱粉勾芡,冰糖調味食之,一日兩次,常服可補腎潤燥,健腦和中,黑鬚發悅顏。

    中醫曰“四季五補”,即春季“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滋補”,四季宜“通補”。現正值秋季,抗暑消耗的體力須增加營養補充。秋季是不少一年生植物成熟收穫期,例如芝麻、核桃、紅棗、蓮心和桂圓等等,這些都是適於平補的佳品。有三款適於平補的食方。

    芝麻核桃酪

    用料:黑芝麻100克,核桃仁200克,糯米50克,冰糖適量。

    製法:三料分別用文火炒香,碾壓粉碎成末後拌勻。每日兩次,各取三、四匙,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冰糖調味。

    功效:補腎潤燥,健腦和中,能黑鬚發悅容顏。但大便溏薄者忌食。

    紅棗補血飯

    用料:大米200克,紅棗20只,黑芝麻25克。

    製法:大米淘洗淨,拌入洗淨拍碎的紅棗,加適量水燜煮成飯,開鍋時攪入文火炒香並碾碎的黑芝麻。分兩次食用。

    功效:健脾養胃補血,尤利於氣血不足、病後體弱、胃虛引起的消化不良和食慾欠佳者。

    桂圓蓮子百合粥

    用料:大米100克,去殼桂圓20只,通心蓮25克,鮮百合25克,冰糖適量。

    製法:百合掰成片,蓮心用溫水浸軟。大米淘洗淨加入蓮心、百合、桂圓與適量水熬煮成粥。冰糖調味。

    功效:健胃、滋養、收斂、安神,於脾胃虛弱導致食慾不振者。

    俗話說:“入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過,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訥呆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顯得十分必要。

    秋季,有利於調養生機,稍加滋補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

    秋季,也是人胃口大開的季節,此時透過食補可使人保持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從而達到減少疾病和推遲衰老的目的。

    傷身可能:

    1.大量進補加重脾胃負擔。突然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

    2.虛實不分觸大忌。吳女士向來身體虛弱,遵循民間“秋季進補”的說法,想方設法託人從東北帶回人參,再燉之以老母雞,沒想到連吃幾餐後,虛火大增,不僅鼻子出血,咽喉疼痛,而且多年未見的小疙瘩也一夜之間冒出。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3.無病進補平添病。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4.多多益善必有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量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建議:

    1.秋涼進補宜先調理脾胃。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否則,營養物質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甚至還會引起疾病。如魚、各種動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藥、蓮子。此外,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量食用。藥食兼優的芡實也是調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物質,且有滋補強壯、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精等功能。

    2.滋陰潤肺為上策。隨著秋季氣候一天比一天涼爽,空氣也越來越變得乾燥,對肺的侵害也一天比一天嚴重。中醫認為:“秋傷乾燥,上逆而咳多為痿厥。”故仲秋以後進補以滋陰潤肺為上。元代勿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其中“麻”即芝麻,具有滋陰潤燥之功,而“潤其燥”正是秋天進補之大法。

    3.進補食物細細選。以下是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進補者可選擇食用: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

    蓮子:既能祛餘暑,又能滋補強身,是秋天適時補品。

    山藥: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消餘暑、化暑溼、健脾胃、增食慾。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故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入秋食鱔,不但補益力強,對人體血糖還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炒鱔絲、黃鱔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強骨的作用。

    胡桃: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又能益氣養血、潤燥潤腸。

    紅棗: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藥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蟄、胡蘿蔔、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食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

    秋季進補吃什麼?

    人參、燕窩、蓮子、芝麻……面對各種各樣的補品,一些消費者感到茫然,秋季進補到底吃啥好?現向普通的進補者推薦以下食品: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功效。蓮子:能祛餘暑,滋補強身。山藥:適用範圍廣,不論男女老幼、體健體弱,都可食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健脾胃、增食慾。藕:熟藕能健脾開胃,適宜秋天進補。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溫補氣血。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強骨的作用。紅棗:紅棗能滋陰潤燥、益肺補氣。

    人參、燕窩等高檔的滋補品並非適合所有的進補者,這類補品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秋季宜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芝麻、烏骨雞、豬肺、豆漿、蜂蜜等。常吃這些食物,能防止秋燥傷身。此外,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多吃,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是很好的進補品。 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虛弱的人來說,要根據身體情況確定進補方法,切勿盲目進補。選擇食品、藥品前,可向專業醫師諮詢。

    由於夏季吃涼冷食品較多,初秋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復,因此不宜食用過於油膩的食物。秋天氣溫乾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飲食還要少蔥、姜、蒜、椒等辛辣食品。

    進補註意“四忌”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過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肝臟負擔。在夏季裡,人們由於吃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這時候如果突然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難於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

    忌以藥代食 重藥物輕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許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補品。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紅棗、扁豆等也是進補的佳品。

    忌越貴越好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因此與之相適應的補品也是不同的。價格昂貴的補品如燕窩、人參之類並非對每個人都適合。每種進補品都有一定的物件和適應症,應以實用有效為滋補原則,缺啥補啥。

    忌只補肉類 經過夏季後,由於脾胃尚未完全恢復到正常功能,因此過於油膩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另外,體內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堆積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在適當食用牛羊肉進補的同時,不應忽視蔬菜和水果,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 3 # 徽辰聊養生

    中醫上說“四季五補”春季“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滋補”,四季宜“通補”。

    進補前,最好有個調理脾胃的過程,讓身體適應,再去進補。

  • 4 # 悅齡會

    湛藍高遠的天空,略帶涼意的微風,你是不是已經感受到秋天的腳步在靠近?經歷一夏的冷飲“轟炸”後,人體脾胃功能減弱,加上多風、乾燥的氣候,稍不留神就會感冒、發燒。

    這時應該多吃一些容易消化、有潤燥滋補功效的飲食,讓身體機能適應從夏熱到秋涼的過程。

    立秋後的最佳食物

    立秋後“貼秋膘”,秋日裡要不要多吃肉呢?其實,“貼秋膘”也有講究。

    多吃一些在夏季容易被忽視的食物,會比吃肉更補充營養。

    黃綠色蔬果

    到了秋季,人們體內維生素A儲備容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到了冬春季節容易發生暗視力下降、眼睛乾澀、呼吸道感染之類的問題。

    因此要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蘿蔔、西紅柿等。

    瓜豆類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低,長期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在換季時容易感冒。多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必要,比如芥藍、菠菜、綠菜花等。

    發酵食品

    夏天人們食慾不振,通常又會多吃寒涼食物,胃腸的消化功能比較弱。到了秋天,應適當多吃一些營養豐富又幫助消化的食品,如發酵食品。

    發酵時,微生物會產生大量B族維生素,同時微生物的作用消除了食物中的抗營養因素,部分分解了其中的蛋白質,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種活性物質能夠更好地吸收利用。

    主食可以選擇麵餅、饅頭等發酵面製品,尤其推薦雜麵發糕,粗細糧搭配營養更高。

    副食可以多吃一些豆類發酵製成的豆豉、豆醬、醬豆腐、麻豆腐、豆汁,奶類發酵製成的酸奶,還有大米發酵製成的醪糟等。

    各種薯類

    秋季正是薯類出產的旺季。薯類食品多有強健身體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

    傳統認為薯類食物能補中氣,現代研究認為它們作為主食食用,有利於預防肥胖和多種慢性病。

    經常吃一些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作為精白米麵的替換品,是非常好的養生措施。

    4個養生進補“高手”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此時更要遵循養生原則進補,以下4種食物堪稱專屬秋季養生進補“高手”。

    潤燥首選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立秋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銀耳、菊花、鴨肉、兔肉等,其中蓮藕為首選。

    蓮藕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蓮藕的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

    作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涼入肺;

    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

    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補肺首選杏仁

    蘿蔔杏仁乾薑梨,治咳有效不求醫。

    按中醫的理論,時髒對應,秋季屬肺。立秋後是養肺、補肺或治療肺部疾患的最好時節。

    補肺的有銀耳、百合、豬肺、柿餅、枇杷、荸薺等。而其中當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屬。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兩種,甜杏仁滋潤補肺功效更強。

    《本草綱目》中列舉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潤肺,清積食,散滯。杏仁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具有潤肺、止咳、滑腸等功效,對乾咳無痰、肺虛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杏仁最好與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溫熱時喝;

    和豬肺一起燉湯,也有滋養緩和之效;

    當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適當吃一些。

    甜杏仁和烤過的大杏仁在超市和農貿市場都能買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藥店出售,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養陰首選蜂蜜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進入秋季,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養陰的食物也有很多,比如泥鰍、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鮮山藥、白果、梨、紅棗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

    中醫認為,蜂蜜有養陰潤燥、潤肺補虛、潤腸通便、解藥毒、養脾氣、悅顏色的功效,因此擁有“百花之精”的美名。

    蜂蜜是一種非常好的能量補充品,對緩解疲勞效果顯著。

    蜂蜜可以直接調入溫水中飲用,也可以與鮮榨的果汁混合;

    將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蓋蒸熟,能補肺陰不足;

    在涼拌西紅柿等冷盤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錯;

    蜂蜜也可和時令水果相拌,味道鮮美。

    多酸首選葡萄

    蜂蜜潤腸又益壽,葡萄增色又年少。

    “少辛增酸”是中醫營養學關於秋季飲食最重要的原則之一,秋天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蘋果等,而要少吃甜味的西瓜、甜瓜等。眼下正大量上市的葡萄,正是“酸”的好水果。

    葡萄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時多吃還能幫助機體排毒,解內熱。

    紅色葡萄可軟化血管、活血化淤,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

    白葡萄有潤肺功效,適合咳嗽、呼吸系統不好的人吃;

    綠葡萄則偏重清熱解毒;

    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

    黑葡萄滋陰養腎的功效更為突出。

    葡萄最好整顆吃,也可以和酒釀、糖桂花等一起熬製酒釀葡萄羹;煮甜粥的時候放一些也不錯。

    秋天喝碗養人粥

    秋天是保護腸胃的關鍵時期,每天早上空腹胃虛,喝上一大碗熱粥,不但讓腸胃得到滋養,減少消化系統的負擔,還能補充營養,為一天的工作養精蓄銳。

    >>>>玉米棒渣粥

    玉米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黃金主食”,其中所含的“全能營養”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食用。

    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健脾滲溼、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溼熱等功效,立秋後食用不但能祛秋燥,還有助於延緩衰老。

    >>>>南瓜粥

    經過一個夏天的日照和生長,現在的南瓜正是營養最佳的時候。南瓜粥屬溫性,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紅薯粥

    紅薯與粳米同煮,早上喝對高血壓患者非常有好處。

    >>>>黑芝麻粥

    秋天容易便秘,而黑芝麻潤燥的功效非常好。做的時候,可以把黑芝麻稍微研磨一下,再與大米同煮,口感更醇厚。

    >>>>紅棗糯米粥

    大棗、糯米同煮,再放入適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氣血、利溼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對食慾不振、慢性腸炎的人更適用。▲

  • 5 # 吳建平營養師

    從營養師的角度講,食物多樣化,是秋季補養的先決條件。食物多樣主要是吃的食物要全,有研究表明,每個人一天需要的營養素達到40多種,只有食物多樣化,各種食物都吃點,才能夠達到身體所需的營養素。

    從營養師的角度講,每種食物的營養各有特點,比如主食中的穀類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低,豆類及其製品蛋白質富含賴氨酸,但蛋氨酸含量低,穀類和豆類兩種食物搭配起來,可以透過蛋白質互補提高營養價值。

    做到餐餐有蔬菜,蔬菜能量低,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對人身體有益的植物化學物質。要保證每天的蔬菜量大約佔一天進食的1/2,這樣才能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多吃深色蔬菜,因為深色蔬菜有更多的胡蘿蔔素和植物化學物質。當然土豆、芋頭、山藥、南瓜、藕等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相對而言能量也高,作為蔬菜食用的時候,要注意減少主食的量,避免能量過剩,造成肥胖。

    秋季是各種果實豐收的季節,但不要用水果代替正餐。人們需要多種營養素才能維持生命,特別是每天一定量的蛋白質,來維持組織器官的更新和修復。水果中含水量85%以上,蛋白質含量不足1%,幾乎不含人體所需的脂肪酸,遠遠不能滿足人體營養的需要,所以水果只能是正餐後的補充,而不能代替正餐。

    營養學與中國中醫的食物養生並不矛盾,站的角度不同。

    從中國中醫養生的角度講,秋季三個月的飲食總原則: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減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澀的水果、蔬菜。秋季的養生準則與春夏兩季截然不同,是以養人體陰氣為本。飲食以滋陰潤肺,回收陽氣為主,即平穩地完成夏冬兩季熱、冷的交替。多食性溫之食,少食寒涼之物,以鞏固攝入體內的正氣。由於天氣乾燥、涼爽變化不同,飲食原則可依據 6 個節氣的變化相應調節。補肺潤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軟、含水分較多的甘潤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補充人體的水分,以防止嘴唇開裂等氣候乾燥對人所產生的直接傷害;另一方面,透過這些食物或藥物補養肺陰,防止因機體在肺陰虛的基礎上再受燥邪影響,產生疾病。早晨飲淡鹽水,晚上飲蜂蜜水,既是補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養生抗衰的重要內容。總之,秋季進補要甘潤溫養,既不可過熱,又不能太涼,要以不傷陽不耗陰為度。

    秋季適宜的食物如下: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大米、小米、玉米、蕎麥、大麥、小麥、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漿、扁豆等。

    2.肉蛋奶的選擇:羊肉、牛肉、鴨肉、魚類、豬腰子、豬肺、鱉肉、烏骨雞、鮑魚、鱔魚、蛋類、奶類等。

    3.蔬菜的選擇:豆芽、菜花、菠菜、胡蘿蔔、茄子、蓮藕、甘薯、馬鈴薯、山藥、芋艿、芹菜、小白菜、萵筍、洋白菜、南瓜、菱角、百合、香菇等。

    4.水果的選擇:橘、柚、葡萄、柿子、梨、蘋果、棗、香蕉、山楂、草莓等。

    5.其它: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

  • 6 # 健康早讀

    先來看看“一夏無病三分虛“有哪些表現,看你佔了幾條?

    表現1:一到夏天,我就變得容易疲勞,懶懶的,沒有力氣……”表現2:“我在夏天總是食慾不好,感覺口苦,還大便不調,都瘦了!”表現3:“我也好不到哪兒去,睡不好、頭暈胸悶、失眠多夢,總想躺著……

    最近總覺得自己虛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苦夏不是病,難受起來要命。原因如下

    1、免疫力降低

    平時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較虛弱的人群,如果飲食失節、飢飽失宜、偏嗜生冷,損壞了腸胃,以致抵抗力減弱,更容易出現苦夏的症狀。

    2、氣候因素

    夏季天氣炎熱,空氣中溼度較高,暑溼邪氣易乘虛而入。人們白天身處炎日之下,夜晚納涼露宿,或吹風扇,或空調溫度過低,暑因寒發,容易出現苦夏的症狀。

    不用怕,營養師們早早總結好了應對招數,請一一收好!

    一、食療先開路

    容易出現苦夏症狀的人最好多吃一些利水滲溼、芳香醒脾、益氣養陰的食物,比如薏苡仁、蓮藕、冬瓜、白扁豆、山藥、砂仁、五味子、花旗參、麥冬等。

    二、午睡不可少

    夏季晝長夜短,人體消耗大,精力容易不濟。中醫很重視子午覺,中午小睡20分鐘,可以補充人體的陽氣,很好地恢復消耗的“精氣神”,增強抵禦暑溼之邪的能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三、千萬別貪涼

    如果過食生冷、空調溫度低、久臥風口等,極易損害脾胃之陽氣,導致腹痛、腹瀉等不適的發生。

    四、睡前一盆湯

    睡前一盆湯,賽過人參湯。足是三陰之始,三陽之終。泡足是古人的一種自我保健方法。睡前熱水泡足,能調補陰陽、溫通經絡、調和營衛、升清降濁、安神養心、健脾和胃,減輕苦夏的症狀。

    五、精神莫緊張

    一般來講,爭強好勝、辦事急躁的人更容易苦夏。《黃帝內經》有云:“夏三月……無厭於日,使志無怒。”就是在告誡人們,夏季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不可過怒,因為怒可使肝氣過盛,肝木會克伐脾土,進而損傷脾胃功能,加重苦夏之症。

    立秋雖然有一段時間了,但秋老虎還是很猛烈的。有了這些妙招,“苦夏”的你,再也不用苦苦捱過夏天了!快把它轉給和你一樣有需要的人吧~

  • 7 # 營養海賊團

    秋天,一個很適合貼秋膘的季節。夏天人們的胃腸道消化功能比較弱,因為外界氣溫高,胃腸道和身體的溫度有時比外界溫度略低,這時候胃腸道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變慢,所以夏季人們的食慾減低。

    秋天,氣溫慢慢變得涼爽起來,胃腸道這時候也恢復正常了,是非常適合在這個季節進補一下的,只是選擇什麼樣的食物呢?

    不宜滋補過猛,容易上火

    食物的性有寒、涼、溫、熱四種,在盛夏比較適合吃些寒涼的食物,因為寒涼的食物瀉火、清熱解毒。在暑熱並未完全褪去的初秋,寒涼的食物還是可以食用一些,可以幫助身體祛除溼氣和暑氣,比如鴨肉、鵝肉、蓮藕、海帶、紫菜、西瓜、絲瓜、茄子。

    平和性食物多吃點

    平和食性的食物也可以多選擇一些奧!適合在初秋進補,為什麼?很簡單,有補益滋陰的功效。初秋天氣炎熱、乾燥身體很容易“上火”,這時候平補食材比如牛奶、大豆、蓮子、小米、大頭菜這樣的蔬菜很適合多吃一點,不會容易長胖太多,還可以緩解身體裡營養缺乏的情況。

    食慾增加來點間食

    秋天食慾打開了,這時候會經常容易餓,怎麼辦?不妨在兩餐之間加點間食,小的零食比如小袋的堅果,比如時令的水果,少量的葡萄、時令的梨子,可以為身體補充能量還可以控制量,最最重要的是可以滿足食慾,在早上的九點和下午的三點不妨加上一點間食。

  • 8 # 我是鄒哥

    由於秋天天氣乾燥,人們容易因津液丟失出現面板乾澀,鼻燥,唇乾,頭痛,咽痛,乾咳,大便乾結等“秋燥”症狀。有些人認為,多喝點水就可以緩解。其實不然。水是水,人的體液是體液,二者不是一碼事。也就是說,水必須經過人的消化轉化成體液才能緩解乾燥。因此,要緩解“秋燥”,不僅僅要補水,還須從合理飲食入手,使體內體液平衡,內環境穩定,做個名副其實的水美人。

    1.秋季少吃辛辣,油炸,酒及乾燥的膨化食品,因為此類食品易生燥化熱,對於“秋燥”來說,無疑是”火上澆油”。在補水的同時,還應多吃養陰潤肺的食物,如秋梨,銀耳等

    2.秋天氣候由熱變涼,飲食保養方面,考慮到保健方面,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寒涼搭配比較好.

    飲食養生應堅持“二粥一湯”,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湯。

    秋天應儘量用大米搭配粗糧,配合大麥,糙米,高粱米等煮粥。

    3.從夏入秋,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而熟藕對脾胃有益,能健脾補胃、養陰潤燥,有養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燥是秋的主氣,易生燥咳,而藕可以清熱潤肺。所以秋季特別適宜吃藕。

    要想擁有好的氣色,飲食方面的調養尤為重要。時下正是藕上市的季節,民間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的說法,經常食用對改善女性氣色大有裨益。

    4.秋季是養生的最佳時節。蔬菜不僅養生,還輔助治療一些疾病。那麼,在應季的蔬菜中,哪些是適合養生的蔬菜呢?

    秋冬進補前吃點山藥,更有利於補品的吸收。山藥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進補前食用。

    5.夏天由於天氣太炎熱,吃不下飯,葷菜吃得也很少。而到了秋季,天氣相對要涼快的多,胃口大開。

    中醫食療專家介紹,從中醫角度來講,鴨子的藥性偏涼,適合在乾燥的秋季作為進補之物;從鴨子的營養角度來講,鴨子的營養成分多樣化,符合秋季進補的特點。

  • 9 # 漫漫養生小百科

    立秋之後,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加大。“秋凍”並不是說冷了也不多加衣,而是指以感覺涼而不寒為宜,要以身體的接受為限度,適時增加衣服。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禦寒鍛鍊,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孩子和體質虛弱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此時人極易倦怠、乏力,所以秋季更應注重養生。

    立秋後,養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飲食,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少食辛味食物。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辛味食品吃得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吃辛味食物。可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葡萄、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等;還可適當喝些雞湯、骨頭湯等。

    2.起居,秋天,肺氣收斂,因此睡眠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新增衣服,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經常開窗通風,到室外走走。夜間睡覺要蓋好被子,注意保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3.運動,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但此時機體活動隨季節變化而處於“收”的狀態,鍛鍊不宜過猛。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專案進行鍛鍊,多選擇一些戶外活動,比如爬山、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4.心情,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不要傷春悲秋。可增加戶外活動,比如外出旅遊或登高望遠等,能開闊心胸,心情愉快。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

    5.謹防“空調病”,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持續開空調,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空調開放時間不宜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紅糖配薑茶,暖胃又暖心。

    6.養肺,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7..貼秋膘,還有就是貼秋膘萬不可急躁,要循序漸進,不要過多食入肉類等高蛋白質食物,從而加重腸胃負擔,影響消化功能。

    經過一夏的高溫悶熱,脾胃尚未完全恢復,此時如果突然大補,會使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

    所以,秋補一定要控制量,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燥為主,下面推薦幾款適合秋季的食療方子:

    1.玉米冬菇排骨湯,材料:玉米兩個,冬菇(幹)6個,排骨500克,姜兩片,水8碗。

    2.白蘿蔔排骨湯,材料:排骨1斤,白蘿蔔1個,生薑1塊,鹽、雞精少許。

    3.杏鮑菇炒胡蘿蔔,材料:杏鮑菇2個,胡蘿蔔1個,香菜3棵,腰肉150克,大蒜1瓣,福臨門葵花籽油適量,雞精適量,十三香適量,鹽巴適量。

    4.蘋果酸悶雞翅,材料:雞翅8根,蘋果1粒,番茄醬一湯匙半,蘋果醋半湯匙,白糖適量,玉米油適量,醬油半湯匙,鹽少許。

    最後提醒大家: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螢火蟲們,你們最喜歡趙麗穎什麼地方?你們喜歡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