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0669424220
-
2 # 金戈鐵馬
德國在一戰後的經濟恢復和發展的資料:在工業生產方面,1927年已經恢復並超過了一戰前的水平,1929年恢復到壓倒英法的優勢,生鐵產量達1320萬噸,鋼達1600萬噸,而英國為980萬噸。化學工業產量比英國多1.5倍,比法國多2倍多。電機工業方面佔絕對優勢,1925年時超過英國2倍,超過法國4.5倍。國際貿易方面,德國又上升到極為重要的地位,佔世界第三位,僅次於英,美(英美在當時有廣闊的殖民地,而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在一戰後幾乎全部喪失)資料或許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在一戰後的短短十年內德國的經濟確實創造了發展的奇蹟,而上述的“美國再造說”之所以不能夠解釋我的疑問是因為,如果德國經濟的恢復和騰飛是發生在在一戰後的一個較長而又符合當時德國的經濟狀況的歷史時間段內是可以讓人接受的,而我們面對的德國的戰後的經濟狀況卻是這樣的:一戰中,德國有200萬人死於戰爭,150萬人致殘,100萬人死於飢餓,瘟疫,經濟瀕於崩潰,工農業生產急劇下降,工人實際工資減少,再加上1320億馬克的鉅額的戰爭賠款,德國基本完了。試想一下,如此的殘破不堪,而在短短的十年內就達到了壓倒英法的絕對優勢,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德國在一戰中的經濟削弱的程度遠遠要比我們想象的要小,與協約國相比,德國的經濟和工業潛力受戰爭影響更小。其具體表現在以下的三個方面:
一.工業設施較少的遭受戰爭的破壞。一戰爆發,德國的戰爭手段是採用速決戰,而速決戰的精髓即是先發智人,強調進攻,這種戰術的實施使得從1914年德國入侵比利時開始到戰敗投降,整個一戰的主戰場並不在德國的境內,即使在戰爭的後期的相持階段,戰爭的主戰場還是在德國境外。因而儘管戰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消耗,其工業基礎設施在一戰中並沒有遭受多大戰爭的破壞,而與之相比法國的經濟基礎受到的破壞則大的多。戰爭使得法國約7%的領土和大部分工業和富足的地區遭到德軍的佔領和蹂躪,1/4的產業遭到戰爭的破壞,物質損失高達1340億法郎。工業基礎的完整存在為德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提,一旦戰爭結束,生產需求的產生,資金的到位,這些工業生產必然會迅速運轉起來,從而為經濟的快速恢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同一時候的法國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對傷痕累累的戰爭破壞地區進行重建。可以這麼說,1919年時德國經濟較其鄰國的優勢比1913年更明顯了。
二.一戰中容克地主和壟斷公司在戰爭中實力加強。德國的工農業雖然在一戰中遭到巨大的損失,一定程度上已經到了面臨瀕臨崩潰的地步,但是這些損失都承擔在了勞動人民身上,並且工業的損失只是侷限在小型企業,輕工業以及一些日常生活領域。而容克地主和壟斷資本家在戰爭中卻大發橫財,克虜佰公司1913——1914年獲利7500萬馬克,1916——1917年增加至175000萬馬克。可以說一戰不僅僅沒有使德國的壟斷遭到損失,反而使壟斷進一步增強。這就使得德國在一戰後的經濟結構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德國經濟中的強勢群體在戰爭結束後變得更強;而那些弱勢的經濟體在戰爭中已經被淘汰,應該說戰爭中摧毀的是德國經濟結構中的弱勢經濟,而德國的經濟和工業潛力並沒有收到多大的影響,反而加速其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這種集中是適應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的,一旦發展經濟的條件到來,其經濟必然會有新的發展。在這一時期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壟斷組織成為各國經濟的主要組織形式。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一些新興的大型產業(化學,機電,鋼鐵石油)只有透過壟斷組織生產,才更易於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高效的科學管理方法。所以德國這些新興的工業能夠在一戰後的幾年內迅速發展起來,由於其國內的容克地主和壟斷組織在一戰中保留了實力,也就具備了在戰後中迅速發展的能力。1925年建立的法本化學公司和1926年建立的聯合鋼鐵公司,是兩個最突出的例子。法本化學公司幾乎完全控制了德國的合成炸藥以及人造纖維和顏料的生產,聯合鋼鐵公司則壟斷了德國石煤和生鐵的50%和鋼生產的40%.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德國在一戰後經濟中的鋼鐵、化學、機電能夠對英法形成絕對的優勢。
三.德國在戰後獲得美英的資金和技術的援助。凡爾賽會議上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後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1921年賠償金額確定為49.9億英鎊,即1320億馬克。而德國採取了“履行它,就是要證明它無法履行“的策略,消極對待戰爭賠款,並且利用英法與美國, 英國與法國的矛盾,以賠償戰爭賠款和經濟危機為藉口,使得協約國在1924年8月的倫敦會議上通過了援助德國的”道威斯計劃”大量美國英國資本注入德國(其中70%是美國資本)。根據計劃給德國的貸款就達326億多馬克,而這期間德國支付的戰爭賠款只有114億馬克。由上可知,凡爾賽合約中對德國的賠款要求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是壓在德國脆弱經濟上的沉重的包袱,而德國正是利用了這個“包袱“,透過”借雞下蛋“的手段,吸納了戰後經濟恢復發展所必須的資金和技術。大量的資金的到來,實際上是協約國內部資金的流動,這些資金不僅替德國償還戰爭賠款,而且為經濟的恢復提供資金,大量的資金和投資無疑為德國經濟的恢復注入了"強心劑",我並不否認這些資金和技術對德國經濟的促進作用,但這種作用是要有前提的。如果上述兩個因素不存在,即使有大量的資金也是不會促進德國經濟迅速崛起的。我們不妨這樣假設,當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傳統上認為的德國戰後的經濟狀況),需要輸血(缺乏資金和技術),而如果他自己的身體機能缺乏造血的功能(德國的工業基礎完全破壞)那麼再多的輸血也無濟於事,相反而且還是有害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給德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災難,但與其他協約國家(美國除外)相比(尤其是法國)德國的經濟和工業潛力受戰爭影響更小,而且讓德國的容克地主和壟斷公司在戰爭中實力加強,再加上在執行凡爾賽條約中的德國賠款問題的“仁慈“,以及美英”大方“的對德資金援助,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德國經濟在一戰後的十年內迅速恢復和發展。
法國希望削弱德國,甚至讓德國一蹶不振最好,可是英國美國等不希望歐洲大陸法國一家獨大,暗中默許德國崛起。
一戰之後歐洲各國對風起雲湧的共產主義運動非常恐懼,德國由於戰爭失敗、德皇倒臺、經濟崩潰所以共產主義運動風起雲湧。歐洲各國不希望一個共產主義德國出現,所以暗中扶持希特勒上臺,打擊共產主義,進一步向東遏制蘇聯。
一戰沒有傷害德國工業基礎,相反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大量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在戰爭中受到損失。一戰、二戰中間這段時間,英法沒有在技術上獲得超越德國的明顯優勢。
一戰之後德國建軍思想先進,訓練嚴格,軍隊戰術指導思想遠遠超越了英法各國。
德國的崛起是符合當時世界第一列強英國的最高利益的,進而,綏靖政策也就可以理解
-
3 # 歷史VLOG
二戰期間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並不影響到自身科技的發展,德國和中國不同,當年中國是個極度傳統封閉的國家,無無法快速接收到新外來新科技,但是德國就不同了,處在歐洲,與各國科技同步並不難做到,畢竟這些科技在一戰時德國就已經擁有,進化它並不困難。軍事上的科技,做得最出色的莫過於軍事裝備的設計
希特勒的法西斯專政,結束了的一戰後混亂的局面,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平息了各界的動亂,讓德國經過穩定的發展環境裡,為國家經濟軍事的發展做足了保障。利用了英國傳統的大陸政策(保持各方勢力均勻,不允許霸主),已經英美的同情和綏靖政策,逐漸將德國的國際地位恢復到戰前水平,並且藉機收回洛林,已經萊茵地區,甚至佔領捷克。
一戰後得到美國大量的經濟貸款,用於國家的恢復;當然遇到了經濟危機,所以德國的經濟恢復較快。德國的經濟相對於其他歐洲強國來說,沒有落後多少,經過德國在工業上的急追快趕,使得德國的工業慢慢和各國平起平坐,甚至趕超。
凡爾賽條約雖然規定了德國不允許擁有空軍,不允許建造戰艦,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但是希特勒巧妙的運用了外交手段:英國仍希望德國起到牽制法國的作用,所以一定程度的默許了德國加強軍備,並且最終同意了德國駐軍萊茵地區。法國在戰後被英國牽制,並且在戰後資本經濟飛快的發展,歐洲國家一戰流乾最後的一滴血誰也不願意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於是被迫接受英國對德國曖昧的態度。歐洲東部的蘇聯共產之一國家,使的各國的共產勢力十分強大,英法希望德國也能站到他們的反蘇陣線上,加之法西斯上臺的政策也是反蘇聯,所以英法縱容德國發展。
-
4 # 水手47174541
第一,德國雖經過一戰大敗,需大量賠款。可其基本的工業基礎未受太大波及,對戰後經濟重建起到重大作用。加上德國的國家普遍義務教育制度的作用,規定六歲左右的德國孩子必須入學,這對國家以後的人才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第二,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讓美英法國內動盪不安,無法徹底掌控德國,加上英法各懷心思對德國發展的態度不同(法國曾一戰後佔領德國魯爾地區,結果沒獲取利益,還受美英反對,白白支出無意義的軍費,實在得不償失)。德國抓住經濟危機的機遇進一步發展國力,達到了擺脫英法國家的能力。總之,原有的秩序被經濟危機打亂,各國都因此蒙受一戰後的經濟損失,歐洲國家自然都以本國經濟恢復為重任,忽視對德國的監控。
第三,德國在一戰後,國內各種政黨層出不窮,進一步拖垮了原政府的垮臺。直到希特勒與他的納碎黨的崛起。起初,希特勒與德華人民的共同願望都是脫離英法國家的控制,龐大的戰爭機器迅速發展,軍事工業的發展讓許多德華人有了工作,解決了家庭溫飽問題,而且希特勒的對外擴張確實讓德國受益。德國自然瘋狂發展軍力(當時德國的口號是要大炮不要黃油),英法對德國工業潛力的輕視造就了這種結果。
第四,擺脫一戰的制裁也是德華人民的希望,希特勒開始不過是帶動這堆火柴的苗頭而已。但後來希特勒對德國民眾灌輸武力是擺脫束博的最後手段的思想,使其徹底完成了對德國的掌權。希特勒拋開黨派不談,其本身就是軍人出身的,而軍人出身的當權者,自然不願長時間透過政治解決繁瑣問題,只能先軍事後經濟的方式發展為二戰軍事強國(軍事強國本身離不開當時的工業基礎與人才支援)。
-
5 # 左手槍炮右手玫瑰
一戰後德國崛起是由自身原因和當時的國際環境所決定的。
自身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在政治、軍事上雖然失敗了,但是它依然是歐洲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國,擁有6000多萬人口,擁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其本身的經濟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國際因素:大家都應該知道英國這個國家因為脫離於歐洲大陸以外,所以英國幾百年來的歐洲政策是戰略平衡,歐洲戰略平衡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德國就作為歐洲戰略平衡的一個砝碼,對美英今後利益起著很大作用,也對世界的整體戰略格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畢竟英國需要有一個國家制衡法國。所以美英等戰勝國反對過分削弱德國,以利用德國的快速恢復,來遏制蘇俄的膨脹,及法國獨自稱霸歐洲的野心,所以美英在一戰後,開始緊鑼密鼓的幫助德國的經濟發展,並且以美國為主,英國為輔,實施了"道威斯"計劃。一併向戰敗的德國,提供8億馬克的貸款,這些貸款幫助了德國向戰勝國支付鉅額的賠款和發展自身經濟。美國向德國提供技術、裝備、和石油,英國向德國提供金屬、合金、生鐵,有了原物料,有了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國防工業,德國在戰後,各方面的工作是突飛猛進,一路高歌。有了強大的經濟、工業、軍事上的保證,自身的底氣也越來越大,德國也逐漸試圖對凡爾賽合約給自身的不利和束縛加以調整和修改。與此同時,德國在內政、軍事上,更表現出臥薪嚐膽的一面,它們重新調整軍備,用先進技術和裝備,裝備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陸軍。舉個小例子,一戰後,根據凡爾賽合約德國不准許生產和裝備重機槍,但是德國硬生生在重機槍和輕機槍中間研製出了大名鼎鼎的MG43,世界第一種通用機槍。並且著手建立空軍。並且德國秘密儲存了一大批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隨時作為擴充部隊的中堅和骨幹!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膨脹,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軟硬體設施逐漸完備,戰敗的德國正在擺脫一戰所留下的恥辱,極力扭轉一戰後所形成的喪權辱國的既定事實。並且開始逐漸走上了一條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的霸權主義之路! -
6 # 吾與點
首先我們看看它內在的動力:1.德華人,特別是很多德國軍人,像某個獲得鐵十字勳章的下士,並不認為自己在戰場上被打敗了,而是被後方的政客(社會民主黨)和猶太資本家給出賣了。所以他們並不甘心接受戰敗的命運,希望恢復德國的榮光。2.戰後德國的十萬陸軍是千挑萬選的精英,為德國軍事力量的復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魏瑪共和國政府在外交上和應付經濟危機上的無能,使德華人迫切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帶領他們走出困境。
從外部環境來看,1929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讓英法各國自顧不暇。經濟的崩潰導致協約國連駐守德國的監督小組的經費都無法維持,不得不陸續撤離。法國政府走馬燈似的換人,對德政策猶如川劇變臉,缺乏一貫的方針,無法有效地阻止德國重新武裝自己。英美則出於自己利益考慮,希望德國能強大一些以牽制法國,不讓它在歐洲大陸太過強勢。所以外部環境對德國已經失去了約束力。
內部的需求加上外部環境的變化,德國已經萬事俱備,希特勒應運而生。
希特勒使德國的一切努力都從屬於訓練士兵、製造武器和準備軍需。政府的控制伸展到生產、貿易和銀行。經濟生活要和建立強大的軍備需求相配合。對外貿易被削減了,科學家造出了橡膠和石油以及各種食物的代用品,竭盡全力使德國能自給自足。坦克和飛機成倍地增加。凡爾賽條約被公開地否定了,德國重新實行普遍兵役制。
-
7 # silvercastle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那就說來話長了,長話短說,以下是我瞭解的幾點,並不全面:
1、政治、社會方面。昔日橫掃歐洲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戰中崩潰,這對每個德華人來說,感情上都是無法接受的,尤其是《凡爾賽條約》的近乎於殘酷的各項條款:割地賠款、只能保留10萬陸軍,不能擁有空軍和海軍,不能擁有大口徑火炮,而且戰勝國的監督委員會常駐德國對各項條款進行監督,這使每一個德華人受到了極大的羞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戰後,德國各類政黨層出不窮,國家在列強的盤剝和國內政局的動盪中風雨飄搖,加上經濟大蕭條,國內經濟頻臨崩潰,失業人口達600萬。本就懷念昔日強盛帝國的德華人,更加痛恨戰勝國,痛恨國內民主政黨的懦弱與無能,極度渴望能出現一位像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麥這樣的鐵腕人物重掌國政,帶領他們重現昔日的光輝榮耀。時事造人一點也不假,希特勒的納粹黨就在這個時期崛起。在扛住了當時政府的打壓後,納粹黨打著懲治國賊(也就是猶太人)、實現帝國復興的旗號,取得了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援。最後,納粹黨透過合法的民主選舉,一步步取得了德國的政權,希特勒首先當選總理,之後是總統,最後宣佈總統辦公室與總理辦公室合併,正式成為國家元首,一個擁有極端種族主義、軍國主義的獨裁政權從此誕生。自此,德國猶如打了雞血一般,國家機器開始高速運轉,經濟復甦、工業、商業恢復了活力,失業人口從600萬驟降至200萬,德國很快又恢復了昔日歐洲第二大工業國家地位,有些領域甚至已經超越了英國。可以說,當時的納粹黨,在某種程度上順應了國內的民意,納粹黨利用民意,使國家高效地步上了軍國主義、種族主義、擴張主義的道路,不是納粹黨希望這樣,而是當時的每一個德華人都希望這樣,國家意志如此,所以德國迅速成為歐洲軍事強國。
2、經濟、工業方面。一戰使德國經濟瀕臨崩潰,但戰火併未對德國本土造成重大破壞,雖然《凡爾賽條約》嚴格限制了工業發展,但德國工業體系並沒有被摧毀,只是停產或削減了產能而已,像克虜伯這樣的大型軍工企業,只是關閉了大部分廠區,但裝置人才得到了保留。而且,德國曆來就是工業強國,宿有工程師國家之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納粹黨執政初期,還不敢公然違抗戰勝國,必須瞞天過海。當時的經濟部長沙赫特為國家工業振興注入了大量資金,而且巧妙地運用國債、特種債券等方式,瞞過了監督委員會的審查,使德國煤炭、鋼鐵、化工、機械、軍工等各個行業都達到了待命狀態,各項重整軍備的方案逐步完善,許多諸如機槍、大口徑火炮、飛機、潛艇、坦克等新型裝備的圖紙設計方案都悄悄地完成了論證設計,整個國家的工業機器整裝待命,只要國家一聲令下就能馬上高速運轉。之後納粹黨迫害猶太人的政策逐漸公開化,被抄沒的海量猶太人財富被收歸國有,再加上入侵開始後,從波蘭運來的數百萬免費勞工,更使德國工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重整軍備必將使工業高速運轉,於是國內就業率猛升,經濟重新復甦,德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又成為了歐洲的工業與軍事大國。
3、軍事與人才培養方面。不得不說,在這方面,德國是極具遠見的。從普魯士國王弗雷德里希三世開始,德國就以國家意志使教育與學術研究上升到了國策,德國的教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無論戰爭與否,德國先進的教育與人才儲備機制都時刻為國家儲備著大量各領域的優秀人才。《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不能擁有海軍與空軍,但納粹黨執政初期,雖然沒有著手建立海空軍,但從第一時間就開始暗中著手培養航空、航海人才。透過各類體育協會、航海協會、航空協會等民間協會組織,以全民科普、全民健身的名義,為德國擴軍積累儲備了大批的航空航海專業人才。武器裝備固然重要,但人才才是最關鍵的。軍事上,德國只能保留10萬國防軍,這個數量連保衛德國本土都不夠。雖然這樣,但擔任當時德國國防軍軍事統帥的西克特將軍,極富遠見地改革了軍隊訓練體制。他將每一個普通士兵都當作軍官來培養,在平日的軍事訓練中,普通士兵要以班長標準訓練,連長要以團長標準訓練,普通參謀要以參謀長標準訓練。這項舉措,使國防軍積累的大批軍事人才,擴軍一旦開始,軍隊員額猛增數十倍,昔日那些普通士兵,馬上被晉升一級成為軍官,成為軍隊中堅。大家知道,軍隊素質最主要取決於基層軍官的軍事素養,而這點德國絲毫不用發愁,雖然德國擴軍剛剛開始,但軍官培養早在10年前就開始了。最後,納粹在發動二戰前,首先參與干涉了西班牙內戰,一批德國軍官被秘密派往西班牙,以軍事顧問的身份體驗戰爭,而空軍也秘密參戰,為弗朗哥提供了強大的空軍力量,也使德國空軍在二戰開始前就得到了實戰鍛鍊。於是,在希特勒一聲令下後,一隻規模龐大、裝備精良、軍官專業、士兵勇敢的強大德國軍隊瞬間出現在歐洲大陸上。
-
8 # 風雲焦點說
德國在一戰中以慘敗收場,《凡爾賽條約》也讓德國吃盡了苦頭,德國需要賠償戰勝國天價的損失,幾乎把德國壓的喘不過氣來,不僅如此,德國的重型武器裝備,比如坦克,火炮等也被明令禁止,(我們也曾受此待遇)它的陸軍人數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陸軍總參謀部也被取消,海軍空軍的力量也被嚴格限制,就是利用一切機會打壓德國從政治,經濟,軍事,最好是讓德國永遠保持戰敗時的現狀。但是希特勒憑什麼能讓德國有能力發動戰爭?
一,兵源。
打仗得有兵源,希特勒上臺後,基本把全國的人都調動起來,特別是適齡的男性,非常適合加入軍隊,所以希特勒以建設國家的名義。弄了一個預備役,參加軍事化運動,然後讓他們回到家長,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加入鄉土防衛隊,秘密的進行訓練,所以一支高素質的軍隊就這麼被秘密訓練起來了,兵源問題完美解決。
二,武器。
當時整個德國都被希特勒的演講深深感染,全國上下熱情高漲,所有可以生產武器的工廠都被政府徵用,而且都是以各種民間民意進行活動,什麼民間飛行俱樂部,各種造船廠,實際上軍工業一點沒停,最重要的是德國不缺人才和工廠,打《凡爾賽條約》的擦邊球,掛著羊頭賣狗肉。
三,錢。
打仗也得有軍費,所以希特勒前期大力發展德國的工業,一直輾轉各地指揮發展經濟,當然也會敲詐有錢人,比如羅斯菲爾德家族,有個故事就是講的納粹敲詐猶太人銀行家,雖說是敲詐,但還是比較恭敬,並沒有下狠手,到了後來經費緊張,有錢又不願意捐獻自己錢財的猶太人,成了納粹首選的目標,猶太人沒有愛國心的言論也在德國迅速發酵,於是屠殺開始,而歐洲其他國家也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反對,畢竟猶太人是真的有錢,在各個國家都有那種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猶太大財閥。
當復仇的怒火被點燃,所有戰爭所需要的一切物資都準備好,那麼戰爭也就不遠了。
回覆列表
怎樣呢?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兩個:第一是有人才,第二是有傳統。主要是這兩個,再加上其它的因素,比如雄心、理想、資源、預判、希特勒、納粹……綜合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