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雪邀花開

    首先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下,英法無暇顧及,其次就是在一戰慘烈的戰爭中英法軍隊的大量死亡,給英法政府和人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人們都恐懼戰爭,於是便行成了綏靖政策其次就是希特勒鮮明的反共立場,這個和英法的反共立場是一致的。他們希望納粹德國做自己的打手,來毀滅蘇聯,所以才會有禍水東引。另外就是英法此時並未從經濟危機中完全恢復,而德國卻透過納粹統治和不斷的侵略。國力強大

  • 2 # 大漠神

    主要原因,一,英法一戰後元氣大傷,內外交困,正盡其力為應對國內矛盾,恢復經濟和國家實力。二,希特勒上臺後實行反共法西斯獨裁,尤其反共更與英法一致。三,英法視蘇聯為最大敵人,妄圖禍水東引,對德妥協以換取德國向東擴張,為此不惜犧牲其盟國利益,以期轉移矛盾,激化德國與蘇聯對抗。

  • 3 # 唯愛者夏

    這個提問本身預設英法是一路的。但實際上英法在歐洲的政策並不一致。法國一戰後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大國,其政策是想控制歐洲大陸,榨取德國,遏制德國崛起。所以法國一直是採取對德打壓,典型的就是魯爾危機。而英國受制於地理環境,在歐洲大陸一直採取大陸均衡政策。所以英國扶持德國,對抗法國。在魯爾危機中,就是英國逼迫法國退讓。

    另外,德國在經濟上的崛起已經是一種必然。英國也就有意扶持德國,甚至美國也給了很多貸款,取消了部分賠款,並和法國德國等一起簽訂了洛佳諾公約。已經是給德國鬆綁。英國甚至考慮將捷克奧地利波蘭劃作德國的經濟貿易圈,試圖讓德國阻擋東方的蘇聯。

    希特勒的上臺讓英法十分緊張,對於英國來說,它一直盤算的是儘量滿足希特勒的要求以對抗蘇聯,所以當德國吞併奧地利的時候採取了預設態度。進而在蘇臺德問題上,英國也默許。唯一使英國感到不快的是,他們所希望的是採取投票的方式而不是赤裸裸的軍事佔領,以表現出他們所認為的紳士風度和民主精神。而希特勒也看到英國的軟弱,一步步實現擴張的野心。

    法國是非常反感德國的擴張行為,但此時國內的罷工問題讓法國無暇他顧。也只能順從英國的意思,對德妥協。畢竟在一次大戰中,法國雖然取得勝利,卻整整失去了一代人。

    英法所希望的是希特勒能夠向東進攻蘇聯。即便是波蘭已經被瓜分後,英法仍然沒有對德戰爭的舉動,僅僅是陳兵邊境,宣戰而已。他們甚至認為,德國下一步計劃是進攻蘇聯,然後兩敗俱傷時再突襲德國,將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一併消滅。但是沒想到德國不久之後就入侵法國,僅僅兩週法國宣佈投降。到此,英國才正式希望與蘇聯共同對抗希特勒。

  • 4 # 人云亦雲

    感謝邀請,在下淺見,說錯勿怪,首先一戰後德國被條約壓的死死的,此消彼長下,在英法看來牽不起波瀾,而德國的內亂也是符合他們的利益,還有發動戰爭的動機明顯說服不了國內的大老爺,這裡就通不過了,加上希特勒難道就不會開出什麼空頭支票來麻痺英法?這點我雖然找不到什麼資料,但我想肯定有人去做的,所以就這幾點我想就夠了,更別說英法相互制約的這點了,我的結論是英法互相提防,小看小鬍子帶來的禮物,高估自己對局勢的掌控了。

  • 5 # 6501925770藍色矢車菊

    英國和法國懼怕蘇聯染指西歐,又不願意親自出馬於是 英國和法國想利用崛起的德國,去幹這樣的髒活累活,希望將德國這樣的的"洪水猛獸"引向蘇聯。"禍水東引"使蘇德兩國互相撕咬,待兩敗俱傷之後再從中漁利。

  • 6 # 明天不就可以吃好多好吃的東西了

    英法綏靖政策的初衷是禍水東引,利用德國去火拼蘇聯,消滅社會主義,鞏固西方既有體制獨大的地位。導致被徹底孤立的蘇聯倒向納粹德國,兩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瓜分波蘭。進一步壯大的納粹德國才沒有後顧之憂的進攻法國,滅亡法國之後,德國在歐洲大陸基本就是無敵狀態。另一個結果就是進攻蘇聯,英法牽制一下,再來一個一戰一樣的拉鋸戰,德國什麼都得不到。

  • 7 # 水手47174541

    當時資本主義國家都因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國內動盪。德國在希特勒上臺之後大力發展軍事工業一系列措施確實解決了經濟危機帶來的人口失業問題,而且希特勒的煽動性演講讓國家民族的凝聚力得到充分增強,國家如此上下齊心,侵略自然順風順水。

    反觀英法兩國仍未從一戰與經濟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政府高層都不希望再發生大的國家戰爭,就算髮生也不要燒到自己的國家,致使自身國家的經濟與人口損失。資本主義國家自身比較遵循國家條約,所以英法對希特勒得到適當的利益後會實現歐洲的和平仍抱有幻想,加上德國軍事實力已不受控制,英法都不想做身先士卒,高層決策的搖擺不定最直接的惡果是希特勒的侵略沒有得到及時強硬制止,小國被犧牲後,英法也不會犧牲自己來彰顯道義的公正(那時的歐洲國家之間關係是好,但還沒好到要犧牲自己來來實現正義,而且是得不償失的),畢竟決定國家政策的是利益,沒有利益的事任何國家元首都不會冒險發生戰爭,即使打贏國力也會衰退。

  • 8 # 貓圖怪談

    英法並不是一個整體,實際上一戰後法國堅持要制裁德國,限制德國,反而是英國對此並不十分熱衷,而更傾向於放鬆對德制裁。原因很簡單,法國和德國是世仇,德華人口更多,難保經濟恢復以後對法國復仇。英國則害怕制裁德國太嚴厲,不僅讓法國做大,成為歐洲霸主,還有可能讓社會主義在德國蔓延,所以傾向於緩和對德國的制裁。

    1923年,因為德國沒有履行一戰的賠款義務,法國悍然出兵的工業區魯爾區。然而英美並不支援法國這一舉動,因為英美害怕這樣做會讓德國經濟崩潰,工人倒向社會主義。英法甚至同意減免德國的戰爭賠款,扶植德國經濟,制約法國。

    法國無奈,只能聯合中歐和東歐小國,比如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來制衡德國,即所謂“小協約國”。然而法國和它們也不接壤,即使德國侵略它們,法國也很難保護到它們。

    法國在一戰中的慘烈犧牲,也讓法國對外軍事行動慎之又慎。尤其是在魯爾危機中,法國雖然出兵,但仍然沒有得到好的結果。結果等到希特勒冒險出兵萊茵蘭非軍事區的時候,法國畏首畏尾,不敢出兵制止,錯失了扼制納粹侵略的最好機會。

    隨後德國就吞併了奧地利,採用外交手法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英法因為不接壤是無法出兵救援捷克斯洛伐克的,又不信任蘇聯出兵的承諾,而蘇聯也無法繞過波蘭,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最終導致了德國成功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而英法也只能寄希望於納粹德國的貪慾是有止境的,會結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吞併之後。

    這怎麼可能呢?納粹德國就是要不斷擴張。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希特勒迅速閃擊了波蘭,吞下荷蘭比利時,不到兩個月就打敗了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開打了。

    總而言之,先是英法兩者互相不信任,戰略目標不一致,沒有團結一致來制裁戰後的德國。法國單獨行動又顯得十分無力,也畏懼戰爭。中東歐沒有一個大國能夠制衡德國,小國又沒法得到法國的援助。蘇聯對中東歐的援助英法是不信任的。綜合以上情況,中東歐只能被納粹德國吞併,英法也只能坐視這一點。野心膨脹了的納粹德國進一步挑起了二戰。

  • 9 # 大將軍威武K

    這個得從希特勒上臺前的那個德國的掌門人——施特雷澤曼說起。

    施特雷澤曼是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總理兼外交部長,任職期間透過一系列外交手段使德國逐漸擺脫一戰後的不利境地,而且為德國找到一條和平崛起的道路。特別是在處理與世仇法國的關係上,建立了一種新型的法德關係。同時透過建立與美國、蘇聯的外交關係,將美國引入歐洲事務,為德國開拓出了巨大的戰略空間,還帶來了經濟復甦的推力。這一切就讓英國和法國始終找不到扼殺德國的理由。

    這就為德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重整軍備計劃有條不紊的展開。待到軍備重整完成後,如果還能按照這條路走下去歐洲也許不會再爆發大戰。而希特勒上臺之初也正是走的這條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歌曲是適合畢業季晚會播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