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對適口為珍這句話怎麼理解
7
回覆列表
  • 1 # 飯醉行

    我是一個喝茶的人,適口為珍就是適合自己的最好。這個道理萬事萬物上都說得通,就算人和人相處都要看順眼,更何況是人與茶葉打交道;鞋子都要穿適腳的,何況是入口之物;有人嗜辣如命,有人見辣逃命。人不同,適合之物自然不同。價格是根據成本和市場預期來定價的,但這跟口味卻沒有半點關係。

    賣酒的在營銷上最會做,經常說的就是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陳年50年的威士忌,貴是貴了,你又未必喝得慣,都是以前英華人賣給美國土豪的,蘇格蘭人就喝10年的,喝水加冰隨便得很。你喝個葡萄酒,晃杯搖酒舌尖滾到舌尾,人家老外就加可樂喝,也挺好。不過是飲料,不過是農產品,不用那麼緊張。太過緊張主要是因為貴,但貴就好了嗎?我喝過8年醇化的大紅袍,超級貴,藥味十足;我覺得還是2年醇化適合我。雖然人人都說綠茶寒性大,女性不適合,但我還是每天一杯戒不掉,我有買一家標明農殘的四川綠茶,打折的時候,200多一斤,就覺得很棒了。

  • 2 # 茶小粒

    就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唄!

    茶葉適口為珍麼,就是你喜歡的那款就是最好的了。

    愛好綠茶的人會覺得綠茶比紅茶好喝,喜歡普洱茶的人可能又會覺得普洱優於綠茶。

    在同樣喜歡普洱茶的人群中,也有人偏好輕柔的冰島,而有人鍾情班章的霸道。你能說冰島就一定比班章更好喝嗎?

  • 3 # 曾園

    如果一個誠懇的人,虛心去茶葉店喝茶、請教。最容易聽到的一家話很可能是“茶無上品,適口為珍。”這句話聽上去很舒服,誠懇的朋友更會以為自己聽到了上千年茶文化裡流傳、積累下來飽含哲理的金句,但誰能想象得到,這句朗朗上口的話,問世可能還不到一二十年。

    跟茶文化有關的書籍裡,其實是這樣說的:“茶有千味,適口者珍。”

    你接受了這句恭維,你會真的按照自己的口味來選茶。但這有問題嗎?

    想想看,一個沒看過多少電影的小鎮青年來到某論壇想學點東西,卻被逼著發言。他喜歡的可能是《小時代》,於是,他被誘導說,“對我來說,全世界最好的電影是《小時代》。”他應該意識到,他被引入了一個騙局。

    “適口為珍”的故事,大多數說法是指來自《山家清供》:

    太宗問蘇易簡曰:“食品稱珍,何者為最?”對曰:“食無定味,適口者珍。臣心知齏汁美。”太宗笑問其故。曰:“臣一夕酷寒,擁爐燒酒,痛飲大醉,擁以重衾。忽醒,渴甚,乘月中庭,見殘雪中覆有齏盎。不暇呼童,掬雪盥手,滿飲數缶。臣此時自謂上界仙廚,鸞脯鳳脂,殆恐不及。

    齏汁是什麼?一種說法大致是用鹽醃製鹹菜中產生的黃色滷水。這種說法內藏一種玄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被歷代文人雅士引用。蘇易簡所說的“齏汁美”表面上強調的是個體獨特性,其實這個意思裡還包括有審美的“瞬間性”。這個回答針對“食品”而言,更是合理。

    但其實,“適口為珍”這個說法並非是少年天才蘇易簡(22歲中狀元)發明的。我最初的疑心是,關於口感上的鑑賞,年輕人再聰明也不濟事。很簡單,嬰兒無疑是喜歡香甜軟糯的食物,而咖啡、苦瓜、香菸、茶、烈酒要等到成年後才能享受。甚至,一個成年人要有極廣闊的胸襟與體悟能力,才能享受到北京豆汁、上海醉蟹、廣東魚飯這類食品中廚師與本地人的良苦用心。

    早在唐代,已成年的著名詩人劉禹錫寫了篇《代武中丞謝賜新橘表》:

    臣某言:中使某乙至,奉宣聖旨,賜臣新橘若干顆。特降恩光,猥頒慶賜。珍逾百果,榮比兼金。臣某中謝。伏以丹實初成,苞貢爰至。芬馨味重,方列於御筵;雨露恩深,忽沾於賤品。感同推食,事等絕甘。豈惟適口為珍,實冀捐軀上答。臣無任感戴之至。

    在這裡劉禹錫用“適口為珍”,恰恰強調了美食的共通性,似乎還誇張地暗示想不到我這麼微賤的人,也能品嚐出宮廷美食的好處。

    對比之下,蘇易簡的確將這個詞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對比一下,明代人袁華在其《耕學齋詩集》中寫過:“物豈有定味,適口為珍羞。”很普通。兩者用法有云泥之別。

    清代醫神葉天士說過:“藥不在貴,對症則靈。食不在補,適口為珍。”的確是有見地的看法。

    但現在這種剛誕生不久的話已氾濫成災,“茶無上品,適口為珍”應該成了比較有效果的推銷話術。比較惡劣的用法是在八個字後面加上驚歎號:茶無上品,適口為珍!用在什麼場合呢?凡是顧客指責商家的茶不好的時候,這句話就變成了不軟不硬、軟硬兼施的擋箭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在銀河系外面,你會怎樣找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