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語3267
-
2 # 杜洋的洋言
1、我上初中的時候流行古惑仔,也是每天打架。我媽也哭過也鬧過也用小刀砍過我(當然是嚇唬),也要剁過自己的手指。但我爸從來沒有。我爸最大的教育就是叫我寫檢討,而且每次檢討寫完他看後都很感動,直誇我,甚至落淚。
我想,正是因為我爸的寬厚和愛,讓我漸漸朝正確的方式走下去。而老媽那種極端的正確,則讓人害怕,我小時候一度想自殺。哈哈。
2.我現在有了孩子,是個女寶寶,可能因為我是個文字工作者的原因吧。寶寶很聰明,竟然能背誦兩首古詩了。當然也有點調皮。有一次在廣場上,奶奶看她,她正在爬行媽媽下班趕到了,很生氣打了寶寶。我們為此吵了一架。
我告訴老婆:沒有本事的人才打孩子。你沒有能力說服她,才打她。而在我的家庭,不允許打孩子。
好了。
如果您的孩子如同少年的我,請讓他感覺有一個寬厚的父母吧。這就是最好的引導。
-
3 # 笨笨羊
3歲左右又有俗稱的「 可怕的3歲」(terriblethree),此時孩子較為自我中心,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別人想的和他不一樣,所以孩子想透過喊叫和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說以當孩子說一定有什麼心裡需求,做父母的一定品嚐要了解孩子的心裡需求。同時也要告訴孩子這樣說是不對的。同父母也是孩子的最好的模仿物件,自己和愛人間當自己需求沒達到滿足時也不要用叫喊等方式解決問題。
-
4 # 哭泣的驢子
《我殺了我媽媽》——叛逆期的孩子和母親的故事
電影《我殺了我媽媽》出自19歲的鬼才導演 Xavier Dolan(哈維爾 · 多蘭)
電影講述了16歲的同性戀男孩和媽媽之間的關係。本年的男主和導演都是19歲的Xavier Dolan。
不幸的童年,讓16歲的小男孩貝爾早早就和母親單獨生活在一起,和所有的孩子一樣,16歲的貝爾迎來了青春叛逆期。
他漸漸發現,自己和母親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彼此之間越來越難以理解,他們不在像從前那樣無話不說,兩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處在叛逆期的他多次在腦中嘶吼,他顯得暴躁,憤怒,心裡甚至詛咒對方死去。
電影透過描寫16歲叛逆期的男孩,反映大部分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矛盾,那時候的父母在我們眼中是那種“只顧著自己,毀了我的生活”的人。
電影中,青春期的孩子遇上了更年期的母親,兩個暴躁的人碰撞在了一起。那時候的我們,心裡有喜歡的男孩或者女孩,有那種在父母眼中奇葩的愛好,有喜歡的明星和想要去聽的演唱會。但是這些東西,媽媽不理解,媽媽不喜歡。矛盾總是源於一瞬間。
我們互相爭吵,甚至於怒視對方,在心裡咒罵對方,最恨的時候甚至希望對方去死。卻又會在冷清的深夜,請求對方的原諒。
電影讓人感觸很深,貝爾面對的問題,是我們每一個父母都會面對的問題,我們是否瞭解孩子的內心。
如今的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想起我的爸爸和媽媽,哭了很久很久,我用手握著自己的嘴,那哭聲感覺很詭異,有點像在咯咯咯的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想壓抑什麼。
最後奉上電影中經典的臺詞:
“我是愛你的,雖然有時候我不是很聽你的話”。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會怎麼辦? ——那我明天也會死。
回覆列表
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管教而是關懷和包容。
通常來說這個時期的孩子你越是管教越是沒有效果的。
在這種特殊時期建議家長首先要平和自己的心態,不要比孩子還急。
面對事情的時候要儘量的淡定,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基準的是非觀的。
不要妄圖讓孩子無條件的聽話,而是透過交流和平等的對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