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必佩
-
2 # HLH王泓
壽山石是中華瑰寶,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分佈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經過1500年的採掘,壽山石湧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壽山石已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樑之一。
壽山石在寶石和彩石學中,是屬於彩石大類的岩石亞類,它的種屬,石名都很複雜,約有一百多個品種。按傳統習慣壽山石的總目一般可主要分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類。環繞著壽山村的是一條涓涓的流水溪泉,就在這涓涓繞村行的壽山溪兩旁的水田底層,出產著一種“石中之王”壽山石。因為產于田底,又多現黃色,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田石以色澤分類,一般可主要分為田黃、紅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壽山石田黃石
是田石中最常見的品種,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種。田黃的共同特點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瓏剔透,且有細密清晰的蘿蔔紋,尤其黃金黃、橘皮黃為上佳,枇杷黃、桂花黃等稍次,桐油黃是田黃中的下品。田黃石中有稱田黃凍
者,是一種極為通靈澄澈的靈石,色如碎蛋黃,產於中坂,十分稀罕,歷史上列為貢品。白田石
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質地細膩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純白,有的白中帶嫩黃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
一般溫潤,越往裡層,色地越淡,而蘿蔔紋、紅筋、格紋卻越加明顯,似鮮血儲於白綾緞間。石品以通靈、紋細、少格者為佳,質地不遜於優質田黃石。紅田石
:田石中色紅者稱為紅田石。生為紅田有兩種原因,一為自然生成一身原紅色;一為人工煅燒而成後天紅,天生的紅田石稱為橘皮紅,是稀有石種。寺坪田石:壽山村外原有一座“廣應寺”,建於光啟三年(884)。寺中僧人時常採集田黃石,研磨成粉末給周圍百姓治病,未用的石頭儲於寺內,日積月累,寺中積攢田黃無數。元末戰亂,廣應寺因曾收留過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連同僧人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田黃石也沉默於火中,田黃石經火炙後又埋入土中。
造化弄人,數百年的日曬雨淋、水分浸蝕不但沒有讓這些深埋於廢墟之下的田黃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養反而賦予了它們更為絢麗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黃石原有的優良品質,更進一步成就了其溫潤如古玉的厚重質樸的獨特魅力。此時的寺坪田不再僅僅是簡單的石頭,更像是歷經風雲變幻後的智者,它們靜靜的守護著廣應寺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記錄了歷史,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廣應寺明洪武和崇禎年間,兩次焚燬、重建,反常的環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獨特的演變條件。其中明代毀於大火兩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時間。明時寺坪石的數量頗多,到廣應寺附近採集寺坪石也成為文人雅士的風尚,寺坪田的身價逐年上漲,很久以前就已經是“易金十倍”了。
芙蓉石壽山村東南有山名坑頭山,是壽山溪的主要發源地,依山傍水有坑頭洞和水晶洞,是出產
水坑石
的地方。因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稱“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質尤罕,因此今日市場上所見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舊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凍”之說。水坑石是壽山石中各種徑凍石的薈萃,主要品種有水晶凍、黃凍、天藍凍、魚腦凍、牛角凍、鱔魚凍、環凍、坑頭凍及掘性坑頭等,色澤多黃、白、灰、藍諸色。共5張芙蓉石壽山石種類
壽山田黃凍石 田黃凍石是壽山田黃石中的珍品,田黃凍石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桃花凍石 桃花凍石形狀如同片片桃花瓣浮沉在清澈溪水之中,故名桃花凍石,桃花凍石又叫“桃花水”,或者“浪滾桃花。它質微透明,色多白、黃,中帶細密的紅點,深淺大小不一,疏密有致,聚散有情,濃淡掩映,點點分明,光彩奪目,嬌豔欲流,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上,凝而視之,似動非動,如花飄靜水。所以桃花凍石是非常美麗的壽山石之一芙蓉凍石芙蓉凍石凝結脂潤、細膩純淨,按照凍石質地主要有:白芙蓉石、黃芙蓉石、五彩芙蓉石、紅芙蓉石、青芙蓉石、綠芙蓉石、竹頭窩芙蓉石、瓷白芙蓉等,產地主要是將軍洞、上洞、天面洞、半山芙蓉石等。荔枝凍石荔枝凍石的石性凝結,透明度強,晶瑩透澈,紅、黃、白、黑等各色俱有,豔麗無比,肌裡有粗蘿蔔絲紋,有些原石還有黃色皮。荔枝凍石分為老性荔枝、新性荔枝凍石、紅荔枝、黃荔枝、紅黃荔枝、純白荔枝。牛角凍石牛角凍石也是壽山石的一種,因色澤似牛角而得名。牛角凍石質地通靈,肌理隱存水流紋,紋色濃淡交錯,黑中帶赭,色如黑牛角,肌理隱含灰色或灰黑色的棉花紋,其中以羊脂凍最好。魚腦凍石 魚腦凍石也是壽山石的一種,魚腦凍石 石質溫潤瑩潔,半透明,肌理隱含棉花紋,產量稀少,十分難得,是水坑中的珍品。《後觀石錄》稱其為“半脂”,因狀如煮熟的魚腦而得名魚腦凍石。天藍凍石 天藍凍石,顏色蔚藍帶白或黃,肌理有黑點和棉花紋,如雲霞朵朵。環凍石環凍石是因為壽山石上有單環、雙環乃至多環相連,佈滿石面。以環紋清晰、圓圈色灰白或深灰,經油浸漬後或變淡或反增濃是好的環凍石。水晶凍石 水晶凍石是因為這種壽山石透明度好,沒有渾濁感,如水晶一樣晶瑩剔透,所以因此得名。大紅袍雞血凍石 大紅袍雞血凍石的紅色有鮮紅、大紅、淡紅、暗紅、深紅等,一般以鮮豔的紅色為上品,凍石質地細膩、油潤、微透明至半透明為佳品。大紅袍雞血石紅色越多,凍石價Grand SantaFe高,但是凍石的地子也非常關鍵,是決定凍石整體效果的因素之一。鱔草凍石 鱔草凍產於坑頭洞,質地清靈,色蟹青中略帶微黃,肌理含細點,類似鱔魚之背脊。或色灰白,呈半透明體,內現條條粗紋,狀如水底飄蕩的草葉,或寥寥數片,或滿石密佈。鱔草凍石石質凝膩,淨潔如玉,色光而通靈,是壽山石凍石精品品種。豹皮凍 豹皮凍是因為壽山石肌理裡有隱隱約約的豹紋而得名,豹皮凍很少見。山坑石,是壽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檔壽山石印章和石雕藝術品的主要原料來源。
高山系是山坑石的總代表。
高山石
通靈瑩麗,唯石品多達上百種,石質優劣各異,命名多不規範,以色、以相、以產地、以始掘者命名的現象都有。以色分類的有紅高山、白高山、黃高山、蝦背青、巧色高山等。以相分類的有高山凍、高山環凍、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凍、高山牛角凍、高山魚腦凍、高山魚鱗凍等。以產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瑪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在高山東北2公里處的杜陵山中,出產一族相對獨立的石材,統稱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種繁多,亦有以石色、以開採人名和開採方式來區別命名石種的習慣,如白杜陵、紅杜陵、黃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
源於杜陵坑山臨溪處的善伯洞,從質地來講,此石溫膩脂潤、半透明、性微堅,肌理多含金砂點和粉白點,杜陵坑石則無。從顏色上看,色多鮮豔。1989年以來,屢出佳石,其石分為紅善伯洞、黃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銀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月尾石產於與於善伯山相連的月尾山麓之中,是善伯石礦脈的延續,月尾石質地細潤而較松,為透明或不透明,肌理中偶有白點或綠色斑點,色澤主要有綠色、紫色兩種,且深淺變化不同,其品種有月尾綠、月尾紫和艾葉綠石等。 -
3 # Smosh創意視點
壽山石的種類有:田坑類、水坑類、山坑類
田坑類是壽山石中的一大類:壽山溪田石、月洋溪蛋田石、牛蛋田石、廣應寺坪田石、蘆蔭田石
壽山石中水坑類也佔據了重要的席位:坑頭水晶洞、坑頭洞、掘性坑頭石
山坑類為壽山石中相當大眾常見的種類:高山脈礦、都成坑礦脈、善伯洞礦脈、虎崗礦脈、吊筧礦脈、金獅公山礦脈、柳坪礦脈、旗降山礦脈、猴柴磹(dian)礦脈、老嶺礦脈、旗山礦脈、黃巢山礦脈、加良山礦脈、山仔漱礦脈、新礦、新品種。
壽山溪田石:白田石、紅田石、黑田石、灰田石、黃田石、花田石、硬田石、溪管田石、擱溜田石
白田石:金裹銀田石紅田石:煨紅田石黑田石:烏鴉皮田石、蛤蟆皮田石
黃田石:黃金黃田石、橘皮黃田石、熟慄黃田石、桐油黃田石、桂花黃田石、枇杷黃田石、金裹銀田石、黃田凍石
坑頭水晶洞:水晶凍石、魚腦凍石、黃凍石
坑頭洞:鱔草凍石、牛角凍石、天藍凍石、桃花凍石、瑪瑙凍石、環凍石、坑頭凍石、坑頭石、凍油石
高山礦脈:紅高山石、白高山石、黃高山石、蝦背青石、巧色高山石、高山凍石、高山環凍石、高山晶石、高山桃花凍石、高山牛角凍石、高山魚腦凍石、高山魚鱗凍石、和尚洞高山石、大洞高山石、水洞高山石、大健洞高山石、世元洞高山石、嫩嫩洞高山石、瑪瑙洞高山石、四股四高山石、油白性高山石、新洞高山石、荔枝萃高山石、太極頭高山石、小高山石、雞母窩高山石、白水黃石、掘性高山石、魚箕田石。
都成坑礦脈:白都成坑石、紅都成坑石、黃都成坑石、黑都成坑石、花都成坑石、都成坑晶石、琪源洞都成坑石、坤銀洞都成坑石、元和洞都成坑石、尼姑樓石、蛇匏石、迷翠寮石、鹿目格石、粘巖都成坑石、掘性都成坑石
善伯洞礦脈:紅善伯洞石、白善伯洞石、善伯晶石、銀裹金善伯、善伯洞尾石、月尾石、艾葉綠石
虎崗礦脈:虎崗石、新虎崗石、錐下黃石、鐵頭嶺石、栲栳山石、花坑石
吊筧礦脈:吊筧石、吊筧凍石、虎皮凍石、雞角嶺石
金獅公山礦脈:金獅峰石、房櫳岩石、鬼洞石、野竹桁石
柳坪礦脈:柳坪石、柳坪晶石
旗降山礦脈:黃旗降石、紅旗降石、紫旗降石、白旗降石、彩虹旗降石、
銀裹金旗降石、金裹銀旗降石、焓紅旗降石、掘性旗降石
猴柴磹(dian)礦脈:九茶岩石、豹皮凍石、無頭佛坑石
老嶺礦脈:老嶺石、虎嘴老嶺石、松柏嶺石、圭背石、大山石、大山通石、豆葉青石
黃巢山礦脈:二號礦凍石、松柏嶺石、鏜洋綠石、鴨雄綠石、山秀園石
加良山礦脈:紅芙蓉石、黃芙蓉石、紅花凍芙蓉石、芙蓉青石、上洞芙蓉石、將軍洞芙蓉石、半山石、半粗石、竹頭窩石、綠著通石、峨眉石
山仔漱礦脈:山仔漱石、連江黃石
壽山石種類還有一些新礦、新品種:汶洋石、石後石石
-
4 # 石力族壽山石
壽山石品種繁多,具體有多少種也沒人統計過,粗略估計也應該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
無法每個都細說,而且隨著前幾年壽山石的市場大熱,導致壽山上大量的開採交易,許多石種現在幾乎已經銷聲匿跡,成為“瀕危動物”了。
一、田黃:田黃石是石中帝王,壽山石中最有牌面的角,肯定是要先介紹的,田黃石也稱作田坑石,田石源自於壽山鄉南面的高山峰,此山所產石材產量豐富、質純細膩,因受地殼變動、山洪及雨水衝涮,使得部份純潔的高山石礦體崩裂、滾落,流埋於壽山溪兩旁水田的古砂層中,數百萬年來受地熱慢慢蒸醞而成,因此顯得特別凝膩、溫潤、細結。田黃裡又細分「紅田」、「白田」、「黃田」、「烏鴉皮田」、「花田」、「黑田」、「灰綠田」、「硬田」、「擱溜田」、「溪管田」,這幾種都各有特色與區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紅田是最稀有的,多數都不超過一兩。事實上現在壽山上田坑現在幾乎已經挖掘殆盡了,即使是普通的田黃都已經很稀少了。二、芙蓉:介紹完帝王就要來介紹下皇后了,芙蓉石大多質地都比較圓潤,細膩。細分將軍洞芙蓉、上洞芙蓉、紅芙蓉、黃芙蓉、掘性芙蓉、結晶性芙蓉、半山芙蓉、綠若通芙蓉、半粗芙容。三、高山種:高山石、水洞高山、瑪瑙洞、四股四、太極頭、荔枝萃、雞母窩、草薴高山、啼嘛洞、白水黃、掘性高山石、鱟箕石(田)。四、杜陵(都靈)坑類:黃都成、紅都成、白都成、硃砂凍都成、五彩都成、粘巖都成、坤銀洞都成、元和洞都成、掘性都成
回覆列表
黃田石產於壽山溪坂,顏色為黃者,都可稱為黃田石或田黃石。其特點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瓏清澈,且有細密清晰的蘿蔔紋。其中黃金黃、桔皮黃為上佳,尤罕見;枇杷黃、桂花黃稍次;桐油黃是田黃石中的下品。田黃石中的田黃凍石,是一種極為通靈澄澈的靈石,色如鮮蛋黃,產於壽山中板,是罕見的稀世珍品,歷史上列為貢品。此外,還有一種“銀裹金田黃”,外表包裹白色石皮,肌理為純黃色,酷似蛋黃的熟雞蛋,也產於中坂,更為稀貴。
產於高山東南面的白水黃洞,質堅而脆,不透明,多裂痕,肌理常見層疊紋,間有各色斑點,外表有黑色或赭黃色的石皮。石因肌理顏色有黃、有白,故分為水黃石、水白石兩種。水黃石,又分為純黃石、幹黃石,前者色鮮質細,後者色暗質粗。水白石,多白中帶黃,質潤靈,微透明,似月洋系的芙蓉石。
通體純白高山石的統稱。產量高於各種高山石、以色、相、質的不同,分為藕尖白高山石、豬油白高山石、象牙白高山石、磁白高山石等,其中以藕尖白高山石、豬油白高山石為最佳。
指純黃色的高山石,石質凝膩純潔如蜜臘、蜜果。品質佳者可與田黃石、都成杭石相比美。
系二色、三色以及多色相間高山石的統稱。石中色澤明麗,色層由濃化淡,逐一過渡,是壽山石多色藝術品的最佳原料,如花果籃、海鮮盤等雕品,非它莫屬。
凡高山出的凍石,都稱高山凍石。質如凝脂,通靈,微透明,肌理隱含棉花細紋。因色澤不同,分為白高山凍石、黃高山凍石、紅高山凍石、高山硃砂凍石等。產量稍多可補水坑凍石之不足。
高山環凍石高山凍石體中隱有環暈者。環多呈粉白色,大小不一,情趣比其它高山凍石更勝一籌。
高山石中晶瑩透明、潔淨無瑕者的統稱。肌理時含細紋,或黑斑點,或團簇狀砂。上等的高山晶石亦似水坑凍石,惹人喜愛。
系高山各礦床中,遊離散落於山坡砂土中的獨石,成因類似田黃石,質地瑩膩通澈,肌理含蘿蔔紋,外表亦有石皮。有月白、黃色、紅色之分,頗似田石。因久埋山中砂土裡,而缺乏田石的滋潤水靈。石難覓,較罕見。
坑頭洞所出的晶凍各石,除歸入以上各類外統稱坑凍石其石溫潤可愛、純潔通靈,呈透明或半透明狀。常見的有黃、紅、灰、白、赭、藍各色,還有非晶凍的坑頭石,統稱為坑頭石,也屬於壽山石質地較好的品種。
質微透明,色多白、黃,中帶細密的紅點,深淺大小不一,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上,凝而視之,似動非動,如花飄靜水。質佳,量少。
色如黑牛角,肌理隱含灰色或灰黑色的棉花紋,質近水坑牛角凍石,細膩、凝結、微透明、產量少。
色潔白,質溫潤,中泛黃彩,肌理有團簇狀的棉花紋,或如煮熟的魚腦狀紋。質近水坑魚腦凍。
產於高山頂上的和尚洞。相傳此洞為一個名叫和尚的石農所開,又傳系由壽山古禪寺的明代僧侶開鑿。洞極古老,石也絕產多年。今日所見的和尚洞石,石性細膩,微透明,色多紅中帶灰或土紅。
亦產於古洞,位於和尚洞尾部下方,或叫系明代僧侶所鑿。因洞深且廣,石脈寬闊,故稱大洞。所出石材,性堅質硬,有紅、白、黃等色,以諸色相間者為多。時有透明、半透明的晶凍出現,分別稱為大洞晶石、大洞凍石。
洞居於大洞的尾部,相傳亦為明代僧侶所開。石質純潔多光澤,似瑪瑙石,偶有黑中透紅者。石中常隱現紅、黃、黑、白各色條紋和圈點。近年來石農常在高山各洞採到色質與瑪瑙石相似的石材,也稱為瑪瑙洞高山石。
在大健洞後方有世元洞,為清時的礦洞,張世元所鑿。石性稍堅,色澤鮮活,常見者有紅、白兩色。
石洞鄰近嫩嫩洞,因石農合股開採故名。石質比高各石都堅實,透明度好,色澤豐富,有黃、紅、白、灰各單色或雜色,是高山石中的優質石。
洞位於高山峰北之小山崗上,因小山似太極,故名。始採於20世紀30年代,曾出現一批晶石、凍石,可與水坑石比美。石性晶瑩靈潔,有紅、黃、白色或諸色相間者,是高山石中的優質石種,惜己絕產。
洞處高山北麓,太極洞的正下方,因地形似雞母窩而名。自1990年8月開採以來,己開鑿了3洞。石質近太極頭石,晶瑩通靈,性微堅,有紅、黃、黑各色。在黃色石中偶見極細的蘿蔔紋,並有石皮,極似田黃石。黑色石中,質佳者,頗似坑頭牛角凍石。
洞位於高山峰東側,因石中多含雜質,如淚痕點點,故又稱“啼嘛石”。有黃、紅、白或各色相雜。
(又稱杜稜石) 產於高山東北2千米都成山澗中,明末清初時發現,清道光年間開始大量開採。石質結實、晶瑩,色彩豐富,有紅、黃、白、灰、紫等色。表裡如一,永不變色。
(又名獅頭石) 產於栲栳山右。色彩豐富,常有紅、黃、白、灰、綠諸色交錯於石中。肌理有條痕和層紋。性堅,質粗,雕刀落處,碎片散落。亦有少量色佳質靈者,稱為坑晶石、花坑凍石。臺灣石界人士稱花坑凍石為虎皮凍石。
虎崗石( 俗稱虎頭崗石) 洞位於壽山村裡洋、外洋交界的虎崗山。石質粗,性堅脆,肌理多呈虎皮斑紋。色有黃、藍、灰,以黃色居多,俗稱老虎黃。1936年前後曾出過一批佳石,質似碓下田石。近年也偶有所獲。
產於高山東北面之吊筧山。石材儲量豐富,質硬,含粗砂粒。少數透明,多數不透明,色以黑為主,也有黑中帶灰白,或帶黃、紅、白的。肌理呈黃色虎皮紋且結晶者。稱為“虎皮吊筧”石、或“虎皮凍”石。
產於高山北面約5千米處的柳坪村。儲量豐,石材大,質粗色暗,不透明,多含雜質。近年大量開採,做為耐火材料,其中偶有少量質佳者供藝術雕刻之用。如雜色有花斑者,為花柳坪石;紫紅者,稱柳坪紫石,質細,微透明。也有晶凍石,稱柳坪晶石,但體積小,量不多。
洞於高山東北3千米處的金獅公山。性堅,質粗,多砂丁,多呈黃、紅、灰、赭或多色相間。品質佳者似鹿目格石。近年新採之石,質益佳,有黑皮黃心及黃皮黃心者,易與田黃石混雜,唯一的區別是,其質潤膩不足。
房櫳岩石 (又稱飯桶石) 因出產的山形酷似飯桶,故得名.產地與金獅公山相近,石質堅實微脆,間雜砂丁,紅、黃、白、灰各色俱備。色黃者,似都成坑石;紅紫者,似月尾紫石。
產地位於房櫳巖附近。質堅硬,多砂,屬粗石。色有褐黃、灰白兩種。產量少,能做雕刻材料的更少。
石洞位於房櫳巖旁。質粗劣,色有黃、白、紫、灰,肌理混雜白色塊、粉白點。偶有與高山石的佳石,但不多見。
水蓮花石產於旗山附近。質粗糙,不透明。色多灰白、灰黃,或灰、黃、赭相間。肌裡充滿色塊,純淨者極少。
水洞灣石 (又名水桶灣石)產於旗山,近馬頭崗下方。肌理佈滿裂紋。色多黃、白、紅、花紅、花黃,以黃色為佳,似虎崗巖。
大洞黃石於旗山旁,多為粗石,質硬脆、易裂。石中常雜有散狀白渣,色呈赭黃或粗黃或暗黃。品質差。
馬頭崗石 (又稱馬頭艮石,俗稱旗山磚)於旗山馬頭崗。質硬,不透明,多含砂丁,為旗山系粗石。色有黃、綠、灰等。
松柏嶺石洞位於壽山北面,屬老嶺礦脈,與旗山相鄰,山坡多松柏,故名。石質堅脆,有紅、青、綠、白等色。
產於壽山鄉黨洋村二號葉蠟石礦。在開採葉臘石時偶然獲取結晶體團狀凍石,質地瑩潔通靈,有紅、黃、白、綠等色,以黃色為最佳。
產於壽山鄉山秀園村,與黨洋二號礦相近,其質與芙蓉石相似,堅且溫潤,肌理多隱含粒狀黃色砂丁。
“印石三寶”之一。洞在月洋山頂峰。石質極為溫潤、凝脂、細膩,雖不甚透明,然嫻雅盡在其中。芙蓉石開採於明末清初,以其“似玉而非玉”的特質,備受文人雅士寵愛
色紅,而非純紅,多是在白、黃、青色地的芙蓉石上呈現片片紅塊,濃者豔若牡丹,亦現水痕和黃筋,嬌豔作態,光彩四射,但紅石少見,尤為難得。
色黃,濃淡深淺似枇杷、桂花黃、米黃、牙黃。石質若凝脂通透。黃芙蓉石比紅芙蓉更為罕見。
為白裡透青或淡青色的芙蓉石,色如鴨蛋殼,時有極細黑點隱於肌理。
為白色的芙蓉石,質溫雅柔嫩,有豬油白芙蓉石、白玉白芙蓉石、藕尖白芙蓉石之分。豬油白芙蓉石凝膩如凝固的豬油。白玉白芙蓉石滋潤如羊脂玉。藕尖白芙蓉石色嫩通靈,白中微帶青氣。
在白芙蓉石中偶見一種紅花點點散落其間的凍芙蓉石,質通靈,韻別緻,稱為紅花凍芙蓉石,為芙蓉石,為芙蓉石中的神品,難以覓得。
將軍洞為芙蓉石的主要產洞,原名天峰洞,位於加良山頂。此洞所出之石,質地極純,柔潔通靈,為芙蓉石上品。後洞塌,絕產。當今世上藏品,都是白色,多為數百年前的舊物,價值不遜於田黃石。
上洞又稱天面洞,與將軍洞為鄰,亦是芙蓉石的主產洞。石質溫潤凝嫩,但稍遜於將軍洞芙蓉石。有白、黃、紅色,色地較暗,少神采。
半山石 因產洞位於加良山半山腰,故得名。石質較芙蓉石堅實,微透明,但滋潤不足,有裂紋、砂丁。色有白、黃、紅。純白者,稱半山白石,以黃為主色者,稱黃半山石;石中泛紅斑點,豔如桃花、瑪瑙者,稱為紅半山石;二色以上相間者,稱為花半山石。半山石中質佳者極似芙蓉石,易與芙蓉石相混。
竹頭窩石 (又名竹頭青石) 產於月洋村竹頭窩洞。質細嫩,與芙蓉石洞有相似之處,但潔淨不如芙蓉洞,故難與芙蓉石爭寵。色多淡綠或黃,灰中帶綠,如竹皮色。肌理常有竹紋。質有純且含砂礫的竹頭窩石,稱為竹頭粗石。
又名牛尾石,洞在都成坑北部的月尾溪旁。石質細嫩,石表多光澤,主要有月尾紫石、月尾綠石兩種。前者性潔,富有光彩,以色濃如鮮豬肝者為佳;後者以通明翠綠者為貴,但多裂痕,油浸則泯。該洞亦出晶石、凍石,稱月尾晶石、月尾凍石。
在綠色月尾石中,有色濃如老艾葉者,稱為艾葉綠石,淡綠者稱艾背綠石。石質松,易乾裂,需油養。
旗降石 產於壽山村北面之旗降山。石質結實、溫潤、堅細、凝膩,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澤,年久不變。色彩豐富,以紅、黃、紫、白,或兩色及多色相間者常見。主要以色相來細分其右,品種較多,是壽山石中的一大家族。
色黃如蜜蠟,根據其濃淡深淺,稱為“秋葵蜜蠟“、“柑黃蜜蠟”和“蜜楊梅”等。偶見黃中帶紅、白各色,色界分明,是巧色石雕的首選石材之一。
以其色的濃、淡分為李紅旗降石、橘紅旗降石、瑪瑙紅旗降石、珊瑚紅旗降石和赭紅旗降石數種。顏色豔麗照人,光彩奪目。
俗稱紫旗石,多為紫色愈濃愈佳。也有紫色中帶紅、黑色花紋或小白點者,更富石韻。另有紫白相間如織錦者,稱紫白錦旗降石。
紫旗降石 白色紫旗石,多白中帶淡青、淺綠、微黃。但同為白旗降石,石質卻不一樣。佳者脂潤如玉,酷似白芙蓉石,性燥粗者,則似焓紅石。
為旗降石的新品種。此石石相奇特,在黃旗降石材上環繞著紅色、濃黃色等條紋,酷似彩虹繞穹,實為豔麗奇觀。
旗降石中有白皮黃心者,稱銀裹金旗降石。佳者,皮如白高山凍石之凝膩,心似田黃石之細潤,色界分明,溫柔有加。
枇杷黃皮白心的旗降石。皮薄心實,色層分明。石質有優劣。
“焓”是福州方言,意為火燒。旗降石中,凡質粗頑,多含石英砂粒,色多灰白、黃赭,不堪雕刻者,統稱為焓紅石。石農為改變其質,將其埋於火堆中煅燒。石經煅後,色變鮮紅,遂稱焓紅石。未經煅燒的粗質旗降石,時人也將其稱為焓紅石。
產於高山北面約4千米處的老嶺山,儲量大,體積大,但質粗,多用以雕刻大件陳設品、器皿和規格化印章。
產於老嶺山虎嘴巖。石質純淨、透明度高。色地佳者,屬晶石,稱“虎嘴老嶺晶”石。
產於老嶺之大山。產量大,石質粗,多做為耐火材料。也有少量好石,綠色或黃綠、紫綠相間者常見。其中質純而潔淨通靈者,稱為“大山通”石;晶凍者稱為“大山晶”石,只是較為罕見。
產地近猴柴山,質溫潤凝膩,微透明。色多青豆綠,濃淡不一,肌理有紅筋黃紋。質近老嶺通石,是旗山石中的佳品。
屬於老嶺礦脈,接近豆葉青石產地。色多綠,近青田石之封門青石。質潔淨,微堅,肌理常見黃筋和白塊。
洞位於離高山3千米處的猴柴覃山上,石質稍松,微透明,有紅、綠、黃、白、灰等色,以黃、綠常見。似高山石,但多含砂粒。肌理多有粉黃塊狀或象檳榔芋般的紋斑,故俗稱檳榔九茶岩石。另有白中泛豆青色者,稱白九茶石;肌理隱現點點如豹皮紋者,稱豹皮凍石。九茶岩石儲量雖多,但宜用於雕刻的極少。
洞在猴柴覃山東南麓。相傳洞址附近,古有女媧廟,後廢。清時有位石農在此掘石時,發現一無頭佛,遂以無頭佛坑為此洞名。該石性堅,雜有花斑和裂紋。今老洞已不出石。
產於吊筧山附近的雞角嶺,質堅脆,有雜質,肌理含有雞爪紋。各色皆有,以紅、黃、白多見。品質佳者,與高山石相似。
產於汶洋村漏嶺,石質相似芙蓉石,有白、紅、黃色相兼,脂潤膩滑。1997年新發現,1999年開採,名揚海內外。
產於高山東北的金山頂,因地界臨近連江縣,且色多藤黃或土黃,故稱連江黃石。該石質脆,多裂紋。經油浸,色可轉暗赭,裂紋也暫消失。肌裡隱現不規則的網紋,或多條層紋,俗稱九重紋,通靈有紋者初看頗似田黃,故石諺稱“連江黃,偽田黃”。
產於金山頂附近的瓦坪,鄰近連江黃石產地。石質較粗,多砂,易崩,有黃、白、紅、黑等色,多見黃色,易與連江黃石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