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程浩
-
2 # 創投傳奇
在街電最近的演講中,CMO任牧,以“全場景移動電能共享網路”作答。
首先說說“全場景”,如果把中間的限定詞換成另外一個說法,比如“全場景wifi共享網路”,這似乎是萬能鑰匙的商業夢想。
根據新財觀察認知系統,萬能鑰匙所在wifi領域投資從2013年開始持續火熱,2016年累計投資37億人民幣,2017年投資較為清淡。從融資節奏看,wifi領域起步期融資較快,但進入A輪後,融資節奏明顯減慢,其中天使期融資存續期為9個月,A輪為40個月。
如果我們把街電的“全場景”故事換個主語,比如“全場景籃球共享網路”、“全場景雨傘共享網路”似乎並不成立,因為籃球、雨傘都無法做到全場景覆蓋。
這麼來看,街電的背後儘管有了很長一隊小弟,但顯然在這個隊伍中,街電還真是有點骨骼精奇。
其次說說“電能共享”,馬雲在五新中特別提到新能源。新能源不僅是新在能源形式和生產方式,還包括能源運輸、儲存,以及網路運營。“電能共享”其實並不是街電的首創,它也是友好型智慧電網的一部分。所謂共享,有p2p的方式,也有中心化的方式。以電能共享看,中心化方式的共享或更可行。
根據新財觀察認知系統,新能源領域獲投比例較高,同時有相當大比例已進入退出,而且退出方式以主機板或新三板掛牌為主,只有少量併購退出。
對比看智慧電網,創業者群體遠小於新能源,且獲投比例不高,行業有一定比例的退出。
從一個充電寶共享平臺的運營方,轉變成新能源網路的運營方,似乎瞬間就有種獨角獸的隱喻,只是已有市場的成熟度,對街電來說是種挑戰,當然也是機會。
最後一句,新能源、新生活,如果這就是陳歐的投資邏輯,其實並不壞。
我們認為好的創業者不僅重新定義產品,還重新定義賽道。
新財觀察:洞悉資料背後的秘密,幫助創業愛好者突破認知侷限,高效創業、精準融資。
原因一:覺得這是個偽需求,缺乏高頻使用場景且複用率低;
原因二:擔心未來電池和快充技術的革新進步會毀掉充電寶這門生意。
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異常嗨,短短几周時間,就已發生了近10輪融資,超20家主流機構入場。我們沒有在這個領域投資,算利益無關方,在這分享一下我的幾個觀點。
1、實際需求還是存在的
真偽需求是爭議最大的一個問題,在我們基金內部也是如此。認為沒需求的原因是,按充電寶的出貨量計,現在華人都人手近2個了,大部分卻會棄置於家,誰沒事還去租充電寶? 還有人會說,對於真正剛需的人群,他們早就自備充電寶了。現在即使有共享充電寶,這些人也不會費時費力的找地方去租。
但我想說,沒人自願且樂意帶充電寶啊,挺沉的而且帶了5次也不一定用上1、2次,出個差還得單拿出來過安檢。那麼現在他們為啥不得不帶,恰恰說明有剛需啊。對很多商旅人士來說,手機沒電他們就掛了。共享充電寶的出現,正是要解放這些人。那你會說現在已有共享充電寶了,這些剛需人群為何還在自帶?
原因是現在共享的密度不夠呀!未來如果機場、車站、餐廳、酒吧、商場都普及了,誰還會自帶充電寶?就像共享單車一樣,如果只有國貿有車,那大家還得用自己的腳踏車,如果全北京市滿地都是了,那就真不用買腳踏車了。
2、目前低頻,未來有機會高頻
目前確實低頻且複用率低,特別和共享單車比起來。不過這和密度也有直接的關係。因為不夠“密”,所以你還會擔心手機在出行時沒電,要麼恐慌心理迫使你在出門前都會充滿手機,要麼就是自帶充電寶以備不時之需。只有偶爾忘帶充電寶,或來不及充電,才會發生手機突發沒電的情況,這個使用頻率當然不會高。
理論上這個頻率應該和你使用自帶充電寶充電的頻率是一樣的。也就是你放開玩兒手機時的真實充電頻率,而不是一到外面就估算電量,小心翼翼的省電不敢用。當然讓使用者放開,前提一定是共享充電寶租借足夠方便、網點足夠密集。
3、回本週期還不錯
我看過經濟模型,回本週期確實不長。當然有人會挑戰:既然都紅海了,未來肯定會各種免費或者補貼搶市場份額,沒法賺錢啊。但補貼是競爭手段,我們說商業本質,這是兩回事。就像滴滴打車雖然補貼了那麼多錢,但你不能說他商業模式不成立,只是“資金效率”低一點而已。
4、最大的風險是技術進步
一是電池密度,未來如果出現顛覆性的電池技術使得手機7天才充一次電,那這個生意就沒法做了,甚至不需要7天,如果24小時(重度使用的前提下)可以不充電,這個需求都會被大大削弱,因為晚上充滿電是大多數人的習慣。當然什麼時候實現我不知道,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現在VC們賭的就是這事沒這麼容易,畢竟手機都出現這麼多年了,電池技術都沒有革命性的突破。
二是快充技術。很多人奇怪快充和這個有啥關係?有關係。你出門前發現只有20%的電量了,如果你能花5分鐘衝到80%,你會在家充完再走還是出去碰運氣?用我的合夥人田鴻飛的話說——時間不是共享充電寶這類專案的朋友,因為快充技術發展會很快。
5、充電寶現有的商業模式註定被顛覆
就像共享單車普及了,買腳踏車的人一定少了,這是肯定的。當然有人說共享充電寶這事有可能做不起來。當然有可能,但是做不起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技術進步。但不論是電池技術的提升,還是快充技術的發展,本身都會降低使用者充電寶的需求。換句話說,充電寶不是被共享充電寶顛覆,就是被技術進步顛覆。所以所有做充電寶生意的廠商必須要有足夠的危機感,因為大多數的顛覆都發生在側翼。柯達照片破產了,不是因為有人膠捲比他做得好,而是大家都用數碼相機了。
有的充電寶廠商會反駁,以前我是賣C端,現在賣B端不行嗎?不行。你以前面對10億散戶,你有很好的定價權。未來如果共享充電寶普及了,不會有太多家運營,雖然這個生意的網路效應沒那麼強(很多人還是本地借本地還),但是VC的馬太效應很明顯,只投頭部企業,所以這個領域最後不會活那麼多家。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客戶只有10家,那就壞了,因為你失去了定價權。
就像伺服器生意一樣,過去賣給各個IT公司,日子很好過。現在都雲計算了,採購商就阿里、騰訊、百度、華為那麼幾家,賣給他們根本賣不出任何利潤,給你生意就不錯了,而且大量的都是定製化的需求,香餑餑變成苦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