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教科書上說,晚清的立憲運動,是“假立憲”、是欺騙人民的一場虛偽大戲。真的是這樣嗎?
9
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雖然清朝末年的立憲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整個社會的矛盾與衝突,但是如果非常武斷的認為清朝立憲就是假立憲,那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因為在清朝末年的立憲運動當中,不管是清朝的滿族統治者內部還是漢族士紳當中都有真誠支援立憲以救國的人。

    要判斷清朝立憲是否是真誠的,就應該首先從清末立憲的動機來判斷。因為清朝最後十年的政治與前面的兩百多年甚至是專制王朝兩千年來的政治完全不一樣的,即便是曾經主張興民權、設議院的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在維新變法時期也沒有讓設議院這一立憲政治的核心措施付諸實踐過,維新變法期間康有為只提出過一個折中的方案,即設立懋勤殿來討論庶政。而經歷了庚子國變之後,清王朝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即擁抱西方政治,因為慈禧太后等清朝統治者已經完全認識到中國的問題出在了制度上。

    而二十世紀初的十年有兩件國際事件的發生加速了中國的立憲程序,一個是日俄戰爭的爆發,最終立憲的日本得以戰勝專制的俄國,中國計程車紳們意識到了立憲的好處,因此紛紛主張效仿日本立憲,所以就有了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為此中央還專門設立了考察政治館和修訂法律館,為立憲做準備,從清政府的決策來看,立憲的態度並非是敷衍的。另一件是1910年日韓合併,讓當時中國的決策者們意識到再不立憲強國,國家就有滅亡的危險,連對外界瞭解不多的隆裕太后都在日韓合併後親自過問立憲事宜。

    但是清廷內部對於何時立憲,如何立憲還是有很大疑慮的,特別是擔心立憲后皇室的大權會旁落,因此對於立憲一直不敢真正嘗試,但是1910年後,由於日韓合併的衝擊,漢族士紳們開始發起國會請願運動,最終清政府做出折中決策,因此就有了後來的皇族內閣。因此輿論普遍認為清廷是假立憲,行收回權力之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對javascript的優勢還可以保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