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伴隨著實體經濟的日漸衰落喝網際網路的興起,正一步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個人的觀點還是希望國家應該扶持實體經濟,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實體經濟做後盾出現大的房地產和網際網路泡沫,會給國家打回石器時代,經濟會陷入長期的萎靡不振,國家大力支援國企,民企實業未來會更困難。
10
回覆列表
  • 1 # 失暈魚118477516

    網購對實體是致命的,連環套讓商家賠錢刷銷量,有了銷量後再大肆開騙,這樣是罪惡的市場,你們人類是有多麼的自私貪婪

  • 2 # 數字化電商模式

    電子商務和實體體驗店,就像人的兩條腿,無所謂誰更厲害!現在很多人把實體店和電商對立起來是缺乏最基本的網際網路經濟常識,就像在討論馬車好還是汽車好一樣可笑。我們需要的是學習而不是不停的質疑! 網際網路帶來的新經濟,新消費,新理念,新思維,新知識! 新經濟:建立在資訊科技上的移動網際網路新經濟。經濟建設重心從生產變為消費,消費拉動生產,這就是分享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 新消費:建立在商業社交平臺上的新商業模式,內容體現價值,價值創造需求,內容分享利益共享的從消費商到生產商的去中間化O2O新商業模式! 新理念:建立生產商和消費者共贏的價值分享,利益共享的新理念。 新思維:結果導向流程保障資料修正的逆向思維方式! 新知識:網際網路經濟雖然是建立在資本經濟的物質基礎上的,但是網際網路經濟的知識結構和資本經濟的知識結構是完全不同的。資本經濟是金錢的遊戲,網際網路經濟是資訊+資料!

  • 3 # 沸點37

    網際網路是實體經濟的助推器,當然如果你所指的實體經濟是店鋪商場,網際網路指的是網店,我更喜歡網店,實體店的東西實在是太貴了

  • 4 # 民進言129157210

    網際網路給大家帶來了什麼?資訊便利,由於資訊便利人們就可以在家裡賣,在家裡買,城市商圈將會衰弱貽盡,沒有了城市商業就沒有了城市。

  • 5 # 杜撰

    喜歡實體店的購物感覺,喜歡電商的購物價格,說多了都是廢話。。。。。。。。。。。。。。。。。。。。。。。。。。。。。。。。。。。。。。。。。。。。。。。。。。。。。。。。。

  • 6 # 晨歌112491681

    實體經濟優於網際網路,實體擴大就業分類技能涉及範圍寬,網際網路就業技能單一,就業人數因為單一擴充套件了技能,所以人員相對減少。不利於失業率

  • 7 # 多吃肉肉長的快

    首先,我們不要去考慮如何去理解各種時髦的概念:什麼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新經濟、實體還是虛擬經濟,這些概念在被不斷的被更新、解釋和重新包裝,但是再怎麼改變表現,任何事物的本質屬性他就是不會改變。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也沒有權威的經濟組織來提出,經濟存在有新舊之分,或者新舊經濟的劃分和界定是怎樣的,除非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難道說原來的經濟時代已經結束了麼?顯然沒有結束,如果真的有,那也是百年之後的歷史學家聯合經濟學家來劃分和鑑定。在二十年前高大上的網際網路,他的本質是一種資訊系統,目前看來是承載通訊的必要的基礎設施,基於這種基礎設施,實現了各種不同用途的應用。電子商務就是目前最火熱的網際網路應用之一,但是這種應用的商業屬性模式,打破了既有的傳統商業運作模式。而這種商業模式的改變,所爆發出來的能量,一開始只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但是最終影響到了整個經濟的執行環境,帶來了全民對這種商業模式的大討論。

    對於存在實物的傳統商業銷售模式,很簡單,就是工廠生產製造出來產成品之後的銷售模式。工廠生產的大量商品,會由少數資本實力雄厚的貿易公司代理,進行對下游渠道的批發和分銷,經過多次層層轉,最終到消費者手裡。舉個例子:某產品,廠商委託了2家大代理公司進行渠道的開發銷售,2家代理公司又各自劃分了國內南北兩個大片區,兩大片區又劃分了諸如東北區、華東區、華南區、西南區等區域,每個區域下面又分為多個省級渠道分銷,每個省再分多個城市片區,再分到每個城市銷售商批發,再到每個城鎮終端零售店面,然後再到了消費者手中。假設該產品出廠成本是100元,經過6箇中間環節,在每個環節平均增值了20%左右,那麼到最終消費者手中,這臺產品的價值可能是300元左右,增值了200%了。

    每個環節增值20%左右,也不是一概而論,根據不同產品規格,不同環境,不同行業,不同的生產管理運營,各個環節的成功都不同,增值幅度也大相徑庭。類似這樣的運作模式,造就了產品到終端消費者的手中價值是遠遠高於出廠價值。 在上述這些增值過程中,每個環節中,除了要給分銷商保留一定合理的利潤之外,剩下的都是成本的支出。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會涉及到物流成本、倉儲成本、人員工資成本,產品涉及到二次加工的還會涉及到工廠的裝置的折舊成本,還有各種水電油氣的成本,還有國家的稅收成本,每個環節的利潤只是佔到總成本的部分而已。

    那麼,以上的這些增值的部分,對於消費者和生產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對於生產者而言,意味著產品的上下游各個行業都可以參與進來,意味著很多的配套工廠可以順利開工和運轉,意味著工廠的工人可以每日的正常上下班,意味著各個層級的分銷貿易公司和終端銷售人員都可以賣出產品。而對於消費者所購買的產品價值所付出的金錢而言,就意味著你的支出,養活了以上各個環節的各類人員,而消費者自己本身也扮演者生產的角色,除了個人的消費,消費者本身也屬於各種產品生產者之一,也在參與各個行業的生產,最終消費者的付出,也反哺著消費者本身。這樣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相互顯性或者隱形的影響著彼此,就像是魚水一樣,相濡以沫,難以計量而又缺一不可。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基於網際網路的,現代電商模式如何改變傳統商業模式的。電商模式更加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單和粗暴的,就3個字:B2C!跳過了中間的層層中間環節,大的電商甚至是廠商參戰,透過物流手段,直接把產品賣到了消費者手中。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各種推廣方式,各種促銷,各種價格大戰,吸引著傳統消費者,改變著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最終把產品以低附加值的形式出售給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第一受益者首當其衝,當然是消費者。電商像泡沫一樣的繁榮,甚至鋪天蓋地的宣傳帶動了物流業的興旺。

    但是,不要忘記了,消費本身也扮演者生產者的角色。十年前網購沒有目前普遍,只是個別少數人,對傳統商業模式的中間各個行業沒有產生多大影響,消費者的網購行為對自己影響微乎其微,最直觀的感受是買到便宜貨了,物超超值,確實對於那個階段是這樣的。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近幾年來全民網購,已經徹底影響到了中間商和終端銷售商,甚至是廠家本身了。人們不習慣去逛街了,即使出去也只是把外面的商店當作試衣間或者商品體驗區,接著就是回去開啟電腦手機,開啟某寶某貓某東之類的,下單付款等收貨,物美價廉,方便快捷,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購物體驗。

    量變引起質變,物極必反,消費者數年來,已經養成的網購習慣最終還是影響到了自己本身。被電商模式所削減掉的傳統銷售模式中,所涉及到的中間環節的各個行業,各類人員,配套單位,貿易公司,實體店鋪人員,實體物業持有者,都岌岌可危。實體店鋪的商品難以出售,貿易公司的訂單減少,配套行業廠商的訂單較少,實體商鋪難以租售,甚至年底公司廠家由於業務的不景氣,開始了裁員潮。部分消費者也是這些中間行業的生產者,理所當然的也受到了影響。

    那麼,我們來說說兩個重點問題:1,電商模式是否提供了或者新增了大量就業機會?根據電商的模式特性,電商模式不會增加或者創造就業機會,反而是削減掉了很多的中間的人員成本,當然只是這些人員中的極小部分可能轉移到電商行業中,總體而言是減少了就業機會的。2,電商是給社會帶來了產值的增加或者財富的增長?顯然沒有,因為人口基數是基本穩定的,而且人們的常規消費需求也是穩定的,社會總的商品需求也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由於電商集約化的銷售模式,降低了產品的附加值,反而是降低了整個社會商品產值。

    以上觀點不是為了來說明電商對經濟是沒有拉動作用的,很顯然,網際網路是一個很強大的工具,可以把祖國最北端的產品瞬間直接銷售到最祖國南端,可以讓窮鄉僻壤的滯銷農產品,瞬間一搶而空,可以讓先接觸網路的人積累財富。

    只是說現在的電商模式的不成熟,網際網路所銷售的產品沒有差異化,由於網際網路的透明特性,產品都一樣,消費者可以很方便的比價。這樣造成了電商的不斷降價,甚至是電商直接向廠商以量要價,最終出現了廠家不斷為了降低成本,給電商定製了產品,用不同等級的原料,生產不同檔次的產品,以降低成本,來出售給消費者。最終消費者最終買到的便宜貨,不一定是真正好品質的商品。甚至像某寶,部分假貨和低質產品,無人監管,都給消費者留下了不好的購物體驗。部分電商甚至違背商品交易的基本價值屬性,進行低於成本的價格進行傾銷,來捕獲大量的消費者。電商模式的不成熟,首先受益者表面上是消費者,但是最終受益者卻不是消費者,是未來可能以犧牲消費者最終利益甚至是國家利益,而形成的電商寡頭。

    結論觀點:傳統商品銷售模式,可以讓商品合理增值,帶動相關產業和帶動相關人員就業。現代電商模式,可以削減中間生產者,節省中間環節,讓商品以最低的價格銷售,讓利於消費者。 人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人的消費行為,養活了生產者,最終是在反哺消費者本身。

    不需要智造概念和種種套路,人人可以參與的經濟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經濟繁榮昌盛,與每個消費者的行為相關。我們到底是需要一件眾人參與進行合理增值的商品,還是要犧牲部分就業機會帶來的低價商品,這個只能由有智慧的消費者自己選擇。現有的電商模式,到底是給社會帶來了價值,還是給經濟雪上加霜,只能讓十年後的人來分析定奪。

  • 8 # 勇敢的心143803802

    實體的,德國機械,德國不炒股的,虛的走不遠,更是人學會了貪婪,國家就不應該允許在網際網路上做生意,還有直播平臺快手什麼的,其實就是色情的誘惑,沒有人去做實業了

  • 9 # 斯文敗類多

    其實網購和實體 就跟網聊和見面約會一樣 網上聊個天看看ps照片 你不約永遠就是聊騷、外加看著照片幻想....實體就是現場拍婆子 是不是你的菜 都明白了也可以是網聊的實際結果 看了真人才知道是不是你的菜

  • 10 # 放羊的男孩28373997

    網際網路只是拉進了生產廠家和使用者之間的距離。方便了大家而已。實體經濟則賺取生產廠家和使用者之間的差價層層加價。並未參與生產運輸。

  • 11 # little927

    更看好網際網路經濟。

    2017年3月27日,兩個年輕人去杭州搶劫,連搶三家便利店,結果只搶到1800元。

    從一線城市到小城市,都用手機付款,我們知道手機支付已經比較普遍了。手機支付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怎麼到來的?這需要看看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最新作品《激盪十年,水大魚大:中國企業2008-2018》。

    《激盪十年,水大魚大》按照時間順序講了這十年發生的變化。吳曉波在書中首先引用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對這十年的形象概括:水大魚大。從2008年到2018年,中國發生了鉅變。

    十年間,不管是經濟總量,還是外匯儲備,以及電子商務和高鐵等等,都是呈現明顯增長的勢頭。比如高鐵里程數增長了183倍。國家越來越富有。除了國家經濟的大水,還要有大魚-中國的大公司。世界五百強的名單中,中國公司從35家增至115家。騰訊和阿里巴巴市值大幅增長,進入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等等。大公司大量出現,這在2008年以前,難以想象的。由於各類公司的創新和國家管制的鬆懈,華人的購物、社交和金融服務等方式,也發生了意料之外的革新。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大魚攪動大水,形成興奮和不安並存的局面。

    這十年,我們從經濟的角度來透視網際網路經濟的變化。

    2008年,平平淡淡。

    2010年,則是電商爆發的一年。陳年創辦凡客誠品。王興看到美國團購模式的Grouponwn網站深受追捧,成立美團網。溫州人沈亞創辦唯品會,獲得100萬單的生意,得到風險投資。斯坦福大學MBA畢業的陳歐創辦聚美優品,四年後成為紐交所上市的最年輕的CEO。淘寶光棍節創造9.7億的銷售額,李國慶的當當網赴美上市,價值高達9.35億美元。劉強東的京東商城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年輕人越來越習慣在網上購物。

    2011年,騰訊的張小龍帶領團隊開發出微信,打敗雷軍的米聊。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模仿美國的一個應用Kik。馬雲的淘寶商城釋出《2012年度淘寶商城商家招商續簽及規則調整公告》,引發劇烈反應,150萬的淘寶賣家非常憤怒。這個事例說明平臺型企業開始出現。

    2013年,華為受制於通訊行業的制約,開始真正進入智慧手機市場,上市的P6創造了400萬的銷量。

    2014年,網際網路進入正式命名的時代。京東上市,市值達286億美元,阿里巴巴上市,市值2314以美元。福布斯公佈中國富豪榜,前三名分別是馬雲、李彥宏、馬化騰。網際網路人還在浙江嘉興的烏鎮,發起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標誌他們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佔用人們時間最長的應用程式是微信、QQ、支付寶、UC手機瀏覽器和淘寶。程維的滴滴打車和騰訊合作,採用微信支付等,呂傳偉的快的打車背靠阿里巴巴,接入支付寶支付。兩家打車企業利用鉅額補貼拉攏使用者。硝煙瀰漫,最後的贏家是滴滴打車。

    2015年,網際網路市場服務趨向飽和。合併年代來臨。滴滴和快的合併,58同城和趕集網合併,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騰訊文學收購盛大文學,世紀佳緣和百合網合併,女性服裝電商美麗說和蘑菇街合併。

    2016年,萬達地產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帶火了網路直播。全國出現了200多家直播公司,直播註冊使用者超過兩億。另一個火爆的產品是共享單車。90後戴威創辦ofo單車,金沙江資本投了一億。一位80後女記者胡瑋煒創立摩拜單車,愉悅資本投了300萬美元。緊接著,一群風險投資機構投錢給了兩家公司。受其影響,其他的單車公司紛紛出現。

    2017年,華為營收785.1億美元,,居中國民營公司之首,全球排83名。它的手機全年銷量達到1.53億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中國有兩家,分別是騰訊和阿里巴巴。

    2018年年初,直播答題分獎金迅速火起來,引得許多網友參與。

    十年了,網際網路經濟非常耀眼,成了中國經濟的風景線。

    當前,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比如去年曹德旺直言美國建廠的成本比中國低,引發輿論關注。為什麼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這麼興盛呢?

    華人口十幾億,擁有大華人口紅利。華人口基數大,使用漢語,擁有廣闊的市場。2017年8月,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報告,明確指出,截止2017年6月,中國網民人數達到7.51億,手機網民則是7.24億。兩者的規模都是世界第一。這給人多大的想象空間。以色列的科技企業創業開始必須面對國際市場,為什麼?因為以色列人口只有800萬,國內市場狹小,企業要生存,只有針對國際市場。按照邊際成本遞減原則,人口多,企業研發成本攤得很薄,進入市場後,獲得使用者的成本也低。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能把握好國內市場,盈利空間巨大,這也是國內網際網路創業氛圍好的原因。

    除了人口紅利,人們不可忽略網際網路企業的特質。這類企業的滲透力強。網際網路企業一般有一個總部,比如阿里巴巴坐落在杭州,其他的研發中心設於北上廣這樣的地方。它和製造型別的不同,不需要去企業在本地以外的地方設立工廠,能避開地方保護的壁壘。空間上不受限制,使用者使用程式自由,帶著智慧手機,家裡,公交車上,地鐵站,等等基本可用。時間上,使用程式更自由,人們在凌晨,早上,中午等等時間,相當方便。這跟重空間的銀行不同,在支付寶上可以半夜轉錢,不用半夜到銀行取款機取錢。

    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善於模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懂英語的創業人士自然具有很大的優勢。騰訊的QQ來自於以色列人開發的ICQ,其他的網際網路企業創意主要來自美國矽谷。由於中國教育的落後,人們思想相對狹隘,思維比較呆板,基礎性創新很少。比如中國的小豬短租模仿美國的airbnb。因此,創業人士緊緊盯住矽谷的創新,那裡的斯坦福大學是全世界的創新中心之一。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去斯坦福大學考察,發現這個大學的創新力量堪比半個中國。話有些誇張,創新的力量大,這是沒有問題的。有人可能會說模仿有什麼好?20世紀六七十年代,韓日企業起步的時候,他們同樣模仿歐美企業的技術。在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是必要的階段。當然僅僅模仿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創新。

    以上是我的觀點。

  • 12 # GRIDMAN

    當然是網際網路經濟了。

    網際網路已經要再創一個世界了,虛擬控制實物,凌駕於實體世界之上。

    網際網路世界的貨幣,比特幣。或是類似比特幣。

    網際網路高速公路。網路瞬息而至,地球變成了地球村。

    網際網路上的國家,比如阿里帝國,騰訊帝國。阿里巴巴,你來開網店,就要阿里交稅,阿里制定法律,你違反了就制裁你,關你店鋪。

    外賣,打車,購票,哪一個不是凌駕於現實世界之上的?

    網際網路內容創業者,其實就是網上園丁,在傳播知識,在辦學。

    碼農,網際網路世界的建築工人。

    當人工智慧全面發展起來的時候,網路世界將更加強大。以後,甚至你都不需要出門了,機器人代替你做任何事,網路滿足你的任何需求,你還可以在網上工作。

    只有一點,找物件還必須得你親力親為啊!

  • 13 # 億人交通大十字

    更看好虛擬經濟,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容易出富豪的行業,實體確實不好乾了。1我覺得吧農業基礎地位不能動搖,七億農民得有收入,種植成本高起,低糧價不可持續,農業效益不行商業能好到哪裡去。2商業界更多的聽到的是關門,冷街,實體店萎縮,屬地就業萎縮,屬地稅收自然也萎縮,誰之過,太偏袒電商了,財富太集中化,經濟角色太壟斷後果很嚴重的,間接被失業。3廠子不好經營了,稅收費用負擔慢慢的體現出來了,按國際稅負看還是偏高,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從而開的工錢少招工更難,惡性迴圈勞資都蕭條。4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靠近房產業,金融業,網際網路,虛擬經濟更容易積累鉅額財富,工薪農業企業顯得艱辛吃力。商務網路化,農業機械化,工廠機械化趨勢這些都在吞噬就業崗位,就業機會比天還大的事。5房子是立家之成基礎,汽油是國脈之成本,常年漲沒有停止過,購房消耗了家庭15年消費潛力,經濟內需活力怎麼起的來,貨幣貶值跟這兩項緊密相連。6如今普遍家庭結構,兩夫妻,四老人,一孩子,生活負擔大,結婚除了房子,彩禮數目也不少,社會上光棍增多,特別是在農村裡,老齡人也在增多。7國家財富來源,製造業才是國家財富來源,工匠精神,工藝求精,設計構思,科技創新,這才是國家核心競爭力,這些相關職業必須受尊重有待遇才能壯大起來,企業家也得有信仰,不光為賺個加工費,山寨個大牌,先有企業家精神才有國富。最後希望學校別亂收費,養車費用裡的過路費,保險費,年檢費都下降些,幾億幹不動的農村老人多補助點。

  • 14 # 成語

    不轉型或創新哪個都不看好,更看好的應是二者有機結合。例證很多,拿手機簡單舉例:手機就是一個通訊裝置,發展前景如此看好,有好多的廷伸功能:便攜,可移動,程式化,便捷人機互動……是固話機、電腦、電視無法比擬,已然囊括了它們的功能;末來仍有更多發展空間是其它裝置比不了的。

    手機制造見證了很多不改變就作死的歷史寫照,更新換代很快,未來也一樣,網際網路也好,實體也好。

  • 15 # 西邊的希望

    網際網路經濟和實體經濟是相輔相成的,由於國家提倡發展網際網路經濟,無法阻擋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導致網際網路產品的泛濫存在,如果國家監管部門和稽核部門對網際網路產品的願景與落地,實體經濟完全可以把網際網路作為營銷工具來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現在傳統的網際網路平臺已經到了瓶頸期,新的網際網路模式將以賦能實體經濟為風口了,也就是說這些網際網路產品將用技術與商家達成相互結合的載體存在,壟斷性的平臺勢必要衰落,從網際網路經濟來說,社群經濟,社群經濟的產生將是風口,網際網路平臺第一要的是流量,流量產生價值,平臺化的巨大流量屬於這個平臺的,跟使用者沒有一點關係,而新的風口將於實體經濟共同擁有,就是粉絲經濟,本人一直在網際網路公司有任職,最贊同的是o2o模式,即線下體驗線上分享的模式,不現實的是實體經濟不懂得網路經濟的認知,所以實體商家從傳統的思維難以改變,不得不借助X團,AL巴巴,J東去進行銷售,平臺收取的費用越來越多,造成實體經濟的下滑或衰敗是必然的,所以只有對自己行業內擁有小的網際網路產品達成社群經濟的載體,實體經濟才有前途和發展,略知一二,分享給大家

  • 16 # 諧說歪理

    網際網路經濟是依託實體經濟的,沒有看好哪個,實體經濟都不行了,網際網路經濟也好不到哪去。

    實體強才是王道,實體強了哪都強

  • 17 # 使用者別預支明天的煩惱

    一個是平臺載體而另一個是能不斷製造並輸送新鮮血液的有機體,如果兩者能夠相輔融合則能創造更高的效益並帶來長久穩定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日蛋糕的植物奶油放一會就化了,那麼打發需要在奶油裡新增什麼才能定型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