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運營蘇蘇子
-
2 # yuexz414
美式教育注重培養孩子交往能力,培養孩子實踐能力,他們那裡根本沒有什麼‘家庭作業’‘一次大考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命運’這種看法.讓他們更好更早的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而不是中式教育培養的‘好學生’天天要做無數張卷子,要背無數個毫無意義的‘知識點’,還要聽寫,還要默寫,還要經歷無數次考試.最後培養出了一群會罵人的‘考試機器’,對,他們考上了好學校、這又能證明什麼?只能證明他們對這些‘知識點’掌握的還行,其他的呢,難道中國的發展就靠幾個‘知識點’麼?就這樣一個有著5000年曆史的‘文明大國’培養了0位諾貝爾獲獎者,而只有300年曆史的美國目前培養了100餘名諾貝爾獲獎者.
1.考上大學美國學生
為了能從大學畢業,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注:美國的大學
是“寬近嚴出”,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2.向老師發問在課堂上,美國學生
為了裝懂故意向老師發問,美國學生
還認為坐的橫七豎八才能更好的與老師進行交流。中國學生則為了裝懂而不向老師提出問題,中國學生還認為坐的端端正正是出於對老師的尊敬。3.解題方法
如果老師給出同一道題目:“現在是12點整,時針和分針剛好重合在一起。請問,要經過多少時間,時針和分針才能再次重合?”老師的話音剛落,美國學生的反應是不約而同地撥動腕上手錶,用這種其實很聰明的“笨方法”,看時針和分針什麼時候能
夠再次重合。而在場的所有中國學生肯定立即拿出筆和紙,埋頭列出一大堆公式並開始計算。4.受教育方式美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輕鬆。因此他們大多數喜歡異想天開,想象力無比豐富。中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鴨”,辛苦得很。題海戰術他們不怕,怕就怕那種“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確實轉不過彎來。5.數學頭腦美國學生一向不大有數學頭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電子計算器
。中國學生都是數學天才,口算心算
水平一流。如果中國學生告訴美國學生:我們都能夠不用計算器做四位數的乘除法,甚至能夠徒手開平方根,那美國學生看中國學生的眼神,肯定向看見了撒謊的小木偶的長鼻子一樣。6.零用錢美國學生的父母說:“我們不得不通知你,你這個月的零用錢已經超出預算了!去,把車庫打掃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園裡的草割了,我們就可以再給你一些錢花。”中國學生的父母說:“零用錢用完了嗎?沒錢了就自己到書房的抽屜了去取。”7.旅遊美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已經攢夠錢了,我要去旅遊了!”中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要去旅遊了,請你給我一筆錢。”8.女朋友美國學生把女孩子帶回家,自豪的對父母說:“這是我的女朋友!”中國學生面對拿著自己已經被撬鎖的日記本的氣急敗壞的父母,心虛地說:“我沒有早戀……”9.新賽車美國學生喜歡誇耀自己:“瞧,這輛新賽車是我自己組裝的!”中國學生則喜歡誇耀自己的長輩:“看!這是我爸爸給我買的新賽車!”10.自己做主美國學生的父母對他們說:“親愛的,你已經長成一個男子漢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主了!不要老是依賴我們給你提供意見。”中國學生的父母對他們吼道:“放肆!翅膀硬了是不是?敢把我們的話當耳邊風?告訴你,就算你長出了鬍子,你還是我們的兒子!還是得聽我們的!” -
3 # 娛我一起叭叭卦
中式教育是幾千年來形成的填鴨式教育,現在又轉變為應試教育. 其缺點是不追求應用效果, 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了解所學知識, 要求能解決各種簡單到非常複雜的所謂的應用性問題. 鼓勵個人獨立思考能力. 其優點是所學知識在反覆習題中得到了不斷重複應用從而加深理解及記憶效果. 美式教育是實用性教育, 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所學知識十分廣泛, 也很基礎, 其大學第一年課程只相當於中國高2高3水平.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許愛好在中學就主修不同科目, 從天文,地理,到文學,音樂,體育等. 學校永遠鼓勵小組討論, 很多小組課題要大家一起來完成.
-
4 # 希言學堂
一般認為,美國的父母更加註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中國的父母更傾向於讓孩子為日後學業成績提高做準備。
但這樣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實行了有名的提高未來學業成功的計劃——頭腦啟動計劃。
該計劃強調父母的參與,旨在服務於“整個兒童”,包括兒童的身體健康、自信、社會責任,以及社會性和情感發展。
從積極方面看,頭腦啟動計劃達到了為學齡前兒童做好入學準備的目標。和其他兒童相比,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學校,而且較少接受特殊教育或是留級。
但如果從學業成績提高方面看,卻並非如此。比如,如果預期該計劃能夠促進IQ分數的長期提高,顯然是令人失望的。
雖然參加計劃的兒童IQ有一定提高,但這種增長並沒有持續。有些研究表明,參加計劃的兒童在高中末期有更好的學業表現,可優勢卻並不明顯。
發展心理學家埃爾金德認為,美國社會傾向於過快推進兒童發展,以致使他們在很小的年齡就感到抑鬱和壓力。
他認為,兒童學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依賴於父母控制之外的情感因素,如遺傳的能力以及兒童的成熟速度。
如果沒有考慮處於特定年齡兒童的當前認知發展水平,就不能期望他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他認為,兒童需要進行適合發展過程的教學,即根據一般發展水平和兒童的自身特點進行的教育活動。
不能武斷地期望兒童在特定的年齡段應該掌握什麼知識,更好的策略是提供一個鼓勵學習的環境,而不是強迫學習。
當然,埃爾金德的建議也受到了批評,有教育工作者認為,強迫孩子學習是中產階級和更高經濟地位水平家庭中的普遍現象;而對於貧窮家庭的孩子,促進學習的計劃是有益的。
“嗨寶寶育兒”(hiangel_cn)認為,從美國實行頭腦啟動計劃結果可以看出:
有效的教育計劃對於兒童提高成績是有益處的,特別是相對於貧窮家庭的孩子而言,也說明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違背孩子認知規律的加速學習計劃是無益的,因為計劃並未使兒童IQ分數顯著提高。
所以,國家加大教育投入,有助於解決貧窮兒童學習問題,有利於促進國民整體素質提升;
但對於多數家庭而言,強迫孩子學習是不合適的,而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發展規律,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注重學習環境的塑造、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
-
5 # 57號路的空酒吧
美式的教育更偏重於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會更注重引導的一個過程。
而中式教育則更加註重學習的過程,更多是一種灌輸。
-
6 # 勉為其難GD
美國學生
為了能從大學畢業,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注:美國的大學
是“寬近嚴出”,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 -
7 # 迷妹兒帶你看港劇
1.考上大學
美國學生為了能從大學畢業,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注:美國的大學是“寬近嚴出”,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
2.向老師發問
在課堂上,美國學生為了裝懂故意向老師發問,美國學生還認為坐的橫七豎八才能更好的與老師進行交流。中國學生則為了裝懂而不向老師提出問題,中國學生還認為坐的端端正正是出於對老師的尊敬。
3.解題方法
如果老師給出同一道題目:“現在是12點整,時針和分針剛好重合在一起。請問,要經過多少時間,時針和分針才能再次重合?”老師的話音剛落,美國學生的反應是不約而同地撥動腕上手錶,用這種其實很聰明的“笨方法”,看時針和分針什麼時候能夠再次重合。而在場的所有中國學生肯定立即拿出筆和紙,埋頭列出一大堆公式並開始計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輕鬆。因此他們大多數喜歡異想天開,想象力無比豐富。中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鴨”,辛苦得很。題海戰術他們不怕,怕就怕那種“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確實轉不過彎來。
5.數學頭腦
美國學生一向不大有數學頭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電子計算器。中國學生都是數學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如果中國學生告訴美國學生:我們都能夠不用計算器做四位數的乘除法,甚至能夠徒手開平方根,那美國學生看中國學生的眼神,肯定向看見了撒謊的小木偶的長鼻子一樣。
6.零用錢
美國學生的父母說:“我們不得不通知你,你這個月的零用錢已經超出預算了!去,把車庫打掃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園裡的草割了,我們就可以再給你一些錢花。”中國學生的父母說:“零用錢用完了嗎?沒錢了就自己到書房的抽屜了去取。”
7.旅遊
美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已經攢夠錢了,我要去旅遊了!”中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要去旅遊了,請你給我一筆錢。”
8.女朋友
美國學生把女孩子帶回家,自豪的對父母說:“這是我的女朋友!”中國學生面對拿著自己已經被撬鎖的日記本的氣急敗壞的父母,心虛地說:“我沒有早戀”
-
8 # 我在美國等你來
美國學生上課時往往課堂氣氛會比較活躍,學生髮言相對踴躍,且大部分都能有自己的見解,而且美國的學生更喜歡冒險,很多學生會更傾向於創新和變動,到處旅遊或者參加各種社團,甚至休學創業。而中國學生給人的印象大多很聽話,每天早上按時去學校學習,並且以高分為榮,雖然現在強調素質教育,但是絕大部分學生仍然只是在學校裡很老實的讀書。通常在老師提問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學生是閉而不語的,老師一發問,很多同學都會往後退,深怕老師點到自己,但身邊卻常有學霸出現。
中美學生的差異其實體現了中美教育的一個巨大差異,美國式教育和中國式教育的不同可以從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的不同中窺見一二。
下面簡單從幾個方面說明中美學生的不同。
01美國學生的身體素質優於中國學生美國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明顯優於中國學生,理由主要三點:
1.體育運動成本低且美華人推崇運動
各種體育運動館在美國的各種居民區、住宅區是隨處可見的,這無疑為美華人進行各種運動大大降低了成本。例如打Golf球,在國內,通常是電視裡的那些富人才會去打Golf球,但是在美國,你可能只需要走幾分鐘就到了Golf球場,且誰都可以去玩。
2.美國孩子從小就接受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訓練
和美國孩子相比,在體育方面,中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通常美國小孩從小就開始練習足球、籃球、網球等運動了,但中國的小孩通常還在家裡讀書、認字,或者在幼兒園裡唱兒歌。中美文化不同,對體育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也不一樣。
3.遺傳因素
美華人和華人分屬不同的人種,他們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而造成了膚色、體型、身高等的差異,也正是由於這種差異,使得美華人的身高普遍就比華人高,他們在體育方面比華人會有明顯的優勢。
02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相比美國學生要好曾有科學家做過一個研究,同時給中美學生出了一道加減乘除的數學題目,中國學生全部都能答對,但美國學生卻很少有答對的。中國學生從小就開始背書、做題,透過題海戰術或者反覆背誦來加強自己的學習,而美國學生更多的是教他們如何理解題目,他們更加強調均衡發展,而對於答案,他們並不是很重視。這就會給我們一個假象: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優於美國學生。
確實,論基礎,中國選手全世界最好,但這是在題海戰術中反覆操練出來的,缺乏創造力,這也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成績好的學生可能會學著解題,但創新能力相對較弱,而成績不好的學生,有可能就直接選擇放棄。
03中國中小學學業重,美國大學學業重中國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很重,並且從小就注重分數。早晨在路上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小學生揹著很沉的包去上學,並且老有呼聲說中小學生沒有節假日、每週週末,每天都得練各種補習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問題。雖然給孩子減負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但廣大家長仍然有望子成龍的願望。而對很多學生而言,一上大學就意味著解放,逃課、睡懶覺、談戀愛等成了學生常態,但只要考試及格,基本不會出現畢不了業的情況。
而美國,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中小學沒有固定的教材和課表,老師會佈置作業,但是這些作業通常需要學生翻閱資料來完成,這就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美國非常重視運動,學校會花大量的時間用來給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留給基礎知識學習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而美國的大學,屬於寬進嚴出的型別,學習壓力非常大,每週都需要完成非常大的閱讀量以及作業量,並且,如果成績不合格,是無法畢業的。
-
9 # 林新偉新思維
說到中美教育的差異,一個看起來是悖論的現象特別引起我的濃厚興趣:一方面,中國學生普遍被認為基礎紮實,勤奮刻苦,學習能力——特別在數學、統計等學科領域——超乎尋常,在國際大賽中屢屢摘取桂冠,將歐美髮達國家的學生遠遠甩在後面;另一方面,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的整體地位不高,能夠影響世界和人類的重大科研成果乏善可陳,至今也只有一位本土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難怪錢學森先生臨終之前會發出最後的考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與此類似的另外一個看起來也是悖論的現象是,一方面,美國基礎教育質量在世界上被公認為競爭力不強,就連美華人自己也承認這一點。和其他國家——特別是和中國、印度——相比,美國學生在閱讀、數學和基礎科學領域的能力和水平較差,在各種測試中的成績常常低於平均值;另一方面,美國的高等教育質量獨步全球,美國科學家的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始終引領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一個水平很低的基礎教育卻支撐了一個水平最高的高等教育體系,這也許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弔詭的現象之一。在通常情況下,就整體而言,優秀學生的基數越大,未來從中湧現出優秀學者的可能性就相應越大。然而,當下的中國教育正在驗證我們的擔憂:優秀的學生和未來優秀學者之間的相關性似乎並不顯著。如果事實果真如此,我們就不禁要問:我們的教育是有效的嗎?這也促使我們反思:到底什麼才是有效的教育?
教育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幫助人們實現了教育的目的。然而,今天越來越多的我們——無論是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已經漸漸忘記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似乎正在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去完成的例行公事:教師上課是為了謀生;學生上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是國家規定,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是為了透過上一級的考試;校長看上去像是一個企業的總經理等等。凡此種種,無不顯示出教育的有效性正在慢慢消失。到了當代,教育更加呈現出相當顯著的工具性特徵:學生們希望透過教育獲得一些“有用”的技能,使他(她)們能夠透過競爭激烈的考試,增強他(她)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進而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物質財富。如果教育不能幫助他(她)們實現這些目標,他(她)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拋棄教育——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讀書無用論”漸漸開始抬頭的思想根源。反觀美國,其教育也有功利性的一面,但其功利性不肯直接示人,而是附著於公民教育背後的產物。越是優秀的教育機構,越強調教育對人本身的完善。即使是公立教育機構,也依然把提高本州人民素質作為最根本的教育目標。因此,實用主義哲學最為盛行的美國,在教育領域卻非常地“不實用主義”:越是優秀的教育機構,教給學生的越是些“無用”的東西,如歷史、哲學,等等;越是優秀的學生,越願意學這些“無用”之學。實際上,美國學生之所以基礎差,和美國中小學的教學方式有直接關係。美國教育界深受古希臘蘇格拉底“產婆術”教育思想的影響,強調教育是一個“接生”的過程,教師就是“接生婆”,人們之所以接受教育是為了尋找“原我”以不斷完善自身。也就是說,他們認為,知識非他人所能傳授,主要是學生在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自我領悟的。所以,在美國課堂裡——無論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教師很少給學生講解知識點,而是不斷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學生的閱讀、思考和寫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誦什麼東西。美國學校教育是一個觀察、發現、思考、辯論、體驗和領悟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資料、得出結論的技巧和知識。雖然他們學習的內容可能不夠深不夠難也不夠廣,但只要是學生自己領悟的知識點,不僅終身難以忘記,而且往往能夠舉一反三。與之相比,中國學校教育深受孔子“學而時習之”思想的影響,老師把知識點一遍又一遍地教給學生,要求學生透過不斷地複習背誦,使之成為終身不忘的記憶。這種教學方式對於傳統的人文經典教育是有效的,但對於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教育而言,其弊端顯而易見: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比較紮實,但也因此束縛了思想和思維,喪失了培養創新意識的機會。 -
10 # 我在美國等你來
昨天在美國唸書的小夥伴雪怡吐槽說這日子簡直沒法活啊,好不容易拿到offer辦完手續入學,才發現真正的考驗在後頭。
“留學了才知道學校對獨立思考能力要求特別高:在實際課堂裡,教授常常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觀點,有條理有邏輯地展示給大家。在論文裡,教授會對每一個觀點深入提問,要求你解釋這個依據是否合理,怪讓人心驚膽戰的。和圈子裡的留學生交流才發現,其他學校也都是這樣。”
雪怡的吐槽透露出了留學生們學習壓力背後的關鍵問題——批判性思維不足。
01
中國留學生“批判性思維”不足
2015年瑞士《新蘇黎世報》9月11日文章《中國教育體系的優勢和薄弱》中提到,在教育體系的競爭中,中國做得很好。學生們表現出勤奮、效率和守紀。不足之處是學習缺乏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
《2012中國SAT年度報告》顯示,參加美國高校入學考試的中國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績達到1800分“及格線”,而達到美國優質大學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績的更是隻佔2%。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夏谷鳴分析了中、美兩國的高考內容後指出,這是由於中國的教育缺乏對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2010年,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教授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跨學科知識的廣度、批判性思維是中國學生缺乏的。
中國留學生批判性思維缺乏在留學之後特別明顯,具體體現在:
對於所學課程知識理解不足,缺乏深入思考;
表達觀點時隨意引申頻繁,邏輯表達不清晰,無法嚴謹演繹。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
02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
1、批判性思維的基礎知識:
批判性思維是對思考過程的再思考。指能抓住要領,善於質疑辨析,基於嚴謹的推理,客觀地歸納總結的日常思維。
批判的核心意思就是追問合理性,追問可能性,追問必然性。
批判性思維基本能力包括:
詮釋(interpretation);
分析(analysis);
評價(evaluation);
推理(inference);
解釋(explanation);
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
相對常見的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獨立思考能力的體現,可以客觀理性的看待問題。進而做出正確的決策。
有批判性思維的人,看問題看權威文章時不全盤接受對方的觀點,會去推敲其中不嚴謹的地方,就像“淘金”一樣,懂得過濾掉無用資訊,主動透過分析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
案例:新體育老師約翰來了之後球隊取得好成績,他非常優秀。
批判性思維分析第1步:找出案例的論題、結論、依據。
論題:如何判斷老師是否優秀
結論:體育老師很優秀。
理由:他來了以後,球隊取得好成績。
批判性思維分析第2步:重點對依據進行推敲
批判性思維的人會這麼思考: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是不是有可能是老師來的時機很巧呢?
是不是因為比賽計算規則變化引起得分的變化?
是不是最近的比賽隊水平都比較弱,這不是正常情況?
是不是因為學校給球隊預算提升了,大家訓練比較到位?
……
這樣分析之後就能明白,用老師來了之後球隊取得好成績這個依據判斷老師是否優秀是不合適的。所以這個結論是不客觀的。
還有其他案例比如
“不上大學也有可能掙到很多錢,所以沒必要上大學”
“美國應該完全禁止私人使用槍支”
看到這些作者的觀點時是全盤相信嗎?還是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後者就是批判性思維比較強的人。
2、中國留學生批判性思維比較欠缺的原因
國內教育對批判性思維培養比較欠缺,比如:
考察的知識點以死記硬背為主,考前劃重點,考後講解答案
不強求學生有自己的觀點,要按照考試“套路”走
寫論文時不深究觀點背後的可靠性,語句通順內容東拼西湊也能過
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容易陷入“標準答案”的思維模式中,害怕犯錯,不敢表達,對學科研究淺嘗輒止。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比較弱,這使中國學生留學之後很難適應國外的學習方式。
03
北美名校真的很重視批判性思維嗎?
答案是肯定的。
1、北美的重要考試中考察批判性思維傾向性明顯。
“美國高考”的SAT考試:
針對美國的學科專業考試,對綜合知識及邏輯的要求很高。
SAT考試的目的在於選拔優秀的人才進入大學培養,它的評分標準體現美國教育的選擇。
SAT閱讀在SAT中佔分最高,美國SAT的閱讀題分為六部分: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自我校準,這些都明顯指向批判性思維。
GMAT:
GMAT是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美國研究生管理科學入學考試)。
考試科目包括:分析性寫作、綜合推理、定量推理和文字邏輯推理。單從科目名稱上就可以看出,GMAT特別重視考查學生的辯證思考和邏輯批判能力。
2、美國TOP50大學教學思路中的共同點都體現著批判性思維
課前佈置詳細資料清單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充分了解
引導學生推敲論證過程的合理性,論據的可靠性
參考資料必須註明出處,不能照抄
由此可知,為了更好地適應留學的學習和生活,應該在出國之前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04
如何提高批判性思維,打好留學基礎?
第一步:打基礎
透過主題閱讀搭建批判性思維的知識體系
先了解學習批判性思維的基礎知識,然後透過對批判性思維的系統學習建立起比較全面的知識體系。
推薦書1:《學會提問》
推薦理由:批判性思維入門書
作者是尼爾·布朗,斯圖爾特·基利。書中列舉了很多生活中的事例來幫助人們理解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以及如何邏輯批判性地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
推薦書2:《批判性思維》
推薦理由: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
作者是布魯克·埃諾爾·摩爾,深入闡述了批判性思維如何論證問題、觀點的方法和技巧。
衡量自己對批判性思維的知識掌握程度,可以透過不斷提問的方式檢驗。比如
1、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是什麼?不斷提問。
2、海綿思維與淘金思維有什麼區別?兩者的區別在於對別人的觀點全盤接受還是部分接受。對於別人的觀點應該客觀評判,選可取部分接受。
3、強勢批判性思維與弱勢批判性思維兩者哪個更好?強勢批判性思維,因為它更客觀。
4、價值觀假設是什麼?每個人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將得到不同結論。溝通時就需要慎重判斷對方的價值觀,儘量讓結論更客觀。
等等……
第二步:實踐及總結
善用提問的批判性思維清單加以練習
推薦書1:《好好講道理》
推薦理由:作者是T.愛德華•戴默,作家,美國哲學教授。作為成績卓著的高校教授,被授予James A. David Faculty Recognition獎項。書裡透過對蠻不講理者60種邏輯學策略,帶你練習批判性思維。
推薦書2:《這本書叫什麼》
推薦理由:這是一本來自邏輯詭辯學的奇人—雷蒙德·斯穆裡安的奇書。看起來是輕鬆風格的笑話集,實際上是一本腦力訓練的習題。值得一看。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健康的求索,它不盲目相信,也不盲目拒絕。除了上面的書之外,你還可以透過下面這個問題清單,快速地去分析遇到的問題。
批判性提問問題清單快速練習
1、什麼是論題?什麼是結論?
2、理由是什麼?
3、哪些詞語有歧義?
4、什麼是價值觀假設?
5、什麼是描述性假設?
6、推理中存在錯誤嗎?
7、這些證據的靠譜嗎?
8、有哪些干擾項原因?
9、統計資料是否有欺騙性?
10、有沒有重要資訊遺漏了?
11、什麼結論可能是合理的?
(參考《學會提問》)
我們出國留學的目的是為了透過更好的教育提升自己,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一課。透過批判性思維的提升需要持之以恆,不斷練習和總結。一起加油吧!
-
11 # 田明78868456
首先美式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他們的學生沒有很大的學習壓力,相反,他們的課餘生活會很豐富,學校鼓勵學生去參加社團活動,他們很少會有寫作業寫到很晚的情況,另外,也許是美華人崇拜英雄個人主義的思想,使的他們比較在意個人健身,年紀輕輕的學生也會有一身肌肉。中式教育更看重的是結果、成績,課後繁多的輔導班,各種各樣的補課,在學校甚至為啦提高成績,各種不重要的課程比如美術、體育都會被停掉,一切都是為啦分數、成績,中國培養的學生,一般書呆子型別較多,這和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綜合全面的複合型人才是越來越需要的,這也要求我們的教育方式適當做出改變。
-
12 # 心理諮詢師薛翠平
我簡單列出以下幾點不同。
1.考上大學
美國學生為了能從大學畢業,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注:美國的大學是“寬近嚴出”,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
2.向老師發問
在課堂上,美國學生為了裝懂故意向老師發問,美國學生還認為坐的橫七豎八才能更好的與老師進行交流。中國學生則為了裝懂而不向老師提出問題,中國學生還認為坐的端端正正是出於對老師的尊敬。
3.解題方法
如果老師給出同一道題目:“現在是12點整,時針和分針剛好重合在一起。請問,要經過多少時間,時針和分針才能再次重合?”老師的話音剛落,美國學生的反應是不約而同地撥動腕上手錶,用這種其實很聰明的“笨方法”,看時針和分針什麼時候能夠再次重合。而在場的所有中國學生肯定立即拿出筆和紙,埋頭列出一大堆公式並開始計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輕鬆。因此他們大多數喜歡異想天開,想象力無比豐富。中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鴨”,辛苦得很。題海戰術他們不怕,怕就怕那種“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確實轉不過彎來。
5.數學頭腦
美國學生一向不大有數學頭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電子計算器。中國學生都是數學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如果中國學生告訴美國學生:我們都能夠不用計算器做四位數的乘除法,甚至能夠徒手開平方根,那美國學生看中國學生的眼神,肯定向看見了撒謊的小木偶的長鼻子一樣。
6.零用錢
美國學生的父母說:“我們不得不通知你,你這個月的零用錢已經超出預算了!去,把車庫打掃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園裡的草割了,我們就可以再給你一些錢花。”中國學生的父母說:“零用錢用完了嗎?沒錢了就自己到書房的抽屜了去取。”
7.旅遊
美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已經攢夠錢了,我要去旅遊了!”中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要去旅遊了,請你給我一筆錢。”
8.女朋友
美國學生把女孩子帶回家,自豪的對父母說:“這是我的女朋友!”中國學生面對拿著自己已經被撬鎖的日記本的氣急敗壞的父母,心虛地說:“我沒有早戀……”
9.新賽車
美國學生喜歡誇耀自己:“瞧,這輛新賽車是我自己組裝的!”中國學生則喜歡誇耀自己的長輩:“看!這是我爸爸給我買的新賽車!”
10.自己做主
美國學生的父母對他們說:“親愛的,你已經長成一個男子漢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主了!不要老是依賴我們給你提供意見。”中國學生的父母對他們吼道:“放肆!翅膀硬了是不是?敢把我們的話當耳邊風?告訴你,就算你長出了鬍子,你還是我們的兒子!還是得聽我們的!”
-
13 # 國際有名堂
中國式教育,是傳統教育,是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為代表。以真善美為思想導向……引人向善……傳遞正能量。
美國式的教育是放任自流型教育。崇尚民主自由,崇尚言論自由,崇尚口無遮攔。崇尚自私自利。崇尚妄自尊大。崇尚美國第一,崇尚持強凌弱。
現在的美國國民,都是多個西方國家的後裔組成,思想各異,自負心理爆棚……
現在的許可馨事件就凸顯出西方教育特點,妄自尊大,大言不慚,口無遮攔,自私自利,這就是美國思想的產物。
-
14 # 一支公
社會制度和國家性質決定了教育方式的不同。1.從小初來看,中國應試教育下,以考上好大學未最終目標,強壓學生,題海戰術,只為了擺脫低層。美國小初更崇尚自由發展,探索個人興趣,由於發達國家,沒有太多的學業壓力,導致學生自由散漫,在做題方面被中國學生秒殺。2.區別在於高中大學,美國探索興趣後,選擇一門擅長領域專攻,中國繼續為考大學而努力做題。一句話,在該玩的年齡裡學習,在大學該學習的年齡裡玩,放縱壓抑已久的內心。無所謂誰的制度好,社會主義強調集中力量辦大事,為集體利益服務,資本主義更強調個人至上,家國情懷比不上中國。這也是兩種教育制度最終的體現。
-
15 # 愛你的燦燦哥哥
一、體制不同。
中式教育更追求公平競爭,美式明顯分層。
中式教育全國統一,美式教育分為精英和平民兩種。
中式教育體制如同古代中國發展成熟後的科舉制度(如明朝的八股文)一樣,有統一的評判標準、格式、答案,因此高考的競爭可以說極為公平。底層可以逆襲,寒門出名相。雖然現在階層固化越來越明顯,但透過高考改變命運(如某乎上討論的“鳳凰男”)的機會還是有的。
而美式教育體制,有點像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精英階層按照精英的模式培養孩子,平民階層按照平民的模式培養孩子,門第對孩子未來的影響程度比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多元化程度不同。中式教育只強調知識和腦力,美式教育鼓勵藝體才能。
比如美式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美籍華裔林書豪,可以像白種人或者黑種人一樣,憑籃球特長,進入常青藤。而在中國,運動員的培養和頂級高校之間則是比較割裂的關係。
這一點,對於中國年輕人身體素質和藝術素質等方面的發展似乎是有負面影響的。
三、戰略重點不同。由於工業化發展的要求,中式教育從戰略上以能夠快速轉化為生產力的理工科為重點發展方向,美式教育追求多元化。所以,中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優秀理工科人才特別多,極大推動了基礎工業和科技領域的發展;美式教育培養出來的文科人才整體素質似乎更高,並且美式教育確實更有利於鼓勵創新,這也是不可否認的。
中式教育對於喬布斯型的偏執狂人格,恐怕整體上是持打壓態度的。
以上便是中美教育三個很大的不同點,我認為,至少從適應未來十年內的國際競爭這個角度講,中式教育在戰略上更勝一籌。
回覆列表
1.考上大學 美國學生為了能從大學畢業,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注:美國的大學是“寬近嚴出”,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
2.向老師發問 在課堂上,美國學生為了裝懂故意向老師發問,美國學生還認為坐的橫七豎八才能更好的與老師進行交流。中國學生則為了裝懂而不向老師提出問題,中國學生還認為坐的端端正正是出於對老師的尊敬。
3.解題方法 如果老師給出同一道題目:“現在是12點整,時針和分針剛好重合在一起。請問,要經過多少時間,時針和分針才能再次重合?”老師的話音剛落,美國學生的反應是不約而同地撥動腕上手錶,用這種其實很聰明的“笨方法”,看時針和分針什麼時候能夠再次重合。而在場的所有中國學生肯定立即拿出筆和紙,埋頭列出一大堆公式並開始計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輕鬆。因此他們大多數喜歡異想天開,想象力無比豐富。中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鴨”,辛苦得很。題海戰術他們不怕,怕就怕那種“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確實轉不過彎來。
5.數學頭腦 美國學生一向不大有數學頭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電子計算器。中國學生都是數學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如果中國學生告訴美國學生:我們都能夠不用計算器做四位數的乘除法,甚至能夠徒手開平方根,那美國學生看中國學生的眼神,肯定向看見了撒謊的小木偶的長鼻子一樣。
6.零用錢 美國學生的父母說:“我們不得不通知你,你這個月的零用錢已經超出預算了!去,把車庫打掃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園裡的草割了,我們就可以再給你一些錢花。”中國學生的父母說:“零用錢用完了嗎?沒錢了就自己到書房的抽屜了去取。”
7.旅遊 美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已經攢夠錢了,我要去旅遊了!”中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要去旅遊了,請你給我一筆錢。”
8.女朋友 美國學生把女孩子帶回家,自豪的對父母說:“這是我的女朋友!”中國學生面對拿著自己已經被撬鎖的日記本的氣急敗壞的父母,心虛地說:“我沒有早戀……”
9.新賽車 美國學生喜歡誇耀自己:“瞧,這輛新賽車是我自己組裝的!”中國學生則喜歡誇耀自己的長輩:“看!這是我爸爸給我買的新賽車!”
10.自己做主 美國學生的父母對他們說:“親愛的,你已經長成一個男子漢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主了!不要老是依賴我們給你提供意見。”中國學生的父母對他們吼道:“放肆!翅膀硬了是不是?敢把我們的話當耳邊風?告訴你,就算你長出了鬍子,你還是我們的兒子!還是得聽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