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去年很多網際網路重量級人物都斷言,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下半場,美團CEO王興認為,中國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O2O行業將進入到精耕細作階段。滴滴的CEO程維預測,下半場創業機會減少,人工智慧是關鍵。也有人說微信小程式的釋出是下半場開始的標誌。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到底意味著什麼?
6
回覆列表
  • 1 # 卞海峰

    沒有所謂下半場,你看快手的崛起就是證明,短影片在2013年就已經廝殺結束,2015年尚未列入第一梯隊的快手居然逆襲。

    最後你會發現沒有下半場,只有技術在迭代,模式在創新,就沒有所謂下半場。網際網路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一直有顛覆,每當你沒看不到機會的時候,機會正在慢慢醞釀,不斷的細分,不斷的跨維都是尚未被開發的市場。

    但本質離不開技術,底層的技術解決方案,就像是騰訊立身之本的IM技術,即使換到什麼終端,底層技術都不會大變,變得只是前端展示頁面,變得只是互動與功能。基於此,我們創業的邏輯應該是,找到底層的需求(使用者內心的,而不是偽需求)與底層價值的技術解決方案。

  • 2 # 數字化電商模式

    網際網路沒有下半場,因為這個下半場不知道該怎麼定義?網際網路第一階段是資訊化階段,特徵是以無線網路和智慧裝置(智慧手機)普及階段已經完成。第二階段是移動網際網路階段,是網際網路應用階段,特徵是以微信等碎片化社交商業平臺的普及,為移動電子商務打好基礎,以資訊化為基礎,以消費拉動經濟轉型,企業轉型。第三階段是智慧網際網路階段,特徵是感測器和機器人普及,以資料化為基礎,實現自動化、資訊化、資料化、智慧化的網際網路大社會!

  • 3 # 波特蘭2

    沒有什麼所謂的下半場,只是換個說法而已,以前的網際網路難道僅僅就是靠人口紅利麼?錯,只要有競爭,精細化服務是公司必然所要求的。

  • 4 # 工業網際網路研習社

    ——————————————————

    如果單純糾結於“上半場”和“下半場”的概念,其實對企業來及網際網路從業人員來講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頂多增加了一場聚會時的談資而已。那如何去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以及找到這種轉場的底層邏輯?將是一個巨大的有價值的現實問題。

    自從國內1995年接入網際網路,在不同階段經歷了質疑、歡呼、擁抱、瘋狂、冷嘲熱諷及冷靜的狀態,現在有兩種主流的認知,一是網際網路是基礎設施,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力,而網際網路是我們現在經濟及社會發展等各方面的底層設施,它越來越重要,我們越來越離不開它,但我們越來越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因為已成為一個習慣。

    還有一種認知是網際網路是工具,這種通用的工具的價值在於與各行各業的結合,或者經過網際網路改造後效率提升,或者擁抱網際網路後線上線下一體化(O2O)。

    網際網路+政務、+醫療、+消費、+……

    在[造奇智慧產業新媒體]主編劉成軍看來,“網際網路+”主要是網際網路公司作為主體組織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如京東作為電商公司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手段對線上商品展示、線下物流運營、商品買賣價值鏈效率提升和使用者體驗等進行一系列的操作,最後佔據零售業上風。

    “網際網路+、數字化,看起來是抽象的數和數之間的演算、演算法,但是對於我們利用資源、滿足需要,它有重大的意義。”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表示,網際網路,將來能不能覆蓋地球每一個角落?這取決於我們現在的行為,取決於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取決於我們跟各個具體的問題結合的能力。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

    網際網路+作為工具在與各行各業結合的時候,遵循著從簡單到複雜,從淺層到深入的過程,從生活應用到生產環節滲透的過程。所謂“網際網路+下半場”,從現實意義上來講,其實就是與更深入與各行業落地、進行價值創造的過程。

    正如馬化騰在論壇上所講:“網際網路+”已經不僅僅侷限在政務、民生、醫療等領域,更開始對零售、航空、製造等實體經濟的賦能。“數字經濟”與“網際網路+”概念一脈相承,又更進了一個層次。“網際網路+”強調的是連線,“數字經濟”強調的是連線之後,有產出、有效益。

    二、雲計算、大資料技術如何賦能製造業?

    [造奇智慧產業新媒體]近期深度聚焦了工業大資料,梳理其在國內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在政策、聯盟及組成層面的動向,結合大資料技術在金融、消費等垂直行業的應用,工業大資料和商務大資料在發展階段、標準及技術能力、深度應用方面差距非常大。目前掌握先進大資料分析技術的公司也處於成長階段,對工業大資料的應用場景理解和分析案例較為缺乏。

    對比國外領先企業也出現類似情況,他們已經已開始探索並率先應用工業大資料,但仍存在發展瓶頸,資料模型及經驗積累不足仍制約著全流程、全系統的綜合發展。工業資料空間和安全體系建設成為新焦點。

    但云計算、雲平臺在工業企業和相關領域,出現了可喜的進步。目前在雲平臺供給側裡,國內有四股力量參與其中,第一種是網際網路公司,BAT悉數進場,阿里雲最早,像網易雲也已介入;第二種是電信運營商,如中國移動、電信、聯通,利用管道優勢發展雲網雲平臺;第三種是傳統軟體企業,如浪潮、用友,用友雲定位為社會化商業應用基礎設施和企業服務產業共享平臺;第四種是製造企業搭建的雲平臺,如央企航天科工下屬的航天雲網,含公有云、專有云和國際雲三部分。當然,有必要補充一點,這裡所提到的雲平臺包含了IaaS、PaaS、SaaS等,每個層次平臺的功能定位和價值各有不同,本文不做詳細區分。

  • 5 # 網際網路老兵郭子

    我看磚家們說的不全,我來補充一下,聊聊我的見解

    老規矩,分解一下重點

    1.美團CEO王興認為,中國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O2O行業將進入到精耕細作階段

    2.滴滴的CEO程維預測,下半場創業機會減少,人工智慧是關鍵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是下半場?是王興說的對?程維說的有道理?還是吃瓜群眾說的接地氣?

    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未來3年內,阿里巴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首批公佈的十人中有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其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世界級泰斗Michael I. Jordan、“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George M. Church。作為最高學術諮詢機構,學術委員會對研究方向、重點發展領域、重大任務和目標等學術問題提供諮詢建議

    達摩院的建立,某個角度上說,重新定義了下半場,是經濟變革的下半場,是新技術革命的下半場,是人類新生活的下半場

    比如

    透過人臉識別和軌跡追蹤技術,指揮中心可以很輕鬆地從4萬參會人員中調出某個人所有的軌跡。系統不僅可以自動識別出你的身份、性別,來自於哪個國家,甚至你一天當中出現的地點都可以輕易識別出來。

    上百個攝像頭和熱力監測技術,指揮中心還可以監測現場觀眾的數量,識別哪個地方人比較集中,哪裡人相對比較少,從而便於對人群進行疏導。

    依託物聯網和人機自然互動技術,在“未來智慧餐廳”裡,顧客使用支付寶掃碼授權並確認身份後,即可體驗手勢點餐,並實現無感支付,吃完就走,無需進行“支付”這一動作。

    量子資訊學,主要有三方面功能,一是利用量子通訊,可以提供原理上無條件安全加密手段;二是利用量子計算,可以提供超快的計算能力,揭示覆雜系統規律;三是利用量子精密測量。

    等等一系列的黑科技

    可以預見到的是,以後人們出門,交通不再擁堵,停車不再困擾,吃飯直接點餐,刷臉自動結賬的新生活方式

    你期待嗎?

  • 6 # 古侯子

    所謂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只是一些人提出了一個概念而已。

    人們講所謂的上下半場,只是對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做個判斷而已,你隨便可以叫其他的名字,比如網際網路圈地結束。

    網際網路是不是進入了「下半場」,我並不清楚,但是網際網路發展的一些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首先,網際網路,包括移動網際網路,其增量接近停滯。

    什麼意思呢?

    也就說,目前國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總量基本上達到一個頂峰,其增加的量,在可預期的未來幾年裡不會有太大的增長。

    這意味著什麼呢?

    在這之前,網際網路公司基本處於一種跑馬圈地的狀態,使用者總量增量很大,你只要能挖掘到新的增長空間、搞到新的使用者,可以不用跟其他的企業短兵相接,直接競爭。

    現在,網際網路使用者總量的增量停滯了,意味著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在爭奪使用者的時候,只能從一個固定存量的大池子裡相互爭奪,是個你死我活的戰爭。

    這有點像資本主義的發展,上半場是跑馬圈地,下半場就是對打廝殺了。

    其次,網際網路使用者素質提高,想在有限使用者存量的池子裡搶奪使用者,就需要對業務精耕細作,提供更好的體驗、更優質的服務。

    早在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概念提出之前,參加過一個活動,那時候就有創業者在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專案,這些專案在三五年前就已經有人做了,甚至有做的還不錯的。問題就來了,為何這個時候,還會有人做曾經別人做過的事情呢?

    當時一個創業者也被問到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之前別人做的東西,只是提供了粗糙的功能,滿足了當時人們的需要;現在人們的需求升級了,對於同樣的功能產品,要求的不僅僅功能的升級,還要有更好的功能、更極致的體驗。

    我後來用了這位創業者做的產品,跟之前的產品確實有所不同,一直到現在我還在用他們的產品。

    最近,經常有問題邀請我回答,問如何選擇創業專案。我給出的一個參考的方法是:研究三到五年前曾經出現的一些專案,包括成功的以及失敗的,尤其是關注那些失敗的專案,好好的考量下,在當前的技術和商業環境下,是否可以重新做起來,乃至於做出來更新、更好的價值?

    我給出這個參考方法的邏輯大體也是網際網路上下半場的概念,或者說叫網際網路升級的概念。

    我們現在接受的一個概念是消費升級。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是那麼缺錢了,因而對於產品的要求,不僅僅是純功能方面的滿足度了,還要看產品的品質,乃至產品的品味。這就是所謂的消費升級。

    因而,同樣都是電視機,以前就是分個黑白和彩電什麼的,現在分類就更多了,不僅有平板與曲面的差別,還有網際網路與非網際網路的差別,又加上了很多其他附加的東西。

    做後面的那些個曲面的、網際網路的、各種附加功能的電視廠商,往往是後來入場的,就是因為消費升級,給傳統的一些產品帶來升級的機會,這些個升級的機會,也就是創業的機會。

    同樣的,網際網路走過了跑馬圈地的階段,網民們也經歷過了小白韭菜被一茬一茬的收割的階段,其認知水平、網際網路能力、網民素質等都得到很大的提升。這時候,網民們對於網際網路產品的需求,也發生了升級,我稱之為網際網路升級,或者叫所謂的「下半場」。

    叫什麼名字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網際網路升級帶來的是新的創業機會。以前曾經出現的專案,都有可能有升級的機會;以前有些專案做失敗了,現在也許具備了做成功的可能;以前有些專案就算是成功了,現在如果不更加精耕細作,也許會被新殺出來的專案給吃掉了。

    在這個創業機會下,人們對於網際網路產品的需求是在功能方面、使用體驗方面、客戶服務方面等都有極大的提升的。網際網路企業,這時候就不能像以前那樣,可以粗魯的對待使用者,而是要更好、更極致的服務。

    還有一點,在網際網路存量時代,網際網路公司短兵相接,網際網路流量成本增加,這時候留給創業者的機會是比較小了。

    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創業公司也只能從有限的網際網路存量中,挖掘屬於它的使用者,也要從別的老虎嘴裡奪食,其面臨的競爭壓力、生存壓力,自然會非常的大。

    基本上,現在創業的網際網路企業,很難再像以前那樣也蠻生長,快速的獲取流量。而需要精打細算、獨闢蹊徑,從某些個細分的領域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分地,靜心耕耘、慢慢的積累,一點一點的蠶食著有限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份額。

    話又說回來,因為是網際網路升級,因為要在各種領域裡精耕細作、緩緩升級,需要升級的細分領域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大。所以,我倒是認為,在各種細分領域透過網際網路升級的方式做創業的機會更多了,只是這些機會短期來看,做成平臺型大企業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小了。

    機會小歸小,但並不表示沒有。新的技術、新的模式的出現,就會出現網民的一波遷移,從原來的產品服務,遷移到新的產品服務上去。比如直播的出現,馬上直播領域造就了大量的流量;比如內容領域的火熱,馬上就有大量透過內容創造的流量等。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人工智慧作為新的主流技術方向,自然也會帶來巨大的流量變革。因而在創新的網際網路領域內,總還是有些可能成就一些大的公司的,就看誰能把握的住了。

    可是,在我所描述的場景下,就是大公司,也會面臨著使用者很快被搞走的危險,可能會一下子面臨崩塌倒閉的風險。也許,在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沒有任何一家網際網路企業是安全的。

    以上,供參考!

  • 7 # 鉛筆道

    現階段網際網路確實已經進入下半場了,甚至移動網際網路都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今年小程式火了一把,但不到半年,風口期又即將過去。大多數人把希望寄託在區塊鏈上,試圖開創新的價值網際網路。但是截至目前,依然沒有一個可以面向大眾的應用落地。

  • 8 # 李合偉的國學思想
    1.網際網路已經完全進入生活,沒有新增的客戶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規模、智慧手機出貨量、移動網際網路融資增速均顯著放緩,網際網路已經完全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2.網際網路市場已經被完全佔領

    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也即網際網路市場已經被完全佔領,“內容為王”成了獲取存量使用者的唯一手段,網際網路使用者規模,已經趨近於飽和,網際網路經濟也進入了“新常態”。

    3.網際網路進入了競爭的時代

    隨著“跑馬圈地”成為歷史,今後網際網路領域的競爭將不再是比誰擴張得快、誰的攤子鋪得大,而是比誰做得更好、更深、更細。綜合性領域的創業機會將減少,以使用者為導向,個性化、精細化、縱深化、定製化將會受到青睞。

    4.網際網路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結束

    下一步,人工智慧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將加速向智慧、智慧物聯網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指為什麼會進化出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