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養殖戶的泥鰍苗投放池塘後,逐漸越來越少了,有的甚至全軍覆沒。泥鰍苗的養殖難度真的很大嗎?
21
回覆列表
  • 1 # 水產日記

    泥鰍苗與一般魚苗有所不同,由於泥鰍苗個體較小,前期生長速度較慢。特別是泥鰍水花苗,口器較小,對餌料要求特殊,不象其它魚苗一樣投餵配合飼料粉料就可以了。再者是泥鰍水花苗生長速度較慢,對水體的敵害(如蜻蜓幼蟲、水蜈蚣等)沒有抵禦能力,鳥害對苗傷害也較大。所以若是投放泥鰍水花苗養殖,其技術要求較高,在清塘、培育天然餌料、寄生蟲及病害防治、保持良好水質及溶氧、防敵害及天敵等環節,都必須做到位才能取得好的成活率。

    由於泥鰍水花苗的培育技術性強,大多由苗場進行培育。建議新手一般不採用水花苗養殖,而是從苗場引進規格較大一些泥鰍苗養殖比較可靠。

    相比之下,養殖戶若是投放泥鰍寸苗,或是寸苗以上規格泥鰍苗,養殖就比較粗放。由於寸苗以上規格泥鰍苗的適應能力增強,對敵害抵禦能力增強,不再因水體溶氧低而出現死亡,並且直接採食顆粒飼料,管理非常方便。

    日常重點是管理好水質,使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超標,適當做好疾病預防,泥鰍苗的成活率均可達到95%以上,一般投放的泥鰍苗經過100天左右時間,即可達到上市銷售規格。

  • 2 # 水產日記

    泥鰍苗與一般魚苗有所不同,由於泥鰍苗個體較小,前期生長速度較慢。特別是泥鰍水花苗,口器較小,對餌料要求特殊,不象其它魚苗一樣投餵配合飼料粉料就可以。再者是泥鰍水花苗生長速度較慢,對水體的敵害(如蜻蜓幼蟲、水蜈蚣等)沒有抵禦能力,鳥害對苗傷害也較大。所以若是投放泥鰍水花苗養殖,其技術要求較高,在清塘、培育天然餌料、寄生蟲及病害防治、保持良好水質及溶氧、防敵害及天敵等環節,都必須做到位才能取得好的成活率。

    由於泥鰍水花苗的培育技術性強,大多由苗場進行培育。建議新手一般不採用水花苗養殖,而是從苗場引進規格較大一些泥鰍苗養殖比較可靠。

    相比之下,養殖戶若是投放泥鰍寸苗,或是寸苗以上規格泥鰍苗,養殖就比較粗放。由於寸苗以上規格泥鰍苗的適應能力增強,對敵害抵禦能力增強,不再因水體溶氧低而出現死亡,並且直接採食顆粒飼料,管理非常方便。

    日常重點是管理好水質,使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超標,適當做好疾病預防,泥鰍苗的成活率均可達到95%以上,一般投放的泥鰍苗經過100天左右時間,即可達到上市銷售規格。

  • 3 # 中國農林科技網

    泥鰍高效養殖技術介紹

    建池條件:泥鰍一般以單養為好。池塘要選擇在向陽近水、便於管理的地方,面積一般為100平方米左右,池深80釐米,池壁要夯實,有條件的可用水泥抹光。進出水口要以鐵絲網攔擋,防止泥鰍外逃。由於泥鰍有逆水上游的習性,泥鰍池四周沿口要高於池外地面,不能讓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內。池底宜挖面積4平方米、深50釐米的魚溜3~4個,以利於泥鰍在盛夏水溫過高時避暑。池內鋪含有機質多的黏土或肥泥,厚約15釐米。

      池水深度為:春、秋季30釐米,夏季50釐米。池內要種植水生植物、藻類等,以利於泥鰍生長。

      培育肥水:放養泥鰍前應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泥鰍池均勻撒施幹雞糞40公斤,也可將雞糞集中堆放在魚溜內,讓其發酵腐爛。水的透明度以20釐米深為宜。

      放養規格:選用3釐米長的泥鰍,每100平方米泥鰍池放養15~20公斤。如有流水條件或飼養管理水平較高的,可適當多養。

      飼料投餵:泥鰍是雜食性魚類,除施肥外,應投餵動物性飼料(如蠅蛆、蠶蛹、蚯蚓、螺螄及畜禽屠宰下腳料等)和植物性飼料(如豆渣、麥麩、米糠、豆餅等),要定時、定量、定位投餵。泥鰍的食慾與水溫有關,水溫在20℃以下時,以投餵植物性飼料為主(約佔70%~80%);水溫在20℃~25℃時,動、植物性飼料各佔50%;水溫在25℃~30℃時,動物性飼料應占60%~70%。每天投餵量一般為泥鰍總體重的8%,水溫高時,可增至15%。可於每天下午1次投餵,也可分早晚2次投餵,以次日早晨略有剩食為度。

      日常管理:注意經常換水,保持良好水質。經常堵漏洞,保水位,防泥鰍逃跑。經常施入有機肥,保持肥水。夏季在魚溜上搭棚遮陽,冬季淺水或排水越冬。泥鰍在5℃以下時不再生長,即可收穫。

  • 4 # 水產日記

    有首歌叫“捉泥鰍”,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泥鰍對在農村人生活過的人都有過一種特殊的記憶,所以大家對泥鰍並不陌生。由於泥鰍營養價值高,素有“水中人參”之稱,深受消費者喜愛。大家只知道以前在稻田、溝渠、小溪等很常見,但對養殖泥鰍卻是一知半解。

    泥鰍要鑽泥,這印象深深烙入大家腦海,殊不知泥鰍鑽泥,直接原因是因為水太淺,水溫偏高或偏低,它們受不了或是覺得不安全就會鑽入淤泥了。所以養殖中只要保持水深,根據養殖品種不同,一般保持1米及以上,泥鰍不會鑽入池底淤泥的。並且池塘埂只要不漏水,就是土埂泥鰍也不會逃走,所以泥鰍完全可以用土池塘養殖的。

    泥鰍的生活習性與魚相似,但不同的是有個最大優勢,泥鰍相當耐低氧,所以同池塘的花鰱、白鰱等魚因天氣變化水體缺氧時發生大量死亡,泥鰍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泥鰍的呼吸方式特殊,它不僅鰓可以呼吸,而且腸道和面板也能呼吸,這也是泥鰍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只要保持溼潤它都不會死亡的原因。

    還有一環節是泥鰍的起捕,很多人都以為,起捕泥鰍需要刨泥挖泥鰍,其實不然,我們只需投放地籠、捕鰍網箱或是拉網就可以將泥鰍捕起來,非常高效便捷。

    當然不要認為以前臭水溝都有泥鰍,人工養殖就非常簡單。在泥鰍養殖過程中,重點是管好水,只要保持養殖水質良好,不出現長時間的汙染情況,在適當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做好細節工作,養殖難度並不大。養殖中以提高成活率,降低養殖成本,保證泥鰍品質為目標,以增加養殖效益和抗風險能力。

  • 5 # 養殖一點通

    還是那句話,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一、專池養鰍

    一般為專門從事泥鰍養殖的生產者所採用的養殖方式。

    1、飼養池建造

    選擇光照良好,溫暖通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3公里內無汙染源的場所建造飼養池。養鰍池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黏質土壤。面積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釐米,水深30~50釐米。

    2、清池消毒

    鰍种放養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釐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潑灑。

    3、鋪施底肥

    以有機肥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動物作為泥鰍的餌料。放苗以後,逐步加強飼料投餵,並追施有機肥料。

    4、飼料投餵

    泥鰍食性雜,水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等都是它喜歡的食物。人工飼養還應投餵蚯蚓、魚粉、小雜魚肉、蚌肉、蛆蟲、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及米糠、麥麩、豆渣、餅粕等植物性飼料。

    5、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餵

    投餵量視水質、天氣、攝食狀況而定,水溫適宜時每天早、中、晚各投餵一次,水溫較低時每天上午、下午各投餵一次。投餵量佔在池泥鰍體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溫條件下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投餵比例:水溫低於10℃或高於30℃時,少投或不投;水溫11℃~20℃,植物性飼料佔60%~70%,動物性飼料佔30%~40%;水溫21℃~23℃,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各佔50%;水溫24℃~29℃,植物性飼料佔30%~40%,動物性飼料佔60%~70%。

    6、水質管理

    泥鰍放養後,根據水質肥瘦情況適時追肥,培養浮游生物,使水體始終處於活、爽的狀態。水溫達到30℃時,及時更換新水,並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溫,防止浮頭。發現泥鰍時常游到水面吞氣時,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餵,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豬牛糞,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7、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檢查泥鰍的活動、吃食、病害等情況,同時,觀察養殖池有無滲漏水,泥鰍有無逃逸現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殘留飼料,做好日常記錄。

    二、稻田養鰍

    在稻田放養泥鰍,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搖蚊幼蟲、水蚤和雜草等天然餌料生物,投餵少量的飼料,就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由於泥鰍生活力強,即使在稻田放水曬田時,能鑽進溼泥裡利用腸道和面板呼吸來維持其生命。所以泥鰍是稻田養殖較理想的物件之一。稻田建設與養其他魚類一樣,在田中挖掘一個或幾個魚溜,面積2-3平方米,深約50釐米,魚溜與魚溝相通,魚溝開成“田”字或“井”字型。進出水口都要設定攔魚設施防逃。每畝稻田放養體長3釐米左右的鰍苗1.5~2萬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農藥,適當投餌和施肥,秋季收稻穀後起捕,或灌水繼續養殖,於翌年開春耕田時再捕撈上市。

    此外,在種藕、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裡,可放養一定數量的泥鰍。一般畝放千尾左右,只要飼養管理得當,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三、家庭養鰍

    即利用房前屋後或菜園坑和蓄水池進行泥鰍飼養。一般可按每畝投入長3~4釐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養,也可與黃膳、鯉魚放在一起混養。平時注意投飼和施肥,如畜禽糞、剩飯菜、菜葉等,飼料要植物性與動物性配合使用。同時控制好水質,當發現泥鰍竄出水面“吞氣”時,表明水體中缺氧,應停止施肥,並更換新水。泥鰍個體長到15~20釐米時即可捕獲上市。經8~10個月的飼養,畝產可達100千克以上。

    對養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養殖,天天都有精彩的養殖資訊、技術文章分享。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6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1.養殖泥鰍的池塘準備。

    (1)池塘條件。要求面積2-5畝,水深1.2米以上,水質優良,水源充沛,進排水系統完善,塘埂堅實,防逃設施嚴密、無漏洞。要在排水處附近挖一個坑,以方便捕捉。

    (2)池塘的清塘與消毒。選擇晴天,每畝用生石灰100公斤進行全池潑灑消毒(如是歷年老塘應增加用量至150公斤/畝),殺滅敵害及各類有害細菌,改良土壤。

    (3)培育水質。在計劃放養前對池塘進行施肥工作,每畝用經發酵消毒的有機肥200-500公斤,用水攪拌去渣後將肥水潑灑到池塘內,培育天然餌料,可提高泥鰍的成活率並促進其生長。

    (4)苗種的消毒處理。為防病原體混入養殖用池塘,苗種在放入池塘前,必須用藥物進行消毒防病,可用2ppm濃度的漂白粉或12~15‰濃度的食鹽進行藥浴,5-10分鐘後即可入池。

    2.苗種放養與飼養管理。

    (1)苗種放養。每畝放養規格3公分以上的苗種3-5萬尾,並可混養花、白鰱60-80尾,鯿魚60-80尾。花、白鰱比例為1:2,規格為0.1-0.2公斤/尾;鯿魚規格為0.05-0.1公斤/尾。混養有以下好處:一是這些魚可利用水體中的天然餌料與飼料殘屑;二是可調節與改良水質;三是可預測池塘水質與溶氧量,鰱魚缺氧時會發生浮頭現象,說明水質有問題,應及時注換新水。

    (2)飼養管理。泥鰍食性雜,浮游動植物、微生物、有機碎屑等都能食用,在苗種入池後要因地制宜地選擇餌料品種,做好投餵適口餌料的工作。投餌量以在1-2小時以內吃完為宜,早晚投餵,在養殖最旺期可加喂一次,當溫度超過30℃或遇雷暴雨天氣時可少投餵或不投餵。投餌應做到定質、定量、定時、定點。

    (3)日常管理。苗種入池後,應加強巡塘工作,觀察它們的攝食情況和水質變化情況,做好塘口記錄。定期注換新水,以利於水質的改良與高溫期間的降溫。

    (4)疾病預防。泥鰍發生疾病以細菌性的赤皮病、列印病、爛鰓病為主。日常管理中,應經常注換新水,定期用生石灰20-25公斤/畝,或漂白粉1ppm濃度進行全池潑灑,可起到預防作用。

  • 7 # 養殖一點通

    鰍苗一般春分前後投放,鰍苗非常小,一定要精心呵護,注意以下六點:

    1、做好緩苗處理,調好水溫。

    2、密網拉塘為鰍苗清理敵害。

    3、試驗清塘效果

    取半桶塘水,將鰍苗放入水中觀察8-10小時,看是否正常。還可根據水色、透明度等 判斷。

    4、堅持飽食下塘。入塘前先飼餵蛋黃再入池。

    5、深水貼面放苗。

    6、放養規格要一致。

  • 8 # 農學谷

    泥鰍養殖並不複雜,只要在關鍵的時期做好相應的工作準備,就能取得好的養殖收益。

    1.放養時間:為泥鰍延長生長期,通常在每年4月上旬將鰍苗放入魚溝中飼養。

    2.放養準備:在稻田中放養前2周,每畝用75~100千克生石灰化水潑灑於魚凼、魚溝及田塊中消毒,次日用耙子等工具將凼、溝及田底耙動,使石灰漿與淤泥充分混合。放種前1周施入發酵過的畜禽糞肥進行肥水,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3.放養方法: 泥鰍從天然水域捕撈,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年齡在2齡,雌性體重15~25克,雄性體重12克以上。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進行清整消毒,畝用75~100千克生石灰化水潑灑於魚溝及田塊中,次日用耙子等工具施發酵過的豬糞100~200千克,進水經過濾入田,溝內水深30~40釐米,水的透明度為25cm左右,培肥水體。或者在水稻移植秧苗返青後,畝放每尾3~5克重的鰍苗1.5萬~2萬尾,放養前用3%的食鹽液浸泡10分鐘,消毒後入田。

    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好後,後期的養殖管理就沒有太多需要投入的工作,科學投放飼料即可。

  • 9 # 鱔珍海味

    泥鰍苗的養殖難度大嗎?我只能這樣說說,任何事情事在人為,只要用心去做掌握一定的方法就沒有什麼難事。下面就本人談談自己的想法和要注意的細節。

    1)放養時間:鰍苗的具體放養時間要視情況而定,鰍苗放養有兩種方式:一是放養開口攝食苗,即出膜後的4~5天的鰍苗。二是放養1釐米左右的鰍苗,即孵出後10~15天的鰍苗。放養時要選擇天氣晴好的上午。

    2)放養密度:泥鰍苗的放養密度要視養殖池條件和培苗水平而定。一般養殖密度為1000~1500尾/平方米,有微流水的池塘可適當增加到20000尾/平方米左右。

    3)除敵害:鰍苗下塘前要用密眼網拉空網,檢查有無敵害生物,若有則需要重新清塘。

    4)日常管理:每天堅持早晚巡塘,觀察水色變化和泥鰍苗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

    5)疾病預防:養殖過程中要及時清除池塘中常見的雜草、殘餌,殺滅敵害生物。魚鰭病對泥鰍苗危害極大,發病率高。發病後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潑灑,可起到較好的效果。

  • 10 # 安牧興

    根據您說的情況,泥鰍苗逐漸減少有三種可能

    1、池塘敵害比較多,被吃掉。

    2、泥鰍得了疾病,慢慢死亡,小泥鰍苗死後是不會飄上來的,直接沉入池塘底部。

    3下雨或者其他原先,泥鰍跑掉(這種情況很少出現),泥鰍逃跑能力很強。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應該做

    1、放苗前,先曬塘再用藥物徹底清塘,消除敵害。泥鰍苗比較弱小,能吃小泥鰍的動物有很多,像蛇、鼠、野雜魚,還有一些昆蟲,我把蟲子的圖片發出來。

    2、挑選泥鰍苗時要選擇規格整齊,體格健壯無病無傷的。下塘前還要對池塘水解毒,下塘後再對池塘消毒。做好水質調控,疾病預防。小泥鰍苗常見疾病主要有:氣泡病,出血病,爛腮病,腸炎病,腐皮病,爛尾爛嘴爛鰭病等。多改底,多使用有益菌,防重於治,防治結合。在泥鰍苗腸呼吸階段之前做好增氧工作。

    3、做好防逃措施,多雨天要多巡塘,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特別是夜間。

    做好這些方面,泥鰍還是好養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從11年開始做泥鰍育苗養殖,在全國多地進行過技術指導培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自來水和純淨水長大的小孩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