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史品生活
-
2 # 使用者11916655178
人家只不過是想中國產,吸鴉片本身就和吸菸差不多,人家種的人吸到老都沒死,和香菸差不多!說吸鴉片破產的本身都是騙人的,明明是賭博輸光了!非要賴吸鴉片!
-
3 # 易水不寒
大家看到這個問題時可能會比較吃驚,我們小時候在歷史課本中學到的是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英雄事蹟啊!什麼時候變成了種毒販毒的毒梟了?大家先不要激動,聽我慢慢向大家解釋一下這其中的緣由。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英勇故事大家都有所耳聞,其被稱為民族英雄,那麼為什麼林則徐又請求光緒皇帝在國內種植鴉片呢?這其中原因就要從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開始說起了,自從虎門銷煙之後,英國糾結是否對清政府進行報復打擊,英國議會便進行投票表決最後還是以微弱票勢透過決定對清政府實施軍事打擊,便有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之後清政府不僅要賠款還要割地,開放通商口岸,在這次戰爭後香港被割讓給英國成為通商口岸。這就表明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非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讓英國的販賣鴉片的力度更加猛烈了,所以說林則徐此次的行為在當時來看基本上是沒有作用的,但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英雄壯舉表明了當時是有人敢與其反抗的,並不是沒有任何的民族骨氣和英雄氣慨的。
之後,昏庸無能的光緒皇帝對此十分不滿,目光短淺,沒有任何治國主張的光緒皇帝覺得此次虎門銷煙什麼也沒有得到,而且失去了土地,金錢,於是將林則徐發配到邊疆不加以重用。但是,國民吸食鴉片越來越厲害了,甚至有些在朝官員也會在空閒時間忍不住來幾口,在軍隊中也吸食成癮,戰鬥力急劇下降,完全沒有精氣神。
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之前便言:“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所以禁菸是刻不容緩的。但禁菸已經實施過並不可行。所以為了禁止白銀外流,林則徐請求光緒帝在內地自己種植鴉片,自給自足,以免經濟收支不平衡。國家無法正常運轉下去。這個決定對於當時的英國以及印度也是沒有什麼話說的,我有能力自己種植鴉片,不需要進口你們的。
可問題是白銀雖然是保住了留在國內。不料英國夥同法國趁清政府打擊太平天國運動的間隙一起又再一次來到滿清撈金,於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在美俄的支援下爆發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又再一次被重新整理,殺人放火還不夠,圓明園遺址現在還在那裡立著也證明了一切,能拿走的都拿走,拿不走的都燒了,就連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也看不下去了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沒辦法,現實就是弱者無權說話。那麼是他們太野蠻了?還是滿清太講仁義了?
-
4 # 密探零零發
尊重歷史,關於“林則徐請求道光皇帝自己種鴉片”是一種錯誤的解讀,林則徐從來就沒有請求過道光皇帝種鴉片,只是在晚年,他在和自己的學生探討鴉片經濟的時候,改變了之前嚴厲禁菸的態度,具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尊重歷史,瞭解來龍去脈。事情的真相是,林則徐的學生文海在撫州府做官,他寫信向林則徐請教關於經濟發展的時候,談到了鴉片經濟的事情。1947年2月,林則徐給文海回信,此時的林則徐不再像鴉片戰爭以前那樣嚴禁鴉片,他已經發生動搖,甚至開始贊同內地種煙,但他還有一些擔心,遠還沒有到了請求道光皇帝種鴉片的地步,實際上到了同治年間,才有大臣請求皇帝允許種植鴉片。
林則徐一個禁菸鬥士,到開始贊同種植鴉片,實則是一種無奈之舉。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鴉片成了洋藥,可以合法進口,一時間鴉片更加肆無忌憚地進入中國市場,導致大量白銀流失,國家貧弱。林則徐在無法阻止鴉片進入的情況下,為了阻止白銀外流,想到了自己種植鴉片來抵制洋菸的辦法。昔日的禁菸鬥士,他深知鴉片的危害,卻無能為力,為了抵制洋菸,贊同了自己種植鴉片的做法,實屬一種無奈之舉,其內心是多麼的痛苦和悲涼呀!
尊重歷史,切莫片面、誤讀歷史,這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歷史人物的尊重,民族英雄,雖然不是完人,但絕不能被無端地抹黑。
-
5 # 新知傳習閣
一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一點都不復雜。
先看英華人為什麼要把鴉片賣到中國來。因為英國是一個重商主義的國家,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的瓷器茶葉絲綢等產品,這就花費了大量的白銀。而中國並沒有從英國進口什麼東西,長年累月下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英華人手上也沒有那麼多白銀源源不斷向中國流入而不流出。
這時英華人,只有把鴉片賣到中國來,換回大量的白銀,才能從中國購買商品,再賣到歐洲大陸去。
中國地方大,閒人又太多,甚至長期不打仗的軍人也開始吸食鴉片。鴉片貿易慢慢走向了以前貿易的反面,每年有大量的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向了英國,而清政府賣出茶葉瓷器收入的白銀又太少。眼看清政府要因為缺乏白銀,而宣告破產。
這時,道光皇帝才主張讓林則徐來禁止鴉片貿易,爭取實現貿易順差,讓白銀迴流到清政府手中。
二
不管是道光皇帝還是林則徐,都萬萬沒想到的是,鴉片戰爭打敗了。
戰敗了的國家,在談判桌上是沒有話語權的。因此鴉片貿易還要繼續,割地賠款仍然不能少。
這樣一來,大清朝的財政問題仍然沒有辦法解決。作為務實的政治家,林則徐為了實現白銀不流出,就只有主張華人自己種鴉片取代鴉片進口。
這也類似於曲線救國,沒有辦法時的辦法。
那麼這個辦法最終奏效了嗎?
三
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政府的白銀外流情況,部分解決了財政問題。
但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鴉片種植取代不了鴉片生產。
鴉片種植是簡單的農業勞動,這對於勤勞的華人來說不是什麼問題。然而鴉片生產卻是一項技術活,它需要一些精密的裝置和熟練的勞動工人,這是農業社會的華人根本做不了的工作。
因此華人自己生產的鴉片質量往往不高,很難滿足國內這些需求日益增長的客戶們的需求,銷量並不好,當然對於那些不願意花大價錢的人來說,還是可以吸的。
到了清朝中後期,不僅英華人把鴉片銷售到了中國,甚至我們的近鄰日本人,也把鴉片賣到了中國。他們鴉片的質量都遠遠好於中國生產的鴉片,成本又低。
落後國家就是如此,清政府的落後就是全面的落後,就連生產毒品也玩不過外華人,這就是中國的悲劇,也是百年捱打屈辱的必然。
-
6 # 劍湖431
林則徐作為大清的兩廣總督,對朝廷忠心耿耿。我想林則徐如果有以上的行為,會出於以下原因。
一、大清與外國的貿易逆差逐漸縮小。罪魁禍首是鴉片。而鴉片在中國的南方有適宜生長的,與其讓外華人把中國的白銀賺走,不如自給自足。
二、鴉片的危害,有一個逐漸顯現的過程。等大家發現人們對鴉片有很嚴重的依賴心理,作為大清重臣,必然會請示皇帝自己掌握“解藥“,不讓受制於人。
第三、鴉片的毒癮可能很難戒掉,在禁菸的同時,給已經染上毒癮的人一些治療時間而不是直接殺掉。也是我猜測的原因。
-
7 # 掙脫枷鎖的囚徒林則徐為什麼請求道光皇帝種鴉片?
有關鴉片和鴉片戰爭大家存在很多誤區,只有首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識才能更好的理解所謂“林則徐請求道光皇帝種鴉片”的含義。
鴉片的歷史人類使用鴉片的歷史非常悠久。
有關鴉片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約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的泥板書,罌粟被描述為“歡樂的植物”。
古希臘荷馬史詩《ODYSSEY》中有對服食鴉片後人們的表現的描述:“把它混入酒中服食,可以奪走人們所有的悲傷和憤怒,並具有驅逐所有痛苦回憶的力量。只要吞服下溶解在酒中的這些藥物,無論誰都不會再掉下哪怕一滴眼淚,即使是他的父親或母親死亡,或者把他的兄弟或兒子送到劍下……”。
在古羅馬,鴉片被當成“抗抑鬱”和“催眠”聖藥,甚至代表睡神,有“生命的聖錨(保護神)”、“天堂牛奶”、“上帝之手”和“悲傷的毀滅者”等高大上的名號。
公元8世紀,鴉片的使用蔓延到阿拉伯、印度和中國。
近代,鴉片重新在歐洲流行起來,服食方式以泡酒為主。比如,16世紀瑞士著名的醫生帕拉塞爾蘇斯就有一個“祖傳秘方”,聲稱“驅逐痛苦的神效是所有其他藥物不能比擬的”。據稱配方是:2盎司鴉片,1盎司藏紅花、肉桂和丁香,溶解在1品脫加那利酒中。
——看到沒,歐洲人服食藥酒的歷史可能更悠久。帕拉塞爾蘇斯這個藥酒的歷史似乎至少比鴻茅藥酒自己宣稱的歷史早100年吧!
那時,鴉片主要用作止痛藥,早期的麻醉藥也以鴉片和酒精為主。
鑑於鴉片眾多優異的藥用效果,鴉片種植逐步發展成一種產業。到19世紀,英國透過東印度公司從印度和土耳其等地大量進口鴉片,進口量從1830年的9.1萬磅快速上升到1860年的28萬磅。
當時,鴉片在英國的風靡達到什麼程度呢?
由於鴉片的廣泛使用,嬰幼兒從母乳中獲取阿片類藥物,而父母或者看護人發現,原來鴉片可以使得孩子們快樂和溫順,因此催生出眾多的含鴉片的嬰幼兒藥物暢銷品牌,如:“Godfrey"s Cordial”、“Street"s Infants" Quietness”、“ Atkinson"s Infants" Preservative”、和“Mrs Winslow"s Soothing Syrup”等。
看,這英國兒童神藥(藥酒),既可以起到鎮靜、安撫,止痛、止咳,還能止瀉。難怪可以譽為“媽媽的吻”。
隨著化學技術的發展,嗎啡、可待因分別於1804年和1832年從鴉片中提取。純化製劑的應用,意味著攝入更大劑量,自然顯示出更強的效果,因而被廣泛止痛藥和止咳藥。
但是,更大劑量的使用,人們很快發現了這些藥物嚴重的成癮性。
為了解決嗎啡的成癮性,1898年德國拜耳公司對嗎啡和可待因進行化學處理,結果卻生產出更加臭名昭著的海洛因——迄今仍獨霸毒王寶座,無毒能出其右。
到了1906年,大多數科學家認識到了嗎啡、海洛因等鴉片類藥物的成癮性,美國國會通過了食品和藥品法,要求藥品製造商必須列出止咳糖漿等藥品的所有成分;目的是要告知消費者藥品中是否含有阿片類成分,並非限制該類藥物的使用。
直到191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哈里森禁毒法,含有海洛因的咳嗽糖漿成為非法禁藥,使用嗎啡和可待因受到嚴格的監管。這種政策基本精神一直沿用至今。
也就是說,在歐美,直到20世紀初之前,鴉片都被當成“世界上最好的藥物”,因此,不存在向中國出口鴉片為的是達到其毒害中國的目的。
鴉片在中國公元八世紀,鴉片經由阿拉伯世界傳入中國。
直到清初,鴉片仍一直被當成藥少量使用。
後來,鴉片與菸草混合吸食的方式是由印度和東南亞傳入。
鴉片在中國造成更大的危害大概跟這種吸食方式有關。
“吸大煙”的方式很快在中國上流社會流行起來,其危害逐漸被發現和認識。以至於,雍正皇帝於1729年頒佈了《興販鴉片及開設煙館之條例》,首次採用刑罰手段來懲治販賣、教唆或引誘他人吸食鴉片煙的行為,堪稱世界上第一步“禁毒法”。
也就是說,從1729年期,種植、販賣、吸鴉片在中國是違法的。
“鴉片戰爭”史稱第一次鴉片戰爭的1939年中英戰爭,在西方有人稱為“炮艦外交”。雖然導火索是鴉片,即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奉道光皇帝旨進行的虎門銷煙。本質上其實是中英兩國的貿易摩擦。
當時,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正在向世界傾銷其低成本的工業產品。然而,中國的小農經濟性質導致其傾銷受阻,但是,它們卻從中國高價進口大量茶葉、瓷器和絲綢,造成巨大貿易不平衡。
直到東印度公司開始大量像各國商人公開拍賣鴉片出口中國,這種貿易不平衡才開始打破。
雖然,中國當時“鎖國”政策禁止與洋人貿易,儘管鴉片在中國是非法的。但是,商人們發現,有兩種商品清政府採取的“閉一隻眼”的監管方式,那就是棉花和鴉片——道理很簡單,因為有需求。
棉花利薄,鴉片由於主要流行於上流社會,是地道的暴利商品(比如,今天的蟲草、燕窩)。因此,商人們開始向中國大量出口鴉片。
中國鴉片進口量(其實是走私)暴增。1729年全年進口只有200箱,到1799年重新頒佈禁菸令後的1800年這一數字躍升4500箱,到鴉片戰爭前一年的1838年達到驚人的40000箱(2600噸)。
虎門銷煙,林則徐共收繳焚燒了大約20000箱,約1210噸,或266萬磅(上文所述,1860年英國一年才進口28萬磅)。
就是一次燒燬了一年進口量的一半,可見當時收繳力度之大。
要知道,收繳的這些鴉片並非英國政府的,也非東印度公司的,而是歐洲各國商人從東印度公司手裡拍買來的,都是血本。
理論上講,英國政府有義務保護這些商人的利益——這才有了英國出兵不宣而戰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及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和國門的洞開。
林則徐對鴉片態度的轉變林則徐在當時是最懂洋人的高層之一,自然也會了解到彼時鴉片在歐洲是被當成“世界上最好的藥”使用的。
加之禁菸、和鴉片戰爭帶來的巨大創傷,痛定思痛,重新考量朝廷的鴉片政策,並認識到: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民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為紹興之美醞、湖南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尊意曲折詳盡,洵為仁人君子之用心,但恐此等食煙之人,未必迴心向內耳! ”
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吧。
畢竟,彼時的鴉片,在歐美並非萬惡的毒品,而是解決各種痼疾的良藥。
-
8 # 老李有刀
國運所驅使,8年時間讓禁鴉片英雄變成提倡種鴉片
一提到林則徐,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鴉片運動,1839年,大清的國運開始劇烈衰微,西方列強虎視眈眈於東方這頭沉睡的雄獅,英華人為扭轉貿易逆差在大清售賣鴉片,扭轉了英國的逆差,也將大清的最後一點血性抽乾。林則徐是愛國家的,1839年,他在虎門將羈押的英華人的鴉片一把火燒盡,似乎在敲醒迷幻中的華人。
英華人這時正是國力強盛之時,日不落帝國的殖民領地還在繼續擴張中,此一硝煙惹毛了英國佬,議會投票之後,英華人船堅炮利地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結果我們已經很清朝,萎靡腐朽的大清不堪一擊,正式開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晚清半殖民史,割地賠款這種屈辱的操作成為了晚清的日常。
鴉片戰爭結束以後,晚清採用了慣常的弱國外交,治理自己人來博取侵略方一笑,這是千古不變的一個弱國外交方式。林則徐受到處罰。鴉片再次在官府和群眾中燃燒,煙霧嫋嫋,而白銀不斷地在點菸中流向國外,大清朝在致幻的虛夢中國庫被抽乾。1847年,也就是虎門硝煙八年之後,林則徐,包括李鴻章,見鴉片沒法制止,而且白銀還外流,只能採取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方針,自己來種植鴉片,一方面價錢比國外便宜,另一方面還能阻止白銀的外流。似乎,林則徐還是在想辦法愛著國家。
-
9 # 歷史雜貨鋪
在鴉片進入清朝之前,西方各國的白銀一直在不停的流入中國,因為他們喜歡中國的瓷器,茶以及絲綢等物,洋人看到這樣的情況,決定改變這一局面,於是他們開向清朝輸送鴉片 ,歷史證明這一招非常好用,清朝白銀大量的外流,而且清政府無可奈何,於是乎開始了禁菸運動。
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一事件在歷史上非常的出名,由於洋人傾銷鴉片。中英兩國的貿易地位徹底轉變,之前是白銀流入,自從有了鴉片,大量白銀外流,而且已經影響到了貨幣流通以及清朝的國庫,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可能會讓清朝的經濟崩潰,還有一點也是非常重要,鴉片摧殘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長期吸的話,人也就成了一個廢人。
林則徐等人上書請求禁菸,道光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開始禁菸,他也做的非常成功。虎門銷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的泛濫,讓人們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喚醒了一部分有識之士。同時還打擊了英國資產階級在中國的貿易掠奪,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硝煙嚴重觸犯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們決定加速入侵。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清政府決定禁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白銀外流,晚年時候的林則徐發現自己一直在禁菸,可是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大清朝的經濟狀況更加的糟糕,沒有從根本上杜絕白銀外流。很多大臣開始提倡種植鴉片,以這種方式來抵制英國的白銀掠奪,而且這種方式還能夠增加國庫收入。
支援種植鴉片的人中也有林則徐,他看到了問題的本質,想要阻止白銀外流,又無法杜絕鴉片橫行,那不如自己種植,這樣能夠抵制洋菸,防止白銀外流。當然林則徐並沒有向道光皇帝請求種植鴉片,這是他對好友說的,被記入了歷史,同時林則徐更沒有請求將鴉片賣給百姓。這個觀點的確有,不過和林則徐沒關係。
-
10 # 歷史風暴
在那個時期,鴉片貿易大約佔到了中英貿易額的三分之二。每年英華人從大清身上至少能賺取1000萬銀元的利潤。而英國對大清的鴉片輸出,直接造成到1840年,大清吸食鴉片的人數達到上千萬人。鴉片的成癮性,使這1000萬人成為忠實客戶,即便政府出臺嚴厲政策也難以改變。
(吸鴉片的清朝人)
例如,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沒收了英華人的鴉片後,導致國內鴉片供應驟然減少,每箱鴉片煙的售價暴漲了8倍。所以,同樣走私鴉片的美華人大喜,夥同國內不法商人賺的盆滿缽滿。菸民對鴉片的硬需求,刺激了英華人的神經,他們不顧禁令以武裝押運的方式半公開的將鴉片送往沿海地區,並不惜與大清緝毒船爆發衝突。可惜大清的海軍遠不是英華人對手,傷亡慘重之際眼看著鴉片源源不斷的送到岸上被國內不法商人拉走。當然了,不法官員從中也拿到了不少好處,總之透過禁令限制國內鴉片消費是徒勞的。
在西方列強的努力下,到1839年年底,鴉片的售價就已經回落。所以,雖然林則徐沒收了2萬多箱鴉片,但英華人的利潤並不比往年低!
至於林則徐希望大清能夠種植鴉片,以今天人的看法覺得不可思議,但在那個時代來說卻不無正確。
19世紀中期,正是鴉片在全世界氾濫的時候。在大清,人們喜歡拿鴉片當煙抽。在中東地區,鴉片也非常流行,當地人發明了一種鴉片製成的水煙,成癮性更強,據說吸食這種水煙的人中毒非常深,根本沒有解救的辦法。
而作為鴉片煙的主要經營者英國,對鴉片的消費也很大。據統計,在1860年,人口僅4000萬的英國共進口了2.8萬磅鴉片。而且,英國進口的鴉片純度比賣到大清的要高3倍,因為他們要把鴉片製成藥物來服用,對純度的要求更高。而且,在英國不僅成年人喜歡服用鴉片,他們還會把把鴉片當成鎮定劑給嬰兒服用。所以,很多英華人早在兒童時期就已經對這種毒品成癮。其危害之大,甚至可以說超過了大清。
一直到19世紀末,各國才重視鴉片成癮對身體的危害,轉而聯合起來禁止鴉片的種植和貿易。
所以,在林則徐時代,各國主流觀點對鴉片消費是持接受態度的,甚至把鴉片貿易當做重要產業來經營。
林則徐提出的禁售海外鴉片,而大力發展本土鴉片種植的想法,雖然以今人的眼光看難以接受,但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鴉片貿易的合法化也反映了大清的腐敗程度之深,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其實早在雍正年間,大清已經宣佈國內禁止銷售鴉片,曾經一度杜絕了這一毒品在國內的流通。
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到乾隆後期由於大清已經變得腐敗不堪,鴉片這種毒品就再次被帶到大清了。
-
11 # 閒看秋風999
謊話一千遍也成不了真理。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對於鴉片的輸入和吸食,清政府曾經一再嚴加禁止。但無奈禁令愈嚴,輸入愈多,吸食者愈眾,痼疾難除。
對於鴉片問題究竟應該採取怎樣的對策,在清廷內部發生了不同意見的爭論。
道光十四年四月(1836年6月),太常寺少卿許乃濟(記住這個名字)上了一篇《鴉片煙例禁愈嚴流弊愈大亟請變通辦理折》,提出了弛禁的主張。
許乃濟認為,鴉片輸入愈多,吸食者日眾,白銀大量外流,都是由於嚴禁的結果,對此,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弛禁。
他提出的方案是: “仍用舊制,準令夷商將鴉片照藥材納稅,入關交行後,只准以貨易貨,不得用銀購買”;
只禁文武員弁士子兵丁等吸食,“民間販賣吸食者,一概勿論”;准許內地民人栽種罌粟,“內地之種日多,夷人之利日減,迨至無利可牟,外洋之來者自不禁而絕”。
(《黃爵滋奏疏許乃濟奏議合刊》,第216—219頁。)
簡單講,這就是當時主張“與其讓洋人透過鴉片貿易賺取華人白銀,不如華人自己種鴉片獲利”的鼓吹者的主張。其發起者是許乃濟(後被革職查辦)。不是林則徐。
許乃濟的弛禁論實際上就是取消禁菸,它符合中外鴉片販子的利益。這種主張得到廣東大吏和一部分士紳的支援,但也遭到一些官員的反對和駁斥。
至於後來道光皇帝聽從林則徐禁菸的建議,並派出林則徐為禁菸欽差大臣去虎門銷煙;其後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被革職後去了新疆,最後於1850年病逝都是後話。
林則徐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在哪一篇奏摺中說過要“勸說道光皇帝種鴉片呢?”。
林則徐作為民族英雄是無法抹黑的。
-
12 # 老龍故事會
清朝當時的軍隊有很多人吸食鴉片,很多士兵看起來病殃殃的,毫無戰鬥力可言。當時的湖廣總督林則徐看到了這種場景,意識到了鴉片的嚴重性,就上奏道光皇帝請求禁止鴉片。
本來道光皇帝以及後宮的妃嬪、王公貴族們都吸食上癮了,感受到了鴉片所帶來的樂趣,因比對這件事情不太願意,於是林則徐向道光皇帝指出了吸食鴉片的三個害處:一、大量的白銀外流,長此以往,大清再無白銀可用。二、大量官員吸食鴉片,勢必會造成貪汙受賄,沒有銀兩購買鴉片,就會加稅搜刮民脂民膏以獲得毒資。三、大量士兵吸食鴉片,導致部隊戰鬥力下降,廣東水師中,有些士兵將領甚至為吸食鴉片而和英國的商船做交易,滋生軍隊的腐敗。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英勇故事大家都有所耳聞,其被稱為民族英雄,那麼為什麼林則徐又請求光緒皇帝在國內種植鴉片呢?這其中原因就要從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開始說起了,自從虎門銷煙之後,英國糾結是否對清政府進行報復打擊,英國議會便進行投票表決最後還是以微弱票勢透過決定對清政府實施軍事打擊,便有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之後清政府不僅要賠款還要割地,開放通商口岸,在這次戰爭後香港被割讓給英國成為通商口岸。這就表明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非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讓英國的販賣鴉片的力度更加猛烈了
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之前便言:“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所以禁菸是刻不容緩的。但禁菸已經實施過並不可行。所以為了禁止白銀外流,林則徐請求光緒帝在內地自己種植鴉片,自給自足,以免經濟收支不平衡。國家無法正常運轉下去。這個決定對於當時的英國以及印度也是沒有什麼話說的,我有能力自己種植鴉片,不需要進口你們的。
罌粟,從唐朝就開始種植,但是隻是單純作為觀賞的花來供人欣賞。後來人們用它的種子作為調料,一直到後來,人們發現它的另一種作用,它才真正火起來,從此,就開始扮演一種反面角色。林則徐虎門銷煙後,其實全國確實是開始禁止種植罌粟和販賣鴉片了,但仍有一些偏遠地區種植。人們想要吸食鴉片都要靠進口。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已經是相當貧窮。這時候,許多官員建議種植鴉片,獲取暴利。從一個禁菸英雄,到建議種植鴉片,僅僅用了8年。
回覆列表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相信,民族英雄林則徐在鴉片戰爭失敗後,思想也逐漸發生了驚天大逆轉,竟然贊同以自產鴉片代替進口鴉片。
1847年,他說:“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黃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不是他一個人的看法,還得結合當時國內情勢來看。
華人種植罌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一般作為花卉和藥物使用,而非毒品原料。以罌粟加工毒品,那是19世紀以後的事。最晚到19世紀20年代,華人已經開始以加工毒品為目的種植罌粟。因為,自1831年始,相關記載突然大幅度增加,朝廷也頻頻命令各省緝查罌粟種植和鴉片吸食問題。下面這段史料很能說明問題:
諭內閣:前據給事中邵正笏奏:“近年內地奸民種賣鴉片煙,大多小販,到處分銷,地方官並不實力查禁。”當經降旨,嚴飭各省督撫確切查明懲辦,並將如何禁絕之處,妥議章程俱奏。
儘管各省都上奏說自己省份內沒有種植罌粟的,但朝廷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比如,給河南的諭旨稱:“豫省地廣民稠,奸民私種罌粟等花漁利,事所必有,自應嚴申禁約。”給湖南的諭旨稱:“鴉片流毒最甚。湖南為數省通衢,五方雜處,奸民種植偷賣,事所必有,自應設法嚴查。”其中,雲南省的罌粟種植最早也最為猖獗,已經難以控制。
由於清廷採取了較為嚴厲的禁菸措施,所以,早期的罌粟種植主要在邊遠和貧困地區,但鴉片戰爭以後,開始蔓延到全國。這是因為,因禁菸嚐到戰敗滋味的清廷,雖然表面上仍執行禁菸措施,但實則已力不從心、形同虛設,既默許外華人進行鴉片走私,也對農民種植罌粟採取容忍甚至是鼓勵的政策,許多官員都主張以自產鴉片代替進口鴉片!
光緒朝《東華續錄》卷九十八雲:“鹹、同以後,菸禁已寬,各省種植罌粟者,連阡接畛,農家習為故常,官吏亦以倍利也,而聽之。”不過,因為這時中國的鴉片加工技術不高,鴉片質量很差,因此在市場上的銷路並不太好,尚未形成對進口鴉片的競爭態勢。
二十年以後,華人種植罌粟的面積迅速增加,加工鴉片的質量也大幅度提升,而云貴川是主產區,據說雲南三分之一的耕地都是用來種植罌粟的。傳教士理雅各曾從北京由陸路旅行到鎮江,他說“黃河和長江之間的土地上都佈滿了罌粟田”。
至1880年左右,中國產鴉片已在數量上超過進口鴉片,中國鴉片的自給率竟達到80%。到1881年,不僅波斯鴉片進口全部停止,而且“在四川、雲南、山西、陝西、甘肅和貴州等省,印度鴉片幾乎都被趕出了市場,現在簡直不再運往這些地方,那裡的消費全部由中中國產的鴉片供應了”。1882年,中國製造的鴉片已經開始出口了。“外國鴉片不僅在華西和西南地區,而且在沿海地區也正在逐漸讓位於中國鴉片。就像華西的鴉片正在大批流入緬甸一樣,東面的臺灣和其它島嶼現在也從大陸獲得其部分鴉片供貨。”
中國是最早開始禁菸的國家,雍正時期就釋出了第一個禁菸令,對於鴉片的危害心知肚明,卻為何要自我戕害呢?
原因還得從清廷方面來找,在很多官員看來,種植罌粟不僅能夠增加政府稅收,而且還是一種“愛國行為”(抵抗外來鴉片嘛)。早在1836年,許乃濟就曾給道光帝上摺子,主張“弛禁”和“自產”,認為中國南方氣候和土壤都極為適宜罌粟種植,應大力發展,以與外來鴉片相抗衡,改變“白銀外流”的現狀。結果,他被奪官削職。鴉片戰爭失敗後,清廷懾於外來強權,不敢幹涉鴉片走私,轉而透過緝拿吸食者來禁止鴉片。“其意謂苟吸食者無人,則販賣者不驅自退,如此可杜絕鴉片之來源;且中國治內地之人民,外人亦無所藉口。”這一“禁內不禁外”的措施根本不可行,帶來的結果恰恰相反,不僅外國的鴉片走私更為猖獗,國內的罌粟種植也開始向全國蔓延。對於清廷的心態,有學者這樣評價:
蓋當時朝廷深知鴉片弛禁每年可收鉅款,又適值軍用浩繁需款孔急,遂決定弛鴉片之禁公開收稅,但禁與弛禁二者根本不相容,既弛禁則主禁之政策,決不能並立,而“寓禁於征”之政策,亦實根本欺人之談也。因吸菸者一經成癮,苟非施以強迫之壓力,不易戒除。雖傾家蕩產售妻鬻女,而鴉片不能不吸。故“寓禁於征”政策實行之結果,徒使吸菸者速至於“家敗人亡”之地步而已。況所謂“寓禁於征”之主旨,乃在於“徵”而非在於“禁”。結果此種政策反成為禁菸成功之阻礙,因政府恃為利源,而不肯捨棄也。自鴉片弛禁之後,使大多數國民陷於萬惡之毒害中,國力既因之而疲,國勢亦因之而弱。
翻譯過來就一句話:為了錢,清廷什麼都幹!
此外,從農民角度來說,他們很快發現種植罌粟比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收入要翻好幾番,所以趨之若鶩。正所謂:“今鴉片之利,數倍於農。小民無知,孰不棄農而趨利乎?”到後來,種植罌粟就像種植五穀雜糧一樣稀鬆平常,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不種的反而很扎眼。
無論是清廷,還是農民的選擇,顯然都是一種短視行為。無數華人的身體和精神都被擊垮,傳教士丁韙良曾說:“醉鬼不喝酒時能正常工作;吸鴉片的人離了煙槍什麼也幹不成。大多數酗酒者可憑意志戒掉這個惡習;抽鴉片是一種病,要戒掉得全靠吃藥。酒在幾年內才能把人變為奴隸;大煙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就能完全俘虜吸食者。”
華人自己大範圍種植罌粟,還帶來了另一個重大惡果:饑荒!原因也很簡單:大量耕地被罌粟佔領!
【“祥說近代史”問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