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的老家在徐州地區,族譜記載先人是從洪洞大槐樹老鴰窩這個地方遷徙而來(明朝),在老家同樣有記載的還有一些其他姓氏。最近遇到晉北地區忻州一帶也有村落的族譜記載同樣是從洪洞遷徙過去的。我想說的是,或許以前我們說著一樣的方言,而在幾百年後的子孫,因為落地生根,方言和習慣有了大的不用,所以能否推測,經歷了那麼長歲月的更迭,朝代的變更,各地沒有變的會不會就是方言?
5
回覆列表
  • 1 # 影視旅行者

    其實,方言一直在慢慢改變,幾十年前的和現在的就有較大變化,比如語調,比如詞彙,不去民俗俚語。只是我們不注意罷了。

  • 2 # 清風徐徐來qzuser67

    隨著時間的變遷 ,被同化是一定的,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 ……方言以及家鄉 風俗 能持續兩代人就不錯了 除非是家鄉大規模遷徙 大家都生活在一起 這樣影響力會大一點 能持續的時間也久一點……

  • 3 # 笑宇凡夫

    不會的,我們祖上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至河南南陽地區的,後來有一分支又遷至四川地區,現在南陽唐河地區還有四川墳地名,是遷至四川那一支的祖上。以上具體時間均已無從考察了,我們都說的當地的方言,經過那麼多年的變遷,之前的方言早已忘記。

  • 4 # 風中CD

    從歷史程序來看,在文化的傳承(包括方言)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吧。但是程度上會有所不同,隨著某一地開放融合的程度,本地的文化變化就更多,隨著一地隔絕封閉的程度,本地文化不變的就更多。

    但是絕不會一成不變,也不會面目全非。以方言為例,當某一地人口遷到另一地,若是開放的所在,本人群的方言會有挺劇烈的變化,比如插隊落戶那時候,很多人的方言都改了,變成了說當地話,可即便如此大多數人還是聽得出是哪裡來的。但當人口遷到相對封閉集中的地方,方言就有更多地保留,比如周曾為避戰和墾荒兩遷領地,可仍然作為一個相對統一的族群最後推翻了商,但即便如此,它的語言和文化習俗仍然會有變化,古代很多的通假字可以作為例證。

  • 5 # 天行健134703185

    中國曆次人口大遷徙幾乎都是因為北方戰亂,百姓無法生存,迫不得已從北方向沒有開化蠻荒的南方遷徙,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直至到兩廣,雲貴。路途雖然艱辛,但哪裡沒有戰亂,不必為被屠殺而擔心。這個過程經歷了秦末,三國,五胡亂華時達到頂峰,最後一次大的遷徙應該是靖康之恥,北宋滅亡時,中原人民的一次大遷徙。從河南輾轉到福建等地。的確雖然經歷的大遷徙,但方言卻很好的保留下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客家方言。上千年來儘管朝代更迭,但方言幾乎沒有變化。

  • 6 # 經海山

    我認為朝代更替除了政治因素,其它方面改變都不會太大,但是如果是人口遷徙,那麼一切都有可能改變,所謂的入鄉隨俗,包括方言。

    人流遷徏流動,到達新的生活地,新的開始,無論一同遷徙而來多大一批自己人,同鄉,但是總得要和當地人交流貿易吧,這樣一來,就被同化了。這就是山海經上說的:東方日吃,來風日食矣。話須恐怖,但事會例外,除非一同遷徙的力量足夠大,可以自成一國,能夠自行頒佈政令,就可以盡最大限度的保持風俗習俗。

    同化能力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特點,任何來到華廈土地的民族都會被同化,我曾經表達個一個觀點,倭寇大和民族真的萬幸對中國的侵略沒有成功,不然的話,經過通婚,貿易。不用一百年,就會被同化,那時中國就有五十七個民族,東灜就成為了中華大和省了。

  • 7 # 留研

    1、人口遷徙,除非是因戰亂、改朝換代所引起的大規模的同方向的遷徙,才能真正做到鄉音不改。否則隨著時光的流失,鄉音會被當地的方言消化的蕩然無存。清朝夠牛逼了,近3百年的統治,而今,滿族年清人又有多少能寫滿文,說滿話?大多數人已經早被漢人漢話同化了吧。 2、劉廣傳詩:“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鄉皆故鄉。…”確實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學手藝技術,學什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