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濟南房地產網
-
2 # 顧好家裝飾
買房確定了哪個小區還不算完,最重要的一步是哪一層哪一戶更適合你?
越高層日照時間越長嗎?
實際上,一幢樓不同樓層間日照時間的長短,不是按層分,而是按節點分的。
譬如1-10樓冬季的日照時間是5-6小時,11樓到20樓是8-9小時。
10層和11層日照時間相差極大,但5層和10層卻差不多,買房子為了採光一昧求高卻搞不清楚節點在哪兒,是很不划算的。
這幾層的水壓出問題機率更大
知道水壓夠不夠的,除了開發商、物業,就是住過的人。
買了二手房肯定能提前知道水壓的情況,可對於剛開盤的小區,就很難摸清了。
你可以知道的是,5層及5層以下可以直接供水,不需要別的輔助措施。
可能會出現水壓不足的樓層,能分成三類:6-12樓屬於低壓供水區,13-17屬於中壓供水區,18層以上就是高壓供水區。
外保溫層好才買頂樓
開發商施工時,保溫層和基層貼上的牢不牢?有沒有因為施工失誤導致大量熱橋出現?各個連線處的防水有沒有做好?都會影響保溫效果。
而且和水壓的問題一樣,保溫層做得好不好,只有開發商、物業和住過的人知道。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挑一個大晴天的中午,親自去頂樓感受感受,不然在樓沒蓋好之前就認購頂樓,風險稍稍有些大。
看公攤面積
房子是按建築面積買的,要減掉公攤面積和套內牆體面積,才是你實際的使用面積(也叫套內面積)。
公攤面積又是什麼呢?是整棟樓電梯井、樓梯間、公共大廳等公用設施的面積,再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每家每戶。
這個比例,就是不同戶型的面積比:戶型越大公攤就越多,公攤越多戶型也就越差。
所以看房的時候不要老盯著最大的戶型買,住上小戶型也不要嫉妒隔壁的土豪,畢竟你家戶型這麼好,是因為人家幫你承擔了更多的公攤面積呢。
和電梯井的距離
現在新房子電梯井的隔音做得都很好,能被電梯井的噪音影響到的可能性極小。
如果打算購置頂樓,那就要注意了,因為大部分電梯井的機房都在頂樓,選購時應當避免臥室靠近電梯井機房的戶型。
也許三五年下來沒問題,但十幾年後設備老化,難免在睡覺的時候感受電梯執行的聲音、不執行時鋼繩受力緊繃的聲音。
所以,若是打算長期居住,買房時最好避開臥室靠著電梯井機房的戶型。
-
3 # EVlSU
如果只從高低層數上講,風上對於10層以上是接不到風水的,千萬別讓偽風水忽悠。不過13、14、25,還是算了(關於裝置層一說,現代建築一般設地下,老房除外。揚塵層本人不太清楚),關於18層地獄指的是地下,再有經書上的18層不是指高低上下。
從科學角度講選擇樓層大約一半或以上2/3處,再有現在一線城市寸土如金,開發商利益角度講,樓會越蓋越高,越蓋樓間距越小,光照影響要在冬至時分現場觀察來決定買那一層好。
再說了風水是一個複雜的東西要結合自己綜合看待。
房子、小區環境、手頭資金多少。情況不同,不好說。
-
4 # 愛奔跑的蝸牛
一般而言,選樓層時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住宅樓的總層數,生活便利性,通風采光性、噪音等因素。下圖是一個最佳樓層位置參考圖,你可以看看。
-
5 # 小板慄就是我
主要是採光問題了,誰願意住在中年不見天日的樓層?
1-3樓因為樓層較低,明顯採光要差一點,視野也不夠開闊,大部分視野基本都被周邊建築擋住了,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不喜歡低樓層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一樓還最易遭盜竊。
千萬別買樓對樓的高層!
很 多年輕人都喜歡自動遮蔽1-5樓左右的低樓層往上走,認為高層空氣清新、噪聲也少、景色也很優美,但前提是你所居住的小區周邊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你也 要先有景色可看好吧?若你所住的高層的周邊沒山沒水,看到的只是前面樓座的“後腦勺”,“享受”著城市的各種光電汙染能說是景色好麼?
此外,一味追求景觀效果的做法也不可取,樓盤的各個樓層都具有其特定的優勢,同時也面臨一定問題,買房選層的時候就要根據需求不同酌情而定了。
價 格也是選擇樓層時要考慮的問題,樓層不同房子的價格也就不同,比如高層樓盤的8層以下,由高到低價格差是50元~100元,8層以上每一層的價格差為 200元~300元不等 ,接近頂層才略有下降。能夠觀景的樓層價格更是比其他樓層高500元~1000元。能夠觀景的樓層自然好,但想想要為此付出近10萬元的代價,一定要三思 而後行,其實只要自己住著舒服就可以了。也許你購買了景觀層,入住之後並無時間賞景,多付出的金錢就浪費了。
千萬別買頂層
如果這棟高層有(頂加閣)的話當然要頂層,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去Sunny室曬曬太陽、吹吹小風、喝喝小茶,美哉!如果沒有閣樓的話頂層打死也不要,不僅會“夏暖冬涼“,讓你”欲罷不能“,時間久了會漏水,下水管道外還可能漏氣……
千萬別買裝置層!
裝置層即有供暖、供電或供水樞紐裝置的那層。從風水上來說,除了裝置層不能購買,裝置層的下一層因為管道、裝置在頭頂上不利於居室風水也需謹慎購買,相比之下“裝置層”之上一層就好一些。在裝置層或其下一層,裝置的噪音、機械振動等都會給居住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從 科學上來講,水井主要用來高層水壓的二次加壓,一般都在走廊裡,有小屋,主要影響是晚上噪音。電井主要就是輻射,因為同樣是在走廊裡,而且距離身體極近, 電壓的影響也不可忽略。所以買的時候,別買中間的樓層,因為幾乎所有的水井電井都是放在中間的樓層,如32層的,就放在16層了。
千萬別買9-11層,揚灰層!
8 —11層是環境學上所謂的揚灰層,空氣中的塵埃、有害物質在這個高度有個停留的過程,其實由於“峽谷效應”的影響(“峽谷效應”指的是周邊有公交幹道或工 廠、以及高樓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風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間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汙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 後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這個“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層之間。
眼 下很多小區密集區高層住宅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汙染物高密度區域”。說白了,這些樓宇的8-11樓之間灰塵會逗留其間,在此過程中,居住者會與灰塵“同呼吸 共命運”一段時間後再“吻別”。而且這裡正好是噪音較大的空間,許多消費者以為身居高樓就能“遠離塵囂”,誰能想到,真正在一樓傾聽車輛噪聲,還不如在 8-11層聽得真切。
這是因為,聲波的路線跟樹木和建築物的多少有關。聲音通常以最短 的路線傳播,有時高層同樣聽見汽車幹線上的嘈雜聲,原來,有時聲音會自由地往上走,直至高層的窗戶。聲波是以立體傳播的,向上的並不比向兩邊的弱,高層樓 接收到的聲波要比同一幢樓低層來得強。而低樓層卻因受到周圍低矮建築物及樹木等物的阻檔和吸收而相對減少了噪音,這個因素在選擇住宅時也是不容忽視的。
回覆列表
買房什麼樓層好,買房樓層的選擇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有:住宅樓總層數、逃生難易、生活便利性、家庭人口年齡構成及健康狀況、住宅通風采光、噪音、保溫性及樓層價格差異等因素。樓層選擇一般需要滿足居住者居住方便、舒適、符合自身實際需求等要求。
買房除看地段、戶型、價格、學區等因素外,樓層選定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而影響樓層優劣的因素有:住宅樓總層數、逃生難易、生活便利性、家庭人口年齡構成及健康狀況、通風、採光、噪音、保溫性及價格等因素。一般需要根據個人的實際需求具體分析。
一、樓層優劣因素分析:
1.採光
Sunny是每個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居室內的Sunny照射時間及範圍關係到每個人的身心健康。北半球光照時間冬天較短,所以在選購房子時,要把冬季採光考慮在內。影響採光的因素有樓層高度,樓間距及門窗的大小和戶型佈局等,需要總額和考慮。
2.噪音
低樓層及沿街房噪音較大,如果個人喜歡居住靜謐,還是要選購小區靠內側點或者偏離主幹道的房源。電梯便利的話,高樓層也是很好的選擇。
3.揚塵
北方城市普遍塵土較多,城市揚塵一般高度在22至30米之間,揚塵區為8-12層,就濟南而言,塵土較多,建議紗窗裝好,住高層。
4.視野
在窗前喝一杯茶,看看書或者看看窗外的景色,心情更加愜意。好視野能帶來好心情,在高層樓居多的小區,高樓層視野開闊。多層樓則不侷限,三四層恰好能看到窗外的樹葉,也是很好的風景。
5.家庭成員
如果是年輕家庭,高低樓層都可以選擇。如果有父母雙親,有電梯的樓盤也不建議選購太高樓層,萬一電梯故障,老人家下樓不方便。
二、不建議購買樓層
1.太低層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底層的優點,電梯壞了可以輕鬆爬樓,如果發生意外,容易逃生。
但是劣處也很明顯:採光差容易潮溼,視野不夠開闊,易被盜。如果房子前面有商鋪更加擋光。
2.樓對樓的高層
上文所述,高層有很多優點,比如揚塵少,比如視野好,比如採光好等等。但是該注意到的劣處也需要綜合考慮:高樓層相對較價格較高,如果你想享受更舒適的生活,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購房款,個人能力提前評估,不要一味的追求享受而給自己特別大的壓力。
3.頂層
簡言之,頂層容易漏水,保溫效果差,冬天冷夏天熱。當然如果你更享受在閣樓喝茶,吹風的小日子,也不是不可選,一切看個人需求。
4.忌諱樓層?
很多人不買4,13,14,18等樓層,就唯物主義而言,這些唯心的說法不可盡信,還是看個人選擇。如果想規避也無可厚非。
三、最佳樓層
說了這麼多的忌諱,那麼問題來了,如何選擇最佳樓層?
買高層的最佳樓層應該是——大樓的3/1到 3/2之間處,以21層的大樓為例,它的最佳樓層是7-14層之間。這裡無論是採光還是空氣都不錯,如果是景觀樓觀景的效果也很好;這樣一個高度人站在陽臺上也不會有眩暈的感覺。
根據這個定律,計算其他樓層最好之高層住宅樓層如何選(僅供參考,具體以各小區具體情況為準):
所以如何在自己看中的小區選擇最佳樓層的房源呢?
規律如下:
買高層的話,最佳樓層在大樓的1/3到2/3之間,以21層的樓為例,最佳樓層是7-14層。採光與空氣都不錯,景觀效果也好,站在自家陽臺也不會產生暈眩的感覺。
具體資料如下:
15高層住宅幾層較好:5-7層。
18高層住宅幾層較好:6-7層。
22高層住宅幾層較好:5-7層。14-17層。
24高層住宅幾層較好:6-7層。15-20層。
25高層住宅幾層較好:6-7層。15-20層。
26高層住宅幾層較好:6-7層。15-20層。
28高層住宅幾層較好:6-7層。15-22層。
30高層住宅幾層較好:6-7層。15-24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