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鳳行雁鳴

    個人看法,耶倫主導的美聯儲這波加息看似個偽命題,第一,加息正好趕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前夕,有唯恐人民幣撬他牆角之嫌疑。第二,美國經濟回暖的資料總是來的恰到好處,每每在加息的時間節點,在眾人質疑、遙遙欲倒的時刻,漂亮的資料就來了。第三,川普都大規模減稅了,政府財政收入大減,而支出不變甚至面臨戰爭(北韓、伊朗)的極速擴張,減稅帶來的經濟繁榮前景還只是紙上數字情況下,你覺得美國除了大規模增加負債,也就是擴表,還有其他途徑?第四,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想要再直接借錢是很難的,但是如果他把欠的債先還上一批,並且承諾剩下的分批償還的話,再借錢,甚至更多的錢,就容易多了…

  • 2 # 黃日涵副教授

    近日,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在報告中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勢必會在今年12月13日的會議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25%-1.5%,之後可能維持對2018年三次加息、2019年兩次和2020年一次加息的中值預期。

    加息實際上是上調基準利率。美聯儲在多年維持零利率之後,將基準利率不斷上調,但目前仍然屬於低利率,未來還將持續加息。

    美聯儲加息有以下幾方面意義:

    第一,由於基準利率的上調,很多錢會從流通領域重新回到銀行,也有很多錢會留在銀行,這意味著美聯儲將收緊對貨幣的供應,讓市場上流通的美元更少。

    第二,貨幣供應量減少後,依靠美元支撐的資產也會出現下跌的情況。隨著貸款利率的升高,依靠貸款購買不動產的吸引力下降,因此,房地產等依靠借貸支撐的資產價格也會下降。

    第三,加息的目標是抑制經濟過熱。背後隱含的意義是美國的經濟已經從2008年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實現了快速持續的增長。但是,如果經濟持續過熱,就會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通貨膨脹可能使經濟再次陷入危機。加息可以看做是遏制通貨膨脹,防止經濟過熱的有效手段。

    第四,加息會引起本幣的升值。由於美元的利率升高,很多投資者會將所持有的其他貨幣換成美元。而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量會不斷增大,而美元在供應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會不斷升值,升值的結果是其他國家也會順勢提升本國利率。

    第五,加息對美國債券市場將是利好。由於持有美元不會有更多的收益,很多投資者會選擇投資美國的債權,美國債券的需求量增大,價格因此也會被推高。

    美聯儲持續加息表明了美國整體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隨著未來可能還要進行幾輪的加息,全球的資金可能會重新流回美國,這對很多需要依靠美國資金投入支撐的的發展中國家市場而言將是挑戰。

  • 3 # 心有遠芳

    為了扶持實業!

    當利息為零時,資本就會投資不動產,黃金,資源引發金融危機。

    當利息高企時,民眾就會儲存,投資股票,實業,獲取高利潤,無形中促進實業發展。

    中國一五年因為打擊房地產,股市大漲,一六年因為打壓股市,房價大漲。

    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美國從08年六千多點,漲到今年二萬四千多點,促進了美國養老,消費,就業,實業的增長。

    而中國從一五年的五千多點,到現在的三千多點,還不如08年,促進了房地產,銀行,物價的飛漲,造成養老,消費,實業衰退,必須加息刺激實業增長,打壓不動產投資。

    08年到現在,美國不斷加息,美元越來越值錢,人民幣一直在減息,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造成資本外流,實業外流,就業外流。

  • 4 # Roseview財經

    談到美聯儲加息原因,我們就不的不談到2008年金融危機,危機的原因眾所周知我們就一筆帶過。金融危機發生後,美聯儲積極應對,將短期利率降至0附近,長期利率也是到達低點,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先後實行幾輪QE購買大量國債和抵押債務,目前歐洲央行正處於此階段,不過正在逐步縮減QE規模,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當然是為了讓美國經濟在金融危機後復甦。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至今日美國經濟也慢慢復甦,經濟開始步入正軌,利率也要回歸正常,因為長期的寬鬆政策會使錢過熱,滋生泡沫和通脹。美聯儲正是退出貨幣寬鬆時代後,開啟了加息時代,今年已經兩次加息,11月24日如無意外,將進行年內最後一次加息。

    目前美聯儲奉行循序漸進的加息政策,過快的加息步伐可能會抑制經濟增長,同時10月份開啟縮表,就職能而言,美聯儲處理的當。

  • 5 # Any泡泡

    加息就是美國要把投放市場的貸款要回收了。現在金融泡沫太大,透過加息放緩經濟的持續增長,消減金融的泡沫。透過減稅來刺激製造業,然後增加就業讓有銀行債務的透過製造業得到的利潤換銀行的貸款。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能體會我的情況!美華人要玩死我們!

  • 6 # 雨1495128

    很簡單,以往都是買方市場,現在要讓買方市場變賣方市場。逆反心理。普通老百姓鬥不過奸商。只有政府支援了。利息一高成本相應提,奸商只有低價消售物品,老百姓利息高了當然舍不的消費,有錢存銀行多好。這樣有利於去庫存。商品和貨幣才會平衡,美國政府不傻放心。不要杞人憂天。

  • 7 # 一見財經

    這次我陰謀論一下,美國此次加息其實就是給中國出難題。

    如果算上月初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透過特朗普稅改方案,這已經是美國第三次給中國「出難題」了。

    這就好比下圍棋,對手已經出招,中國是接還是不接,要怎麼接,對主管部門都是很大的考驗。

    不管是美國減稅還是加息,對中國來說就像「抽水機」,把中國市場上的錢抽到美國去。

    ps:可能有人說中國有外匯管制,其實資本會想方設法跑出去的。

    美國這次加息,影響比較大的是中國的樓市。現在還不知道中國到底會不會加息,所以分成兩種可能性分析。

    第一種,如果央行加息,樓市影響有多大?

    1、小房企融資壓力變大。加息對小房企的影響最為明顯,這類企業比較急於回籠資金,但加息後買房門檻變高,接盤的人少了。

    現在,本來房企的各種資金流都已經被切斷,不讓發債,銀行嚴格控制給房企貸款,各種信託、理財產品也不讓進入房地產領域。

    房企要想能夠融到錢,只能靠高利息的各種法外渠道。這要是一加息,各種渠道的融資成本也會水漲船高。

    另外,加息後銀行會加強風險控制,造成小企業的貸款渠道變少,資金壓力增加,大房企財大氣粗,受加息影響較小。

    2、普通人買房成本增加。加息給購房人的最直接影響就是購房成本增加,如果利率維持上浮,對經濟能力有限的人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

    一旦加息,購房者的買房貸款利率也會升高,月供壓力會更大,會把一部分購房者擋在門外。

    3、炒房客資金鍊變緊。這類人通常養著多套房,每月要還好幾個房子的貸款,遇到加息會增加每月的養房支出,整個資金鍊變緊,除非能出售幾套房子,否則很有可能出現斷供。

    第二種,如果央行不加息,樓市將如何走?

    理論上講,美元加息,即使中國不加息,國內房價也會有下降的風險。

    理由也很簡單,美元加息了,資本都外流出去了,樓市的資金就更少了,那房價就下來了。

    不過,現實情況有時候並不是這樣,比如從2008年起,美國已經加了5次息了,但中國房價還是一路上漲。

    理由也很簡單,美國加息對中國房市來說是「外因」,主導房價走勢的真正力量是政府調控的決心。

    但美國這次加息可能不一樣了,儘管是外因,但它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在房價上漲週期,這種作用的效果不大,但在房價下跌週期,效果就會被放大。

    儘管中國現在有外匯管制,但美元加息之後,一些土豪和大公司會選擇全球的資源配置,他們會想方設法的把資金轉移出去。

    這對很多前期炒作氛圍比較濃厚的城市來說不是好訊息,比如廈門、合肥、鄭州以及一線城市周邊,這些區域房價可能會有更明顯的下降。

    綜上,不管央行加不加息,美國加息對中國樓市都是「壞訊息」,尤其是在現在的「地產寒冬」。

  • 8 # 參考訊息

    12月13日,美聯儲在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例會後,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1.25%至1.5%的水平。

    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第三次加息。此前兩次分別是今年3月和6月。有分析認為,鑑於減稅預期為美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改善提供了支援,本次加息將為明年進一步上調利率開啟大門。美聯儲當天釋出的利率預測顯示,到2018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中值將升至2.1%。這意味著美聯儲預計2018年加息3次,與9月份的預測保持一致。

    耶倫所言不虛。今年以來,美國經濟表現搶眼。資料顯示,今年美國經濟預計增長2.5%,高於9月份的預測;到今年年底美國失業率預計為4.1%,低於此前預測。美聯儲同時預計2018年美國經濟增長2.5%。在美聯儲看來,美國經濟保持溫和擴張,就業市場保持強勁,通脹水平將在中期內穩定在2%目標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美國亮出30多年來力度最大的稅改方案。有分析認為,稅改將會減輕美國個人稅收負擔,中高收入階層更多受益,富人將進一步增加投資消費,擴大就業。未來,隨著稅改的推進,美國經濟穩步提振將是大機率事件,美聯儲仍將持續加息。

  • 9 # 富凱財經

    12月14日凌晨,沒有任何意外,美聯儲宣佈加息。

    即將卸任的耶倫主席最後一次行使職權,在回答記者提問還明確表示,不會考慮負利率。天知道這位記者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美國的經濟正在強勁復甦,全世界的央行都在蠢蠢欲動準備收縮貨幣政策,連早前負利率的歐洲國家都開始轉正了,美國沒有一丁點兒可能負利率啊。

    有很多專家說,美國將持續加息至2019年,直至恢復到基準利率3%左右。這一點應該也是大機率事件。可能很多人要問,一直加息不是會提高企業的資金成本,進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嗎,美國這不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嗎?這是不是跟特朗普提出的振興製造業相矛盾嗎?

    先說說利率正常化的問題。大家都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是美國引發的,美華人創造的金融衍生品不但害了自己,還重挫了全世界的經濟,讓全球的老百姓都跟著倒黴,像歐洲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沒有走出泥潭。美華人想到的解決辦法是降低利率,讓企業生產的資金成本接近零,同時推出量化寬鬆,就是讓很多人發懵的QE,其實說白了就大量印錢,讓這些憑空多出來的的錢來刺激經濟,把沉默的巨輪拉上岸。

    但利率長期過低對經濟也不是好事,企業沒有花費代價獲得的資源,在投資時就不會那麼審慎,容易造成產能過剩乃至浪費,就像中國4萬億之後的狀況,這個結果不但會最終對國民經濟造成傷害,還會危及金融系統的安全;對於整個國家而言,也不利於培育出真正有競爭力的產業。

    所以,從去年開始,很多國家都開始發出利率正常化的聲音,其中尤其以美國分貝最高。這一點說起來也不奇怪,美元是什麼?是全球通行的儲備貨幣啊,美國開動印鈔機,等於是讓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跟他一起背鍋。不知道很多迷戀美國的中國同胞想過沒有,美國為什麼能比別的國家率先走出危機,什麼制度優勢啊創新啊,當然有那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還是美元的霸權地位。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普通家庭出現了一個白血病患者,上百萬的花費會不會壓垮這個家庭?如果有一萬個人幫助他呢,每個人出100塊就夠了,這個家庭只承擔100塊的經濟負擔,會對他造成致命性打擊嗎?美國的危機是全世界人民透過美元幫他分擔的,美國迅速走出危機並沒有多少奇妙之處。

    再說說加息會不會對特朗普的振興製造業造成影響。理論上講,肯定會造成影響,所以特朗普才推出了力度巨大的減稅計劃,這個減稅力度應該能覆蓋加息增加的成本,而且特朗普還加大了貿易保護的力度,讓全球人買美國貨,這些措施對美國振興製造業的支援力度都是很大的。

    特朗普是個精明的商人,怎樣做能使利益最大化,他心裡明白著呢。

  • 10 # 民眾投顧

    臺北時間12月14日凌晨,美聯儲宣佈2017年年內第三次加息,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提高25個基點,從1%—1.25%的利率區間升至1.25%—1.5%。緊接著香港金管局宣佈跟隨美聯儲加息步伐,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升至1.75%。到了14日早晨十點多央行宣佈上調逆回購中標利率和MLF操作利率,上調5個基點,此次央行採取變相加息才應對美聯儲加息的靴子。

    事實上,這已經是1980年以來美聯儲的第6輪加息,每次加息原因各不相同。

    第一輪是兩次石油危機背景下的加息週期(1980年8月-1981年5月、1983年3月-1984年8月),期間還出現了利率回撥現象;

    第二輪是廣場協議與“87股災”背景下的加息週期(1987年1月—1989年5月),基準利率從5.875%上調至9.8125%,期間也出現了短期利率回撥現象;

    第三輪是“通脹恐慌下”的加息週期(1994年2月—1995年2月),加息7次,基準利率從3%上調至6%;

    第四輪是亞洲金融危機、網際網路泡沫下的加息週期(1999年6月—2000年5月),加息6次,基準利率從4.75%上調至6.5%;

    第五輪是房地產泡沫下的加息週期(2004年6月—2006年6月),加息17次,基準利率從1%上調至5.25%;

    第六輪加息便是從2015年經濟復甦開始的,一直到目前的加息。與前幾輪加息週期對比,本輪加息週期經濟復甦基礎基本穩固,但核心PCE指數仍不及預期,就業市場表現也沒有失業率表現的那麼好,其中,勞動參與率和勞動生產率下降,在奧巴馬醫保法案影響下,兼職(Part-time)就業人數較多,本輪加息主要是為防範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

    此次的不同還在於市場的反應上,以往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後,美元會出現大漲,但此次美元在加息前幾個交易日開始下跌,加息當天大跌創下93.4的階段新低。

    此外,美聯儲昨日會後公佈的利率點陣圖顯示,多數官員預計明年將加息三次(每次25基點),將利率區間抬升至2%-2.5%,但根據美國的氣候環境對經濟的影響來看,一季度美國氣候惡劣,經濟一般情況下發展都好不到哪兒去,所以如果維持2018年加息三次的預期不變的話,也就意味著美聯儲將在明年的6月、9月和12月三個月連續三次加息。

  • 11 # 洋房姐姐

    為什麼美聯儲的決策會影響到全球不同國家的計劃?如果對於貨幣的力量你一無所知,那麼今天的環球財經趣聞,帶你進入的貨幣的江湖。

    一:突出重圍的貨幣體系

    多少人為她的最新指示熬盡黑夜,多少市場因她的報告大起大落,多少國家要看她的政策制定計劃,美聯儲——全球的央媽,她的決策牽動世界,因為她掌管著國際貨幣的霸主——美元的發行

    二戰後,老牌兒強國大多很受傷,唯獨美國經濟逆流而上,有能力規劃新的世界格局,在美國的主導下,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誕生了

    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相當於美國收集各國黃金,並向相應國家輸送美元。但隨著世界經濟復甦,黃金開採量跟不上貿易規模的擴張,美元輸出量嚴重超支,收支逆差嚴重。

    眼見美元越來越不值錢,1971年,美元脫鉤黃金,成為以國家信用背書的貨幣,此時正值石油危機頻發的70年代,產油國聯合抬高油價,賺走大量美元。

    為共同利益,沙特和美國達成共識,石油以美元計價,而沙特可以買到打折美國國債。

    石油成了美元的靠山,沙特則保住了手中美元資產的價值,美元繼續稱霸世界。

    二:話語權是這樣掌握的

    如今,美元是各種大宗商品的國際結算貨幣,國際儲備體系中,美元資產超過70%,各國想參與國際貿易,美元是必備資源

    掌管美元發行的美聯儲,自然大權在握。想讓美元迴流,就宣佈加息,增加商業銀行從央媽貸款的成本,銀行為了少找央媽借錢,就得抬高利率吸引存款,透過經濟鏈條的傳導,全球的美元都往美國流,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就會倍感貧窮。

    江湖上有不少關於美聯儲的傳說,比如,美聯儲是私人銀行。其實,美聯儲雖然是私人入股 ,但並不是私人銀行,她是一個獨立於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機構,連總統都不能干預她的決策。

    但美聯儲總部也不是那麼有發言權,美國各州治理相對獨立,在建國後的137年裡,都沒有出現中央銀行的身影,1907年華爾街爆發金融危機,美華人才意識到是時候成立個央行了,於是才有了美聯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追求的女生剛答應交往,自己心裡卻不願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