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不論男女都會注意養生,那這個是什麼時候形成並興起的
8
回覆列表
  • 1 # 追136170132

    養生文化是指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創造的有關養護身體和生命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有關養生的理論典籍和實用方法,是養生文化的主要內容。中國的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的因素,集中華民族數千年養生文化於一身,在世界養生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養生和生活的關係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面性。那麼,什麼是養生?為什麼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從養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中,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以及無限極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淵源。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未病先防、未老先養的預防觀

     《黃帝內經》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喻示人們從生命開始就要注意養生,在健康或亞健康狀態下,預先採取養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於未然。這種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哲學思想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的整體觀

      中醫養生理論,特別強調人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化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會的人。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已經感覺到的客觀事實。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的平衡觀

      在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如果出現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會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病理狀態。人體養生離不開協調平衡陰陽的宗旨。

     4,動靜有常、和諧適度的辯證觀

      生命在於運動,因為運動是生命存在的特徵,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著,只有保持經常運動,才能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壽。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透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中醫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預防學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醫藥奉獻給人類最先進、最超前的思維。“治未病”的實質是“人人享有健康”。發揮中醫學特色和優勢,以“治未病”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養生文化和養生學與社會醫學、心理醫學、預防醫學、行為科學,甚至是天文地理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能否健康長壽,不僅在於是否懂得養生之道,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否把養生之道貫徹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養生要注重五個方面的平衡。分別是人與自然的平衡、人與社會的平衡、人體陰陽的平衡、人體臟腑的平衡、氣血經絡的平衡。而在這其中,對於當今社會,人們尤其要注意人與社會的平衡。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心態是最為重要的。常觀天下之人,凡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間默者壽。蓋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壽”。總結起來,就是溫和、善良、寬宏、幽默。

  • 2 # 瀟湘尚品

    餓肚子的時候拼命想吃飽。

    吃飽了以後,發現拼命那會兒落下了很病疾。

    生命誠可貴,大家都怕死。吃飽了以後就開始琢磨養生了。

    再加上當今這年頭,大家心裡都明白,吃的啥樣,空氣啥樣,這不都明擺著麼。

    現在不抓緊養生,明天可能就沒機會 了。

    畢竟,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

  • 3 # 太極數

    應該是在陰陽五行理論體系成熟之後並被我們祖先中的聖賢之輩率先應用於健康呵護實踐並行之有效的基礎上推廣到民間普通百姓家裡的。陰陽五行理論的成熟大約外黃帝時期已經流行於上層社會了。到全面推廣需要文字的普遍使用與普及,這個時代最早也在堯舜。

  • 4 # 喂那少年

    養生一詞,原出《管子》,乃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健康與長壽一直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美好願望,因而養生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遍佈世界。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養生文化而言,中國的養生理論與實踐由於有著古代哲學和中醫基本理論為底蘊,所以顯得尤為博大精深。它彙集了中國曆代勞動人民防病健身的眾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堪稱一棵充滿勃勃生機和濃厚東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樹。探索中國養生文化這棵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智慧之樹,不但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而且符合當今世界科學發展趨勢。

    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確切性而言,中國養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時代。從已經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證中可以發現,殷商時的人們在生病、分娩時都祈禱祖宗神靈佑助;對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禍福與健康狀況也不時卜問,進而舉行各種形式的祭祀活動以清除不祥。此外,甲骨文中還出現了有關個人衛生(如沐、浴)和集體衛生(如大掃除稱"寇帚")之類的記載。

    逮至西周,養生思想進一步發展。周代還設有食醫專門掌管周王與貴族階層的飲食,指導"六飲、六膳、百饈、百醬"等多方面的飲食調理工作,提出飲食調理要與四季氣候相適應;並有了專職主管環境衛生的職官,如"庶氏掌除毒蠱";"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壺涿氏掌除水蟲",使水清潔。

    中國養生文化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到來首推春秋戰國。當時的史書對養生的記載已經十分具體,例如《左傳》就記載了秦國醫和為晉侯治病,指出晉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蠱"的結果,已經注意到了房室起居與健康的關係。在先秦諸子學說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法、道、墨四家,而在養生問題上貢獻最大的又屬其中的儒、道兩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出美味養生的銀耳鯽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