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夕中的夕陽
-
2 # 老同志148730083
新型零售套餐,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等,都是新的經濟發展體,就當前情況而言,還不能被多數老百姓接受,原因是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消費水平也不太一樣,因次我認為在短期內難以推廣。謝友友提問!
-
3 # 老馬識途47112543
人工成本不是便利店 超市的主要成本,主要成本是租金,而無人的在這方面主要是透過跟政府?小區物業?的合作把這方面費用降低。能不能降低,我無法判斷
-
4 # 獨角獸工場
伴隨著IDG資本、經緯中國、真格基金、美團網兩位創始人王興王慧文、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等等業界一線投資機構和網際網路大佬的殺入。“無人零售”風口以來。
然而,儘管技術酷炫,無人便利店的發展,卻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目前的無人便利店也存在著幾點問題。
1、無人便利店“冷清”,傳統便利店更有“人情味”。
有消費者表示“半夜起來買東西,走到一個沒有人的空蕩蕩的便利店,你不害怕嗎?要是在店內發生什麼意外,怎麼及時求救?有店員在,至少有一份安全感吧,還能收穫店員的微笑、問候和服務。“
2、品種和數量有限。
從目前無人便利店的主營商品來看,還是以飲料、零食、日用品、鮮食為主,缺少傳統便利店的熟食、現煮咖啡等產品。加上現有的封閉式的無人便利店面積都不大,受面積限制,店裡的SKU一般在300-800之間,而傳統便利店的SKU數在2500-3000個左右。而便利店的熟食一般也是毛利最高的產品之一,舉個例子,假如無人便利店每天可以掙300元,那麼傳統便利店卻可以掙2000元。
3、無人商業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人性考驗,信用問題是無人店面臨的一大挑戰。
如果運營方需要額外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監督、管理、整理的話,節省人工這一美好願望就會落空。
無人便利店,是減少了人工成本,但使用者體驗降低了,整體效率是否提高,關鍵看經營水準。傳統便利店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已經有了穩定的運營模式和盈利點。
換句話說,無人便利店提高了便利店經營難度。無人便利店剛進入市場,是否真的是低成本高收益,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
5 # 人工智慧分析
能達到Amazon Go無人便利店極致體驗的世界上還沒有一家實際運營。
中國的這些所謂“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都面臨客戶和市場的雙淘汰過程,因為其以假為禍,欺騙不了顧客明亮的雙眼。
期待Amazon Go無人便利店技術的改進和能實現早日落地。希望中國的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早日改弦易轍,重新做起。
-
6 # 未來消費
日前,京東與易捷聯合推出的首個智慧無人便利店在天津落地。電商線上發展遇流量天花板之後,巨頭們紛紛轉戰線下獲取新的流量,商場、超市、便利店等流量入口都成為它們搶奪的重點。其中,無人便利店的出現,又順勢被京東、騰訊等巨頭公司和資本炒到了風口之上。
去年,無人貨架發展火爆,短短几個月時間不少創業公司迎來大規模融資,然而好景不長,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無人貨架也快速迎來寒冬。關於這一行業的最近訊息是:無人貨架領域的明星企業果小美Quattroporte、番茄便利創始人殷志華已經於近日離職。
雖說去年無人便利店也有一些熱度,但還是被無人貨架搶去風頭。眼看無人貨架發展不甚理想,無人便利店又在今年颳起新的一股熱風,它能代表新零售的潮流嗎?無人便利店能線上下掀起一翻“買買買”的風暴嗎?
- 1 -為何巨頭們紛紛入局被認為是“小行業”的無人便利店?
相較前幾年實體經濟下行、電商衝擊的大背景,實體零售遭遇寒冬增速放緩,其中便利店銷售額增速反而並未受到明顯影響。
《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注意到,2017年便利店增速達到12%,連續第八年保持兩位數左右的水平。便利店佔實體零售額的比重也逐年上升,由2006年的0.5%上升至2017年的0.73%。由此可見,便利店經濟反而是實體經濟中穩穩前進的黑馬。
便利店經濟的發展引來巨頭們的青睞,紛紛開始在這個行業有所行動。比如阿里早之前就推出了針對社群店的零售通業務,如今又推出天貓小店。京東積極線上下打造京東便利店,家電巨頭蘇寧也宣佈進入便利店行業,推出蘇寧小店。雖說它們都有開設線下便利店,但在這之中,無人便利店的興起更加吸引資本的注意力。
2018年無人便利店好像迎來生機,不少創業公司又迎來資本市場的新一輪的融資熱潮。
2018年3月,無人便利店運營商“便利24”完成千萬級美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中國。
2018年6月,無人便利店品牌“EasyGo未來便利店”已完成A輪1.2億元融資。
2018年6月,無人便利品牌“在樓下”完成千萬級美元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IDG資本、創新工場聯合領投,元璟資本跟投。
2018年7月,無人便利店運營商“金姜便利Ginger”獲羿海投資A輪融資。
其一,毛利潤空間大。
雖說便利店經濟規模佔實體經濟的份額並不高,但是它的毛利潤卻很高。資料顯示,便利店行業的平均毛利率高達30%~40%,利潤率遠高於大商超和其他大部分零售行業。同理,運營一個無人便利店賺取的毛利潤估計也能有這樣一個幅度,雖說一個無人便利店不佔優勢,但是全國地方這麼大,只要無人便利店運營的好,營收應該也不是問題。
其二,運用場景廣泛,涉及使用者範圍廣。
目前,無人便利店有在社群、寫字樓、景區都場景開始了線下運營,在這些地區涉及了不同範圍的使用者,滿足了使用者一定的需求。對於巨頭企業來說,利用無人便利店能夠讓它們線上下獲取新的流量使用者,與他們合作還有可能能將自己的技術、流量開放給線下,有助於它們搶佔這個市場。
其三,便利店市場缺口大,需要有新的門店填充需求。
據媒體報道,日本1.2億人共有5萬家便利店,美國3.2億人共有15萬家便利店,中國擁有14億人口,以5000人需要一家便利店進行保守估算,中國需要28萬家便利店。目前國內市場的知名便利店只有區區2.6萬家,加上一些不知名的小店,可能勉強達到10萬家,可見便利店市場缺口極其巨大。因此,無人便利店的出現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個缺口。
雖說無人便利店的出現確實能填補便利店市場的一個需求,但是想要讓這個風口短期內在消費級市場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暫時還是不太現實的。
- 2 -無人便利店的哪些問題制約它的長遠發展?
站在資本角度看,投資無人便利店看似前景美好。
從它自身優勢來說:購物支付方便、節省人力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商店價格變低、採用高新科技等,可以說無人便利店滿足了使用者在未來購物的一種新潮流,但是考慮現實因素,無人便利店在國內也許暫時還不能成為主流,《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技術問題。
因此。對於無人便利店來說,目前它還有很多技術發展不夠成熟,比如人臉識別、計算機視覺等,這些高科技還沒辦法在無人便利店得到大範圍的運用。
第二,是成本問題。
無人便利店標榜的是省去了人力成本,畢竟不需要售貨員在店內,但是它在後期運營跟維護的成本可能並不低。與此同時,無人便利店所涉及的貨物大小中轉、大小倉儲、本地經銷商供應、單店店務(理貨、上架、盤點、錄入、清潔)等這些工作都無法擺脫人工。
這些操作技術沒辦法解決,只能靠人工,這跟傳統便利店比只是店面上少了一個店員而已。因此,可以看出無人便利店在成本上,可能並不會比傳統便利店省下多少錢,可能還要花的更多也說不定。
第三,是使用者需求問題。
進過便利店的人都知道,雖說便利店門店小,但是種類也很多,如果碰上找不到的商品,一問店員就馬上能解決,那要是換成無人便利店能這麼快速的解決嗎?當然,有耐心的可以慢慢找,直到找到為止,但是如果沒有耐心的反而會覺得還不如去傳統便利店。在無人便利店價格沒有優勢的前提下,一旦使用者體驗不好,自然對於無人便利店的需求也會降低。
第四,是誠信和貨損問題。
在無人便利店會不會更容易出現有人偷東西的行為?在消費者誠信意識不足的現狀下,無人便利店無法杜絕商品偷盜以及漏付等情況。雖說新型的無人售貨店則透過技術防止了逃單的現象,但是還是被發現仍存在漏洞。
- 3 -無人便利店能否引領零售新潮流?
當下無人便利店受到巨頭的熱捧,資本的入局,雖說能促進它在這個行業的發展,但像無人貨架一樣,盲目的遍地開花線上下到處鋪設,以門店數量來搶佔市場並不可取。從它的技術和運營的結果看,現階段的無人便利店的發展還存在不成熟。雖然技術在不斷最佳化升級,但具體來看,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制約著它的成長。
目前來說,無人便利店只能是說是一種零售經濟上的模式創新,透過新興技術,降低運營成本,節省用人開銷,同時解決線上、線下零售部分痛點。但是,不能說,這就代表了新零售的最佳形式。無人零售提供的服務和消費場景只是對新零售業態的一種補充,但以無人便利店為代表的無人零售絕對不是主流。
回覆列表
今年的雙十一,可謂是好福利連連呀。10月17日,京東在北京正式推出一系列的零售融合創新產品的方案,同時揭開了今年“11·11全球好物節”的帷幕。而此次新零售的科技套餐也新鮮出爐,京東的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讓整個無人零售科技真正的“活了”起來。
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人人市場”!這次的11·11全球好物節除了為不久到來的雙十一預熱,更重要的是推出京東的無界零售。京東推出了無人倉、無人貨車、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智慧供應鏈開放平臺等多個黑科技產品,濃濃的高科技氣息呀。無人倉那就更不用說了,全國首個,足以看出它的地位了。其中,重點就在於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
無人便利店:
據瞭解,進入門店前,需要先透過人臉識別和手機京東賬戶進行繫結。
進店後,智慧貨架底部設有智慧感測器,當消費者在貨架前拿走商品時,會觸發智慧感應器和人臉識別攝像頭,隨後,走到一個有攝像頭的平板前,系統即可識別出消費者的購物清單,完成結算。除此之外,智慧貨架可以完成補貨提醒、陳列監管、價格和促銷管理等功能。
結算,則要透過智慧結算臺的影象識別系統,兩個伸出的“手臂”下整合的攝像頭以及RFID獲取商品資訊,同時結合結算臺的智慧感應裝置實現稱重功能,取代傳統的人工結算電子秤,而成本只比傳統稱重臺增加10%以內。
無人超市:
無人便利店背後的京東智慧門店科技系統是全球首個可模組化組裝的智慧門店系統,而無人超市則透過人臉識別、影象識別等技術,打造了全場景、即拿即走、數字化運營的完整無人店方案,有效推動了線下店的成本、效率、使用者體驗最佳化。
在雙十一前的“11·11全球好物節”推出這麼大的一個新零售套餐,不僅是為消費者,也讓京東今年的雙十一,購物體驗滿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