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小冷在路上
-
2 # 歷史系旅法師
政治經濟方面的我不懂。
但是軍事方面可以解答一下。
大家都說宋朝積弱,我來說說宋朝皇帝在那個時代下的心路歷程:
曾經有個帝國天下無敵,東南西北但凡是個國家都得叫爸爸,這個國家叫做唐。
唐朝有個大將,仗著自己兵強馬壯,就反了,這人叫安祿山,雖然最後搞定了他,但是大唐也不行了。
唐的後期,關鍵在於蕃鎮割據,中央政令不通,名存實亡。
後來有個大將,叫朱溫,仗著自己兵強馬壯,反了,滅了唐,建立了後梁。
這下子亂套了,全天下手裡有兵的人都開始著急了!
各地都開始建國,亂了套了。
西北有個李克用,被朱溫等人陰死了,他兒子李存勖,積累實力,等到了兵強馬壯,他就幹掉了後梁,建立了後唐,指哪打哪。
結果下面又個大將,石敬瑭,野心不小確沒有實力,但是他臉皮厚,賣了國土向契丹接了兵,滅掉了後唐,建立了後晉。
然後契丹人翻臉了幹掉了後晉,天下沒有領頭的了,於是劉知遠仗著自己兵強馬壯建立了後漢,後來他下面的郭威仗著兵強馬壯也反了,後漢沒了,成了後周。
最後的最後,宋朝太祖趙匡胤也屬於仗著兵強馬壯就龍袍加身的,這屬於得國不正啊。
所以宋朝整體的思路就是重文抑武,防止武將篡權,前面五代十國的教訓記得死死的。軍隊建設花了大錢,但是皇帝和文臣處處提防武將,嚴重的時候還越權指揮軍隊,這怎麼玩?
但是恰巧宋朝是外敵最多的時候,這就讓重文抑武的弊端被放大了。
我覺得最主要的是藩鎮割據,中晚唐藩鎮割據呈現愈演愈烈之勢,所謂的五代都只是比較強的藩鎮而已,並沒有真正消滅各地的割據勢力,完成大一統,就匆匆忙忙的當了皇帝,都無法持續。但從五代開始,宋朝開始注意削弱藩鎮的權力,減少藩鎮對中央的威脅,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初步的經驗。
宋朝建立後,在晚唐和五代形成的一些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崇文抑武的政治格局,也就是將權力高度分散,軍隊由中央直接掌握,文武分途,文官官僚體系在朝廷的統一領導下掌握行政權力,而軍隊則由中央的樞密院負責領導,地方文官不能掌握軍隊,地方駐軍將領無權干預行政和人事安排。
由此,逐步形成了文臣和武將相互制約的權力格局,相互牽制,財政、人事、軍隊調動和行政權力分屬不同體系,不同體系之間相互制約,但又在中央的統一安排之下,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互相協同。
因此,在宋朝的格局下,如果要發動較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必須由中央任命職級較高的文官擔任統帥,負責統籌和協調各個部門和系統之間的關係,來指揮戰爭。
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權力集中容易帶來的權臣篡位和分裂割據的風險,但弊端也同樣明顯,這就是較大規模的政治、軍事行動的效率比較低,尤其是在應對突發危機的時候,往往會陷入無人負責的局面。
以上知識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