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姐逛歷史

    當時輔佐李顯上位的五位官員是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雖然當時把武則天打壓下去了,但是他們的結局都不是很好,因為他們忘了武則天就算是退位了,身邊還有一些有能力的人是可以打壓他們的,比如武三思、上官婉兒以及還有李顯的老婆。

    五大臣為什麼要發動神龍政變?

    雖然這時李顯已經是太子了,即位是遲早的事情,但是武則天一直想要將皇位傳給武家,而武家也有想要奪得皇位的想法。如果真的傳到武家的手中,皇位可能就再也不能回到李家手中,為了以防萬一,李顯聯合五臣發動了神龍政變。

    武則天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奇女子,於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帝王。在即位之前和即位之後武則天都是相當的英明的,但是當武則天上了年紀之後就變得有些不一樣了。他開始變得優柔寡斷,變得猶豫不決。雖然這時她已經下定決心將皇位還給李家,但是還存在一些想法。

    就比如這時武則天還想讓李顯和武家搞好關係,她還想讓自己死後武家能夠繼續輝煌下去。於是她就開始打壓那些堅持忠於李家的大臣,目的就是讓人們清楚天下的江山雖然是李家的了,但是武家仍然會是龐然大物。這也是李顯為什麼還堅持發動神龍政變的一個原因。

    當時武則天非常寵愛二張兄弟,而且他們兩人也是靠著武則天的寵愛為非作歹,但是因為背後有武則天的撐腰,身影就算是有人想要對付他們兩人也沒有辦法。有很多大臣都因為武則天的打壓和二張兄弟的禍害而倒黴甚至還有喪命的,沒有辦法,這些大臣只能選擇提前發動政變。

    而且武則天雖然讓李顯成為了太子,但是人們都知道,武則天也想過將江山留在武家。之前就因為這個原因還殺了不少人,還好有狄仁傑的勸告次才讓武則天下了決心歸還李家的江山。但是誰也不能保住武則天不會反悔,一旦反悔的話李家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於是選擇了提前動手。

    神龍政變後

    武則天雖然因為重病的時候,被他們逼宮,不得已退位了,但是還有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因為武則天當了女皇帝已經把武家的胃口養大了,因此武三思也是想做太子做皇帝的人。武則天退位後,五王覺得武三思並沒有隱患,因此並沒有把武三思除掉,但是他們低估了武三思的聰明才智,慢慢和李顯較好,等五王發現的時候,武三思在李顯心中的地位已經很難除掉了,因此武三思在李顯耳邊開始勸說,讓李顯慢慢除掉五王。

    還有上官婉兒,當初武則天身邊的秘書,被李顯納入了後宮,慢慢開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晉升,最後取得了李顯的信賴,開始負責給李顯批改奏摺,寫詔書,後來寫的詔書可以以假亂真。再加上李顯的老婆韋后也不是善茬,也想跟著掌權,因此韋后、上官婉兒以及武三思開始結合把持了朝政。

    接下來權力在手肯定是不會讓出去的,尤其是五王就是絆腳石,於是韋氏垂簾預政,架空了李顯以後,三個人合作把五王陷害,然後一個個除掉,最終五個宰相就被弄死了,可以說是不得善終,只能說五王大意了。

    參與神龍政變的五大臣,為何下場很慘?

    第一個原因就是當時這五位大臣的首領張柬之並沒有權力。

    他當時把李顯推上皇帝之後已經80多歲了,可以說年事已高。當時朝中有非常多的事情,他都不能夠親力親為,所以由於他們的首領沒有足夠的權力導致了其他四個人也沒有相應的權利。

    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這五個人並沒有剝削武氏的權利。

    可以說當初這五個人把李顯推上皇位之後,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的。但是他們並沒有選擇對武氏進行打壓,所以這才為後來武三思在朝中集權創造了機會。當初武三思曾經想要把權力分給這五個人,但這五個人拒絕了。如果當時他們收下了,那麼就並不會出現武氏掌握朝中政權的情況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因為韋后。

    當時張柬之等人一些想要讓韋后下臺,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李顯並不想與韋后作對。所以他們的計劃只能失敗。如果當初不是這五個人刻意對抗韋后,那麼就不會被吳三思抓住把柄,也就不會有後來李顯罷免他們的官位的事情了。所以說他們五個人最後的結局如此悲慘,是這三點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大部分其實還是由於這位大臣並沒有抓住正確的時機。

    總結:其實不管任何政變都會有流血犧牲,這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同時這也是政變不可避免的,所幸運的是,我們現今的時代是個安全和平的時代,不會有朝代變革,流血犧牲。

  • 2 # 流浪歲月912

    神龍政變是說神龍元年(705年)

    宰相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等大臣發動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最後成功復辟李唐。只不過,雖然李顯順利復位,但幫助李顯的這五位功臣卻沒能得到善終的下場,這究竟是為何呢?唐中宗沒過多久便開始打擊這五位功臣,先封郡王,在奪取他們的權利。實際上唐中宗這樣做也並不意外,這五位功臣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下面就為大家講講其中的緣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政變成功後,這五個人都被封了王,其中張柬之為漢陽王、崔玄暐為博陵王、敬暉為平陽王、桓彥範為扶陽王、袁恕己為南陽王,因此被稱為“五王”,所以神龍政變也稱為五王政變。

    對於李唐宗室來說,五王是唐朝的大功臣,所有在後世的眼中,他們都是正面人物。唐朝的皇甫澈就曾說過:“至今稱五王,卓立邁萬古。”不過對武則天以及支援武氏勢力的人來說,五王就變成了五賊。

    如此按理來說,唐中宗就應該好好對待這幾位功臣,可事實上,五王的結局並不好。當初敬暉和桓彥範等人聯手,將武則天寵信的張易之兄弟除掉了,在這之後,薛季昶對敬暉說:“張易之等人雖然已經殺了,但是還有像呂產、呂祿那樣的人物在,必須要斬草除根,才能天下太平。”薛季昶所說的就是武三思等武氏族人。

    敬暉也認為他說得對,於是向張柬之建議,找機會除掉武家子弟,結果遭到張柬之的反對。既然張柬之都不支援,那敬暉也不好說什麼了,薛季昶知道後,只是無奈說了一句:“唉!今後我不知道會死在什麼地方。”

    這時候唐中宗李顯已經復位,為什麼武三思等人還活躍在朝堂呢?這就不得不佩服武則天的手段了。當時李顯看到母親面容憔悴,武則天對他說了一番五賊的壞話後,李顯就立刻認慫了,之後就讓武三思等人參與到朝政中來。

    “上悲泣不自勝,伏地拜謝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引自《資治通鑑》

    唐中宗當初被貶為廬陵王的時候,日子過得很苦,只有韋后和安樂公主陪伴自己。當時李顯就對韋后承諾,如果將來自己能夠復辟,一定會與她共享天下。如今真的復位了,所以李顯便兌現了當初的承諾。武三思能夠參與朝政之後,便和韋后一同勾結起來,漸漸把控了政權。武三思深受韋后信任,於是常常在她面前詆譭,甚至誣陷張柬之五人。在武三思和韋后相繼構陷五王之後,唐中宗也對五人有了疑心,於是神龍政變僅僅過了5個月,五人的職務便被削奪了。

    唐中宗削除了他們的職務,將他們封為郡王,還賜予丹書鐵券,表面上是提拔,實則卻在削減他們的勢力。當了半年多的郡王,張柬之等人就陸續被外放到偏遠地區做刺史,可以說他們已經沒有實權了。

    公元706年,光祿卿王同皎等人準備暗殺武三思,結果事情敗露,武三思趁機誣告張柬之等人。唐中宗聽信韋后的話,最後將五人的爵位削奪,並收回丹書鐵券。不僅如此,武三思還故意散播他和韋后私通的事,誣陷是張柬之等人陷害他,唐中宗作為皇帝,怎麼忍受得了有人說自己戴了綠帽子,於是將他們流放到蠻荒之地,囚禁終身。武三思想斬草除根,便慫恿太子李重俊上奏,誅滅張柬之等人三族,不過唐中宗沒有答應。武三思害怕唐中宗是心軟了,有朝一日將五人放回來,所以找人在半路上截殺他們。

    最終敬暉、桓彥範、袁恕己均在流放途中被抓住。敬暉被施以凌遲之刑,桓彥範被綁到竹槎施以極刑,等到皮肉都被刮掉後,才被亂棍打死,而袁恕己則是被逼喝下毒汁,毒發的時候疼痛難忍,但沒有危及生命,最後仍然被活活打死。

    可見這三人都死得很慘,相對來說,張柬之和崔玄暐就好多了。張柬之原本年紀就大了,在流放途中吃了不少苦,所以一到流放地就病死了,崔玄暐則是在流放途中就死了。雖然結局還是挺悲的,但好歹躲過了武三思手下的毒害。

  • 3 # 歷史漫漫潭

    原因很簡單“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張柬之、敬暉、桓彥範、袁恕己、崔玄暐等人在發動政變後,並沒有將武氏家族連根剷除,最終被反殺。

    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的事件。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力圖擁立李顯為君,誣稱武則天男寵--麟臺監張易之、司僕卿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逼迫武則天退位。次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禪讓。第四天,李顯正式復位。二月初四(3月3日),復國號為唐,武周朝廷終結,因為有改朝換代的因素,所以稱之為革命。

    神龍政變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這也是五王政變名字的由來。

    在誅殺張易之兄弟後,洛陽的長史曾經建議敬暉要將武氏家族,特別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一起誅殺,免得遺留後患。敬暉也多次像丞相張柬之建議,但張柬之都不同意,他認為已經將李顯復位,這樣的事情應當由皇帝親自來,藉以確立自己的威信,而不應該由他們做臣子的來越俎代庖。洛陽長史薛季昶感嘆道:“不知道以後大家會怎麼死了”。

    事實證明李顯並非英明的君主他繼續重用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族人,而武三思也與皇后韋氏勾搭成奸,開始了對五人的反擊。

    政變第二年,武三思聯合韋后陷害張柬之,張柬之被流放瀧州,後悲憤而死。

    接著武三思進讒言迫害崔玄暐,汙衊其謀反,中宗大怒,流放崔玄暐至古州,崔玄暐病死途中。

    武三思又進讒言,中宗同樣將敬暉貶出朝廷,讓他到外地做刺史,武三思派人假傳聖旨將敬暉凌遲處死。同時桓彥範和袁恕己也遭到同樣的清算,被武三思在流放途中殺害。

    我們可以看到,正如開頭所說,他們的錯誤是沒有做到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同時還選擇了一個不怎麼英明,甚至於優點昏聵的君主唐中宗李顯。

  • 4 # 歷史神秘人

    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龍元年,以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恆彥範,袁恕己等人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讓賢,李顯繼位當皇帝,李唐終於再次復興。而最重要的這五個人先後被封王,神龍政變也叫“五王政變”,五人有復唐之功,可謂風光無限,只是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原因就是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沒有在政變時徹底剷除武氏家族,結果就是武氏反撲幹掉了他們。

    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後,在這過程中只是幹掉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兩兄弟,本來大家建議張柬之順便幹掉武氏家族為首的武三思,結果張柬之猶豫了,覺得大局已定,武三思就是一條落水狗,殺不殺無所謂,威脅不到他們,何況李顯也不同意張柬之殺掉武三思,正是李顯和張柬之的婦人之仁,為日後留下了禍患。死裡逃生的武三思,按道理來說應該紮起尾巴做人啊,不然分分鐘鐘沒命。可狡猾的武三思很清楚,自己不反抗,幹掉張柬之等人,自己最後也沒什麼好下場,敵人就是要剷除,政治鬥爭可不能講仁慈。有這個野心是好,關鍵怎麼進行啊,武三思找來找去,終於找到了辦法,那就是當男寵出賣美色,靠女人上位獲得機會。當誰的男寵啊,當李顯的皇后老婆韋氏的情人。武三思託關係攀上了韋氏,上了韋氏的床,用自己的身體徵服了韋氏。武三思的確長得帥,床上功夫老辣,而韋氏徐娘半老的少婦,正是慾望極強的年紀,這一來而去,武三思就和韋氏勾搭上了,武三思用男色征服了韋氏,韋氏獲得了生理上的極大滿足,李顯戴了一頂大大的綠帽子,有了韋氏的幫助,武三思有機會重獲權力。

    李顯有個毛病,就是懦弱耳根子軟,很怕老婆,很聽老婆的話。武三思通過出賣身體,讓韋氏猛吹枕邊風,在韋氏不斷鼓吹下,李顯越來越器重武三思,讓武三思重新參與朝政,有時還到武三思家中一起歡飲達旦,一起開心作樂,綠帽子戴到這份上也是沒誰的啦!武三思獲得了李顯夫婦的信任,是他報復了開始,最關鍵的是,他知道韋氏是一個強勢的女人,其野心非常膨脹,還像武則天那樣做女皇。武三思利用了這個弱點,不僅在床榻上賣力,還慫恿韋氏幹掉張柬之等人。武三思告訴韋氏,你想當女皇,那就必須扳倒這五個人,沒有這五個人,剩下的李顯那就好辦多了。五人是堅定的李唐派,只有除掉他們,女皇才有機會當,當年的武則天不就是剷除了李唐的忠臣,才登基做了女皇嘛!韋氏越聽越有道理,為了能當女皇,她不斷的在李顯耳邊說這五人的壞話,要李顯削弱他們的權力,李顯怕老婆,聽多了,也就和這五人的關係越來越遠了。李顯收回了這五人的王爵,丹書鐵券也收回了。武三思趁機陷害,誣陷張柬之謀反,結果張柬之被削職流放,不久病死在他鄉。崔玄暐也被誣陷謀反,也是削職流放,在途中就病死了。這兩個大頭搞定,剩下的好辦了。武三思一一誣陷他們造反,莫須有羅織罪名,敬暉被誣陷貶出朝廷做刺史,途中武三思下黑手,把敬暉給千刀萬剮了,剩下的兩人也是在流放過程中,被武三思中途給弄死了,不是下毒就是用刀砍,實在夠悽慘的,正是應了那句話,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打虎不死,反被虎傷啊!

    五人先後被殘殺,韋氏前面沒有了障礙,變得更瘋狂,她和女兒合謀毒死了李顯,李顯一死,韋氏覺得自己女皇夢就要實現了,沒想到還有李隆基在呢,李隆基可沒有手軟,把韋氏武三思太平公主等人全部幹掉,李氏江山得到穩固,也算是為當初神龍政變的冤死的人報了仇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門當戶對”是個偽命題,因為如果成立,帝王家的女兒就永遠嫁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