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下江南
-
2 # 鹿城人
家庭的薰陶,家長的放縱是主要原因。生活習慣不好,沒有目標,生活無憂無慮,溺愛,對孩子行為的漠視是家長的問題。義務教育老師睜隻眼閉隻眼是老師的問題。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老師全權教育。老師也沒有這個義務。另外,那些不愁吃不愁穿的家庭,很多造就了孩子的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而無所謂改不改。家庭學校管理不嚴,資訊社會,接觸的亂七八糟的手機,影片,電視讓孩子早熟而表現出不符合年齡的行為。要想改變,首先需要家長恨下心來。然後和老師加強聯絡,共同改變孩子的不合理行為。
-
3 # 朱鐵平
叛逆是起因,教師的某些行為可能是屢教不改的持續原因。
都有哪些呢?我說個例子吧。
比如說提問。(以下畫面請自行腦補)
有一位英語老師,課代表是那種特別乖的女生,學習很努力。老師有個習慣,每次講題都會說:這道題課代表選了什麼?然後再根據選項去講。有一天上課中,老師說:我們接下來講第四題?男生突然說:這道題課代表選了什麼?而且是模仿老師的語調,惟妙惟肖,全班都哈哈大笑起來。老師當場很尷尬。
後來有一天,這個男生的作為被換到了最後一排的角落裡。從此,他的英語課都在那個角落裡自己看書蟲,不聽課。當然,也偶爾睡覺。
還有一件事,就是這個班後來換了班主任,這個男生仍然被放到最後一排,非常叛逆,老師們不喜歡他。據說本來男生還是很喜歡這個老師的,但是有一次犯錯,老師要打手板。兩個同學一樣的錯誤,卻只有這個男生被打。男孩不解,不服,終於還是鬧得不愉快。
兩件事,都是從學生的視角描述,給我的警醒很大。
首先,我再次想到了魏巍《我的老師》中,對於老師的描述,如果喜愛一個老師,連她寫字的模樣都會模仿。反之,如果討厭一個老師,也都是很小的行為導致的。
其次,回到題目。這個男生肯定會被老師定義為屢教不改,他的心理特別簡單,認為老師太過偏心,不公正。
-
4 # 不允不予不歡
對於這個問題,我這位曾經的學渣兼叛逆小青年最有話語權。不管是我老媽揍我還是老師揍我,我屬於越揍越不聽話的那種,反倒是關心我和我好好說話,口頭教育的老爸還有老師,我反倒喜歡和他們接觸;聽他們的話,因為我能感受到暖心,反之揍我的人我當時的心理只會是恨。還有一種老師就是我犯嚴重錯誤時揍我,但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上給我很大幫助與感動的我一樣不記恨,反倒很尊敬他們。有一種老師屬於不僅打罵學生甚至在平時生活學習裡還鄙視學生的;真不知道你們哪來的自信,你要相信;他將來可能比你混的好。打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老師打學生,如果這個學生心裡還有那麼一點尊敬你的話,可能他就不吭聲,任你打罵,如果這是一位打心底裡就記恨老師的學生,那這個老師的下場會很慘!作為一名曾經的學生,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我這輩子能記住的永遠是幫助過我的老師,愛護過我的老師,把我真正當他的弟子的老師,而不是那種無良,不懂教育方式,把學生不當人的老師。
-
5 # 在歷史中遇見未來
見過一類,那是很聰明的,老師講的都會,老師沒講的自學就會,這類的都不太聽老師的,對老師的批評,尤其是學業上的都是置之不理的。
-
6 # 九鬥學生心理
說良心話,真的每個孩子都不差,只要老師能夠在每個孩子身上傾注更多的時間和心血,再加上孩子家庭的嚴絲合縫的配合,再差的學生也能被教好。但是請注意這樣的前提真的是要老師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個孩子的培養和教育上去。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參與,而很多家長真的對孩子成長唯一的關注點就是:考試的分數,月考的分數、高考的分數,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建設和青春期(都說現在孩子的青春期從10歲開始),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毫無所知,所以才會導致很多孩子即使老師很焦急,即使老師很希望他們“變好”,努力學習,積極向上,但是在老師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家長還不參與的前提下,很多孩子的問題原本都是小問題,最終都演變為很嚴重的厭學、逃課、各種打架鬥毆的情況。
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各種同學之間的小矛盾,在目前義務教育的情況下,在孩子那麼多的情況下,老師真的做不到對每個學生的“貼心呵護”,不管什麼情況,孩子屢教不改,一定是孩子內心出現了波動,家長如果沒有和老師的密切溝通,就 不會知道孩子的真實情況,更無法下手幫助孩子更好的配合老師,更不會知道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只能看著自己的孩子離自己期望的樣子越來越遠。
所以,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家長,如果家長還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都靠老師,要不然老師就沒有師德之類的,這才是真的把孩子往“火坑”裡推!
回覆列表
1.行為習慣已經固化,在他目前的成長環境下很難進行改正。
2.外部因素的影響抵消了教師的教育,如家長的不當教育、社會輿論的影響、影視作品的不當示範作用等。
3.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4.學習基礎太差,透過補課改善已不可能,導致喪失信心,自暴自棄。
5.教師個人素質的影響。簡單粗暴的教育手段為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強化學生的對抗意識。
6.在長期個人生活環境下形成的三觀不正,對世界事物的看法已經完全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