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候記昌

    沈萬太富有了,朱元璋多疑,有能耐的人要除,沈萬山既富有又有才,怕日後生亂,才有最後的結果。我是這樣認為的,也不知對否?

  • 2 # 蛇添足

    有人曾考證,說沈萬三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就死了,還專門寫了本書,不過既然《明史》記載了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雲南,就按正史認定的來答吧。

    清代經長期纂修到乾隆四年正式頒行的欽定《明史》卷一一三《高皇后傳》記載:“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之一,又請犒軍。帝(朱元璋)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後(馬皇后)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戍雲南。”

    從《明史》記載來看,朱元璋要殺沈萬三,是因為沈竟然提出犒軍這樣的建議,你姓沈的錢多可以跟很多人搞好關係,但皇帝豈能容忍你一個商人把手伸到明帝國根基的軍隊裡去!

    當然,這應該是個由頭,我認為還有幾個深層次的原因。

    一、沈萬三曾經站錯了隊

    沈萬三在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援過平江(蘇州)張士誠的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而張士誠曾經是朱元璋的競爭對手,所以自然不招朱元璋待見。朱元璋奪得政權後,對各地都減輕賦稅,唯獨對張士誠曾經佔據的地方課以重稅,老朱可是很記仇的!

    二、沈萬三是朱元璋重農抑商政策下的出頭鳥

    明初,為了能休養生息,朱元璋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他經常用本末二字指稱農和商,常說“一夫不耕,民有受飢者;一女不織,民有受寒者”。同時,朱元璋還制定政策限制商人,比如不能穿絲質的衣服等等,而沈萬三這麼一個富可敵國的巨賈,自然成了朱元璋要打掉的出頭鳥!

    三、朱元璋為鞏固皇權打壓其他一切勢力

    明朝初年,對平民來說,是個不錯的時代,擺脫了元朝的殘酷統治,迎來了明朝的休養生息。可是,對於除了皇族之外的其他經濟、政治、軍事領域的世家大族,可是很不好過的。

    朱元璋為了集權,先後透過胡惟庸案等洪武四大案殺掉數萬官員,廢除了丞相制度,能征善戰的將軍們也在藍玉案等案件中多數受牽連。那些有錢的,不是被強制移民到鳳陽,就是被羅織的罪名給懲處,三吳地區“豪民巨族,剗削殆盡”,“一時富室或徙或死,聲銷影滅,蕩然無存”。

    政治上的牛人李善長等、軍事上的牛人藍玉等都被殺滅族了,經濟上的牛人沈萬三能有好下場嗎?

  • 3 # 黃蜂二師兄

    為什麼朱元璋要殺沈萬三?很簡單,沈萬三富可敵國,米價、房價這麼高,老百姓民不聊生,不消滅他何以讓明朝安定呢?

    傳說中沈萬三也是草根起家,有了一個聚寶盆,要什麼有什麼,這不切事實。實際上他是靠絲綢發家的,起初靠倒古董賺到一大筆,世上白手起家說的是開始是白手,然後變肥手,才能靠商機,渠道,方法成為富人。有一年看到兩個省的桑樹蟲災氾濫,預感到第二年將大量欠產,於是拿出錢來向農戶們預定第二年的所有產出,果然第二年大量欠產,而他只是花了很少的錢就把持了所有產絲,藉此大賺又壟斷客戶又揚了名,從此逐步成為大富商,鼎盛時佔蘇州一半被稱為“沈半城”,如今的蘇州周莊就是他的居住之地。

    有人說殺他是因為他以前曾經擁護過張士誠,依朱元璋一貫的作風,他是不會在意和忌恨歸降派的,他手下就有眾多投降將士。他主要是認識到要振興經濟,就不能貧富懸殊太大,畢竟那時候的致富就是靠欺壓盤剝和囤積居奇,只有殺富濟貧才能維持局面,所以殺沈萬三還是經濟的因素大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寵物貓吃什麼可以不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