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總是抓不住事情的zhongd
10
回覆列表
  • 1 # 採貝

    強答一發:我今天要講的是對我啟發很大的“設計思維”,相信如果你能看完此文一定收益頗多

    一、設計是什麼?

    採叔無數次覺得,世界大而複雜,人類的設計不僅僅是日常見到的服裝、建築、城市規劃、產品、平面、室內等等事物的外觀樣貌。

    還有一些是不易覺察的隱性設計,不能被直接看到的設計,但是這種越隱蔽的設計反而包含了更為嚴謹的邏輯和高超的洞察智慧。

    比如,一段經典的文案,作者要考慮傳播的目的性和策略性,需要對字句精心編輯和設計。

    一篇精美的文章,作者要設計整體的文字結構,規劃好怎麼可以把事講的清楚易懂,喚起情緒。

    一個劇本小說,作者要考慮核心的觀念“衝突”,“角色”人物的成長和情感"變化,以及各種“細節”,設計各種懸念,這是一種複雜度極高的設計。

    再比如,中國好聲音這個節目也是複雜設計,從你在電視上看不到的海選流程開始,到整個節目裡的戲劇性的設計,各種衝突和懸念,以及舞臺美術對這些核心傳播要點的支撐,就連一位新的選手上臺之前,為了填補觀眾的資訊缺口,以便讓觀眾以最快的速度喜歡上或討厭歌手,其介紹背景資訊的說辭連結構都是精心設計過的。

    而這些細節的設計都直接決定了整個結果的走向。

    二、如何啟發設計思維?

    首先你要有一個好的創意,好的創意是設計的開端。其次,深層次的設計是探討人與物關係的一種媒介,是一種對社會規律深刻的洞察和認知。如果你掌握這種全新的思維方式,你做事的效率和對世界的看法會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那麼這種聽起來形而上的設計思維是如何體現的呢?

    設計思維主要體現在解決問題的方式上,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新的、開放性的思維能力。

    舉一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們需要設計師設計一個杯子,傳統的思維方式既是“我要設計一個杯子”。

    而其實我們可以把“設計一個杯子”問題轉換為“設計一種盛水的容器”,這樣一來,設計師的思維不會僅限於“杯子”外觀和形態,設計的結果可能是一個杯子、一個碗、甚至一個盆。

    而如果我們在把思維開啟,我們可以再把問題轉換為“設計一種喝水的方式”。

    現在設計師的思維便不再僅限於產品上,設計結果很可能是一個喝水的流程、甚至是一種意境。如果我們再加上一些限定詞、比如目標使用者、使用環境、設計意圖等,讓我們的設計目標更加明確,更能有邏輯性的去完成我們的設計。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是不是感覺喝了這瓶水分分鐘成為人生大贏家?這就是設計思維在不同場景下的發散結果。透過這樣的思維方式去設計,我們會比傳統思維方式更容易獲得更具創新意義的革命性產品。

    三、設計思維是讓創意持續高效的產生

    但是隻有一個好的創意還不夠,設計思維是讓創意持續高效的產生。

    “設計思維”的起源地的叫做“IDEO”,也是世界最負盛名的創新諮詢和設計公司,其創始人David Kelly 也就是斯坦福 d.school 的創始人和校長。

    因為採叔並沒有參觀過“IDEO”公司,但是採叔之前看到了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在IDEO我遇到一個叫做Markus Freitag的年輕人,後來我瞭解到這人的年薪大約是30萬歐元,這麼高的薪水是什麼職位呢?

    他的名片上寫著 Creative Catalyst,翻成中文大約是“創意催化劑”的意思。我當時特別好奇,就問他:“怎樣的人,才能成為Creative Catalyst?是不是要腦洞巨大點子多多的人?”

    Markus大神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搖頭說:不,事實上,我們並不傾向於“靈感”很多的人。原因是 “靈感”是靠不住的。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拍腦袋”激發出的靈感和創意,我們需要的是穩定的持續的創新,換句話說,We Frame Creativity。

    我不知道你們的感受是怎樣的,我當時覺得 “We Frame Creativity~” 這句話簡直碉堡了!我嘗試翻譯成中文,最恰當不過的就是 “我們製造創意~” ,震驚不震驚? 各位,你如果讀到了這裡,會不會跟我當時一樣感到驚訝:創意難道不是天才般的靈感麼?

    創意難道不是可遇不可求的麼?所以當時,很自然的,我脫口而出:如何才能“製造創意”呢?

    沒錯,把創意像產品一樣“製造”出來的方法,就叫做 “設計思維”。

    這個事情對我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因為從那一刻起,我開始嘗試去思考:人的創意並不僅僅是靈感乍現,而是可以透過反覆的訓練不停塑刻出來。這對於我來說是全新的,因為天才可以被複制。

    這裡採叔找了大量資料,發現一般設計思維共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移情

    “移情”意思是要有同情心,同理心。去當一次客戶,體會客戶有些什麼問題,社會化的思考在此最有體現。

    第二步:下定義

    是用一句很精簡的話來告訴別人你這個團隊或者專案是想要幹嘛,有怎樣的價值觀。比如說我們的客戶是誰?我們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對於這個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我們有哪些已有的假設?有什麼相關聯的不可控因素?我們想要的的短期目標和長遠影響是什麼?我們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第三步:設想

    其實就是做頭腦風暴,儘可能多的去想解決方案,想自己專案可能涉及到的人,然後再簡化為一個具體的方法。

    第四步:原型設計

    我們用最短時間、最少成本做出解決方案,然後設定一個場景來感受它是否合理,做個產品原型,然後再反思產品。

    第五步:測試

    人的大腦構造決定了我們不擅長同時發散與收縮,這就是為什麼頭腦風暴時我們會被規定,不許評判他人的方案。設計思維的應用離不開發散與收縮,使用者調研,收集資料,二手資料收集屬於發散思維。等思維發散後,收集到足夠多的資訊,然後在透過原型設計和模擬測試收縮思維,確定想法的具體可執行性。做完這些後你會發現原本毫無思緒的問題,如今一整套解決方案躍然紙上。

    最後我想說的是“設計思維” 不能理解為 “設計師的思維”。恰恰相反,它是一套更接近於工程學的方法,用邏輯和套路,面對那些複雜的不確定的問題,讓“創新”穩定的發生。

  • 2 # 愚翁良知

    你提的問題很好,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方法論太多了反而把人搞糊塗了,其實基本的方法論很簡單,我叫他十字思維方式。把縱向看成時間,橫向看成空間,交點看成要解決的向題。人在時空中生活,時空就是人們的基本思維方式。現在網路發達了,收積資料很方便的。提出問題後先收積國內外的現實情況,再瞭解過去是什麼情況,要解決的就是明天怎麼樣的問題。要解決的向題一定是要處理縱向和橫向關係,如要組織一次活動就有縱向上下領導關係和橫向單位配合的關係。建立一個機構也是如此。辦一件小的事情也有同事配合和上級支援下級努力。把握好十字思維方式,瞭解過去現在必然就知道未來的發展。有了這種統領一切的方法論,其他的方法論也可以更好的發揮作用。關鍵是不會再覺得無從下手。其實這種方法每個人都知道,但沒有自覺的應用。對人對事只要瞭解他的過去和現在,並進行綜合比較就可預見未來。這個問題我考慮很久,只能簡單說說,供參考,有所起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爭奪世俱杯歷史最佳射手,你看好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