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瓦爾登de湖

    希臘和土耳其是地中海的兩個重要國家,也是兩個互相看不上眼的死對頭。就目前而言,土耳其的整體實力是要強於希臘,如果不是歐洲幾個大國為了平衡歐洲各方勢力,早把希臘按在地上摩擦好幾回了。希土領海的劃分主要是經過幾次戰爭,簽了幾個協議,導致的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種領海劃分。1,1299年——192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15世紀中期,經過戰爭,希臘被納入奧斯曼土耳其的版圖,土耳其人從此開始統治希臘,希臘領海全部被佔,實際上那時候也沒有領海的說法。2,19世紀奧斯曼帝國日益衰落,一直反抗的希臘人逐漸冒出了頭,1821年希臘發動起義,並引起了英法俄等歐洲列強的關注。俄華人希望藉助希臘獨立來削弱奧斯曼帝國,而英法則害怕希臘被俄華人控制所以也參與進去。為了解決英法俄三國爭端,在倫敦簽訂了三國協約。三國要求希土雙方立即停火,否則就採取強制措施制止希土戰爭。土耳其不聽,三國派遣聯合艦隊教訓了土耳其。簽訂了《倫敦三國條約》,希臘獨立。獨立後的希臘佔據一半愛琴海的島嶼,土耳其佔據另一半。3,一戰爆發,土耳其加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希臘加入協約國。土耳其戰敗,希臘因此獲得愛琴海2500多個島嶼中的2400多個島嶼。愛琴海幾乎成了希臘的內海。雖然土耳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土耳其的漁船出海打漁都得經過希臘的同意。土耳其自然對此極為不滿,所以直到現在一直敵視希臘。4,近幾年土耳其在國際上的一些過激行為,大家是有目共睹,入侵敘利亞硬鋼俄羅斯,出兵利比亞幹法國。跟美國總統互罵。一直到處咬人。可以說現在如果不是顧忌美俄等大國不敢動手,土耳其早就把希臘給滅了,希臘雖然佔據大部分的愛琴海島嶼,心裡還是害怕的。畢竟希臘是個中等國家實力有限,能得到現在這種結果,完全是列強利益角逐和利益妥協的結果。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希臘領海,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領海邊界

  • 2 # az2777

    奧斯曼土耳其本來就是一個內陸國,透過打敗東羅馬才擴張到小亞細亞,著名的特洛伊城現在就是土耳其的領土,千年故都君士坦丁堡現在變成土耳其的伊斯坦布林。

    按說不僅僅愛琴海全部島嶼,土耳其西海岸和歐洲部分都是希臘的,如今只多會大部分島嶼,希臘人還叫屈呢……

  • 3 # Mer86

    希臘的領海劃到了土耳其的家門口,土耳其人民很不爽。可是對於希臘人民來說,一樣很不爽,因為按《色佛爾條約》的規定,奧斯曼帝國在小亞細亞的整個西海岸應該都是希臘的領土才對。現在只剩愛琴海群島,沒有小亞細亞的領土,希臘也覺得吃虧。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奧斯曼帝國和巴爾幹同盟簽訂了《倫敦條約》,根據此條約:米迪亞至埃內茲一線以西,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全部領土,以及愛琴海上的所有島嶼,都要割讓給巴爾幹同盟國。

    其中,陸地領土由巴爾幹同盟各國瓜分,海上島嶼被希臘和義大利瓜分。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所謂希臘封死土耳其海岸線的情況,其實在《倫敦條約》簽訂的時候(1913年),基本上就已經是這樣了。

    奧斯曼帝國正是因為這次慘敗,所以在一年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了同盟國,投入到了德國陣營,對巴爾幹聯盟復仇。而希臘因為跟奧斯曼帝國的仇恨,自然是加入了協約國。

    大戰四年後,同盟國戰敗。奧斯曼帝國作為同盟國之一,不出意外的遭受了懲罰,逼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

    根據這個條約,奧斯曼帝國幾乎就等於是亡國了。具體割讓領土範圍參見上圖,希臘在小亞細亞半島上也割了奧斯曼一塊領土,奧斯曼帝國同意了割讓,並且希臘也派兵入駐了。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奧斯曼帝國卻憑空殺出了一個簽了字,卻不認賬的凱末爾。

    這位不認賬的凱末爾先是跟蘇聯締約,解除了東北方向的軍事壓力。繼而又動員奧斯曼人民參加革命,拒不承認《色佛爾條約》的所有條款!

    隨後,凱末爾率領革命軍推翻了淪為協約國傀儡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政府,打跑了協約國的干涉軍(也包括希臘軍隊),最終建立了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

    由於打了勝仗,土耳其再與協約國簽訂和平條約時,底氣就不一樣了。

    1923年,土耳其和協約國再次簽訂協議,推翻了先前簽訂的《色佛爾條約》,改為《洛桑條約》。

    根據這一條約的規定:奧斯曼帝國之前割讓的領土,一律不算數,土耳其和希臘的國界線回到《倫敦條約》的劃線。也就是愛琴海群島除了格克切、博茲加、梅斯三個島嶼歸土耳其所有外,其餘的島嶼主權都歸希臘所有,與先前一樣。距離土耳其領海基線三海里以內的島嶼應屬於土耳其。(這為後來希臘和土耳其扯皮埋下了禍根)

    應該說,從這個時候開始,希臘和土耳其的領土糾紛就算是結束了。雖然雙方人民都覺得自己虧了,但是雙方無力再戰,回到一戰之前的態勢,對雙方都是最好的結局。

    但是,領土問題始終是很嚴肅的問題。二戰之後,希臘和土耳其又因為領土問題爆發了兩次衝突。

    第一次是意屬十二群島的歸屬權。

    前面提到過,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時,希臘和義大利瓜分了土耳其的領海島嶼,其中義大利佔領的島嶼叫意屬十二群島。

    本來《意土和約》的約定,義大利應該把十二群島歸還給奧斯曼。然而,義大利還沒有撤出十二群島,就遇到一戰爆發。由於義大利在戰爭期間倒戈,加入了協約國,十二群島也就沒還,一直被義大利佔領。

    這一佔就是將近三十年,一直到二戰結束。

    二戰結束後,由於義大利是戰敗國,土耳其便試圖透過外交手段,從義大利手裡要回十二群島,但是被同盟國拒絕。(土耳其是二戰中立國,沒有參戰,沒有功勞)

    在英國和美國的授意下,義大利把十二群島割讓給了希臘。土耳其對此耿耿於懷,一直都是記在心裡。

    第二次是希臘和土耳其因為領海範圍問題幾乎要大打出手。

    前面提到過,希臘和土耳其的領海寬度是三公里,只有國際標準的一半。注意了,兩國都只有國際標準的一半。為了讓自己的領海達到國際標準,希臘單方面打算把六海里領海擴充套件到十二海里,但遭到了土耳其的嚴重抗議。

    因為如果希臘真那麼幹了,那麼土耳其就沒有領海了。那麼土耳其就不得不透過希臘領海才能到達公海。

    但希臘堅持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堅持要擴充套件到12海里,雙方因此劍拔弩張。

    眼見北約的兩個小兄弟要內訌,美華人坐不住了,趕緊出面斡旋。在美國的斡旋下,雙方才作罷。斡旋的結果是:除非發現珍貴礦藏,否則不必立即擴充套件到12海里。

    總的來說,希臘和土耳其的領海劃分,是當年奧斯曼帝國喪權辱國的產物。當年奧斯曼帝國割讓給希臘時,還沒有土耳其。(土耳其不是奧斯曼帝國,就像蘇聯不是沙俄)

    後來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宣佈對實際佔領線以外的領土沒有聲稱權,也就是自己放棄了愛琴海島嶼的主權。再之後土耳其想收回義大利佔領的十二群島,但被希臘截胡,於是也就變成了現在的局面。

    現在的土耳其就有點像咱們現在,清政府把領土割讓了,咱們現在也沒辦法。總不可能因為一百年前割讓的領土跟人打一仗吧?那太不現實了。

  • 4 # 我沒忘記home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除了土耳其沿岸海域,整個愛琴海都是希臘的領海。希臘目前領海寬度是6海里,如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擴充套件到12海里,土耳其將不得不透過希臘領海才能到達公海。這種情況與近代以來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來了解一下愛琴海諸島嶼歸屬的前世今生。

    奧斯曼帝國衰落與希臘獨立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而早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前幾十年,希臘大部就已處於奧斯曼統治之下。這也是希臘和土耳其兩國愛琴海權益紛爭的遠因。

    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希臘人組織過幾次反叛以謀求獨立。直到19世紀初,奧斯曼帝國日漸衰微,民族意識與公民民族主義意識的增長令西方的國家主義思想傳入奧斯曼帝國,帝國境內各民族的獨立傾向越來越明顯。

    1814年,以解放希臘為目標的秘密組織“友誼社”成立,友誼社計劃在伯羅奔尼撒、多瑙河公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邊地區同時發動起義。1821年3月17日,馬尼阿泰斯人向奧斯曼帝國宣戰。這是其他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的民族發動的一系列獨立革命的濫觴。

    附圖,希臘獨立戰爭

    1814年3月底,伯羅奔尼撒人開始公開反抗土耳其人,希臘海軍的勝利也阻止了奧斯曼從海上增援的計劃,起義者控制了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但希臘起義者中不同派系之間的爭鬥導致兩次內戰,奧斯曼與埃及軍隊乘機反撲,到1826年年底時大多數起義已經被鎮壓。

    1827年,英國、法國及俄國簽訂《倫敦條約》,他們呼籲奧斯曼同意希臘人自治,同時派遣海軍到希臘促成希土停戰。1827年10月20日,三國聯合艦隊在納瓦里諾海戰中完全摧毀了奧斯曼海軍;1828年,埃及軍隊在法國的壓力下退出戰爭,俄羅斯與土耳其爆發第八次俄土戰爭,希臘人趁機反攻。萬般無奈之下,奧斯曼在1832年5月被迫簽訂《君士坦丁堡條約》,承認希臘獨立。

    “偉大理想”與大希臘主義

    希臘王國建立後,大多數的希臘人仍受土耳其蘇丹統治。於是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裡,希臘政府制定了領土收復主義的目標——“偉大理想”,即將所有希臘人團結在一個國家中,除了要解放奧斯曼帝國內的同胞,還要定都君士坦丁堡、恢復羅馬帝國的疆域與榮光。

    希臘分別於1864年和1881年將伊奧尼亞群島、色薩利及伊庇魯斯南部的部分地區透過和平方式併入希臘領土。1813年,巴爾幹戰爭後,原屬奧斯曼的馬其頓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及希臘瓜分,克里特島、愛琴海諸島嶼以及塞薩洛尼基成為希臘領土。

    附圖,戰前的巴爾幹半島 (1912年)附圖,戰後的巴爾幹半島 (1913年8月後)

    一戰中老邁的奧斯曼帝國站錯了隊,戰敗後面臨被協約國瓜分的命運。1920年8月10日,奧斯曼帝國與協約國簽訂了《色佛爾條約》,條約規定:東色雷斯和愛奧尼亞地區割讓予希臘,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土耳其最富庶的地區幾乎都被割讓。

    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成立了土耳其大國民議會,他們認為色佛爾條約損害土耳其人利益和主權,因此對條約拒絕了條約。1922年,土耳其在對希臘的戰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協約國同意廢除《色佛爾條約》,並於瑞士洛桑重新展開和談。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東色雷斯以及愛奧尼亞地區重歸土耳其。此條約基本確立了現代土耳其的疆域。

    附圖,希臘獨立後領土變化圖

    愛琴海諸島嶼

    愛琴海中的2500多座島嶼中,希臘控制著其中的2400多座,除了意屬十二群島之外,其餘皆是巴爾幹戰爭後獲得。希臘透過一系列條約獲得了這些島嶼的合法身份。

    巴爾幹戰爭後,奧斯曼和巴爾幹同盟簽訂《倫敦條約》,其中規定愛琴海島嶼由列強在國際仲裁中決定,列強將希俄斯島、萊斯沃斯島、利姆諾斯島分配給希臘,將印布羅斯島和提捏多斯島分配給奧斯曼,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希臘封死土耳其海岸線的霸道情況。

    而一戰後土耳其與協約國簽訂的《洛桑條約》對愛琴海島嶼的歸屬和仲裁裁決相同,其中第12條規定:東地中海島嶼除了格克切、博茲加、梅斯三個島嶼歸土耳其外,其餘的島嶼歸屬希臘;距離土耳其領海基線三海里以內的島嶼屬於土耳其。

    至於意屬十二群島,二戰後土耳其試圖從義大利索取十二群島。1947年2月10日,同盟國與義大利正式簽訂了《對義大利和約》,在土耳其的反對下把十二群島的主權交予希臘。

    附圖,希臘領土

    這就是希臘領有愛琴海絕大多數島嶼的原因。

  • 5 # 黎塞留的野望

    自從奧斯曼帝國走向沒落後,奧斯曼帝國便被西方列強盯上,進入到19世紀,奧斯曼帝國已經無力維持其帝國的有效版圖。像希臘地區自從1827年被英國、法國、俄國支援下脫離奧斯曼帝國的控制後。希臘與奧斯曼帝國的紛爭就頻繁不斷。不過至少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之交,奧斯曼在愛琴海上還是有落腳地的。

    但是在1912-1913年巴爾幹戰爭後,奧斯曼帝國失去了在歐洲的幾乎所有土地。使奧斯曼在愛琴海的領海範圍更加縮水。

    之後受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影響,協約國開始瓜分奧斯曼帝國,而在協約國的慫恿下,希臘與土耳其在1919年重開戰端。但是過程中希臘大提出與下風。就在稀土戰爭進行的同時,列強正在迫使土耳其簽訂屈辱的《色佛爾條約》。眼見希臘在戰場上處於下風的列強自然不會幹看著,他們對希臘進行了支援。土耳其開始處於下風。而《色佛爾條約》在1920年8月最終被敲定下來。這標誌著奧斯曼帝國開始走向土崩瓦解。根據《色佛爾條約》恰塔爾加線以西都要割讓給希臘。

    不過凱末爾主導下的土耳其大國民議會並不願意承認奧斯曼帝國與列強簽訂的《色佛爾條約》,畢竟條約內容太過於屈辱,連奧斯曼帝國的首府伊斯坦布林都被國際共管。不論換成誰都不會同意這樣的條約內容。而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在談判無望的情況下,於1921年發起反抗。在軍事上與希臘的戰爭中取得多個勝利,收復了一些國土,還使法國、義大利放棄對《色佛爾條約》的承認。最終協約國只好同意廢除了《色佛爾條約》。雙方在瑞士的洛桑進行了新一輪的和談。

    雖然土耳其保住了東色雷斯等部分土地,但卻放棄了在阿拉伯、塞普勒斯的領土要求。而《洛桑條約》也確定了現在土耳其的版圖。

  • 6 # 國際工程貿易資訊

    這是兩次巴爾幹戰爭、意土戰爭與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希臘獨立時獲得一些島嶼,義大利把土耳其打敗,又從土耳其獲得一些島嶼,後來二戰義大利戰敗,這些島嶼劃給了希臘,儘管土耳其反對,但是因為土耳其是二戰中立國(參戰很晚,忽略不計啊),美蘇英中法都同意義大利把愛琴海島嶼割讓給希臘,土耳其反對無效,所以愛琴海島嶼都是希臘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狼》教會了你什麼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