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到現在很多書法家的字都寫得很好,我們學習書法能不能從今人學起呢?
4
回覆列表
  • 1 # 拙淨齋

    古賢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的書法瑰寶,為我們學習書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學習門徑,帶來了許多方便。各種書體似乎都很完美,不可逾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各種書寫形式、體式都有人嘗試過,再變化,似乎已不可能。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等已成為學書者的偶像,令人望而生畏。而當今,也出現了不少名家。他們的作品有的水平很高,也有一些有獨到之處。

    那麼,學習書法是不是“古人”和“今人”的都可以學呢?

    筆者認為,學書者需要學習古人,學習傳統,舍此,就會成為無根之木。

    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你模仿的書家若是“上”,你也僅得“中”,若是“中”,那你就僅得其“下”了。而由於古人的書寫工具均為毛筆,書法也是從小的必修課,同時,對書生們的前程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再加上受制於科技水平,在書法上投入的精力巨大等各方面原因,很明顯,古人的書法即為“上”。我們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視書界,而不能坐在井底仰觀名流,不要做拾人牙慧者。現代人的書法可以觀賞、研究、參考、借鑑,但不可模仿。否則,路子走歪了,再走回頭路,難矣。

    但需要注意的是,想學得完全像古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今人與古人因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個人的學識、經歷、修養、性情等不同,不可能學得完全像,得其精神足矣。

    學古人,首先不可畏懼古人,認為他們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不可被古人的完美所嚇倒,雖不敢奢望超越,但起碼應該有自己的風貌。否則,永遠只能做古人的奴隸。

    其次,不可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學傳統是為了打基礎,越雷池是為了創新。

    歷代書法大家,無不是先“入古”,再“出古”的,這從他們各自的“書論”中,便可窺其中端倪:

    唯初學者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易於成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摹臨。 ——南宋.姜夔《續書譜》

    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大要臨古人墨跡,佈置間架,擔破管,書破紙,方有功夫。——明.解縉《學書法》

    臨池之法:不外結體,用筆。結體之功在學力,而用筆之妙關性靈。苟非多閱古書,多臨古貼,融會於胸次,未易指揮如意也。能如秋鷹博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筆之法得之矣!——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先資政公曰:凡書未成家者,宜日與古貼為緣,無論何貼,皆足以範我筆力。——清.梁章鉅《學字》

    學書須步趨古人,勿依傍時人。學古人須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清.梁讞《平書貼》

    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惟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北宋.黃庭堅《論書》

    學書一字一筆須從古貼中來,否則無本。早矜脫化,必規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繼採諸美,變動弗拘。斯為不掩性情,自闢門經。——清.梁讞《學書論》

    近人不知其用力所自出,專攻近體,可謂數典忘祖矣,焉能卓然以自立哉!——清.範公勉《書法述要》

  • 2 # 度道書法

    這個要看你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書法的三個作用:1.修身養性。2.書法大賽拼技法。3.記錄當下,傳承歷史。

  • 3 # 當代尚書院

    書法學今人是十分危險的,幾乎是書法學習的自殺行為。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舊習入髓,長此以往,日久積患,等於自殺。 學書法,一定要取法先人,不師現代,溯本尋源,取法乎上。

    比如學魏碑書法,你就一點要去北朝北魏碑刻去找,哪怕斑駁難學;要學楷書,就一定要去大唐楷書裡探個究竟;學行草書,就要去晉代手札裡去臨個酣暢淋漓。

    書體的演變,是伴隨著漢字的演變和。篆、隸、草、行、楷書,都是中國文字演變與發展的載體,是中國文化發展的產物,有著必然聯絡,這些演變和相互聯絡,同時伴隨著書寫、紙張工具等的變化而發生,每種書體都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達到它的極盛期和高峰期,有精華,亦有糟粕,有官方,亦有民間,博大精深,唐代楷書的巔峰,標誌著書法五體的成熟。

    篆在秦,隸在西漢,草在東漢,行在晉,楷在唐等。

    以後雖有發展,比如元有趙體楷書,宋代行草有較大發展。但都沒有超過各自極盛期的水平。所以,要取法乎上,必須溯本尋源。

  • 4 # tigeer1

    不學今人學誰呢?想被認可,古人不會來評批褒獎了。蘭亭放在今天的大賽中也難獲獎,學古人有何用。可是今人又讓你取法乎上,上者古也。矛盾糾結呀,書法方向迷失呀

  • 5 # 書揚文化

    能啊,太能了,絕對可以的。

    在往常的書法的學習中,我我們都是在亦步亦趨的學習古人的東西,其實學習古人是為了從古人的作品中吸取好的養分,是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並且變成自己的,這是終極的目的,並不是說為了單純的要和古人一模一樣,這是一個很片面的理解。

    其實,學習書法的樣式有很多種,

    在古代的時候,書法的學習並不是一直都是學習古人的,當時人的作品就是很好的學習的典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黃庭堅學習蘇軾的書法作品。眾所周知,黃庭堅是蘇軾蘇門四學士之一,也是後世成就最高的蘇軾的學生。蘇軾和黃庭堅亦師亦友,黃庭堅不僅在文學上深受蘇軾的影響,在書法的學習上黃庭堅也直言不諱的說自己就是學習蘇軾的書法,我們從黃庭堅傳世的許多早期的作品來看,很多的書法作品中都有很深刻的蘇軾的影子,古人都這樣,為什麼我們不能呢?

  • 6 # 不二齋

    能,但是這個回答容易誤導人。

    1、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學起”二字,初學書法,今人的字更容易理解,好上手,可以作為學習古人書法的一個跳板,等稍有基礎便轉學古人。

    2、硬筆書法由於是以使用為主,是完全可以學習今人的。

    3、但是如果想寫出自家面貌,在書法上有點成績的話,必須要學習古人,古人留下來的作品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經典,經典是不會過時的,是永遠的時尚。

    4、不管在什麼領域,好的東西總是讓人視野開闊、耳目一新,書法作為一門中國特有的獨立的藝術,更是講究取法,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得其下下。”

    5、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今人的好的作品,未必有那麼好,甚至是不好的。

  • 7 # 蘭齋弟子

    可以。不過,同樣化精力和時間,為什麼不挑好的帖學?取法乎上 僅得乎中是有道理的。話又說回來,向今人學習會直接點,臨今人的字更容易些,這也是事實。

    今天的作業完成了。

  • 8 # 茶與書法

    選帖,如同拜師,拜所選字帖的作者為師。要寫好字,就要拜名師。名師,才能出高徒。重點中學、重點大學每個人都想進,為什麼?就是因為有名師。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無所得矣。”詩宗韓、杜、蘇三家,自是取法乎上之意,書學歐顏柳趙四家,又何嘗不是呢?

    中國古代書法,歷代人才輩出。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虞世南、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等古代書法大師,幾乎每個中國知識分子都耳熟能詳。他們在書法上的造詣,幾乎臻於完美,可謂達到了化境。他們的作品歷經了一代代文人的精鑑和評定,最後被奉為法帖。而今人沒哪個書法家的作品,能真正稱得起是“法帖”。顯而易見,選帖應該首選古代的法帖。當然這也不是說今人書法就不可學習,而是應該在精研傳統之後再吸收現代大師的一些長處。

    戀上八雅,邀你一起練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自體脂肪豐面後面部會有彈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