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池4
-
2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青春是絢爛芬芳的花季,每個人都渴望在燻得遊人醉的春光裡綻放,只為美人折,這就是總讓人懷念的“芳華”,稍縱即逝的“芳華”。馮小剛的《芳華》不過是用電影的方式訴說了晏幾道筆下“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或是樸素唱的“那片笑聲讓我想起那些花兒,她們都老了吧,她們還在開嗎?幸運地是我曾陪她們開放。“
對青春的眷念,不止是因為它的短暫,美好,根本是因為,這時期,多數人從假裝大人到真正長成大人,從懵懵懂懂過渡到認識了自己,明白自己要什麼;這時期,友情來得容易,維護成本也很低,很容易找到歸屬感。因為不夠成熟,沒有形成獨立的三觀,急於從身邊人的評價認識自己,獲得認同感。學校,部隊這些集體生活,恰好為我們提供了交往的平臺,固定的,規律地生活使我們很容易與他們建立緊密的聯絡,扮演我們想要扮演的角色,春暖所以花開;這個時期,只要融入集體,就不用害怕孤獨,只要接受集體既定的生活模式,就可以輕鬆迴避“我是怎樣的存在,我該如何存在”這個常讓人困惑,甚至痛苦的問題。
從小缺乏關愛的小萍,原以為進入文工團這個大集體,就可以擺脫拖油瓶的命運,獲得一直以來渴望地愛。但誰讓她是半路進來的成員,林丁丁這個小團體,為了顯示自身的中心性,難以避免地要孤立,排擠新人,其她成員為了避免也被孤立化,一般會選擇與團體站隊。這與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是一樣的情況,無所謂什麼善惡,不過是暴露了人性中的弱點。想起小時鄉下各村間因為地界劃定問題,兩個村民大打出手,其中不乏身處不同村的父子,翁婿等,平日裡他們也都是互相照應,無冤無仇的鄉里鄉親。 郝淑雯後來看到劉峰深陷困境,慷慨相助,不正說明她其實也有善的一面。花開兩面,一面是魔,一面是佛,成魔還是成佛,對於不成熟的,沒有穩固價值觀的青少年而言,主要決定因素還是環境。
至於活雷鋒劉峰,蕭穗子有句算是說對了,他更願意犧牲,這樣就可以被當成英雄,被人歌頌。他渴望榮譽,享受被人需要,所以可以沒有底線,無原則地“學雷鋒”,這是低自尊的人對世人的一味地討好,這是他尋找自我價值的途徑。即便婚後,劉峰在妻子抱怨他整天呆家裡,不出去賺錢,他為討好妻子南下,結果妻子又跟人跑了。不是好人沒有好報,而是要做有原則的好人,不僅知道自己要什麼,也得明白該捍衛什麼。一面呈現著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形象,一面卻傾心於一個愛慕虛榮的女子,可惜你能給的只有體貼,溫情,而不是她要的榮華富貴。最後,劉峰與小萍走到一起,也算各取所需,並非真正的愛情。小萍渴望一個擁抱,甚者把自己凍病來獲取母親的擁抱,惦念劉峰十多年的也是為一個擁抱,而劉峰能給的恰恰是呵護式的擁抱。
小萍恨林丁丁,不止是因為是林丁丁害得劉峰被下放,分開了她在親身父親死後,剩下唯一關心,在乎她的人,還因為她內心無比渴望,珍視的溫情,竟被林丁丁無情地,甚者厭惡地拋棄,這對她的自尊是多麼大的打擊呀,莫怪她說“一輩子不會原諒林丁丁。”連帶著一起把文工團都給恨了吧,所以她裝病不肯當替補。她從進文工團一開始就是為了融入集體,擺脫過去的孤獨,無依無靠,要一種被認可,被接納的歸屬感,而不是為了當領舞。但是, 當衛生員救死扶傷的過程中,何小萍終於獲得了她一直渴望的認同感。只是後來被宣傳成英雄所帶來的過度關注,讓她迷失自己,這才是她精神失常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戰爭的創傷,月下獨舞應是喚起了她潛意識裡的自我。
這些年輕人如果是樸素歌裡的那些花兒,那劉峰應該是“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何小萍是陸游筆下“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經歷過的人總是特別懷念那個時代,因為那是個大變革的時代,不覺間改革的”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各自散落在天涯”。芳華過後,無論結甜的,酸的,苦的,還是澀的果,都曾奼紫嫣紅過。
-
3 # 扎西老媽
芳華俺還沒看,本來也沒打算看。
但是看了編劇之後,俺改變了主意。
她僅靠一支筆,讓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李安,張艾嘉,陳沖,高曉松為之著迷!
幾年前,馮小剛找到她,對她說: 你寫個文工團的故事吧。
於是,有了如今的《芳華》。
她,就是嚴歌苓。
1958年,嚴歌苓出生於上海。
童年時期正值60年代,
她從小愛看書,停學在家,父親大量的藏書給了她遼闊的視域。
《彷徨》、《堂吉訶德》、《復活》……
在同齡小孩以讀書為恥的時代,她並不不隨波逐流。
12歲時,她考入成都軍區歌舞團,成為跳紅色芭蕾的文藝兵。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20歲的她大膽主動請纓,
戰爭、鮮血、犧牲,讓她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寫作天賦被激發出來。
她將自己的體驗用筆記錄下來,創作了小說《七個戰士和一個零》。
1980年,她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心絃》。
之後進入魯迅文學院作家研究生班,與莫言、餘華、遲子建成為了同學。
3年後,寫出《天浴》和《少女小漁》。
她拋下所有國內的榮譽與名望,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攻讀寫作碩士學位。
不僅獲得藝術碩士學位,寫作最高MFA學位,成為哥倫比亞藝術學院百年來首位華人校友。
闖入好萊塢,成了著名的女編劇。
《人寰》、《一個女人的史詩》、《扶桑》、《寄居者》、《陸犯焉識》,
甚至她和勞倫斯“攪局”的愛情故事,被她寫成長篇小說《無出路咖啡館》。
在當代文學領域,她獲得中國大陸及臺灣幾乎所有的文學獎項。
登上美國《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
《少女小漁》《金陵十三釵》,《天浴》、《梅蘭芳》、《小姨多鶴》等多部小說,
被改編為熱播影視劇。
可以說,如果沒有她,中國的電影必將失色。
真正讓所有人認識她的,是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
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中國產影片之一。
細想起來,嚴歌苓真的是電影幕後的票房保障。
好劇本+好導演+好演員=好作品。
希望這樣有深度的作品別被天價的流量小花鮮肉們汙染了。
摳圖≠表演。
-
4 # 搞笑吹蛹猿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這個電影,表現戰爭的時長只有6分鐘,沒有出現任何一個敵人。而表現一個慰問舞蹈,卻足足用滿3分鐘完整演繹,裡面有親人! 一個舞蹈時長抵半場戰爭時長,這不是表現打敵人的劇,而是表達想念親人老兵的劇! 看電影要明白。不幸患病的英模何小萍,觀看隊友演出《沂蒙頌》時,隨著舞蹈音樂的演繹推進,何小萍在“願親人,早日養好傷……”的音樂中復甦記憶,她於是翩翩起舞,深深鞠躬……這段戲是《芳華》最重要的表達。“願親人,早日養好傷”,深熟於心的這句歌詞,把沉默幾十年的愧疚傾洩而出,問候幾十年傷了心的老兵,鞠躬逝去的芳華和生命……這是馮小剛的馮氏用意。其誠其善,老兵們在看電影時不一定看懂聽懂。要過年了,給老兵道聲尊重——“……願親人,早日養好傷……”時隔三十多年,深熟在心卻默默已久的一聲“……盼親人,早日養好傷……”橫空而出,這是緬懷和問候的噴薄,更是愧疚的痛哭,是時代的鞠躬!
-
5 # 黃至誠2
馮小剛的作品除了低俗、譁眾取寵和炒作,其實沒有一點意義。文藝工作者的作用是用寓教於樂的藝術形式楊善懲惡、宣揚愛國主義教育、提倡高雅、樹立文明、弘揚正義的社會風氣等等。但是馮小剛在這方面應該像馮小寧學習。馮小寧的作品:《紫日》、《黃河絕戀》、《北洋水師》等等。無不大氣磅礴、氣勢恢宏。音樂優美、景色迷人充滿正能量和愛國主義情懷。馮小寧才稱得上有良心和正義的文藝工作者。
-
6 # 曹純不純
對,你沒看錯,就是騷,用的就是這個字。就是這位小平胸,小鬍鬚,黑不拉幾的妹子,林丁丁。不得不佩服剛導的眼光。這麼文藝又飽含情懷的片子,用這個騷字來形容這位副角或許有失妥當,但時至今日,騷已經成為一個褒義詞,既然能如此貼切,也不在乎那麼多了。
對於這部電影我想說的有太多。馮小剛一直在折騰,一直想實現自己,得到認可,這次勉強算是成功了,終於不用再像一個潑婦一樣罵街了,先恭喜一下馮導。
這部電影話說是引起了共鳴,有些人是哭著看完的,期間我也曾差點動情,但是壞就壞在我忘了是哪個情節讓我動情。這部電影只是表現了70年代文工團的陰暗的一面,各種自私,莫然,拾人牙慧,落井下石,人走茶涼,我不曾看到它的美好。唯一的一個好人還給弄殘廢了,也沒有一個好的未來,唯一的一個善良的老實人卻遭眾人白眼,還給弄成神經病。
這部電影我不懂是引起了哪部分人的共鳴,歷史生活還原極度失真,再拿越戰為幌子拉情懷,馮導的手法越來越拙略。整部電影簡直就是碎片式串聯,給人一種急於把故事講完的感覺。戰爭場面一個敵人沒看見,我軍被打的落花流水,就連越戰這個情懷重頭戲也是匆匆幾筆帶過。劉峰負傷堅守現場那個鏡頭給人一種抗日神劇的既視感,不要太生硬好不好,好不好,大牛逼馮導?
故事又幾急匆匆的走到新世紀,當年各種頑劣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喝著茶吹著牛逼好不歡快,唯獨兩位主角慘兮兮的,過的人不人鬼不鬼。不要這麼狗血好不好,大牛逼馮導?
好吧,我承認馮導在爆一個社會的黑料,從古至今都是。
無力吐槽,說說女人吧。何小萍這種女孩子應該是受歡迎的才對,並不是每個男孩子都那麼不懂事。老實,善良,漂亮,還用功,哪個傻子不喜歡?那個年代應該一大把的男人去追這種女孩子,但是嚴歌苓同志,你捫心自問一下,你描述的都是實情嗎?或許你根本不知道實情,這個故事應該讓何小萍來講,而不應該是穗子,穗子只是一個旁觀者,她根本不懂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你不能讓何小萍發言,請你三思而後行,可以嗎?
此文純屬玩票,說說林丁丁吧,難怪男人都喜歡她。我沒有車,我沒有房,但是我騷啊。原來自古都是,男人愛騷女。林丁丁就是膽小自私還想找個鑽石王老五,而恰恰這樣的人都能如願,原來世界一直不曾改變。和各種男人搞曖昧,搞完了還要把人踹一邊去撇的自己一身清。林丁丁,你現在過得好嗎?祝福你一直好下去。
馮小剛偷著樂去吧,得虧你終於選了個好的題材,真正懂那個年代的人都老了,懶得理你,剩下了不懂的人哭著講情懷,傻傻的被你感動,我也是醉了。
馮導,你要喜歡煽情,喜歡老故事,麻煩你用點心,用心了自然會有好作品,並不是這次把觀眾煽哭了,你不用勞神費力的罵街了就證明你成功了,而是觀眾懶得理你了。
剛導,希望你能像一個男人一樣坦蕩,而不是一味的意淫。
-
7 # 初中物理劉老師666
電影《芳華》告訴我們:
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
你的好,
對有些來說就像一杯水,
喝了就沒了;
而你的不好,
就像一粒種子,
會生根發芽。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生活給了我們很多考驗,
我們學會了去接受和寬容,
如果有那麼一個人,
因為你的一點好,
就原諒你所有的不好,
那就好好珍惜吧!
因為大多數人,
只會因為你的一點不好,
而忘記你所有的好!
以愛人之心做事,
以感恩之心做人!
真正朋友不是用來利用的,
而是心靈上的互惠…
-
8 # 永恆神命
2017年年尾,和朋友去看了電影《芳華》,感覺還不錯。之前就聽她說這部電影有多麼多麼的好看,多麼多麼的感人,多麼多麼的有深度。她看的時候哭得多麼多麼的厲害(PS:這是她二次觀影)就這樣,她整天在我耳邊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地強烈推薦。那種感覺,就像有一千隻鴨子在耳邊唱著並不美妙的歌聲一樣。最後在他的強烈安利之下,我屈服了。沒辦法,看吧!多大點事呀!因為,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自己整個身體都被掏空了。影片講述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某軍區文工團的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在時代的激變浪潮中,演繹著各自截然不同的命運。感覺作品還是挺有深度的,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果然跟外面那些妖豔的賤貨不一樣。看了之後感慨良多,今天就聊聊自己的感受。權且當做是為《芳華》做一個遲來的觀後感吧。其中男主人公的命運是被那討論得最多的。這裡,我也聊聊自己對於劉峰的感受吧。關於本片,關於劉鋒,我最大的感受是:感覺自己不想再做好人了,這種感覺已經是第六次了。
01.為什麼劉峰活得那麼無私,那麼愚蠢!劉峰,作為影片的男主角,被稱為“活雷鋒”,“模範標兵”。當然,這是一個嘲諷的稱號。文工團的同事叫他活雷鋒的時候,也從來不會從內心深處尊敬他。反而會拿這個稱號來“情感綁架”他,讓他做原本並不屬於他分內的事。因為她們認為劉峰既然是模範標兵,就應該幫其他人幹活。就應該帶頭做模範,就應該帶頭做榜樣。她們對他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大到幫忙帶十幾斤重的行李箱,小到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連豬跑了,都要叫他去捉回來。然而劉峰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卻得不到她們一絲一毫的尊重與敬畏。相反,她們還心安理得的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所以,劉峰的這種無私,在她們的眼裡,是那麼的愚蠢。嘲笑,我們都嘲笑劉峰的無私與愚傻。
02.為什麼劉峰活得那麼順從,那麼無力!當劉峰拿到上大學的名額時,他明明可以緊緊捉住這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然而卻無私奉獻地把名額讓給了別人。當所有人都叫他幫忙幹活的時候,他明明可以不做那些本不應屬於他分內的事。然而卻不計所得,無怨無悔包辦了。當所有人都欺負何小萍時,他明明可以融入住這個集體,和她們一起欺負何小萍。然而卻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幫何小萍說話。當同事結婚沒有錢買沙發時,他明明可以置身事外,然而卻自告奮勇的幫助地,免費幫人家做了一對。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奉獻給了軍隊,奉獻給了戰友。然而卻換來了林丁丁的汙衊,郝淑雯的不信任,調查員的逼迫,政委的無情,聯防辦的敲架。他明明可以不做這一切,明明可以不做。憐憫,我們都憐憫劉峰的順從與無力。
03.為什麼劉峰活得那麼壓抑,那麼悽慘!林丁丁,因為劉峰向她表白被人發現後,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竟然冷酷無情,落井下石,汙衊了劉峰。郝淑雯,曾經幫劉峰交過一千塊罰款。但從他和蕭惠子後面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她從來就沒有相信過劉峰,沒有相信劉峰沒有解開林丁丁的衣服釦子。調查劉峰的調查員,在還沒有調查出事實的真相之前,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劉峰就是罪犯,把它當做罪犯來審訊。引誘,逼迫劉峰按照他們所想的交供。政委,作為劉峰的直接領導人,然而卻沒有給他提供任何幫助。在調查結果出來後,毫不猶豫,冷酷無情地把他下放到伐木連。最後,劉峰被送到了前線。聯防辦的工作人員,因為劉峰一個小的違規,就無情冷酷地敲詐,勒索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劉峰。毆打了劉峰的肉體,侮辱了劉峰的人格,踐踏了劉峰的尊嚴。惋惜-我們都惋惜劉峰的壓抑與悽慘。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最好的人,最後卻活得那麼悽慘。劉峰,那麼好的好人,最後得到卻是:他人的嘲笑,他人的憐憫,他人的惋惜。難道好人是被詛咒過的嗎?難道好人都沒有好結果嗎?說好的種因得果,因果相隨呢?說好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這難道就是好人命中註定的結局嗎?
嗚呼!悲乎哀哉!一曲悲歌斷人腸!感覺自己不想再做好人了,這種感覺已經是第六次了。所以,2018,我不想再做好人了。
-
9 # 六甲番人
《芳華》是懷舊主題的電影,主要人物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昆明軍區文工團的演員們,選材包括文工團的演出生活,對越自衛反擊戰,九十年代初海口開放初期的社會變遷等,應該說,主題和選材並無太多新意,一般來說,沒有新意的作品,不管是小說、詩歌還是電影,都是很難吸引眼球的,但《芳華》卻無疑是成功的,它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都願意花幾十塊錢去電影院觀影。
電影的色調有些冷,冷得幾近殘忍,何小萍是個善良的女孩,卻一直不快樂,她的親身父親在她六歲時就被坐牢了,繼父一家待之無情,她渴望媽媽的愛卻無法得到,唯一的一次媽媽抱著她睡覺還得靠她自虐發燒才換到,她本以為到了文工團會改變人生,但一切如舊,她繼續遭受各種歧視,唯一關心她的劉峰又被誣陷流氓調離文工團,後來她當了戰地護士,救助很多傷員,戰後卻因戰爭心理創傷,以及突然榮譽加身一時落差太大,患上精神疾病進了精神病院。
劉峰是文工團單位標兵,他熱愛生活,純樸簡單,喜歡幫助人,甚至甘願將珍貴的高考名額讓給他人,這樣的人是理應得到上天的眷顧的,但天公這段時間想是睡著了,所以劉峰被林丁丁誣陷,戰時又遇伏重傷斷了手臂,後來在海口販賣書籍還是各種不順利,期間老婆也跟人跑了。
所幸,電影的最後還是有了暖色調,劉峰大約在五十歲時生了大病,何小萍過來照顧他,從此兩人終於一起生活了,善良的人最懂善良的人,被不公的人才懂被不公的人,辛苦遭逢半輩子,終是有了風雨同舟的夥伴。
而芳華是什麼呢?劉峰和何小萍不是高大的樹木,不是花園裡的鮮花,他們只是矮小的灌木,只是路邊的野花,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芳華,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芳華,包括你我,我們綻放的年華不是讓人觀賞的,那是我們應有的美好,那是我們應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一樹《芳華》終有落盡時,這時的您,是否正在感慨青春易逝,斷送芳華又一年?
-
10 # 凡塵zhg678
電影作為特殊的聲畫成像的藝術表現載體,裡面包含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飽滿的人物形象,還有美麗的畫面風光以及完美契合的配樂。基本上這幾點電影《芳華》都做到了。我們這裡不談電影情節和人物結局,只是分享一下《芳華》的電影語言表現視角。影片開始就用了部隊文工團一群朝氣蓬勃青澀又靚麗的女兵展現了那個年代的一段舞蹈。女兵們跳舞時的大長腿完美演繹了專屬那個時代的含蓄內斂的性感和美感。流動的攝影視角帶給觀眾很好的視覺享受。《那不勒斯舞曲》配樂也契合完美。這樣的一個開篇立即帶領觀眾融進了電影的氛圍。後面還有一段激烈的戰爭片段也讓觀眾直觀的瞭解到戰爭的殘酷和血腥。裡面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應該算馮氏幽默:想入黨的都幫忙打掃豬圈,卻不關柵欄。致使豬都跑了。影片結尾的主題曲《絨花》不止錦上添花,也讓所有的觀眾感嘆芳華已逝命運無常的戲劇人生。總體來說,《芳華》絕對是一部值得你看倆遍的電影。
回覆列表
《芳華》是一個時代的產物,這部電影的音樂很好聽,就是故事連貫性不足。只有那個時期成長經歷過得人,理解這部電影的精髓。因為剪輯的緣故,故事情節跳躍性太強。好在,能觀賞的觀眾懂那段歷史,能聯絡故事的發展。這歌聲真的有時代感,聽的心如螞蟻在爬的感覺。想起過去的年代。就是電影的故事敘述的忒亂,跟不上時代感,瞭解那個時代的人還能看,但對現代人的觀賞有些混亂。這部片子什麼都沒有說明白,什麼意義都沒有闡述清楚,就一句話,沒有靈魂,沒有時代,也沒有藝術感,就是一幫閃過那個時代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