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賤賤科技館
-
2 # 小人物那旮旯
央媽又放大招了!
繼《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相繼爆紅之後,年底又推出一檔同樣讓觀眾眼前一亮的文化類節目——《國家寶藏》,聚焦於國家的頂級文物。豆瓣評分從最早的9.2分一路攀升,截至推送時,已經到達了9.5,看過的人都不吝於對這檔節目的讚美。
“對話歲月,萬語千言,歷史這本書,我們一起慢慢翻;一眼千年,光陰似箭,守護的故事裡,已過滄海桑田;再多溢美之詞都顯得蒼白。”
很多人表示看哭了!
那麼,有著高口碑和高人氣的《國家寶藏》究竟長什麼樣?
“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如此說道。
《國家寶藏》共10期,每期90分鐘,每集節目聚焦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以“故宮看門人”單霽翔院長為首的9大博物院院長坐鎮點評,李晨、王凱、梁家輝等27位明星守護人以小劇場的形式,傾情講述27件“大國重器”的前世今生。中國的國寶也“活起來”了,有人說,這就是中國版的“博物館奇妙夜”。
這檔節目的總製片人於蕾,從《非常6+1》、《詠樂匯》、《回聲嘹亮》、《開門大吉》到四屆春晚的總撰稿、總體設計,曾親歷過多檔大型電視欄目的創作和誕生。《國家寶藏》對於她來說,則是一次理想地實現,不計成敗。
於蕾在節目首播後動情寫下手記(部分)
看點一:製作精良的燈光舞美舞美高階大氣,臺上沒有過多的道具佈景,全靠一塊環形大螢幕,上一秒還是怡人的御花園,下一秒就切換為富麗堂皇的御書房。
看點二:27位明星“護寶人”節目中呈現的每件寶藏都擁有一位與之繫結的“國寶守護人”,他們將與各種不同的守護者一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解讀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
節目組為這些國寶選擇了27位明星“護寶人”,有我們熟悉的:梁家輝、王剛、王凱、劉濤、秦海璐、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璽、馬蘇等等等等!
明星在節目中主要承擔的是演繹文物的“前世傳說”,在一段幾分鐘的小品中介紹一件文物的故事。
於蕾說:“前世故事的劇本其實很難寫,很多文物的史料並不充足。我們希望小品可以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所以我們在儘量尊重客觀史實的基礎上,給劇本做了適度的戲劇演繹。”
比如說第一期節目中的《千里江山圖》,實際上關於《千里江山圖》所有的研究,都來自於畫中蔡京的那一段兒題跋。那麼,節目組就基於那段題跋大膽進行了合理猜想。
第一期出現的三位護寶人李晨、王凱、梁家輝都可謂非常重量級。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梁先生,他在香港出生長大,對故宮的感情不比任何人少。此前,在拍攝電影《垂簾聽政》時,他每天早晨都堅持去故宮“打卡”,在金水橋邊看完升旗才從正門進去拍戲。故宮的每一個角落他都一一走過。在整個對國寶的演繹過程中,始終飽含深情。
於蕾說,至於如何選擇明星守護人,節目組的初衷是希望可以有“人劍合一”的感覺。於蕾相信,在後面一個個節目中,觀眾會找到答案。
看點三:27組素人“守護團”每位明星都會在文物的“今生故事”環節,引出一組素人來共同講述。
在第一期節目中亮相的3組素人“守護團” 都非常的動人,絲毫沒有被明星搶走風頭。
他們是對色彩著迷的人。中央美術學院的者馮海濤,他專注《千里江山圖》卷的青綠之色長達四年,耗時兩個月時間複製了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圖》卷。非物質文化遺產“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唯一傳人仇慶年老先生,在深山老林獨自尋找礦物顏料,探索讓顏色“千年不腐”的秘訣,現在唯一的傳承人是自己的子女。
他們是一群熱情的故宮志願者。故宮的年輕志願者張甡,在故宮博物院號稱“瓷器問不倒”,只要是說起瓷器,張甡便是滔滔不絕。雖然已經在故宮陶瓷館做了5年志願講解員,但他依然對這份工作充滿了熱情與敬畏之心。除此,還有覆蓋了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階段的志願者登臺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他們是一輩子為故宮工作的家族。梁金生來自一個“故宮世家”,自其高祖父始,梁家連續五代人都在故宮供職,而他自1979年以來,也已在故宮工作了33 個年頭。他原是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負責過故宮150多萬件文物的保管、徵集和抽查。
看點四:九大館長組成點評天團節目除了明星現場,還專門設定了一個第二現場,由來自全國東南西北的9大博物館館長組成了“第一點評天團”。
他們分別來自:
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據說,故宮的這一期,一週前就在故宮組織了一個二十多個專家一起的看片會,經過所有的專家一起嚴審之後,節目組再次做了一些修訂。
即便這樣,一個節目也很難不被DISS,於蕾很坦然地面對爭議,“如果能夠引起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關心這個領域,喜歡我們的歷史,如果我們能給大家一些吐槽的料,也是功德無量吧。”
當然,最大的看點就是展出的這27件文物了!!!
安利於此,大家快去看吧!!!記得開彈幕!!!
-
3 # 心立方
《國家寶藏》是近期難得一見的優秀綜藝節目,目前只播出了一期,就獲得觀眾和網友一致的好評,隨著後續節目的播出,估計會引發更廣泛的熱議。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評價這節目為什麼會這麼火:
1明星嘉賓設計;
每期節目會請一些人氣明星來擔當嘉賓,而且請得都是演技派實力派的明星,如第一期就請了王凱,李晨,還有梁家輝,這樣的就讓節目極具綜藝話題,能夠很吸引觀眾的目光,這也是節目收視率高的原因。
2 .文化因素;
節目最主要的是介紹國寶以及圍繞著國寶的故事,並且由全國九大知名博物館來提供國寶,這就保證了節目的專業性和文化性,說實話第一期的節目三件國寶之前還真沒聽過見過,透過節目讓更多的人瞭解了傳世國寶,提升了觀眾的文化素養,有利於我們的增強民族文化信心,讓我們意識到燦爛悠久中國文化和歷史,併為之自豪。
3.故事性和趣味性;
比起以往的國寶鑑賞節目,用專業的口吻來解讀國寶不同,《國家寶藏》用一個個充滿的趣味的故事來展示每一件國寶的身世,這就保證了節目的趣味性 ,讓人耳目一新,不至於讓鑑賞國寶成為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雖然故事未必是真實的,但每個故事都蘊涵了一種精神,譬如梁家輝代言的石鼓就展示了父子之間的傳承精神,讓人非常感動,很多觀眾因此淚崩,一檔節目如果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那麼這款節目就一定差不了。
4.知識性;
節目裡不光介紹了國寶,還介紹了很多歷史文化知識,闢如開頭介紹說紫禁城為什麼叫紫禁城?(紫薇星代表天子,天子居住地為禁地,所以叫紫禁城)大家看過這麼多的宮廷劇估計沒幾個人知道,後面還介紹了《千里江山圖》的顏料組成和繪畫技法,讓人大開眼界,可見看節目的同時還能學到不少文化歷史知識,讓人開拓眼界。
總之《國家寶藏》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節目,文化性很強,趣味性也不錯,可以說是老少咸宜,比起單純讓人哈哈哈一笑的綜藝節目來說,這樣的節目值得每個人去觀看品味一下。
-
4 # 男閨蜜187206333
好節目,首先普及我們國寶知識,其次又新穎展現國寶傳奇故事,對我們理解和對國寶認識有幫助,希望這樣的節目多出現,這樣可以打壓無腦節目的生存空間。
-
5 # 娛樂劇匯
近幾年講文化有內涵的綜藝越來越多,這一方面滿足了我們的觀眾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濃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說明娛樂行業越來越多地承擔起社會責任走出了新的娛樂型別。當文化開始走下神壇,再不學點歷史,還能和小夥伴們好好聊天嗎?於是這部帶觀眾領略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寶藏》應運而生。
《國家寶藏》是一檔為故宮600年國家級寶藏特展進行的“文物海選”節目,邀請了全國九個頂尖博物館(分別是故宮、上海、南京、陝西、河南、湖北、浙江、遼寧博物館)參與競爭,每個博物館選擇三樣文物參選,各個館長坐鎮點評,最終由觀眾在網路上投票選出9件最具影響力的文物參展。
第一期介紹的是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推薦的三件國寶,分別是北京奧運開幕式背景的千里江山圖、一個瓶身包含各朝各代17種燒瓷工藝的“瓷母”各種釉彩大瓶以及飽經戰火散而復集的文脈見證石鼓。
千里江山圖的明星守護人是李晨,他演繹了北宋年間宋徽宗與18歲天才畫家王希孟的故事。王希孟就是那位用馬蹄邊的蝴蝶惟妙惟肖表現出“踏花歸來馬蹄香”之景的神童,他因此受到徽宗賞識親自調教,並給予最好的畫材,在感受了祖國大好河山以後做成這幅11.91米的青綠山水畫,比清明上河圖還要長。
單是看畫我們或許只是讚歎於畫的氣勢磅礴用色絢爛這些視覺效果,但其背後的成就由現代的中國畫家馮海濤和顏料非遺傳承人仇慶年先生的講述才得知。原來畫的繪製過程需要5層疊加,每一層都是精工細琢,用色都是採取上等礦質原料,歷經幾個月的磨製、水洗、晾曬得到的顏料,這樣的工藝畫出來的畫才如寶石般久經滄桑依然明亮奪目。
各種釉彩大瓶是乾隆年間的一件瓷器精品,這件官窯瓷器中器型最大、釉彩最多、工藝最複雜瓷器的明星守護人是王凱,他飾演了一個任性boy乾隆,在世人對其浮誇和炫耀的不理解,仍然堅持燒製這個風格華麗和集技藝大成的瓷瓶。因為每種釉彩的技藝和畫風都不同,所以在古代沒有精準計量儀器的條件下燒製這樣一件瓷器的難度係數可能也就是100億級那麼多吧。
在今生,各個故宮志願者處於對瓷器、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志願擔任講解員為遊客們提供科普講解和宣傳。他們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傳統文化守護者。
第三件石鼓簡單來說就是刻了古代文字的石墩子,這些個大傢伙看起來其貌不揚,但繼承了古代意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簡直就是海賊王中“歷史正文”的現實版。
在這些國寶的前世今生中,我們能看到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以及一代代藝術大家們乃至普通人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各位明星守護人也沒有因為這種片段化的表演而攜帶,真的都是在盡力講好國寶背後的歷史,後續還會有很多國寶,讓我們在娛樂之餘,一起品味文化吧。
-
6 # 曉霞181558838
不按套路出牌的《國家寶藏》一播出便“自帶流量”,不僅吸引了文化愛好者,還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的觀看,難道僅僅是因為明星的出現嗎?
綜藝是《國家寶藏》的外殼,內裡都是嚴肅認真的文化。外殼可以吸引觀眾的視線,但真正讓觀眾在心裡燃起來的,是核心所喚起的對文化的認同感。很多人說,看了這個節目驚歎我血脈裡流淌的民族文化基因是多麼值得驕傲。
2017年被稱為“文化綜藝元年”,一口氣出了《朗讀者》,《見字如面》等一系列文化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年末的出現,相信是為這一現象畫上又一個傳承前啟後的逗號。
-
7 # 木懷南
梁家輝先生在錄製“司馬光”時的花絮。第一遍錄製結束時,導演這樣說:
可是,梁家輝先生並沒有露出絲毫的鬆懈,而是面帶驚訝,這樣問道:
導演也有些驚訝,問了一句:
梁家輝先生解釋說:
梁家輝先生很努力地在說普通話,如果可以更好,他堅持精益求精:
梁家輝先生評價《國家寶藏》:
最後,毅然說:“再來!”
梁家輝先生所言所行,立身立心立德。《國家寶藏》不僅僅是“為往聖繼絕學”,不僅僅是讓社會大眾去領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不僅僅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更重要的是,它還提供了一個平臺,為如今浮躁的某些人上了生動的一課!讓他們知道,這些文物的“前世今生”,其中所蘊藏的匠心精神,為保護國寶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這些優秀的品質才是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
8 # 鐘錶一點通
《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大火,可誰來揭開歷史的遮羞布?
央視《國家寶藏》自播出後迅速佔領文博探索類節目收視頭號座椅。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火了,也許是因為他的身份,也許是因為他的敬業,但更多的可能還是對他孜孜不倦的卻又萌萌的推廣故宮文化的認同。與此同時,之前火爆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也再次回到大家的視野,修理鐘錶的王津師傅也再次贏得大家的認可,也許是因為他的簡單,也許是因為他的執著,但更多的恐怕還是他內斂中深深的透出的與世無爭的優雅。
這是一群可愛的人,更是一群可敬的人,他們讓殘缺的文物重獲新生,他們讓蒙塵的歷史重見光明。走進故宮,彷彿進入了一條時光長廊,9731個房間,每個房間都塵封著一段段動人心魄而又耐人尋味的往事。
因為王津師傅,一大堆精美絕倫的鐘表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光華四射的刺激著我們的瞳孔,美輪美奐的讓我們開始懷疑人生。單霽翔院長也在那次成名的萬言演講中專門提到,18世紀,世界上最好的鐘表不在歐洲,而在中國。對此,沒有任何人表示質疑。單院長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幸福的臉上洋溢著自豪。在他的心中,這些文物就像自己的孩子,孩子有出息,當父母的自然打心底高興。
但老實說,這種自豪來的有些耐人尋味而略顯詭異。因為這其中的所有鐘錶,絕大多數都不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啊。然而奇怪的是,並沒有人為此感到絲毫汗顏,所有人都感到理直氣壯,故宮的藏品,自然屬於中國,至於來龍去脈,重要嗎?
鴉片戰爭後,一群強盜來到了中國。坑蒙拐騙偷外加強搶,掠奪了不計其數的珍貴文物。直到今天,我們老祖宗的很多寶貝依然靜靜的躺在他們的博物館。
而故宮的這些文物呢?莫非也是我們也曾在歐洲幹過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NO,NO,NO,仍以鐘錶為例,說來你可能不信,這些代表當時最高水平的鐘表是被一些熱愛中(jin)國(qian)的國際友人漂洋過海、萬里迢迢的主動送到中國的。
Excuse Me?洪洞縣裡居然還有這樣的好人?
公元1602年,義大利教士利瑪竇給萬曆皇帝帶來了兩件禮物,一大一小兩座自鳴鐘。萬曆帝見之狂喜不已,贊為神物,愛不釋手,當即賞賜了大量金銀財寶。
精明的外華人看準了這一點,在財富的刺激下,他們開始天馬行空,千方百計的開動腦筋,花樣不斷翻新,讓車馬動起來,讓人物活起來,讓花兒開起來,讓鳥兒叫起來,讓日月斗轉星移,極盡奇巧之能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當然,他們做這一切,並非出於國際主義友好精神,也不是出於對中國的無限熱愛,更不是出於對中國皇帝的敬仰,他們只是很純粹的關心這些巧奪天工的鐘表能不能換來整箱的珠寶、整船的金銀。
客觀的說,作為承載時間符號的標誌,鐘錶本就不應廉價。即使到了今天,每個成功人士也總會花重金為自己精心準備一塊手錶,而絕不會佩戴哪怕走時實際上可能更為準確的幾十塊錢的電子地攤貨;但凡小有成就的家庭,也總會在家中最顯眼的地方,擺放一臺古色古香的實木座鐘,為家庭成員的起居報時,而絕不會用一臺哪怕功能實際上可能更為齊全的電子鐘充數。這不是炫富,而是一種儀式,是對時間圖騰的一種崇拜!
對時間的尊重,是華人刻在骨子裡、流淌在血液中的本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為了精確計時,幾千年前,就出現了圭表、日晷、漏刻、更香等計時工具,故宮博物院就有相關的藏品,其設計之巧妙、製作之精緻,即使放到現代,同樣令人歎為觀止。
到了近代,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也不斷被華人所接觸。按說以中國當時的國力和科技水平,差距其實完全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被彌補的,特別是在這些儘管貪財但卻熱心的外華人把自己國內的頂尖產品送到中國後,雖然是有償服務,但那可都是花錢都買不到的核心技術啊。可為了維護自己脆弱的統治基礎,作為最早接觸到西洋機械文明的皇室,罔顧其中蘊含的強大恐怖力量,反而弱智的斥之為奇技淫巧,並喪心病狂的禁止官方和民間進行相關的研究,短視的實行愚民政策。
拋開其中深刻的時代侷限、統治目的和政治內涵,單就鐘錶來說,皇帝關心的,只是自己收藏的鐘表夠不夠新奇,值不值得賞玩;官員關心的,只是自己的貢品能不能博皇帝粲然一笑,繼而龍顏大悅,為自己的仕途鋪平道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至於發展技術自己製造,等到轄區內的鐘表水平能與西洋鐘錶相媲美的時候,自己可能早就高升或者離任了,所以,沒人會舍近而求遠,舍易而取難。甚至,直到如今,中國生產的鐘表仍然只能使用日本和瑞士的機芯,所有生產廠商都只顧著掙錢,買來機芯,自己打個殼,包裝好就可以坐等進賬,簡單輕鬆至極的賺錢,何樂而不為?在上海閔行區的紅星美凱龍吳中店五樓,有一家全國最大的高階機械鐘專賣店,裡面賣的鐘全是來自德國、英國、美國的機械鐘,中國產鍾根本沒有機會進門。
沒有人知道這個恥辱還將延續多久……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向來不是華人的優良傳統。
但時間絕不是玩物,任何試圖玩弄時間的人必然會受到時間的懲罰,前人不願栽樹,後人永遠只能頭頂烈日。於是,中國的皇帝坐擁幅員遼闊的山河,坐擁難以計數的人才,卻只能依賴外華人的別有用心的施捨和欲壑難平的貪念,才能得到最高階的鐘表,卻無關時間。而民間仍然只能沿用幾千年前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原始計時工具,甚至是靠打更這種人力裝置,才能滿足對時間最基本的需求。接下來,這種愚昧和落後將會蔓延到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的方方面面,直到列強的堅船和利炮停在了家門,直到敵人的槍口和刺刀頂到了腦門。
這又是何等的臥槽!
故宮的文物,是一場意淫夢,每個人都沉醉於其中的輝煌燦爛,卻忘了我們曾經遭受的苦難和屈辱;故宮的文物,是一塊矇眼罩,每個人都只看到高高在上的座上賓們的意氣風發,卻忘了被遺棄的嗷嗷待哺的芸芸眾生;故宮的文物,是一方遮羞布,每個人都被光鮮亮麗的濃妝豔抹刺激的眼花繚亂,卻忘了那些血肉之軀在槍林彈雨下的千瘡百孔。
沒錯,我們現在足夠強大了,有足夠的底氣面對過去;我們現在足夠富有了,有足夠的資本贖回曾經。可是,還是請大家認真一點,莊嚴一點,清醒一點,羞愧一點,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因為,儘管這一切早已遠去,可將來的挑戰仍然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故宮無錯,文物無錯,錯的只是我們這些不求甚解的看客;
時光無錯,歷史無錯,錯的只是我們這些不以為然的過客……
-
9 # 林澄i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然而很多歷史文物都在流失當中,主持人張國立在節目中談到,“這個節目很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上下五千年,這個一個國家歷史的長度,更是一檔節目的寬度。
《國家寶藏》在節目中播出的文物都是一個朝代的象徵,如《千里江山圖》、各種釉彩大瓶、越王勾踐劍...這些名字是既熟悉又陌生,對於新一代人來說,我們認識的不過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圖片,卻從未了解過他們承載的沉澱歷史,在我們的眼裡“國寶”不過是他們的代名詞。
《國家寶藏》推出小劇場嘲諷乾隆審美,官方“吐槽”,笑點滿滿,戳中廣大年輕受眾的點,也在網上掀起了一股熱潮,很好地宣傳了節目。
《國家寶藏》這檔綜藝節目讓我們認識到了“國家寶藏”的前生今世,他們並非是冰冷博物館裡的陳列,更多的是我們的歷史。讓文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活”起來,這是《國家寶藏》最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意思
-
10 # 宋小君
這點很值得讚賞,其次迴歸到主題,在我看來,
《國家寶藏》是有爭議的節目。
值得讚賞的一面:
9家重量級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國之重器,平時我們自己走進去博物館,也不懂考古學,也不懂歷史,就看不出來什麼“內涵”,只能單純的看“外貌”,然後就是拍拍拍。
去趟博物館,隔著玻璃,拍拍拍,拿到的圖,光澤,角度有各種問題,而國寶網上的高畫質圖眾多,意義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第一次去臺灣,走進國立故宮博物館,會第一個拍翠玉白菜,因為它最有名,我上次去看,蘇東坡的字畫沒人觀賞,翠玉白菜那裡一群人裡三圈外三圈的拍攝,然而字畫才是無法估值的。
但有了這個節目,聽著專業大牛去講解,會讓我們走進過去,走進乾隆爺的世界,走進《千里江山圖》,在看到文物時,那感情就不一樣了。就像一個姑娘,你看著外表挺好看的,瞭解後發現她有很多愛好和你相同,就有了所謂的共同話題。
值得吐槽的一面:
太娛樂性的時候缺少真實性。大家都拿乾隆的農家樂審美取笑,是因為節目為了讓大家可以傳播,但是會不會傳播傳播,我們就真的把乾隆當成這樣的水平來看待?
對一個歷史人物,一個皇帝的三觀評價,靠一個段子?靠一段自我演繹的前世今生?
我們要問自己一句話,真的想了解文物,除了《國家寶藏》,還可以看什麼?
透過文物的前世演繹瞭解過去的人文歷史,將歷史再現,是好的。
但這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歷史,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譬如《鐵齒銅牙紀曉嵐》,看過電視劇後,大家覺得和珅挺好的,那是因為電視劇把這個角色塑造的很可愛,可歷史中的和珅真的是這個形象麼?
我建議看《國家寶藏》時,針對喜歡的文物,看完後可以查查資料,哪怕只是查查百科全書,查查相關人物的歷史,可能都會比單純地看節目,帶來的認知要更全面些。
-
11 # 連子萌萌萌啊
2017年年底,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推出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以千年的歷史文物為載體,用綜藝的表達方式,向我們講述一件件國之瑰寶的前世今生,揭開珍藏文物背後的文化寶藏。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它留給我們數不盡的財富,物質的,精神的等等,而這其中最為典型的要屬歷史文物。文物不是冰冷的器物、無聲的存在。它承載了我們民族燦爛的文明,傳承了我們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維繫了我們的民族精神。
《國家寶藏》由央視與故宮博物院等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合作,共同探討文物背後的故事。節目的背景是為故宮六百週年特展舉辦的一次“文物選拔”,每集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三件鎮館之寶。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講述文物們的前世今生。這27位明星國寶守護人以“小劇場”戲劇表演的方式講述,把在文物身上所發生的事表演給我們看,讓我們更加具體地瞭解文物的前世今生。九大博物館館長的坐鎮與點評,讓節目有了莊重與權威的氛圍,不會因為明星的加盟而讓節目綜藝化。
這檔節目在播出不久,就廣受好評,收穫了大量觀眾,其中包括許多年輕觀眾。因為是為了故宮六百週年特展而進行的文物選拔,節目開通了微博、微信互動通道,由觀眾投票選出心中的國寶,這樣一個環節將節目與觀眾聯絡到一起,不會讓節目顯得“高高在上”,距離觀眾十分遙遠。
在《國家寶藏》第三期節目中,河南博物院推薦的雲紋銅禁,在2500年前由“失臘法”製成。節目在講述雲紋銅禁的“今生”故事時,重點突出了古代技藝的傳承與創新,講述了製造飛機發動機渦輪葉片的熔模鑄造法,其實是由古老的“失臘法”演進而來。跨越2500年的時間維度,雲紋銅禁與飛機發動機渦輪葉片緊密相連,他們都是我們探索求知、傳承創新的見證者。
近年來,社會環境泛娛樂化嚴重,急需文化給養。央視先後出臺了《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等文化節目,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一定的文化滋養。而《國家寶藏》更是將文化類節目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引導我們不斷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信。每一種文化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國家寶藏》彰顯出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文化的滋養,需要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不斷地傳承與創新。
-
12 # 三日打魚
《國家寶藏》看了一期,被圈粉了!
魚娘上了20多年的學,感覺都白上了,原來自己啥也不懂!嗚嗚~~
頭一次被祖國這麼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深深震撼到了!
就“佩服”兩個字!
如果魚娘娃再稍微大一點,肯定是會帶著他看的!因為這個節目真正將文化進行了科普,這真的很難得!魚娘也頭一次學到了這麼多文化知識,顛覆了以往的認知。
好吧,魚娘也來北京9年了,頭一次知道紫禁城為什麼叫紫禁城?
古人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而“禁”就是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閒雜人等不得來此。
看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我等是如此孤陋寡聞,只有膜拜的份!
Bingo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色彩體系完美的國畫,當年原來是這樣畫出來的!
先不說畫五遍不說,裡面的顏料,都是我等平民想不到的,基本都是從寶石或者藥材裡提取的。而且,都必須是寶物裡的上品!好吧,原來我們在九百多年後在看《千里江山圖》上看到的這種光澤,原來都是寶石。
現在還有誰敢說:我窮得只能吃紙了,因為我們連紙都吃不起啊!
石綠,來自於孔雀石或綠松石。
青色,來自於青金石。
漁夫身上的白色,來自千年的貝殼化石,比如硨磲,才能保證千年不黃。
畫上刷的膠,是阿膠。上等阿膠是畫畫用的,中等的阿膠才是用來當補品的,包括首飾,上品也是用來畫畫的。
綠水青山,原來真的就是金山銀山啊!
Bingo二:乾隆原來是古代的塗鴉狂魔
瓷器、書畫、金石只要是他看上的,都要在人家作品上題字寫詩!哼,有些書畫題個字蓋個章也就算了,還要反反覆覆的來幾次!
哈哈!
王羲之:我的《快雪時晴帖》被你蓋了多少大章,蓋章就算了還題字!!
還在旁邊寫了個巨大的【神】字。
乾隆要不要這麼可愛啊!
面對被氣活過來的王羲之乾隆說:批註是為了讓後人理解……
黃公望加碼吐槽:看來老夫的《富春山居圖》太深奧了,得題55處字後世才看得懂。
看得出來乾隆是真愛這些作品!
哈哈,除了題字外,乾隆還有著蜜汁自信的炫技野心和農家樂的審美……我就是要把瓷器做成花裡胡哨的感覺!
Bingo三:原來最寶貴的是一塊石頭
這石頭竟然還有這麼顛沛流離的生世:每逢亂世就消失無蹤,盛世一統便橫空出世。
秦時祖先們的一份心意,他們把古時的文字、文化刻在石鼓上,希望後人可以傳承與發揚。
唐初,十面石鼓被一個放羊的老人發現,“安史之亂”期間,石鼓又被倉促移至荒野,掩埋起來。到了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石鼓被移到了鳳翔文廟。又過了幾十年,由於五代十國的戰亂,位於關中的鳳翔淪為戰場,石鼓再次下落不明。直到宋朝建立,宋仁宗下旨尋找石鼓,時任鳳翔知府的司馬光之父司馬池找到了九隻,唯獨唐朝遺失的“乍原”石鼓依舊沒有訊息。再到……後面……後面又是翻秦嶺,又是在四川,又是在南京,又是在北京……
這石頭的一生堪比狗血電視連續劇啊!
魚娘也終於明白誰說華人沒有信仰,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的文字和歷史!
這三樣東西分明就代表了我們的藝術,財富,文化!
更明白了:
沒文化那是真的可怕!
-
13 # 路見不平就上手
看了第一期被王凱的乾隆爺圈粉了,這個故事太有梗了再加上王凱演技好有張力,小劇場也能演的跌宕起伏的,笑死我了。後來查了故宮乾隆時期瓷器才知道,這個時期燒瓷技術已經登峰造極了,所以才能造出來舉世罕見的各種釉彩大瓶來,看到好多人吐槽乾隆做大瓶的審美,我覺得本來這個大瓶也不難看誒,畢竟各代名瓷花紋固定就看排列組合唄,而且排列方式還有強烈的政治意涵。乾隆爺也是挺天才的。
幫凱凱王打個廣告,新電影2018.01.18上映
-
14 # 殺姐電影
“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張國立老師的這句開場白,道出了這個節目的整體基調——幽默詼諧,又不失豪氣、輕鬆活潑又不失內涵。
舞臺效果堪比春晚,並且沒有廣告植入,全程聽不見“柔光自拍,照亮你的美”
僅播出一期,豆瓣評分就已經飆升到9.4,幾乎零差評!
27位明星守護人,從當紅流量小生再到實力派影帝,娛樂與歷史的相結合,讓知識不再那麼枯燥,更是吸引了一大批90後甚至00後的觀眾。
李晨,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故宮有著深厚的感情,言語之間掩藏不住對文物的敬佩感。
影帝梁家輝,當時因為拍攝電影《垂簾聽政》,在故宮住了半年“每天早晨都堅持去故宮‘打卡’,在金水橋邊看完升旗才從正門進去拍戲。
他也笑稱自己是半個故宮人。
在展示文物方面和介紹歷史上,《國家寶藏》除了演繹背後的故事,還會挖掘小內容,來引發好奇。
第一件文物是《千里江山圖》,出自北宋天才畫家王希孟之手,繪製這幅作品時,他才18歲。
這幅畫最厲害的是,雖然經過了千年時間的洗禮,其顏色依舊璀璨豔麗,散發著光芒。
原來這幅絕世佳作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所用顏料都為稀有的寶石研磨,經過160個小時人力勞動,更要經歷前後至少5道上色工序才能完成。可謂是來之不易!
第二件是乾隆年間的各種釉彩大瓶,就是傳說中,集結了歷朝歷代最名貴的17種釉彩的“瓷母”,燒製成功率僅有0.0023!
隨著守護人王凱的一句“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的威武霸氣,讓觀眾再次深深佩服中國悠長的歷史文化。
在感動與自豪之餘,張國立老師還不忘變身段子手,節目播出後,乾隆皇帝的“農家樂審美”也在網上火了。
第三件是由梁家輝守護的石鼓,石體上大篆體718個文字現僅存327個,石鼓上刻的文字稱為石鼓文。
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狀若"倉頡之嗣,小篆之祖"。就書法層面來說,石鼓文屬秦文大篆類,介於西周金文和秦小篆之間,又稱"籀書",是中國文字發展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也有人說是今天漢字的"祖宗"。
梁家輝說:“我覺得看一個民族多偉大,就看他的文字。很多國家的文字都已經滅亡了,但是漢字的生命力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我們每天都使用漢字,不覺得多偉大。可是中國方言這麼多,沒有文字,怎麼交流?”
而石鼓背後的故事感人至深,講述了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梁金生,自其高祖父始,連續五代人都在故宮供職。
他的爺爺梁廷煒,曾在1933年參與過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物搬遷。上百萬件故宮文物走遍了中國,卻無一丟失,創造了二戰史上文物保護的奇蹟。
這份工作,梁今生一干就是30年,見證了故宮三次大型文物清理。
其中最近一次文物清理工作歷時七年,工程浩繁。大到石鼓,小到玉扳指,故宮180餘萬件文物,一件件清點核對,數的是數目,更是前輩們的無私奉獻與犧牲。
當看完這第一期,我覺得我身上流淌的血液,在和祖國的大好河山、源遠流長的歷史一起沸騰,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古老的脈搏依舊生機勃勃,很多人都說,本來開心的看著,眼淚卻不知覺的憋在眼眶。
-
15 # 文化匠人館
我們又(you)雙(shuang)叒(ruo)叕(zhuo)的迎來了童顏不老何老師,這次的《國家寶藏》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感動、淚目”是看完這期節目的關鍵詞,無論是何老師的小劇場還是黃渤老師的那句“我就想回個家,怎麼就這麼難?”,無不讓人熱血沸騰。
閉關沉修5年後,王者歸來,湖湘文明寶庫湖南省博物館 推出的三件國寶分別是:
辛追墓T形帛畫
神秘又驚豔,以毛筆繪於絲帛,線條流暢,顏色富麗,歷經千年鮮豔如初;獨特的T形結構,上有日月同輝,中有天門交錯,下有龍海翻騰,展示著神秘上古傳說的眾多祥瑞與天、地、人和諧共生出的瑰麗景象。
長沙國丞相夫人辛追,人至暮年,丈夫、兒子先她離世,錦衣玉食難抵思親之苦。
一位神秘故人頻頻來訪,據說此人,其歌能解凡人奔波離散苦,其畫能通天地神靈永生路,她究竟會給辛追夫人帶來什麼呢?李建毛副館長和教育員黃婷婷現場揭曉T形帛畫上的影象密碼,開啟穿越兩千多年,通往“辛追娭毑”真實生活的神秘大門。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青釉籠身、褐彩詩文為飾,詩文和瓷器珠聯璧合,相映成趣,是唐朝長沙窯中的精品之作。它們早在1200年前便由海上絲路,遠銷海外,將東方大唐的文化和“中國製造”的標籤傳向了世界各地。
林安是地道的長沙人,更是長沙窯的鐵桿“迷弟”,他花費5年時間,用自己的雙腳重走1200年前的長沙窯海上絲綢之路,追尋長沙窯的足跡,親眼見證長沙窯的輝煌與璀璨。
皿方罍
迄今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全器以雲雷紋為底,飾有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雄渾莊重、富麗堂皇,可謂晚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
商周時期皿氏家族最具影響力的“方罍之王”隨著家族的南遷,沉寂三千年多年後才重現於世。明明是一體而生,卻在現世後久經離散苦,器蓋輾轉國內,而器身則幾易其主,飄零海外。
這對失散的“兄弟”, 近百年的回家路,黃渤那句“我就想回個家,怎麼就這麼難?”,王佳的那聲:“哥,我等你,我等你回家!”又讓多少人潸然淚下,商周時期皿氏家族最具影響力的“方罍之王”隨著家族的南遷,沉寂三千年多年後才重現於世。明明是一體而生,卻在現世後久經離散苦。
一段段精彩紛呈的前世傳奇,一個個熱血沸騰的今生故事。文物讓時光駐留,遠去的歷史跌宕鮮活。
它是有靈魂的,是一種信仰,它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讓流散在海外的國寶回家,是所有華人長久以來難以釋懷的情結!
璀璨如斯,唯嘆此生不負華夏!
-
16 # 大王過大年
特別好,這才是做綜藝的樣子。也同時告訴我們,你在作品中付諸了多少心血,就會有多大的成功。深深的diss了那群賣人設,炒熱點,搞抄襲的節目。舞臺,音樂,明星的演繹都是頂級的。節目中巧妙的diss,讓觀眾無法吐槽。。讓人們瞭解自己的歷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看一個好看的綜藝,增長自己的認識。從年初的《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到年底的《國家寶藏》,央視告訴我們,爸爸就是爸爸
回覆列表
科技感未來化的舞臺搭配傳統的中國風格 營造出洋氣的場面
幾大博物館也是基本囊括了中國大半的歷史和珍貴文物
國寶守護人也是有顏有品的明星演員
講述國寶的方法也很有趣
而不是透過繁瑣的文字或考古資料或歷史去支撐其價值
故宮首當其中 其實也有試水的意思吧
希望後面的國寶展示 故事講述更加有特色或吸引人
幾個歷史紀錄片就很不錯 更別說舌尖系列和航拍系列
btw 期待舌尖3和航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