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乘風破浪花朵朵開開

    快速找到主旨句整體來講,取決於三個方面。

    第一,閱讀能力的語法,主旨題目忌諱逐字逐句的閱讀,要迅速瀏覽文章,把握大致意思,這個大致意思說簡單了就是在長難複句或者句群中尋找主謂賓,清楚句子主幹。尤其是把握主語非常關鍵,主語丟了那主旨句就肯定找不到。

    第二,國考言語理解選擇的主要是精彩的議論文,本身就邏輯性很強,這個邏輯性在片段當中的體現就是關聯詞語的使用。所以我們可以藉助關聯詞語來迅速劃分出重點。比如,“但是”、“所以”這些詞語的前面一般不是重點,這裡其實講的還是語法,所謂偏正複句就是這樣的,有偏有正,正就是關鍵。

    第三,文章結構。主謂賓是搞懂句子意思,關鍵詞是迅速定位重點,文章結構則是最後做對題目的關鍵,文章結構並不一定靠關聯詞語來呈現,有很多議論文洋洋灑灑一大段有七八行,結果一個關聯詞語都沒有,那論點就需要自己根據文章意思來定位了,論點找到了,文章結構是並列還是總分就很清晰了。

    最後,言語理解是短期內難以提高的一個版塊,要想真想做好這個部分,要麼就臨陣磨槍靠語感,要麼就從現在開始研究議論文,你讀過的文章一定最後體現在你的分數里。

    有課教育祝您成功透過筆試。

  • 2 # 貴港中公教育

    在言語理解和表達這一題型中,不論是邏輯(選詞)填空或是閱讀理解,有相當一部分題目,題幹中有些詞能夠提示句子或文段結構,這對把握作者(題幹)的論述意圖、感情傾向都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這類詞即為關鍵詞,若能抓住這類關鍵詞,往往會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我們就結合真題教給大家如何尋找關鍵詞。

    (一)關聯詞

    關聯詞是連線上下文的紐帶,對理解文意、把握題乾重點具有重要意義。藉助關聯詞往往能較快理解題意。

    我們總結出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經常出現的關聯詞有以下幾類:

    1.轉折關係。典型如“雖然(儘管)……但是……”、“卻”、“然而”等,其一般將強調的重點後置。

    2.並列關係。典型如“不是……而是……”,其強調的重點一般後置。“是……不是……”則是將強調的重點前置。

    3.條件關係。可分為兩種,有條件的一般強調前者,如“只要(一旦)……就(便)……”、“只有……才……”、“否則”等等。無條件的則一般強調後者,如“無論……都……”等。

    4.因果關係。典型如“因為(由於)……所以(於是、以致)……”、“因此”等等,其大多強調結果。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是因為……”,其一般強調的是後面的原因。

    (二)副詞

    我們總結出言語理解和表達中常出現的副詞主要有以下兩大類:

    1.程度副詞。表示程度、等級等意義的副詞。如:很、最、太、更、非常、特別、十分、格外、更、更加、稍微、略微、還、還要、多麼、何等、過於、尤其等。

    2.語氣副詞。體現了作者說話的語氣,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並且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作者的立場、態度或情感。如:其實、實際上、事實上、倒、當然、明明等。

    (三)其他提示性詞語

    不過,文中出現的關聯詞、副詞等不一定都有提示作用,要學會鑑別、體會,如果考生一味尋找關聯詞或副詞作為解題的突破口,也會有造成理解失當的可能性。

  • 3 # 上海華圖教育

    2018國考言語理解備考如何快找主旨句?小夥伴們,美麗的上海華圖小編又出現啦!跟大家分享個故事:前兩天,有個參加過公考的朋友跟小編說:“曾經,有一個明顯的主旨句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我失分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一定好好學找主旨句的方法。”聽完這句話後,以解救全宇宙為使命的美少女——小編,立馬想到各位沉迷學習、無法自拔的小夥伴們可能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因此,小編今天特地給大家安利一款能幫助大家快速找到主旨句的“神技”——行文脈絡之總分總法。大家都拿好小板凳,往前坐啦!

    所謂行文脈絡指的就是文段的結構,作者的寫作思路。解主旨概括題時,可利用宏觀行文脈絡法切入。小夥伴們在中國教育界沉浸了這麼多年,肯定是熟悉行文脈絡的,而且最熟悉的就是經典的“總分總”式。可是很多小夥伴往往由於認為其簡單、常見,而忽視了很多細節方面的問題,造成了失分。凡是失分都是大事,我們都要嚴肅對待,解題神技即刻送上。

    “總分總”,總是重點,分是輔助證明,分輔助證明總,它又細分為兩種:一種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型,文段前部分提出存在的一個問題,中間部分對該問題進行分析(運用各種輔證方法分析問題的種類、問題產生的原因、問題引發的後果等),文段最後提出解決該問題的對策,看完是不是覺得很眼熟?那麼,解這一型別的題目,我們要知道的是文段後部分解決問題的對策句就是能承載文段中心意思的主旨句,因為提出問題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另一種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重申觀點”型,文段前部分提出了一個觀點,中間部分是對觀點進行論證(運用各種輔證方法進行論證),讓其更充分、更合理,最後重申觀點以加強讀者的印象和認可度,文段首尾共同完成對一個觀點的闡述。對於這種型別的題目,觀點句即文段的主旨句,做題時我們要瞻前顧後,選一個綜合首尾句的選項。好啦,知識點講完,圖圖,上真題!

    【例1】現在電影創作對熱門題材大肆重複利用,一個題材有市場,多方人馬就一擁而上,這不是健康的電影生態。相比之下,電影創作者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卻不多見,比如以傳統節日端午節、中秋節等為背景的開發,以及對崑曲、黃梅戲等民族藝術元素的利用都很少。一旦用心去挖掘這些中華民族文化財富,呈現在創作者面前的就是一座精彩紛呈的藝術寶庫,中國產電影也將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A.中國產電影需努力擺脫不健康的生態

    B.中國產電影將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

    C.中國產電影不能陷人題材重複利用的誤區

    D.中國產電影應該深人挖掘民族文化的寶藏

    小夥伴們,這道題文段首先提出重複利用題材的不健康電影生態以及很少對民族文化進行挖掘的問題,緊接著透過舉例論證對於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後亮出來“寶劍”——挖掘中華民族文化,並說明這樣做了後將會得到極好的結果。根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結構解決問題的對策句是能承載文段中心意思的主旨句,“挖掘這些中華民族文化財富”是我們要找的主旨句。我們看回選項,只有D項是最接近文段主旨句的表述。B項只是文段中提到的最終會出現的好結果,而文段強調的是出現這一結果的前提,即對策。所以,D才是正解。

    【例2】在利益多元、資訊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政府的施政離不開公眾參與。閉門造車、我行我素,很容易跟公眾產生分歧,並不得不面對來自社會輿論、維穩考量甚至上級機關的壓力。公眾還往往因為對決策缺乏預知性、透明度而對政府產生不信任感,影響政府公信力。從這個意義上,引入公眾參與是政府在施政過程中的必要選擇。

    這段文字重在說明:

    A.如何維護公眾的知情權

    B.公眾參與政府施政的必要性

    C.如何保證政府執政的有效性

    D.政府決策過程透明化的重要性

    這道題是“提出觀點-解釋說明-重申觀點”型別的,觀點句是文段的主旨句,文段開頭和結尾都在強調政府施政中一定要有“公眾參與施政”,整個文段都是圍繞公眾參與的重要性來談。四個選項中B項是最接近文章主旨的表述,B項當選為正確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行的精釀啤酒,不說口味,質量上有好壞區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