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穹妹的最愛

    一、雍正的霸道與朝廷的規矩。

    雍正在九子奪嫡之時就是一個強勢的孤臣,登基以後自然也是如此。

    身為一個強勢皇帝,老三如果直接插手科場舞弊案,不論出發點是什麼,都算是管了自己不該管的,屬於干政過度了。雍正怎麼可能容忍得了。

    政治面前,老三不只是雍正的兄弟,還是雍正九子奪嫡時期的一大對手,如今雍正剛剛登基他就這樣干預朝政,下場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而且當時清朝的規矩是王爺不得與大臣私下結交。

    這一點透過孫嘉誠為了鑄新錢與官員廝打併且被雍正呵斥以後,李紱前去安慰他時就可以看出,當時老八擺出賢王架子要拉攏李紱這個清流領袖,李紱以朝廷不允許王爺與大臣私下結交為由拒絕了。

    如果老三親自去找李衛,那麼李紱來找他的事情豈不是曝光了,王爺與大臣還是一個清流領袖私下結交,那就是犯了大忌諱了。

    所以於公於私老三為了自保,都只能是給李紱出謀劃策,而不能是親自出面。

    二、李紱為什麼找到老三

    李紱曾經是老三的門人,是九子奪嫡時期老三編書的重要成員之一。

    當年追繳國庫欠款之時,老四找老三催款,李紱還頂撞過老四,使老四印象深刻,登基以後還提過,算是比較賞識。

    李紱其實犯了一個忌諱,那就是他身為清流領袖,在雍正登基以後,還與曾經的主子老三來往密切。

    但李紱與老三來往密切談的基本上都是國事,沒有什麼私事,也算是問心無愧了。同時李紱也是一個有主意的人,賢王老八拉攏他的時候,他打著王爺不得與大臣結交的規定公事公辦的拒絕了,暗地裡還是繼續與老三來往密切。

    甚至李紱擔任副主考以後,覺得不對勁,專門跑去伯倫樓花了七十兩買了一副考題想一探真假以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向雍正上報,而是向老三請教,老三的反應也很是公事公辦,說如果真有此事,當然要向朝廷立刻舉報了。

    所以開始考試以後,李紱發現考題果然洩露出去,主考官張廷璐百般阻礙以後,就第一時間去找了老三。

    當時李紱也是急昏了頭,認為老三這個王爺一定會為他出頭的,但老三很冷靜,為了自保,並沒有替他出頭,而是讓他去找李衛。

    三、老三的用意

    老三這個人其實可以說是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中的最會自保的一個皇子。

    當時九子奪嫡,老大、太子、老三、老八、老十四都是依靠這樣那樣的勢力奪嫡,結果老大被永遠圈禁。太子兩次被廢也是被圈禁。老八在雍正登基以後風光了一段時間,最後被收拾了。老十四被打發去景陵守陵,說白了也是被圈禁了。

    可見老三除了奪取嫡位時候表現一般般,其他方面尤其是自保兩全方面可是個人精。

    科場舞弊案之時,老三讓李紱找李衛,其實是一舉三得,首先讓自己自保了。其次是拉攏住了李紱,因為當時李紱見老三不管,心裡很是失望,李紱需要老三扶持,而老三這個閒散王爺何嘗不需要一個清流領袖可以在將來幫助自己一二呢。其三就是找李衛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三是一個閒散王爺,手裡也沒兵啊。

    還有為什麼要找李衛呢?

    因為李衛滿足了兩個條件,一他手裡有兵。二李衛插手這件事,雍正不會怪罪。

    李衛當時是江蘇巡撫,仗著雍正寵信有著不少的親兵,還敢大搖大擺的帶來京城。同時李衛可是雍正無比信任的人,李衛是雍正沒有登基時候從江南帶回來的小乞丐,兩人多年的主僕關係,使雍正對於李衛是無比信任,所以說李衛身為江蘇巡撫就是大鬧了考場,雍正也不會怪罪的。

    而李紱的確是找李衛找對了,李紱一時書呆子性子上來以後,要去伯倫樓查,而李衛一針見血,直接說去科場查,最後果然順利的查出了問題。

  • 2 # 逗殼影片

    雍正皇帝登基以後,昔日的皇八子胤禩也就“敗者為寇”了,但其對於皇位的追求和渴望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悄聲做著準備。雍正皇帝的頭一場科舉考試,就是胤禩為將來必然會發動政變的最初準備階段。

    胤禩想要發動政變,就必須拉攏一個當朝皇子,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提供一個正當輿論支援,提供一個拉攏朝臣、掌握兵權的必要支撐。

    而在雍正皇帝的三位皇子中,皇四子弘曆是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共同選定的皇位繼承人,拉攏和控制的機率為零;皇五子弘晝又是一個出了名的“荒唐王爺”,並不能達到胤禩利用皇子掃能達到的政治目的;而皇三子弘時,作為胤禩從小就倍加疼愛,時常“帶到郊外騎馬”的侄子,被自己拉攏和利用的可能性則會更大。

    但對於皇三子弘時的“拉攏”和“控制”,中間還差一個“把柄”!

    這個“把柄”,就是胤禩攛掇弘時洩露會試考題以後,再掌握弘時洩露考題的罪證!

    胤禩連夜來到張廷璐的牢房中,重演了當初“夜審肖國興”的戲碼,此時的胤禩真就不知道弘時就是科場舞弊案的背後主謀?

    就像當初,胤禩明知道太子胤礽就是“花錢買命案”的背後主謀,還要肖國興詳細寫出太子胤礽的罪證一樣,胤禩“夜探張廷璐”的目的只是想得到那份出自張廷璐之手的罪證而已。也只有擁有了這份“白紙黑字”的罪證,才能將皇三子弘時牢牢“控制”。

    而張廷璐提供的這份弘時罪證,只能讓胤禩自己掌握,而不能被雍正皇帝得知,才能達到控制弘時的目的

    所以,從牢房中獲得皇三子弘時的罪證,明顯不在胤禩的計劃之內。他想要的只是弘時洩露考題的罪證,而不是張廷璐被下獄的結果。這也是張廷璐能夠同意配合弘時洩露考題的原因所在。

    如果不是雍正皇帝的“幫忙”,沒有繼續追查張廷璐背後的真正主謀,胤禩想要單獨掌握弘時罪證的目的,就不可能完成了。

    在胤禩的計劃中,如何才能攛掇弘時順利洩露考題呢?

    這就是胤禩必須舉薦張廷璐的原因所在!

    張廷璐和張廷玉乃系親兄弟,僅僅是進士出身的張廷玉位極人臣,官居一品,備受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兩代帝王恩寵;而在康熙五十七年榜眼出身的張廷璐卻還只是一個從四品品銜的內閣侍讀學士。張廷璐仕途的不順和對命運不公的必然感嘆,正是胤禩所能加以利用的基礎。

    舉薦張廷璐擔任會試主考,然後透過自己的影響,讓張廷璐攀上當朝皇子弘時這課大樹,張廷璐就會被胤禩拉入自己的陣營,成為自己的政治工具。

    而正是因為張廷璐和張廷玉之間的親屬關係,科場舞弊案一旦案發,雍正皇帝肯定會顧慮到張廷玉在朝堂之上的巨大影響和崇高地位,顧慮到國之柱臣會牽扯其中的政治影響,而刻意將科場舞弊案壓住不處理或者直接當沒事發生。

  • 3 # 多啦a夢奧

    康熙末年“九王奪嫡”中的“九王”是包括了三阿哥胤祉的。

    康熙20多個兒子,參與奪嫡的只有九個,其中就有老三,說明胤祉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只不過,胤祉不像其他阿哥,不顯山不露水,也沒有掀起過什麼風浪。所以,當雍正登基後,作為唯一自由的哥哥,雍正還是給足了他面子的。

    雍正初年的恩科,雍正是憋足了勁兒要好好露下臉的。然而很可惜,還是出現了洩題,並且被副主考李紱發現了。李紱告訴了正主考張廷璐,心懷鬼胎的張廷璐拒絕查辦。不得已,李紱去找了三王爺胤祉。

    這就給胤祉出了個難題。

    首先,李紱是難得的清流,為朝廷內外敬仰。雍正也打算重用他。李紱因為和胤祉都是讀書人,私下關係好。

    現在出了科場舞弊這麼大的事兒,李紱不找其他人,偏偏來找胤祉這個三阿哥。這讓雍正知道了會怎麼想?當初八阿哥的結黨天下皆知,雍正這個猜忌的四阿哥痛恨之極。

    現在的胤祉就是個閒散王爺,明哲保身就要儘量少參與朝政。幫李保不齊把自己栽進去。

    其次,李紱找胤祉,胤祉能怎麼辦?他手中並沒有權力,沒人會聽他的命令,那就只好親自去找雍正。然而,現在並沒有實質的證據,如果最後查無實證,科考這麼大的事情,胤祉就是在搞破壞。雍正苛刻的性格,估計會狠狠的治他的罪,聯絡到前面的奪嫡,殺了他都可能。

    最後,李紱來找胤祉,說明李真的信任胤祉。如果胤祉拒絕李,那麼李紱就會認為他是個自求自保、沒有擔當的人,兩個人的交情就完了。胤祉不想這樣,因為他的人本就不多,李紱現在正冉冉上升,以後可以藉助的。

    有這些難處,三阿哥最後給李紱出了個主意,讓他去找李衛。這就是胤祉的高明之處了。

    首先,這是對胤祉最重要的,他可以置身事外了。

    其次,李衛是雍正最信任的家奴,雖然只是一個江蘇布政使,但是有兵,可以直奔考場。而且,李衛對雍正忠心耿耿,做事情不計名利,他一定會去做。

    第三,如果事情最後辦砸了,那麼擔干係的首先是李衛。但是作為雍正最心腹的家奴,雍正也只會表面懲罰下,不會深究。

    第四,如果事情做成了,那麼作為雍正的家奴,李衛固然是大功一件,作為主子的雍正臉上也是有光的。

    第五,事情做砸了,胤祉沒有什麼責任。但做成功了,是胤祉指點找的李衛,那麼胤祉也是有大功的。

    從胤祉指點找李衛這件小事情看,三王爺胤祉真是讀過“大書”的,做事情是滴水不漏啊!

    由網友 月曉YB 提供的答案:

    三爺有幾個膽子敢去破壞科舉考試去?

    這涉及到了四爺即位之後和兄弟們的微妙關係。一方面,這些曾經奪嫡的敵手們現在變成了君臣關係,另一方面他們又是親兄弟。任何摻雜了利益的感情,都不能用簡單的血濃於水來解釋,三爺深知這個道理,而且他也明白,一旦捲入到政治漩渦當中,很難乾淨的抽身,所以他不敢也不想趟這趟渾水。

    當年在承德的時候,大阿哥坑自己的事情還歷歷在目,所以說三爺不敢去,這是第一個原因。

    再者,三爺也不能去。因為他沒兵呀,一個親王去插手科舉,無兵無卒的,去了也起不了任何的作用,還可能落一個結黨營私,收攬人心的口舌,這種事得不償失。

    最後,三爺也不想去。因為此時朝中勢力,大都在廉親王一邊。他也看不清楚在科場舞弊案的背後,站著誰的政治的勢力。一旦這事自己處理不好,他的下場會很慘的。畢竟這是雍正做皇帝以來所開的第一場科舉,萬一他攙和這事把科舉給搞砸了,他有多大的面子能讓雍正既往不咎呢?

    因此,三爺絕對是不會出面去@徹查科場舞弊案的。

    那麼,為什麼會讓李紱去找李衛呢?這說明三爺把此時的政治環境已經看透了。

    首先來說,科場舞弊案這事,如果後面不站著個大BOSS,一般的小人物是不敢做這事的。即便是能做,他們也看不到考題,運作不了。因此來說,這事絕對是個大事,如果找一個普通的官員,很可能就是兩種結果,第一種是這個官員不敢去,第二種是去了也會被扣下。

    而李衛不在這兩種情況當中。可以說,在整部雍正王朝裡面,雍正信得過的人,只有十三爺和李衛了。所以,李衛要是去徹查這件事,最起碼皇帝那邊他不起疑心,而且李衛也敢去。再者來說,憑藉著李衛和皇帝的這層關係,即便是主考官張廷璐,他也不敢去橫加阻攔,親疏遠近還是要明白一些的。

    再者,用李衛來徹查考場作弊問題,這相當於是雍正的自我補救。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皇帝的考題洩露了出去,第一責任人是皇帝呀。從皇帝的角度出發,首先講他不希望出現這種事,但是出了也不能藏著掖著。但是,皇帝應該說是知錯改錯不認錯,因為他是九五之尊。用李衛來解決,天子近臣,這就說明了這事和皇帝沒有關係,再者呢也能透過李衛來釋放一個訊號,就是天子已經知錯啦。

    因此來說,三爺這招簡直太棒了。他既幫著雍正處理了一大難題,又顧全了雍正的面子,還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

    在劇中,他能夠得以善終其實是有原因的。

    由網友 達摩說 提供的答案:

    老三胤祉在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奪嫡中是吃過虧的,在吃虧後他就再也不折騰了,只求能做個閒散王爺,明哲保身而已。所以在胤禛得到十三爺胤祥的武力支援後,胤祉是第一個跪下參見新君的。在雍正繼位後,胤祉便主動退居二線,不再參與朝政。但有時你不想惹事兒,事兒卻突然惹到你身上,躲都沒法躲,讓人猝不及防。

    雍正繼位後頭一次開恩科考試,便遭遇了洩題事件。副主考李紱在伯倫樓花錢買的考題,居然和剛剛拆封的考題一模一樣。於是,李紱希望主考官張廷璐停考,但張廷璐拒絕停考,無奈之下,李紱只好找到了他的恩主,也就是三爺胤祉。

    但如果真的有人洩題了,李紱來稟告胤祉,胤祉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果雍正知道了又會責怪他知情不報。而胤祉作為天下清流文人的後臺,連科舉考試這麼重大的洩題作弊事件都不願去管,以後誰還願意去支援他?沒了清流的支援,胤祉這個光桿司令遲早也是自身難保。

    所以當時胤祉所面臨的局面就是騎虎難下,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怎麼辦呢?胤祉頓時靈機一動,告訴李紱:去找李衛!

    胤祉畢竟也是從九子奪嫡中闖過來的,政治經驗豐富,他一眼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只有李衛適合管這件事。首先李衛是雍正寵臣,他對雍正死心塌地,如果知道這件事連想都不想就會出面管;第二,鑑於雍正和李衛的關係,無論最後查出來還是沒查出來,雍正都不會把李衛怎樣;第三,李衛有雍正的支援,手下又有兵,他有管這件事的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只要李衛介入了,他胤祉一下子就置身事外了,不僅沒惹上麻煩,還有顯而易見的好處。你想想,如果李衛沒查出什麼來,事兒是李衛惹的,與胤祉無關;如果李衛真查出作弊來了,那是胤祉推薦的,胤祉反而有功。同時,他也不會因此失去清流文人對自己的支援。

    由此可見,胤祉在《雍正王朝》中,於康熙朝能挺過九子奪嫡,到雍正朝又能挺過雍正對兄弟們的忌憚和懷疑,那是絕對有原因的。

    由網友 日堯居 提供的答案:

    第175期總268期

    期望值太高,失望越大!雍正皇帝登基以來最大的難題就是缺少人才,開科取士是選拔人才的唯一渠道,雍正皇帝給予希望很大,可偏偏就出事了,八爺黨高興了!

    李紱這個人是在雍正朝的一位清流領袖,是一位耿直多事的人,曾經頂撞過那時候還是四阿哥的皇子胤禛。所謂的“老三”就是康熙皇帝的三兒子胤祉,書生氣十足,忙著編大書,他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九王奪嫡中遭受過打擊,現在是蝨子掉了怕砸腦袋的主。

    【這是所謂的老三阿哥胤祉】

    李衛就不一樣了,李衛是一位典型的走狗,人送外號“纏死鬼”,只要對雍正皇帝有利的他都管,對雍正帝沒利的他李衛更要管,因為李衛與雍正皇帝的情誼都比雍正皇帝與他的兒子弘時之上。

    原本這位清流領袖“李紱”是瞧不起李衛這個要飯花子的,平常對李衛那是不削一顧,沒把李衛放在眼裡,因為李紱是讀書人,自恃清高,所以他連田文靜這個雜貨半半眼瞧不上,後來被雍正皇帝以“朋黨罪”給殺了,這是二月河作品說的。

    【李紱要告發主考張廷璐】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科考果然出事了,夾帶考生,出賣考題,李紱發現問題了,科場舞弊!經過與主考官張廷璐一番交涉未能達成一致的李紱來找三王爺胤祉了,因為他們都是讀書人!

    這位三王爺胤祉本身就怕事,另外關於科場舞弊向來複雜,牽扯千絲萬縷的關係,搞不好讓自己牽扯當中,所以這位三王爺胤祉一口回絕了。李紱傻眼了,事惹起來了,如何收場這是大問題。

    薑還是老的辣,三王爺胤祉想到了李衛,這李衛是天不怕地不怕,只有李衛去辦才能收場。三王爺胤祉說;李紱,放下你那個書生架子吧,趕緊去找李衛。

    【李紱找到了李衛,李大人】

    分析看;三王爺胤祉為什麼讓李紱來找李衛,說明李衛在雍正皇帝面前要比三王爺份量重,只要李衛出面,即使是做錯了也能收場,實踐證明李紱找李衛找對了。

    由此事可以證明官場如同職場,對於錯只是掌握在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當中,三王爺胤祉是雍正皇帝的三哥,不是能力不夠,是自覺在雍正皇帝心中份量不足,所以三王爺胤祉的變通使李紱不得不放下讀書人架子來求這個乞丐。

    由網友 青燈問史 提供的答案:

    1.事發背景:

    鑑於人才難得,雍正上臺後開始重開恩科,決定錄取一批優秀人才為朝廷辦差。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在保密工作十分嚴格的情況下,還是發生了試題洩露的事件。首先是副主考李紱在伯倫樓遇上販賣試題的小販,他花了七十兩買下了。

    李紱這人書讀的多,但是是個直腸子,遇事不知道轉彎。便把試題拿給靠山王老三胤祉。胤祉聰明得多,叫李紱千萬不要開啟看,真到了考場的時候再開啟看不遲。為什麼胤禛叫李紱千萬不要開啟看呢?因為此時還沒有開考,誰都不知道考題是什麼,如果此時擅自開啟,除了和出題的雍正皇帝對題之外,你根本無從知道真假,洩密之人可以瞬間銷燬證據,讓你吃不了兜著走,那你李紱就是有千萬張嘴也說不清了。這就是胤祉厲害之處。

    待到開考的時候,李紱發現試題果然已經洩露,於是先和主考張廷璐商量,要求立即停考,上報皇上。但是科場自古事大,張廷璐此前與弘時是有交易的,這題就是弘時洩露的,張廷璐想壓住不報。但是直腸子李紱不幹了,脫了官帽直奔老三胤祉處,說明了情況。

    這回還是老三胤祉聰明,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去找回京述職的李衛,說只有他管得了。

    老三身為郡王,為什麼自己不管,讓李紱去找李衛管呢?難道親兄弟還不如一個辦差的奴才嗎?

    且李衛當時只是江蘇巡撫,要是發生在江蘇地界,他還有許可權可以管一管,可這是發生在京城,他有什麼資格和許可權去管科場舞弊的事兒?搞不好,這是要殺頭的,他是不是膽子也太大了?

    2.老三胤祉的邏輯。

    發生科場舞弊這樣的大事,雍正可謂臉面不保。他想發現一批人才,既是為了朝廷辦差,也是為了籠絡人心,發展一批自己人。士為萬民之首,考取功名的基礎是讀書人,老三胤祉恰恰是朝廷清流的考上,嚴格來說,他也是讀書人的靠山。不管這些讀書人是不是真才實學,是不是魚龍混雜,但歸根結底,還是讀書人,是士民。

    如果老三胤祉自己前去揭發這件事,也不是不可以,說不定還會得到雍正的讚許。但是這是不是背叛了士民呢?這就會讓那些將他作為靠山的讀書人寒心,從此也就會失去讀書人的支援,反而落下讀書人的罵名了。

    所以,老三胤祉是無論怎樣都不會去揭發這件事的。但是既然李紱告訴了他這件事,他又不能當作不知道,如果那樣被雍正知道了的話,就會落下個“知情不報”的罪名,他也受不住啊。李紱又是朝廷清流的領袖,雖然李紱自己是個書呆子,遇事不知道怎麼辦,但是老三胤祉可不能把這件事往外推,還得給他出主意解決才能了事。

    老三胤祉知道李衛在京城,要是李衛恰巧不在,老三胤祉不知道會出什麼主意。估計他會跑去找老十三胤詳了。反正一條,他自己不會出面揭發的,不然他就不是靠山王了。

    3.為什麼李衛敢管科場舞弊案。

    面對這殺頭的案情,李衛居然當仁不讓,他只是個江蘇巡撫,怎麼就敢管京城裡的事兒了呢?

    第一,李衛與雍正的關係太硬。李衛是雍正當王爺的時候在江南籌款賑災時收留的乞丐奴才,是雍正一手培養起來的,對雍正盡忠職守,不忘恩情。雍正十分信任李衛,雖然李衛大字不識一籮筐,讀書又少,但是卻把巡撫的擔子交給他來做,可見雍正對其的重視和器重。當然,李衛也不負雍正的厚望,在職期間,屢屢做出讓雍正滿意的事情。老三胤祉深知李衛和雍正的這種信任關係,所以,他讓李紱去找李衛,起碼,將這件事的風險轉嫁到李衛頭上,比轉嫁到其他任何人頭上要強得多。

    第二,李衛有兵,可以便宜行事。恩科考場是天子門生的大會試,自然也少不了兵員的監督看管,但是僅限於考場之內的巡視和監督,兵員人數有限。既然像李紱這樣的副主考都拿主考張廷璐沒有辦法(主考應該是正一品或從一品大員),一般的普通官員既沒有權力管,就是管也很難管得下來,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張廷璐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你下不來臺。但是李衛就不同了,他雖然是江蘇巡撫,但是卻有帶兵之權,同時巡撫也是封疆大吏,一品大員,對付一個沒有兵權的一品主考,還是綽綽有餘的。

    第三,李衛不按常理出牌,以抓取證據為要。這大概是李衛的強項,因為他知道官場的潛規則,只要找到證據,任你是一品主考還是什麼,都無話可說。所以,當李紱要李衛包圍伯倫樓抓小販的時候,李衛卻跑到考場找證據,因為只有此時,才能在考場上捕獲證據,有了真憑實據,張廷璐就無話可說。這也是李紱和李衛的區別,李衛善於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事情自然就好辦得多了。他知道,這樣的事情要證據,沒有證據,萬事徒然。

    綜上所述,李衛之所以敢於越權辦這件事,憑的還是雍正對他的十二分信任和支援,也憑的是他一顆忠心赤誠。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凡是具有李衛這般精神,雍正又豈會輕易去傷害而寒人心呢。

    由網友 歷史茶坊 提供的答案:

    雍正登基後頒佈詔諭,舉行恩科大選。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把每三年一次的鄉試稱為正科,將皇帝在正科之外開科取士稱之為恩科,恩科一般都在皇帝登基或者萬壽(生日)等重大慶典時舉行。雍正元年的這場恩科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在這場恩科中,雍正的兒子弘時暗自勾結主考官張廷璐,給心腹門人大開方便之門,弘時透過值守太監將雍正帝親手鎖在金櫃中的考題偷了出來,導致考題洩密,成為科場舞弊案的罪魁禍首。真是無巧不成書,外洩的考題在伯倫樓公開兜售,恰好被在伯倫樓喝酒的副主考李紱給賣了下來,李紱原本並不知道這是真正的恩科考題,還以為是江湖騙子詐騙錢財的慣用手段,直到開考後才發現伯倫樓中賣回來的三道考題竟然與皇上親手交到他們手中的考題一字不差,李紱心知大事不妙,趕緊與主考張廷璐商議停止考試,立即奏報朝廷。不料,主考官張廷璐因為害怕科場舞弊案東窗事發,撥出蘿蔔帶出泥,把他和皇三子弘時暗中勾結,營私舞弊的事情大白於天下,竟然選擇視而不見,繼續考試,並且威脅李紱說他是科場舞弊案的第一嫌疑人。李紱自去頂戴,奔出考場,來到誠親王允祉的府上,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的講給允祉,急中生智的允祉讓李紱去找李衛,並且說只有李衛敢去趟這渾水,也才能在皇上那過關。李衛是雍正在江南賑災時從人販子手裡買回來的孤兒,放出府去做外任官,從七品知縣起到現在已經升任兩江布政使,是最受雍正寵信的人,雖名為君臣,卻情同父子。因此,允祉才會讓李紱去找李衛來處理這件驚天大案。一是由於李衛貴為二品大員,手下的親兵護衛完全可以控制考場,清查舞弊。二是讓李衛來處理這個案子,既不招惹雍正的猜疑,又送給李衛一個順水人情。允祉是從九子奪嫡事件中闖蕩過來的人精,李紱是自己的門人,又是科場舞弊案的舉報人和嫌疑人,以雍正猜忌無度的心性,萬一惹禍上身可就得不償失了。況且,一時之間也沒有兵力來控制局面,允祉雖貴為親王,卻沒有負責具體的朝廷事務,是個切切實實的閒散王爺。現在放著現成的順水人情可做,允祉又何樂而不為呢?

    由網友 老湖侃歷史 提供的答案:

    老三胤祉為什麼沒去,因為他怕得罪人,這裡就包括兩類人,一類是洩露考題的人,這類人肯定是皇帝身邊的人,是皇親或者是重臣,第二類就是讀書人,老三胤祉一向以讀書人的領袖,靠山存在,他不想因此得罪讀書人,哪怕是那麼一小撮。

    去找李衛,原因有三個,其一,李衛背景厲害,他是雍正皇帝的潛邸奴才,從小跟著雍正走南闖北,一步一步的從一個小乞丐走到了今天的江蘇巡撫,這是雍正非常信任李衛的結果,只有他辦這件事才能在雍正皇帝那裡過關。

    其二,李衛為人非常聰明,鬼點子非常多,只有他去辦這件事才能準確的抓住科考舞弊案的證據,別人去有可能白忙一場。

    其三,他身為江蘇巡撫,現在到京城述職,身邊肯定帶著一些親兵,雖然數量不多,但是辦這件事卻是足夠了。

    由網友 宋安之 提供的答案: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雍正登基之初爆發的科場舞弊案是由副主考李紱發現並阻止的,當時情況危急,李紱先找的是老三,老三卻讓李紱找李衛,而自己身為王爺出馬應該更有把握,為什麼老三沒有親自去呢。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老三為了自保罷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宋安之來給大家說說。

    一、雍正的霸道與朝廷的規矩。

    雍正在九子奪嫡之時就是一個強勢的孤臣,登基以後自然也是如此。

    身為一個強勢皇帝,老三如果直接插手科場舞弊案,不論出發點是什麼,都算是管了自己不該管的,屬於干政過度了。雍正怎麼可能容忍得了。

    政治面前,老三不只是雍正的兄弟,還是雍正九子奪嫡時期的一大對手,如今雍正剛剛登基他就這樣干預朝政,下場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而且當時清朝的規矩是王爺不得與大臣私下結交。

    這一點透過孫嘉誠為了鑄新錢與官員廝打併且被雍正呵斥以後,李紱前去安慰他時就可以看出,當時老八擺出賢王架子要拉攏李紱這個清流領袖,李紱以朝廷不允許王爺與大臣私下結交為由拒絕了。

    如果老三親自去找李衛,那麼李紱來找他的事情豈不是曝光了,王爺與大臣還是一個清流領袖私下結交,那就是犯了大忌諱了。

    所以於公於私老三為了自保,都只能是給李紱出謀劃策,而不能是親自出面。

    二、李紱為什麼找到老三

    李紱曾經是老三的門人,是九子奪嫡時期老三編書的重要成員之一。

    當年追繳國庫欠款之時,老四找老三催款,李紱還頂撞過老四,使老四印象深刻,登基以後還提過,算是比較賞識。

    李紱其實犯了一個忌諱,那就是他身為清流領袖,在雍正登基以後,還與曾經的主子老三來往密切。

    但李紱與老三來往密切談的基本上都是國事,沒有什麼私事,也算是問心無愧了。同時李紱也是一個有主意的人,賢王老八拉攏他的時候,他打著王爺不得與大臣結交的規定公事公辦的拒絕了,暗地裡還是繼續與老三來往密切。

    甚至李紱擔任副主考以後,覺得不對勁,專門跑去伯倫樓花了七十兩買了一副考題想一探真假以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向雍正上報,而是向老三請教,老三的反應也很是公事公辦,說如果真有此事,當然要向朝廷立刻舉報了。

    所以開始考試以後,李紱發現考題果然洩露出去,主考官張廷璐百般阻礙以後,就第一時間去找了老三。

    當時李紱也是急昏了頭,認為老三這個王爺一定會為他出頭的,但老三很冷靜,為了自保,並沒有替他出頭,而是讓他去找李衛。

    三、老三的用意

    老三這個人其實可以說是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中的最會自保的一個皇子。

    當時九子奪嫡,老大、太子、老三、老八、老十四都是依靠這樣那樣的勢力奪嫡,結果老大被永遠圈禁。太子兩次被廢也是被圈禁。老八在雍正登基以後風光了一段時間,最後被收拾了。老十四被打發去景陵守陵,說白了也是被圈禁了。

    可見老三除了奪取嫡位時候表現一般般,其他方面尤其是自保兩全方面可是個人精。

    科場舞弊案之時,老三讓李紱找李衛,其實是一舉三得,首先讓自己自保了。其次是拉攏住了李紱,因為當時李紱見老三不管,心裡很是失望,李紱需要老三扶持,而老三這個閒散王爺何嘗不需要一個清流領袖可以在將來幫助自己一二呢。其三就是找李衛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三是一個閒散王爺,手裡也沒兵啊。

    還有為什麼要找李衛呢?

    因為李衛滿足了兩個條件,一他手裡有兵。二李衛插手這件事,雍正不會怪罪。

    李衛當時是江蘇巡撫,仗著雍正寵信有著不少的親兵,還敢大搖大擺的帶來京城。同時李衛可是雍正無比信任的人,李衛是雍正沒有登基時候從江南帶回來的小乞丐,兩人多年的主僕關係,使雍正對於李衛是無比信任,所以說李衛身為江蘇巡撫就是大鬧了考場,雍正也不會怪罪的。

    而李紱的確是找李衛找對了,李紱一時書呆子性子上來以後,要去伯倫樓查,而李衛一針見血,直接說去科場查,最後果然順利的查出了問題。

    第126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由網友 追求一句中的 提供的答案:

    《雍正王朝》是一部經典影視劇。r歷史學家加工撰寫了歷史,二月河參考歷史再進行大膽構思,電視劇編劇在小說的基礎上再加強情節設計修改。至此,我們看到的這部精彩的作品,與歷史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因此,千萬不要將其當做歷史來看。

    歷史上雍正元年並沒有什麼科舉舞弊案;二月河的小說中情節也沒那麼複雜,只是副考官楊名時直接找了李衛;到了電視劇中,則是李祓先找三王爺,再找李衛。

    這裡面有很多疑問:二月河為什麼要設計一個科舉案?為什麼要由李衛來出手解決?電視劇為什麼會改為李祓?為什麼還要加入三王爺?這些都是藝術家們的構思,為了刻劃人物,併為後續情節的展開做鋪墊的。

    就說三王爺吧,他將李指到李衛處,一是他看準了雍正皇帝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特點,二是要將難題甩給雍正皇帝的家奴,說起來也不無作壁上觀的意思。三王爺大體可算是支援雍正的,但他對老四繼位總還是有些酸溜溜的心理。

    至於李衛的出現,無非是說雍正做事不擇手段的特點,其實這是二月河的一個疑筆,有不少地方解釋起來比較困難。

    抱歉!life的名字找起來太難了!

    由網友 史味人生 提供的答案: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三阿哥通曉歷史,以史為鑑,在雍正登基後,出面的只有三次:

    1、科舉一事,指引李紱找到李衛;

    2、朋黨一事,出頭為李紱求情;

    3、逼宮一事,帶頭抄家;

    第二件事屬於私事,不做研討。先看第一件事。

    科舉考題洩露,李紱先找到三阿哥,三阿哥冷靜的分析後,讓李紱去找李衛,而且說出“只有李衛敢趟這趟渾水”。

    考題洩露背後涉及的主謀是誰暫且不論,但是從張珽璐的反應,李紱看到的是“張珽璐執法犯法”,而三阿哥看到的是背後的主謀可能另有其人。

    一方面自己也沒有本事去考場抓現行破壞科舉,另一方面自己沒必要出頭惹事,否則得罪了那些權貴,或者背後牽扯出的主謀倘若非同小可,自己則會被“秋後算賬”。

    因此他指引李紱去找李衛,而此刻李衛被升任江蘇巡撫正帶著親兵在京中等待雍正親面並謝恩。

    三阿哥看出“只有李衛能辦此事”,而且李衛為了雍正,一定會出手做此事,也只有李衛捅出了天大的簍子,雍正這邊能理解,換做其他人,一定會被雍正這個多疑的人打上一個“心懷不軌”的標籤。

    至於第三件事,三阿哥出手抄家就更明顯了。

    此刻三阿哥站出來抄家和“弘時接到抄家的上諭時欣喜的表情”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表情立場,明確站隊”。

    弘晝的伎倆三阿哥一眼便看出來了,但是沒有講明,無奈的說“算了吧,我們去吧”,其實三阿哥心裡又何嘗不想像弘晝這樣明哲保身,只不過這個時候,他必須要出面向雍正表明自己的立場,否則自己也瀕臨大禍兩個問題:

    第一,胤祉為什麼讓李紱找李衛擺平事端?

    第二,李衛為什麼敢包圍考場?

    先說第一個問題,胤祉為什麼會讓李紱去找李衛?

    在《雍正王朝》中,三爺胤祉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早在做皇子的時候,他就存了奪嫡的心思,無奈一著不慎,被康熙所惡,永遠失去了奪嫡的可能性。自此之後,胤祉就一直在觀望局勢,保持中立,置身事外,避免惹火上身。

    雍正繼位之時,相比於拒不下跪的八爺黨,胤祉見老十三胤祥兵圍暢春園,雍正皇位落袋無疑,遂頭一個下跪稱臣,由此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御前免貴的特權。

    但胤祉始終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或是自己的門人棋錯一招,惹到雍正。於是,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無奈的是,自己不找事,事從天上來。

    雍正繼位之初,野心勃勃,結果諾敏欺君給了他當頭棒喝。之後,他又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恩科考試,寄希望於從這次考試中遴選出一些人才,並發展為自己的心腹。胤祉的門人李紱被指定為副主考,但他卻發現考試尚未開始,絕密的考題竟然開始在伯倫樓公開售賣。待考試開始後,考題果然是公開售賣的那幾題。

    李紱急匆匆找到三爺胤祉,希望胤祉能夠出面干預,畢竟這是自己認識的最高階的官員。但胤祉不願出頭惹麻煩,他知道雍正信誓旦旦要把這次考試搞好,這時他如果出面給雍正潑冷水,雍正嘴上不會說啥,心裡不知道會怎麼想他。但是,如果不理會李紱,不理會考試洩題的醜聞,這事兒早晚東窗事發,到時候自己就是知情不報,罪過更大。

    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怎麼辦?

    胤祉這才想到了當時正在北京述職的李衛,如果讓他去管,管好了自己有功,沒管好自己無過,豈不兩全?而且胤祉清楚,這件事也只有李衛能管,敢管,而且大機率能把事情管好。

    再說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李衛敢包圍考場?

    因為李衛的身份和角色跟其他臣子不一樣,所以思考問題和揣摩聖意的方式也不一樣。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是雍正的臣子,也是雍正的忠奴。李衛叫花子出身,12歲便被雍正從揚州帶回府裡,可以說他與雍正的關係是份屬主奴,卻情同父子。雍正總是叫他狗兒,李衛稱呼雍正主子,可見二人關係非比尋常。

    所以當他從李紱那裡得知有人兜售考題,他想的並不是怎麼做對自己有利,想的是怎麼做對雍正有利。只要是對雍正有利的事,他就算捅破了天,也敢去做。所以,即便出兵包圍考場有可能會對自己不利,但他秉著對主子的一顆忠心,也一定會包圍考場,盡力搜出證據,給主子一個滿意的交代。

    而且李衛深知雍正的秉性,雍正是出了名的冷麵王,只要是對江山社稷不利的事情,甭管是誰,他都眼裡不揉沙子。即便此時能夠矇混過關,過後他也會震怒,然後從嚴查辦。所以李衛才會敢於帶兵包圍考場,只要能在考場搜出證據,不僅無過,反而還有功。

    而且即便沒有搜出證據,就憑李衛與雍正的關係,雍正也會相信李衛耿耿忠心,他知道李衛沒有壞心,只是好心辦了錯事,所以也不會從嚴處罰。

    所以,李衛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包圍考場。正王朝科場舞弊案,李紱去找老三,老三為什麼建議他去找李衛?

    2018-11-27

    山西虧空一案算是搞砸了,之後的科舉考試雍正指望著它能給自己帶來些許安慰。可是因為李紱考前去了伯倫樓,隨之就牽出了科場舞弊一事,而李紱在考場發現此事後,就去找了三王爺幫忙,但三王爺自己沒有幫他,而是讓他去找李衛,這是為何?

    前情提要:

    李紱是一個很有骨氣的清官,從他之前和雍正的對話就可以看出,當年雍正還沒有登基,奉旨追比欠款,去了三阿哥處,當時李紱還是三阿哥的門人,他就敢出言頂撞老四,因此被張廷璐拒絕後,他很硬氣的摘下了自己的頂冠朝戴,自己去找人幫忙來解決這科場舞弊一事,他直接去了自己曾經的主子三王爺處,可是三王爺看著這位“不速來客”,並沒有出手幫忙,而是讓他去找李衛幫忙,這是為什麼呢?

    一.三王爺有心無力

    科舉考試這件大事中,八爺舉薦了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為主考官,張廷玉舉薦了李紱為副主考,就在李紱前來面見皇上之時,遇到了剛在雍正處碰了釘子的孫嘉誠,寒暄了幾句後,就看見了八爺一行人從那邊遠遠的過來了,孫嘉誠哼的一聲便走了,只留下李紱一個站在原地,八爺上前來和李紱套近乎,說有什麼困難都可以來找他,但李紱說他不敢忘記朝廷功令。這兒的朝廷功令就是指文武官員不可結交阿哥,八爺屢次犯忌,當然覺得沒什麼,只是李紱這樣正直的人是不會被收買的。

    但是當他看到自己知道科場舞弊卻無一人幫忙之時,他只能找到自己當初的主子三王爺,三王爺沒有出手相助,也正是因為這條朝廷功令,況且三王爺從康熙在位之時,就只是在家研究書畫作品,心思本來就不在朝政之上,並且一個弄文舞墨的阿哥手裡根本也沒有兵權,他就算要幫,也是有心而無力啊!

    二.雍正的性格所致

    雍正剛剛登基,這是他登基後的第一場科舉考試,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對它的重視程度之深。而李紱在手忙腳亂之下,去找了三王爺來幫忙,但三王爺可是清醒的很啊!他知道這次考試對雍正的重要性,他也知道雍正剛剛登基,又天性多疑,如果三王爺出手幫了李紱,那就是越權和犯了文武官員不得結交阿哥的祖宗家法,雍正肯定會對他不滿。

    因此他綜合了雍正的性格,又為了自保,便讓李紱去找李衛,而李衛是雍正最信任的人,因此無論李衛怎麼做,只要能把科場舞弊的罪名坐實了,雍正就不會過於怪罪!另外就是雍正信任李衛,所以很寵他,給了他府裡不少親兵,這才是關鍵,李衛有兵啊!所以三王爺綜合考慮,就推薦了既得雍正信任手上又有兵的李衛!

    三.李衛的能力

    三王爺建議李紱去找李衛的時候,對他說:

    收起你的名士派頭吧,這件事只有他幫你去辦,才能在皇上那兒過關。

    為什麼三王爺要這樣說呢?除了雍正對李衛的信任,還有李衛自身的能力。李紱是清流、名士,但是李衛機靈啊!這不李紱一見到李衛,李衛就點明瞭中心,說他一開始就想錯了,伯倫樓的人會留著證據讓你去抓?就算要搜也應該去考場搜!對啊買答案的人肯定會帶小抄進去啊。

    所以李紱就和李衛帶著眾人去了考場搜查,到了那兒張廷璐搬出來殺頭的罪名來恐嚇士兵們,結果被李衛一句話懟了回去:

    小爺我十一歲就跟著皇上,現任江蘇巡撫李衛……告訴他們,什麼也別想,給我好好的搜!

    這句話一出來,充分體現了李衛的隨機應變,直接拿出來他和雍正的交情來堵住張廷璐的嘴。

    科場舞弊一案,可以從中看出李紱的正直和李衛的機靈,以及三王爺的判斷靈敏。三王爺沒有一時衝動去幫李紱,而是幫他找了一個更合適的人選,從中可以看出三王爺的敏銳力和判斷力還是不一般的

  • 4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各位千萬別想多了,這個東窗事發絕不是什麼三王爺有什麼奪嫡的心思而就是說的科考舞弊案本身。在《雍正王朝》整部劇中三阿哥產生奪嫡的形式只在舉報大阿哥胤遈魘鎮太子時隱晦的暴露過,結果都被康熙識破一頓臭罵直接讓三阿哥直接失去了奪嫡的想法。從此以讀書人自居的三阿哥徹底偃旗息鼓,在雍正登基的時候在阿哥們中還是第一個下跪表示臣服的阿哥。因此還獲得御前免跪的特權,所以誠親王口中這個“東窗事發”指的就是科考舞弊案本身。

    雍正登基後新朝新氣象,雍正在蟄伏多年後得償所願登上大位正打算大展身手。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清理各省藩庫虧空,結果山西巡撫諾敏放了一個衛星半年完成清理山西藩庫虧空。經田文鏡徹查發現純屬欺君,八爺黨也趁機鼓譟輿論給雍正上眼藥。輕信諾敏的雍正在清理藩庫上還沒大展身手就胎死腹中,這讓雍正惱火至極。在十三爺胤祥的建議下,打算開恩科真正選拔一批自己人。

    雍正元年科考舞弊早有預兆

    恩科的主考是老八廉親王舉薦的張廷璐,張廷玉舉薦副主考人選是清流文人李紱。二人在拜見雍正後拿到了皇上親自手書、親自密封的考題,按規定是在考試前才能開啟試題。但是很快副主考李紱就發現了不對,在伯倫樓有人售賣考題。李紱花了70兩銀子買到考題後來找“老東家”三王爺。

    誠親王態度也很明確,雍正對於科考的期望值很高在沒有缺失證據前不要去向皇帝奏陳。清理藩庫案辦砸了雍正正在惱火,李紱沒有證據就不要去火上澆油了。所以誠親王建議李紱暫時當做事情沒有發生,如果考題真的一樣立刻上奏朝廷。

    “聽我的你就裝著沒事兒,準備好當你的副主考吧”

    正是李紱曾經與三阿哥胤祉在案發前說過考題可能被洩露了的事,所以當考題真的一樣時這才是誠親王口中的“東窗事發”。這和奪嫡什麼的插不上關係,再說誠親王手下只有一幫讀書人怎麼和雍正去爭?

    “東窗事發”後誠親王指示李紱找雍正的心腹李衛順利及時圓滿的抓到了作弊證據

    李紱在發現考題完全一樣的時候知道必須立刻找到證據,否則可靠完畢後就會不了了之。但是文人出身誠親王沒有兵權啊,所以作為雍正心腹的李衛就成了最佳選擇。只有李衛查抄考場才能在雍正哪裡過關,所以李紱也放下文人的清高尋求李衛幫忙。果然李衛率領軍隊查抄考場搜出了證據,李紱作為副主考才沒有吃了瓜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食用油燒傷起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