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舉健康養生
-
2 # 故往雲
乾隆皇帝,本名: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弘曆在康熙末年曾因得到康熙帝的寵愛,而使其父在爭奪儲位的鬥爭中處於頗為有利的地位,因而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僅十三歲的弘曆作為自己心目中的儲君。
雍正即位之初便書立儲密旨,立弘曆為繼承人,藏於錦匣,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在雍正帝的精心培養下,短短几年的時間,弘曆便兼通滿、漢文,遍習文武。
後雍正帝封弘曆為和碩寶親王,讓他參與處理平定準噶爾叛亂和平定貴州苗民起義等重要政治軍事事務,表現出色,深得信任。
雍正去世後,乾隆初政,總的政策走向是以儒家理念為指導,用寬緩代替父皇雍正的嚴苛,對百姓實行仁政,對大臣官員寬容開明。乾隆帝即位之初,集中力量糾正前兩朝特別是雍正朝的一些弊政,康乾盛世也由此走向興盛。
鎮壓貴州苗疆叛亂:即位初年,乾隆任命張廣泗替換張照採取安撫為主、征討為輔的手段迅速鎮壓了古州、臺洪苗疆叛亂。之後乾隆免除苗賦、尊重苗俗、實行屯田、慎選苗疆守令,減少了苗民的牴觸情緒。這些因地制宜的措施,使得貴州苗族地區基本上平定下來。
一徵金川:公元1747年(乾隆二十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叛亂,乾隆三次派兵進攻大金川,但損兵折將,用了兩年時間仍未將其完全打敗,為此還軍法處置了四川總督張廣泗和大學士納親。後改用嶽鍾琪,分兩路進攻大金川,莎羅奔戰敗乞降。乾隆找到了臺階下,立刻從金川之役抽身。
安定西藏: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藏王珠爾墨特陰謀叛亂被駐藏大臣傅清和拉布敦設計殺死,他的餘黨攻擊殺害駐藏大臣。班第達受達賴喇嘛委託代理藏務,班第達抓捕逆黨,平息了叛亂,乾隆命策楞率八千兵入藏。第二年制訂《西藏善後章程》,廢除了藏王制度,確立了達賴喇嘛為政教合一的代表和駐藏大臣共治西藏的體制。
攻佔新疆:公元1745年(乾隆十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病逝,準噶爾內部為爭奪汗權內訌,其領袖和牧民絡繹不絕地歸附清朝,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和準噶爾部強臣達瓦奇聯手在內訌中崛起,後與其爭權失敗,歸附清朝。達瓦奇昏庸無能、不得人心。乾隆帝果斷抓住時機,於公元1755(乾隆二十年)二月出兵,於五月進佔伊犁。達瓦齊逃往南疆烏什,為烏什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獲送交清軍。當時北疆厄魯特蒙古有四大部族,擊敗準格爾後,清朝採取“眾建而分其力”的政策,封阿睦爾撒納等人分別為四部汗,釋放被準部扣為人質的南疆伊斯蘭教領袖大、小和卓木。
阿睦爾撒納圖謀當四部總汗未遂,於當年八月又發動反清叛亂。乾隆又派兵鎮壓,阿睦爾撒納多次使詭計逃脫追捕,在北疆再次叛亂。至乾隆二十二年,由於內訌加之北疆地區痘疫流行,叛亂軍不戰自潰。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後又逃入沙俄,染天花病死。沙俄將其屍體交給清朝。乾隆認為準噶爾人反覆無常、不可信任,平準過程中他命令對準噶爾人進行屠殺。在戰爭、瘟疫、屠殺多重打擊下,除了早先歸附清朝和逃亡他國的部眾,再有婦女兒童被擄掠充賞外,準噶爾作為一個部族在新疆銷聲匿跡了。
被清軍解救的小和卓木也參加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兵敗後投奔大和卓木和清朝對抗,二十三至二十四年,清軍在南疆的支援下,打敗了叛亂軍,大、小和卓逃奔巴達克山(今阿富汗東部)。清軍派人與當地部族交涉,巴達克山部族首領執殺大、小和卓,把屍首送交清朝。清朝攻取了新疆地區,天山南北從此完全歸入清帝國。
公元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實行軍府制,修築城堡,駐紮軍隊;設定卡倫,巡查邊界;移民實邊,進行屯墾。鞏固和完善了清朝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在南疆實行因俗而治,保留伯克制,但改由清廷任命。並設參贊大臣(駐葉爾羌)等官,分駐各城,加強統轄。制訂《回部善後事宜》,對南疆管理體制做出改革。達瓦齊在乾隆三十九年獲赦,免死加恩封為親王,入旗籍,賜地京師,充分顯示了乾隆帝懷柔遠人的用心。
明末,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爾扈特部離開他們世居的塔爾巴哈臺(今塔城)西遷至俄國伏爾加河下游。公元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首領渥巴錫汗率領他們16.9萬人踏上東歸路程。他們越過千山萬水,克服重重險阻,於翌年六月到達伊犁,到達時只有6.6萬人。乾隆十分重視土爾扈特部的東歸,他不懼與沙俄開戰威脅,令當時駐烏什任都統銜參贊的舒赫德前往伊犁協助伊犁將軍安置他們。土爾扈特部的東歸是乾隆時期滿蒙同盟的壯麗篇章,是康乾盛世的一大盛事。
兩徵金川: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亂,不斷侵掠鄰近土司。從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三次派兵,花費7000萬兩白銀才最終鎮壓下大小金川。此後清朝在這一地區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反擊廓爾喀進攻西藏:公元1788(乾隆五十三年)與公元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兩次派兵反擊廓爾喀進攻西藏,第一次清軍作戰不利,西藏政府接受屈辱條件而議和,向乾隆謊報戰功;不久廓爾喀兵再次進攻。第二次反擊廓爾喀,乾隆帝決心堅定,大將軍福康安指揮果斷,清軍翻越喜馬拉雅山連續作戰,大敗廓軍,保衛了西藏領土。於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制訂《欽定藏內善後章程》,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地位平等,並制定“金瓶掣籤”制度來認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加強了清朝帝國對西藏的管轄。
對邊疆的經營是乾隆最大的功績。清朝的疆域經過康熙、雍正、乾乾隆初期疆域圖隆三代的努力而最後形成: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蔥嶺,北到恰克圖(貝爾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島。
乾隆帝自詡“十全老人”,實際上他的武功不全是正義和福音,疆域開拓過程中,殺戮甚眾。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湊數的,比如緬甸、安南之役損兵折將,最後對方懾於清朝帝國的強大主動議和才勉強找到了臺階下;二徵金川雖然有較大意義,但損失巨大,勝之不武;況且其中有的武功並不正義,例如鎮壓林爽文起叛亂、出兵安南就是。
乾隆效法康熙,積極籠絡漢人知識分子。乾隆元年就模仿康熙時期舉行了一次博學鴻詞科考試。南巡時利用機會接見漢人知識分子。乾隆巡幸12次,途中召試士子,試以一詩一賦,一論或一策。進入高等的,授予進士、舉人,馬上任為中書;是生員,就賞給舉人,准予會試。
乾隆的漢文水平很高,能詩善畫,精於騎射。清朝皇帝中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功績當以他為最。在他統治期間,各種官修書籍達100餘種,完成了順治朝開始編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開始編寫的《大清一統志》,他又令臣下編成《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大清會典》。除了這些歷史、制度方面的著作外,其他類別的著作,著名的有文字音韻《清文鑑》、文學《唐宋詩醇》、乾隆大閱圖地理《大清一統志》、農家《授時統考》、醫學《醫宗金鑑》、天文曆法《曆象考成後編》等重要文獻。圖書編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親自倡導並編成了大型文獻叢書《四庫全書》,共收錄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儲存了大量古典文獻,是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然而,乾隆毀書多,為了徹底斬斷漢人反清復明的念頭,弘曆毀掉了很多明王朝時期漢人的圖書。
由於乾隆對文化事業的熱心,漢學從乾隆朝愈益興盛,至嘉慶朝,形成了著名的“乾嘉學派”,但乾隆時期的文字獄也繁多,對於文化的控制也是居歷代之首。
在建築藝術方面,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擴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換成藍色琉璃瓦)、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其中清漪園改甕山為萬壽山,上建大報恩延壽寺(排雲殿),又建佛香閣。這些皇家園林,無不體現著清代園林文化的輝煌,是園林藝術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燬外,多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此外,乾隆時期清朝的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乾隆八十大壽時,徽班進京,國粹京劇開始形成。
乾隆帝中年以後,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貪汙腐化又再開始盛行,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後期由盛轉衰。乾隆帝本人的生活是極為奢侈的。他多次巡幸各地,遊山玩水,靡費特甚。他大興土木,任意揮霍,耗費了大量的國帑。吏治敗壞也成為乾隆後期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乾隆帝晚年寵信和珅,導致和珅專權,貪贓枉法,嚴重破壞了吏治。在和珅秉政期間,他利用乾隆帝年老昏憒,喜諛厭諫的思想,報喜不報憂,一方面積極經營,擴大權勢,“內而公卿,外而藩閫,皆出其門”;一方面憑藉自己的權勢索取賄賂,“納賂諂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從中搜刮到了駭人聽聞的鉅額財富,而乾隆後期的政治亦因此而達到了非常腐朽的地步。
公元1795年(乾隆六十年) ,湘黔苗民起義爆發。九月,乾隆帝御勤政殿,宣示建儲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定明年歸政,改為嘉慶元年。十月,頒嘉慶元年時憲書。普免明年地丁錢糧。
公元1796年(嘉慶元年) 正月,舉行歸政大典,自為太上皇帝,授璽後,禮部鴻臚寺官員詣天安門城樓,恭宣嘉慶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
乾隆在禪位之後仍居住在養心殿掌控朝政。同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舉千叟宴以太上皇蒞之。白蓮教起義爆發,數月間遍及川、陝、楚、豫、甘五省,康乾盛世結束。
公元1799年(嘉慶四年),乾隆帝於養心殿逝世,終年八十九歲,嘉慶帝親政,逮和珅於刑部獄,抄家賜死。
-
3 # 崇軍尚禮
乾隆承雍正之志,前期還是有作為的。但是在當時世界大環境下,不思進取精神,目光短淺,一味自封天朝大國,敝塞世界科技發展潮流,使日後的大清走向列強欺凌的局面,乾隆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康乾盛世時期,清朝康熙,雍正兩代皇帝在位時,國力強盛,為乾隆留下大量資本,乾隆時期下江南,平叛少數民族等做了很多事情,他究竟怎麼樣呢?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十全老人”是指清朝的乾隆皇帝。但究竟是哪“十全”,也有不同說法。
一種是,“十全”乃“十全十美”之意。乾隆有17個兒子和10個女兒;當他73歲時,就已有了玄孫。“五世玄孫,一堂衍慶”,是歷代帝王不曾有過的大喜事。乾隆覺得自己慶幸,便在雍和宮、景福殿以及承德避暑山莊等處,寫了幾塊“五代五福堂”的匾額,並自封為“十全老人”。
另一種說法是,“十全老人”的名稱,來自於乾隆的《御製十全記》。乾隆自負文治武功為古今第一人。乾隆82歲時曾經親撰《十全記》,記述執政以來的“十全武功”,諭令軍機大臣將此文繕寫成4種(滿、漢、蒙、藏)文字,勒石樹碑於布達拉宮前,“以昭武功而垂久遠”。後來則自詡為“十全老人”。
據《十全碑》記載,所謂“十全”者,是說他在位期間的10場大勝仗:兩次平定準葛爾部,一次征服回部,兩次征服大、小金川,一次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一次征服緬甸,一次征討安南,兩次降服廓兒喀。這些戰役,都是乾隆最為自豪的。每逢將士出征,乾隆都要舉行盛大的歡送儀式;戰役結束後,都要祭告宗廟,論功行賞。他還在承德興建普樂寺、普寧寺、安遠寺(屬“外八廟”之列)等建築,以紀念這些歷史性事件。不得不說,乾隆是故意渲染這些戰事,以留名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