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志勇LZY

    現在月亮是地球的衛星;

    過去月亮是地球的太陽;

    光息縮變成地球的衛星;

    新日宣夜過華夏的陰曆。

    月變岩漿球外釋冷凝坑;

    十大天月下幹十二地支;

    支變十二星座控制今日;

    天地物存在認邏輯才符。

    北月日蓋地陰陽旋轉初四象;

    日上空渾天日地月轉又四時;

    今太陽宣夜月日地白晝四辰;

    新月日地系已歸宇宙恆四季。

    過去的太陽今地衛星;

    沒它地難生雌雄哺乳:

    古男氣精華女血月經;

    今新陽曆夏過月新年。

  • 2 # Tj天海

    月球做為地球的衛星那是相當大,地球和月球的關係被叫做雙星系統也不為過,試想一下,地球竟然有這麼大的衛星,而且它的存在對於地球來說至關重要,仔細想想很難很好的解釋他是怎麼來的。

    那月球到底是怎麼來的,太陽系其他星球的衛星都是母星的幾十分之一,而月亮是地球的四分之一,所以月球形成的條件應該和其他星球的衛星不一樣,首先土星的衛星據科學家證實為捕獲而形成的衛星,是其強大的引力所造成的,而地球是不可能捕獲這麼大的星球的,有科學家解釋說,在古老的宇宙有一個古老的地球和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再一次偶然的機會,兩個天體相撞,地球被撞出了之前的軌道,火星大小的天體被撞碎了,由於地球的引力又落回地球附近,慢慢的行程了月球,並與地球形成一個穩定的關係,這也就是月球的由來。

    月球是離我們最近的天體,他一直神秘的看著我們,而我們對它的瞭解少之又少,到底如何形成,體積如此之大,未來的科學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更好的解答。

  • 3 # 科學黑洞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作為衛星卻有主星的四分之一大,這正常嗎?

    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經過漫長時間的膨脹現在可觀測宇宙直徑在930億光年,在諾大的宇宙中主要構成是三部分:暗物質(25%)、暗能量(69%)以及常規肉眼可見的物質(6%),例如漫天星辰。

    構成星系的基本單元都是一個個恆星系,像我們的太陽就是其中之一,非常具有典型性,中心太陽佔據太陽系99%以上的質量,在其周圍有八大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除此之外就是稍微低一級的矮行星和小行星。曾作為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因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的一次會議,重新制定的行星的概念,冥王星也被迫被開除出大行星之列,從曾經最小的行星變成了最大的矮行星。

    除了上邊所說的,在太陽系內還有柯伊伯帶天體以及奧爾特雲內的長週期彗星、天體碎片等。下邊這張圖片中就是太陽系內岩石行星和一些衛星的對比圖,從圖片中可以看到,月球貌似並不大,在衛星中也要排在五名以外。

    那為什麼說月球大哪?

    我們可以瞭解到月球的直徑3467公里,地球的直徑在12768米,換算下來從直徑看月球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八大行星中,水星和金星沒有自己的衛星,那麼從火星開始看看它們的衛星大小。

    火星有兩顆衛星,火衛一的直徑27公里,火衛二的直徑15公里,而火星自身的直徑在6794公里,是火衛一的251.6倍;木星共有79顆衛星,最大的一顆是木衛三,直徑在5262公里,而木星自身的直徑14.2萬公里,相較之下是27倍;土星衛星最新資料是83顆,最大的土衛六直徑5151公里,土星自身的直徑12萬公里,相較之下是23倍。

    天王星有27顆衛星,其中最大的是天衛三,直徑1578公里,天王星自身的直徑在5.1萬公里,相比之下32倍;海王星的衛星相對較少,僅僅有14顆,最大的是海衛一直徑2705公里,海王星自身的直徑4.9萬公里,相比之下18倍。

    總體比較下來,月球還是有點過大了,這一點也被很多懷疑論者拿出來當作“月球人造論”的證據。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關於月球的起因,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但是大體上主流科學認為,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形成了很多的原始行星,呈現非常混亂的情況,因此避免不了天體之間發生撞擊。

    不久前科學家新的模型顯示在太陽系形成1.4億年後,我們年輕的地球與一顆天體相撞,這發生在44.25億年前,兩顆天體撞擊最後改變它們的軌道,並且出現了大量碎片,其中較大的一塊就成了我們的月球。

    這是衛星形成過程中的撞擊論,因此衛星的大小就不一定了,如果完全靠自己來捕獲其他天體碎片變成衛星,那麼大小可能就有限制了,太大的碎片難以捕獲,甚至會影響自己的軌道。

    月球的種種傳聞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於這顆陪伴我們數十億年之久的唯一天然衛星,都充滿了種種疑問,尤其是自從上個世紀NASA載人登月之後,月球的“人造論”依然存在,很多人認為月球是地外文明在遠古時期停留在地球周圍的“宇宙飛船”,民間關於月球的爭議可能會持續很久,並不會很快的結束。

  • 4 # 時空通訊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作為衛星卻有主星的四分之一大,這正常嗎?

    月球在太陽系衛星裡雖然算大的,但沒有地球四分之一大。

    截止到2019年,太陽系發現的衛星大大小小有205顆,可能還有沒發現的。在這些衛星中,最大的衛星是木衛三,直徑為5262km;其次為土衛六,直徑為5150km;我們月球排在老五,直徑為3476km。而最小的衛星直徑小於10km,這種小衛星,木星有51顆,土星有36顆。

    木星赤道直徑為142984km,因此最大的衛星木衛三直徑,只有木星直徑的約3.7%(見上圖);土衛六的直徑約土星的4.3%,而月球直徑是地球直徑的27%,也就是比四分之一還要大些。因此,在衛星裡面,月球與地球之間的比例是最小的,這一點無可置疑。

    但直徑比並不等於大小比,不管是體積還是質量,月球都還是大大小於地球。從體積上來說,地球約月球的49倍;從質量上來說,地球是月球質量約81倍。

    月球之所以這麼大,與其成因有關。

    現在科學界廣泛認同的月球成因是撞擊說。這種理論認為,在地球剛剛形成初期的45億年前,一顆相當火星大小的行星與地球相撞,科學家們把這顆行星稱為“忒伊亞”。相撞的結果是這顆行星撞碎了尚沒有完全凝固的地球,它們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熾熱的火球,這個火球漸漸凝聚,形成的新地球比原來質量大了約1/8~9。

    撞擊使一堆地表岩漿會同忒伊亞碎片飛上太空,開始時,圍繞著地球形成一個熾熱的岩漿碎片星環,在引力作用下又漸漸冷卻凝聚形成了一個較小的星球,這個星球就是月球。

    這次撞擊的後果是,地球自轉軸被撞歪了,從此地球自轉赤道面與公轉黃道面形成了一個23.44°的夾角,正是這個夾角形成了太陽直射地球的南北迴歸線,從此地球有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季節更替。而月球圍繞著地球公轉,讓地球的引潮力發生了巨大變化,海洋潮汐被加強了很多。

    這兩個因素,為地球生命的孕育演化創造了條件。科學界一般認為,沒有這一撞,地球很可能不會有生命出現,也就沒有我們在這裡對宇宙評頭論足了。

    天體演化有一定規律,大致相同。

    太陽系的形成與宇宙中恆星系統形成機制是一樣的,都是由於萬有引力作用,由巨大星雲團聚集坍縮而成。行星是恆星形成後,吸積盤中剩餘的渣滓中,碰撞吸積漸漸形成的。也有說法是在恆星吸積形成過程中,在行星盤中同時形成的。

    但恆星一般都吸積了整個星雲系統的絕大部分質量,比如太陽就吸取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只剩下0.14%的渣滓,就形成了8大行星和若干矮行星,以及幾百顆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彗星等,我們地球只佔有這個系統的0.0003%質量。

    行星在各自軌道形成後,對周邊形成了一個引力範圍,一些小的天體被吸附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小的系統,這些圍繞著行星公轉的小行星就被稱為“衛星”。

    任何事物都在必然中蘊藏著偶然,談不上正常不正常。

    衛星有的是被行星引力捕獲的,有的是撞擊分裂出來的,形成的方式可能多種,但沒有什麼正常不正常的。在大自然中,萬有引力是規律,所有的天體既脫離不了萬有引力的必然規律,也蘊藏著千變萬化的無數偶然。

    如“忒伊亞”撞擊地球,形成了月球;而某顆小行星被土星引力捕獲達到洛希極限,被撕碎成為土星環。這裡面既有引力導致的必然結果,又有這些“闖入者”誤打誤撞的偶然因素。我們生命也是在這些必然和偶然的碰撞中孕育誕生演化進化到如今的,這一切,都談不上什麼正常不正常。

    就像我們每個人都與別人不一樣,有大塊頭,也有小個子,每個人都有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必然和偶然,但這些與正常不正常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有些人老喜歡把一些事情弄得神秘兮兮呢?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 5 # 強國略

    正常,什麼是衛星:一質量小些的行星圍繞一大質量的行星轉,小質量星就是大質星星的衛星,如果兩星質量近似大,會成互繞星。

  • 6 # 今古雜誌

    關於‘’月球‘’,有好多推測,比如:“月球中空說‘’、月球屬於‘’人造衛星‘’,月球年齡比‘’地球和太陽‘’的年齡要大,等等。

    對於月球比較普遍的認識是: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1/4,質量是地球的1/81,是太陽系當中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僅次於木衛一,年齡大概形成於45億年前;月球的自轉週期是27.32天,赤道半徑1738.14千米,體積2.1958*1010km3(是地球的1/50)。

    上述這些資料,根據萬有引力和相關天體物理學常識,是可以計算出來的,雖有誤差,一般都是大同小異。

    但是,由於月球的體積從直觀上和地球的體積相比,遠遠大於其他衛星與行星的比例,顯得有點不協調。於是,在數次阿波羅登月飛船探索過程中,做了數次實驗,也帶來月球表面的岩層進行測試,掌握了一定的證據,證明月球質量和其體積不成正比:

    根據月球的表面土壤岩石的密度,和已知月球的體積,推算出,月球的質量,應當要比現在的質量要大的多;反之,根據已知月球的質量,推測出月球的實際體積要比現在的體積要小的多,才能符合月球表面物質的密度。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唯一的解釋只能是:月球內部是空心的,否則是無法用常理來解釋的!

    美國阿波羅11號、阿波羅12號、阿波羅13號、阿波羅14號宇宙飛船曾在月球上做了數次“月震試驗”,宇航員用宇宙飛船的登月倉或三級火箭撞擊月球表面,最長的一次“月震”時間持續達4個小時,這種震動就像教堂裡敲響的大鐘,震波從震中向月球表面四周傳播,但並沒有傳入月球內部,就像是在一個完全中空的球體上發生的震動,餘音經久不絕,這種震動現象,在一個實心的球體上是不會發生的,而且持續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分鐘,並且震動波會直接傳導向月球背面,不會僅僅在月球表面向四周擴散。

    上述事實足以推測出,月球是一個“空心”的天體。另根據測試,震動波在月球表面以下40英里的傳播速度是每秒6英里,與在金屬中的傳導速度一致,由此可以推測出月球內部可能存在‘’金屬質殼體‘’,殼體外覆蓋著鬆散的10~20英里厚的石塊層。

    由於科學家也不相信天然衛星會是空心的,故懷疑月球是人造的。

    由於從宇航員帶來的月球岩石標本中,有的是在70億年以前生成的,月球年齡比地球大,故也有懷疑月球是外星人制造的;而且猜測月球內部很可能存在著一個“先進的文明世界”!

    也有科學家猜測,月球可能是地球曾經出現的一次“史前文明‘’製造的人造衛星,作為地球的‘’伴星‘’,也是探測宇宙的空間站,同時也是為了反射太Sunny,給地球照明。

    宇宙的奧秘,人類掌握的少之又少,許多未解之謎大都停留在猜測和探索中!

  • 7 # 超然智者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比地球小很正常,否則又不叫衛星了。它們的大小都是在太陽系形成過程中而形成的,是原來的平衡被打破,而在太空中建立了一個新的平衡系統。有人說是發生於137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其實是宇宙無限運動的的結果。在太陽50億年後消失變成黑洞的時候地球和月亮也會有新的歸宿。或者被太陽黑洞吞噬,地球或者繼續繞太陽黑洞旋轉,那時候地球將是一片黑暗,因為沒有太陽的反射光月亮也不曾有光。地球上的生命將消失。人類或早已搬到銀河系的適宜星球居住。

  • 8 # 彭曉韜

    謝邀!宇宙中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和特點,沒有正常與不正常之說!如果要說正常與不正常,必須是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進行比較,其中個別的與大部分差異大時才可說其不正常,與大部分相同的才可說其正常。但作為地球和月球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就無法判定其正常或不正常了。

  • 9 # 兔斯基聊科學

    哲學大師黑格爾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不是這樣嗎?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那可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那就沒有什麼不正常的。

    的確,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其直徑3476公里達到了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還多。這在太陽系中是不多見的。之所以說是不多見,是因為在太陽系中還有一顆星球和它的衛星比例也跟地球和月球一般。

    圖示:地球和月球

    這就是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冥衛一卡戎星。如果月球和地球的這種大小關係顯得不正常的話,那麼冥王星和冥衛一之間的大小關係就更不正常了。冥王星的直徑是2370公里,而它最大的衛星冥衛一卡戎星直徑是1207公里。冥衛一的直徑是冥王星直徑的51%!按照問題中的說法,冥衛一就顯得更不正常了吧!

    圖示:冥王星和冥衛一卡戎星

    的確,在太陽系中大多數星星的衛星大小都和圍繞旋轉的行星差距十分大。像火星的兩顆衛星直徑只有十幾公里大小。木星也擁有眾多的衛星,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直徑直徑是5262公里,比行星水星還要大。如果它圍繞著太陽轉的話,科學家肯定是要給它一個大行星的名額的。但是它在木星面前就顯得太小了。木星的直徑是142984公里,是木衛三直徑的27倍!

    圖示:木星和它的一顆衛星

    月球為什麼顯得這麼大?這可能和月球的起源有關係。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月球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一顆名叫忒伊亞的原始行星和地球相撞後形成的。忒伊亞行星的大小和火星差不多大。它裝上地球后,一部分物質留在了地球上,還有一部分物質飛出了太空重新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月球。不然在內太陽系是不太可能形成月球這麼大的衛星的。

    圖示:忒伊亞和原始地球相撞產生了月球

    不管怎麼說,月球已經陪伴地球已經40多億年了。它對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存在就是合理的。朋友們有什麼看法呢?

  • 10 # 鍾銘聊科學

    同樣是行星衛星也有不同

    月球確實和一些衛星不太一樣,那具體有什麼不同的呢?

    我們要從天體的分類說起,我們都知道,宇宙其實很大很大,這個大的程度,使得在目前的理論框架下,我們也只能看到宇宙的一小部分,這個是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

    可觀測宇宙往下的一個尺度被我們叫做超星系團,超星系團當中也有大和小之分,一些小的超星系團就在大的超星系團之中,而超新星團再往下的結構是星系團、星系群。再往下的則是星系,銀河系就是一個星系,銀河系再往下的結構是恆星系,我們的太陽就是恆星系。恆星系中又分為恆星、行星系統。恆星按照目前的假說是分子云由於引力坍縮形成的,而行星則是形成恆星時的邊角碎料形成的,其中行星又分為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矮行星,小行星等等。

    而行星系統中當中,有行星和行星的衛星。實際上這麼詳盡的分類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隨著科學家對天體認識的瞭解,一步步提出來的。所以,對天體的分類本身就體現了人類對於天體的認識水平。這些分類有的和起源有關,有的和功能有關,有的和形態有關。

    而對於衛星,目前來說,科學家也是有分類的,我們一般以它們的中心行星來區分它們。不過,其實還有一種分類,這就是按它們和自己主星之間的大小來區分。一類就是類似於月球和地球這樣的,個頭相近的,甚至有些科學家認為這應該是個雙星系統的衛星。

    還有一類就是和自己的主星相差非常多,顯得非常渺小的衛星,木衛星最大的那幾顆相對於木星都是相當的小。

    這麼比較,你可能還不能感受得非常清楚,我們可以再來比較地球和木星之間的大小,

    木星和地球相差這麼多,但月球和木星最大的衛星就沒差多少。

    這回能夠感受到“月球之於地球的大”和“木衛星之於木星的小”了麼?

    那兩種衛星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姑且把這兩種衛星稱為佔比大的衛星佔比小的衛星。它們最大的區別在於起源。

    我們先說佔比小的衛星,上文我們也提到了,行星的形成其實是恆星形成過程中的邊角碎料形成的。

    同樣的,這些佔比小的衛星,其實是在行星形成過程中留下的邊角碎料形成的。其實某種程度上來看,我們也可以把各個行星理解成是恆星的衛星,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大小差異就極其巨大。

    這個差別極其類似於木衛星和木星之間的差距。

    佔比大的衛星的起源就不是這樣的,它們其實是撞出來的。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在地球剛剛形成之初,地球軌道附近有個小行星,這個小行星叫做忒亞,忒亞和地球在引力的作用下,最終相撞了,忒亞把自己撞得粉碎,同時地球上的一些物質也被撞了出來,一些碎片最後落回到地球上,而在地球軌道還有一些碎片,這些碎片在引力的作用下繞著地球周圍運動,就好像土星環那樣,然後逐漸地在引力的作用下,重新形成了一個新的天體,也就是月球。

    因此,月球的起源其實來源於一場規模巨大的小行星撞擊,這也是目前關於月球起源的主流假說,我們稱這個假說叫做:大碰撞。科學的假說其實並不是亂說,大多都是有堅實的證據進行支撐,從月球取回來的岩石進行分析氧的同位素比例和地球上的岩石是完全一致。而且月球上的岩石年齡和地球岩石的年齡是十分相近的。這些都是大碰撞假說的證據。

    除了月球之外,在太陽系中,還有行星的衛星和月球的情況類似,那就是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卡戎。因此,卡戎應該和月球一樣,也是撞出來的。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月球佔據有主星的四分之一大是因為月球的形成機制是其他衛星不一樣,一般來說衛星都是行星形成過程中的邊角碎料在引力作用下逐漸形成的。而月球的形成則是來自於一場大碰撞。地球形成之初,小行星忒亞撞擊地球之後的碎片在引力作用下形成了月球。透過這種方式形成的衛星和自己的主星比起來都不會很小。

  • 1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作為衛星卻有主星的四分之一大,這正常嗎?

    一直以來月球有幾個特徵是很多朋友的都認為它不是一個天然星球,甚至懷疑這是超級文明製造後拖運到地球軌道上來監視地球的,比如月球和地球的比例,這是太陽系衛星和行星之間最大的比例,還有就是月球一面永遠朝著地球!另外一個神奇的特性則是月球在天空中的視角和太陽完美一致,數個巧合都湊在一起,實在令人懷疑!

    月球為什麼會那麼大?

    地球的直徑是1.27萬千米,月球的直徑是3400千米,兩者差距看起來也不是那麼大!但如何和火星與木星與它們的衛星一比的話,地月系比例就太大了!

    火星直徑:6900千米,衛星:火衛一12千米,火衛二6千米

    木星直徑:14.3萬千米,衛星:木衛一3600千米,木衛二3100千米,木衛三5200千米,木衛四4800千米

    其它案例就不舉了,這地月系比例是1/4,木星系最大比例是1/25,這比例猶如最萌身高比,大家找的都是較小玲瓏型,偏偏地球找了個高大威猛的,這肯定有問題!

    月球成因是關鍵

    火衛一和火衛二是捕獲的,註定不可能有太大的比例,否則火星抓不住!木星系很多衛星也是捕獲的,而原生衛星的比例就會和太陽與行星的比例一樣,因為中心首先誕生的天體擁有極大的資源,因此它會將絕大部分的物質都收歸己有。因此在這樣的條件下,原生和捕獲都難以達到這個比例!

    1975年威廉·肯尼斯·哈特曼博士和唐納德·達韋斯博士提出了行星碰撞誕生月球理論,他們認為在早期太陽系形成時,地球軌道上還有一顆類似火星大小的天體,因為兩者軌道速度的差異,在某個時候兩者無可避免的相撞了,撞擊將大量的物質拋灑到了地球附近的太空形成了一個環,但最終這些物質在比較大的塊狀引力下逐漸聚攏,重新形成了月球。

    忒亞撞擊地球形成月球的過程

    無獨有偶,加拿大及美國天文學家阿拉斯泰爾·G·W·卡梅倫和威廉·R·沃德也提出了類似的假設,這顆撞擊地球誕生月球的行星叫做忒亞,也就是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的母親,當然這忒亞假說是否靠譜,我們下文繼續分析!

    地球軌道上怎麼會形成兩顆行星?

    根據恆星形成理論,在一片坍縮星雲中,會因為星雲的密度或者受到擾動等達到坍縮條件,會形成一個叫做博克球狀體的坍縮區域,這在很多星雲中都有發現類似的區域,這表示未來將會有一顆或者多顆恆星誕生!

    船底座星雲博克球狀體猶如一條毛毛蟲

    部落格球狀體的規模可能會達到數三十至五十光年,在這個區域中可能會分裂成多個區域,形成多顆恆星,這就是原生雙星或者三星系統的基礎!當然這是多顆恆星誕生的理論,在行星形成上並不一定適用!

    但行星形成根本不需要博克球狀體來解釋,因為在環繞太陽的星雲中形成多個坍縮區域是很正常的,如果他們軌道相距比較遠,那麼它們將會各自形成行星,但如果軌道比較近,那後果就會比較嚴重,因為太陽系行星在海王星軌道之內的行星幾乎都遵守提丟斯定則,即行星之間的引力會互相影響而改變軌道,比如行星之間軌道共振關係。因此在地球軌道附近形成的另一顆行星的軌道是不穩定的,它會向地球軌道靠攏,這為以後的大碰撞埋下了伏筆!

    月球為什麼會一面永遠朝著地球?

    這是一個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一面永遠朝著地球,又說月球在自轉,兩者不矛盾嗎?其實一點都不矛盾,我們來看一副GIF圖就知道了!

    當然搞明白月球是否自轉這個問題不難,但更關鍵的是月球為什麼會形成這種怪異的自轉模式,似乎地球強大的引力改變了月球的自轉模式,而事實上就是如此,唯一的原因很簡單,距離太近了!

    想必大家應該不難理解這個過程,難得是為什麼月球會出現這橢球體長軸受地球引力影響的狀態,其實很簡單,月球是一個靜力平衡的天體,如果地球在附近施加一個引力影響,那麼這個靜力平衡的天體肯定會受到引力影響而變形,這就是月球這個橢球體的來歷,長軸受影響的比較明顯,因此在自轉狀態下受影響最大的是月球的自轉狀態,在年長日久的影響下,月球自轉受到影響,逐漸長軸的其中一個方向指向地球,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月球為什麼會和太陽視角一樣?即:為什麼會月全食,是註定的嗎?

    其實完全不是,只是我們運氣好而已,因為我們剛好在月球遠離地球,但仍然在月球的陰影剛好可以遮擋太陽的距離上!

    我們在這裡必須要澄清一個概念,即地月系中地球的動能到哪裡去了,當然潮汐力減慢地球自轉是一個消耗方向,但另一個影響是月球的軌道逐漸抬升,這就是每年月球軌道提升3.8釐米的由來,這消耗的就是地球自轉的動能,地球自轉減慢,角動量有兩個消耗,其一是潮汐,其二就是月球的軌道抬升,因此月球每年都已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各位i要注意的是,你們運氣不錯,剛好在月球遠離地球,和太陽視角0.5°的範圍,如果再過幾千萬年,也許在地球上就只能看日環食了哈!

  • 12 # 太空科學站

    38萬公里外的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太陽系內體積第五大的衛星,直徑為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早期的月球起源學說認為月球是由早期地球高速自轉後“甩”出去的物質聚合而成的一顆天然衛星,但上世紀美國登月帶回的月球標本顯示地球和月球並不是“同宗同源”的。

    因此後來又出現了“地球俘獲說”,該學說認為月球是太陽系早期誕生的一顆星球,在機緣巧合之下被地球引力所捕獲進而成了它的天然衛星,但由於地球質量與月球質量的比值並不是太大,天文學家很懷疑早期的地球是否擁有“俘獲”月球的能力,所以“地球俘獲說”並沒有獲得廣泛認同。

    現如今熱度最高的是“忒伊亞”起源學說,它認為月球是太陽系早期天體忒伊亞(火星大小)於早期地球相撞後的碎片產物,並且此次相撞還讓地軸有了傾斜角,進而才產生了我們感覺到的一年四季。

    但月球作為一顆衛星其於地球的體型之比實在是太過於“詭異”了

    月球的大小達到了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而太陽系最大的衛星木衛三雖然體積比水星還大,考慮到木星巨大的體積這種情況也還說得過去。再者由於美國登月時檢測到的月震持續時間太長,所以如今很多人都認為月球內部可能存在空腔。

    其實如果忒伊亞學說被證實,那麼“月球大小足有地球四分之一”就不奇怪了。

    因為該學說認為月球是由地球與“忒伊亞”相撞後的碎片聚合成的,而碎片的質量和體積又都不會太大剛好還在地球引力能夠捕獲的範圍之內,因此才會有足量的碎片物質在引力作用下慢慢聚合成今天的月球,所以月球的體積足有地球四十九分之一大也就不奇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回答的問題被推薦了,算是優質回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