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兒童健康管理
-
2 # 地主公力源樹脂
不知道……
對於自閉症,其實目前人類對其瞭解還是很少的,不知道病因,所以也不知道為什麼男孩比例遠高於女孩……
-
3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自閉症患病率有增高趨勢,2007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14個州的資料公佈最新自閉症發病率為6.6%,男女患者比例為2.3:1-6.5:1。
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起病於嬰幼兒期,3歲以前逐漸出現語言交流障礙、社會交往障礙、興趣範圍狹窄、動作行為刻板、智慧障礙及其精神神經症狀等典型臨床表現,多數患者在病前發育正常,起病後發育停滯不前,或出現發育倒退現象。例如:兩歲時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句,起病後這些語言逐漸消失,三歲時仍不會說任何單詞。少數病前心理發育延緩,從未達到正常同齡兒童發育水平。隨著年齡增加,語言逐漸發展,對言語理解能力和會話能力提高,但言語發育始終低於同齡人水平。迴避目光、多動、睡眠障礙、進食問題等症狀減輕。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刻板動作,自傷行為,破壞行為,情緒問題等症狀改善不明顯。青春期自傷行為、攻擊行為、固執違拗、抑鬱和焦慮情緒等症狀明顯加重。醫師在排除兒童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Asperger 綜合徵、Heller 綜合徵和Rett 綜合徵等其他廣泛性發育障礙可做出孤獨症的診斷。
迄今為止,學者們一直在探究為什麼自閉症在男孩中的發生率比在女孩子中高。近來,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上的研究表明患自閉症的女性會有不同症狀,這使得她們的疾病更難被診斷出來。這是否為自閉症在男孩中的發生率比在女孩子中高的原因有待進一步探究。該指導意見是由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盧和麗醫生回覆的,盧和麗醫生主要擅長失眠症、神經衰弱、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恐怖症、軀體形式障礙、癔症、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神經性嘔吐、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兒童少年期多動障礙與品行障礙、網路成癮、軀體疾病中的心理問題、社會適應性障礙、各種心理危機(自殺傾向、工作學習問題、正常人的戀愛婚姻家庭問題、就業問題等)等問題,如有相關問題,可以透過好心情app與裘主任溝通交流。
回覆列表
隨著嬰兒發育,其大腦中連線神經元的細胞的減少被認為在自閉症譜系障礙中具有一定作用。現在,一項研究表明,這些被稱為小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和行為在男孩和女孩中存在變化,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有很多男孩被確診患有自閉症以及相關障礙。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遺傳學家 Donna Werling 和同事發現,在出生前數月,與小角質神經細胞相關聯的基因在男嬰大腦中比在女嬰大腦中更加活躍。“這表明男性和女性大腦的發育有一些非常不同的地方。”她說。
這項 5 月 13 日在加州舊金山國際自閉症研究會議上發表的研究尚處於基礎階段。目前對小角質神經減少如何影響大腦發育行為仍知之甚少。但這項由 Werling 團隊進行的研究“是那種會讓你說‘哇,這真正有趣,我們應該嚴肅對待’的一類。”康涅狄格州紐黑文耶魯醫學院神經學家 Kevin Pelphrey 說。
男性罹患自閉症的比率是女性的 2 至 5 倍。這種仍未被瞭解的疾病症狀普遍被認為在女性中診斷率較低,精神病學家同意男性和女性病例數量存在較大懸殊。它表明這其中存在性別上的生物學差異。
Werling 開始研究為什麼男性自閉症發病率比女性更高。她和同事檢查了男性和女性大腦組織的基因表達如何變化。他們的最初預測是與自閉症相關聯的基因在男性中表達水平較高。但該團隊並未發現將男性與女性區別開來的明顯自閉症基因表達模式。然而,會導致小膠質神經發展或被細胞啟用的基因在男性中更加活躍。
接下來,她和同事以年齡為基礎對大腦樣本進行分組,發現在出生前幾個月,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小膠質神經基因表達差異最大。她的一些同事參與了去年發表於《自然》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與小膠質神經相關的基因在罹患自閉症患者的大腦樣本中比未患病的人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