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運自在天尊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由於武宗死後無嗣,因此張太后(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朱厚熜透過大禮議逐步掌握皇權,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後期雖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著朝廷官吏,也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間鞏固了明代的統治,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嘉隆萬大改革奠定了基礎。

    嘉靖之所以能夠始終緊緊掌握權力,說白了關鍵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帝王治數;二是祖宗家法。

    所謂帝王治數就是:永遠不能出現一個一言遮天的大臣,大臣中的老大、老二必須不對付,必須隨時都有反對勢力的存在。這樣裁決權永遠握於上。緊握人事權與財政權,其他可隨意。

    祖宗家法:一個是廠衛制度,錦衣衛與東西廠監視百官公卿,為帝王耳目鷹犬;二是司禮監的批紅制度與內閣票擬製度,權分內外,內重外輕。三是軍隊獨立,設衛所制度與五軍都督府,由勳貴世代把持軍權,文武不兼。

  • 2 # 河北人張鵬程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因張皇太后(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時間之長在明代皇帝中僅次於明神宗),年號嘉靖,與楊廷等朝臣在議父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上發生爭論,史稱“大禮議”之爭。明世宗早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後史譽之謂“中興時期”,後期崇通道教,並痴迷於煉丹,致使發生“壬寅宮變”,便不再理政。1565年方士王金等偽造《諸品仙方》、《養老新書》,制長生妙藥獻明世宗。1566年明世宗駕崩,終年60歲。廟號世宗,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於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朱厚熜是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幼時聰敏,興獻王親授書史,通《孝經》、《大學》及修身齊家治國之道,重禮節,遇事有主見。其母子入宮前與禮部已有兩次爭議。即位後,在如何尊崇其父母的問題上與禮部及眾多朝臣又發生衝突,史稱“大禮議”,經過兩年多的爭辯,最後以君權的高壓結束,朱厚熜的意願終於得以實現。這些事充分顯露出了朱厚熜少年時即剛愎自用、專橫暴虐的性格。朱厚熜初承大統時,對國事尚有所作為,除採取了歷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減貢、賑災等措施外,還扭轉了自正統以來形成的內監擅權、敗壞朝政的局面,並曾下令清理莊田,“不問皇親勢要,凡系冒濫請乞及額外多佔者悉還之於民”等。

    嘉靖帝是明代實際執政時間僅次於孫子明神宗的皇帝。嘉靖帝繼位之初,面對“正德危權”,勵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做一位後世稱頌的明主聖君。一是大赦天下,抑制宦官,整頓朝綱,下詔廢除了武宗時的弊政,誅殺了佞臣錢寧、江彬等,使朝政為之一新;二是減輕租銀,整頓賦役,賑濟災荒;三是勘查皇莊和勳戚莊園,還地於民,鼓勵耕織;四是體恤民情,集異納諫,勤於政務;五是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頓邊防。這期間,“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文化科技空前繁榮,優秀作品和傑出人物大量湧現,“天下翕然稱治”。後史譽之謂“中興時期”。不過不久以後就爆發了“大禮議之爭”,也是明朝中期最著名的政治事件。早在嘉靖皇帝由藩邸進京的時候,未即位的嘉靖皇帝與朝臣們就迎接的禮儀發生了爭執,結果以朝臣的妥協告終,緊接著,嘉靖皇帝的生母興王妃蔣氏進京,又發生了類似的事情,最後朝臣又做了讓步。

    嘉靖前期世宗在張璁的輔助下大刀闊斧推行了改革,清理勳戚莊田、罷天下鎮守中官、改革科舉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內容廣泛,成效顯著。所以獲得很多讚美之聲。河南道御史劉安說:“今明天子綜核於上,百執事振於下,叢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氣耳。”明代名臣張居正在萬曆三年(1575)以自己少年時的親身體驗,對嘉靖前期整頓學政的成就予以極高的評價。他說:“臣等幼時,猶及見提學官多海內名流,類能以道自重,不苟徇人,人亦無敢幹以私者。士習儒風,猶為近古。”外戚為害天下。明世宗又和張璁、方獻夫在革除外戚世封的問題上達到了共識,下令永遠廢除此制,《明通鑑》編纂者說:“安昌伯錢維圻卒,其庶兄維垣請嗣爵,下吏部議。尚書方獻夫等言:‘外戚之封,不當世及。’歷引漢、唐、宋事以證。璁以為然,力主之。上善其言,詔:”自今外戚封爵者,但終其身,毋得請襲。’自是,外戚遂永絕世封。”

    萬曆皇帝的所作所為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說了。世宗打擊舊朝臣和皇族、勳戚勢力,總攬內外大政,皇權高度集中。他還重視內閣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權力。但與此同時,他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厭惡佛教。二十一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長生,不問朝政,首輔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破壞。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二十九年甚至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這兩件事可以說是議禮之爭的導火索,從嘉靖皇帝主觀來講,他從外藩即皇帝位,對朝廷的舊臣並不十分信任,而且他不希望以過繼給孝宗皇帝當養子的身份來入繼大統,因此他要求追封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帝,這一點標榜尊崇先師孔子禮教的大臣們是無法同意的,眾大臣表現的空前團結,反對的奏章壓的世宗喘不過氣來,就在世宗準備讓步的時候,一個叫張璁的人站了出來,幫了嘉靖皇帝一個忙,他寫了一篇文章,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許多理論依據,而且引經據典批駁了群臣的觀點,嘉靖皇帝看後深受鼓舞,張璁也得以加官進爵,成為議禮派的首領(當時的反對大臣們稱為護禮派)。明世宗朝中出現了議禮派與護禮派的對立,由於嘉靖皇帝的支援,議禮派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雙方的鬥爭也日趨激烈,經過幾回合的你來我往,終於爆發了“血濺左順門”事件。由於議禮派逐漸佔據上風,護禮派群臣決定集體向皇帝進諫,於是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給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餘人的龐大隊伍,集體跪在左順門外,哭聲、喊聲震天,嘉靖皇帝派人將為首的幾位大臣押入監獄,群臣情緒更加激憤,左順門前出現騷動,世宗皇帝殺心頓起,將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一時間錦衣衛從四面八方圍來,左順門前血跡斑斑。左順門事件以皇帝的勝利,護禮諸臣的失敗告終,嘉靖帝終於如願地將父親追尊為睿宗,並將神主入太廟,躋在武宗朱厚照之上。這次事件致使許多正直的大臣或死或引退,而佞臣卻乘機竊取了朝政大權,使弊政重興。透過這件事,嘉靖皇帝不僅實現了追封自己父親為皇帝的願望,而且樹立了新皇的威信,開始了他的專制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親王級別會享受什麼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