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偉峰23
-
2 # 文傑說健康
我們先把這個問題理一下,首先脾虛,脾主運化,運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脾虛運化失常,水液代謝失常,那麼就會出現水溼過重,那麼就會有溼氣。而溼氣重,整個人看上去就會油膩,看上去就會肥胖,痰多。再一個脾胃運化差,代謝就慢。所以人會胖,而運化差,推動無力,大腸傳導失司,那麼就會出現便秘,便秘在哪裡。堵著日久。鬱而化熱。就會出現上火。
治療上就要健脾助運祛溼
-
3 # 三甲全科副主任醫師
根據樓主的總結,我們試著分析下!
先說“脾虛”,如果是真正的脾胃虛弱,且伴有便秘,則多為脾氣虛,氣虛鼓動無力,大便不行,可以予以枳術東加減;如果是因實致虛,比如說溼熱困脾,脾運被遏,所謂的“脾虛”就是假象,清利溼熱才是根本,溼熱去了,“脾虛”就恢復了!
再說“上火”,“火”也分“實火”、“虛火”,“實火”要清瀉,“虛火”要滋陰;還要分“火”的位置,“胃火”就要清胃瀉火;“膽火”就要清瀉肝火;“火在大腸”就要瀉火通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瀉火藥都是苦寒之品,易傷脾胃,脾胃虛弱者一定要謹慎使用!
剩下的“肥胖溼氣重”最好解釋了,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水液內停,痰溼積聚,治療上可以考慮二陳湯系列方加減!
-
4 # 美食健康圈
經常便秘的話,不僅會導致身體健康的問題,久而久之溼氣加重,可能還會越來越胖,那我們要怎麼辦呢?
一、增加運動
堅持每天運動一小時,可以增加胃腸的蠕動,促進排便。
二、晨起喝水
對於長期患有便秘症狀的患者來說,最好的方法便是每天早上起床後馬上喝1-2杯約500毫升的優質礦物質水,並且在喝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大口的喝,這樣才能起到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
三、高纖維食物
專家指出,生活中所有含有纖維素的食物都是對腸胃有益的食物,比如像芹菜、紅薯等等,這些含有高纖維的食物,可以在腸道內會與水結合,從而讓大便膨脹因此有效的產生便意。
四、糙米和大豆
不妨少吃精緻的食物,而用吃糙米、玉米、粗麥等原生態的五穀雜糧代替,不僅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的營養,同時其中的粗纖維還能夠有效的促進腸胃蠕動從而改善便秘的情況。
“溼氣是萬病之源”,要想健康,要祛溼和健脾。
準備:赤小豆、茯苓、薏苡仁、枸杞,每天煎煮成汁,代茶飲用,這樣就可通便並排除體內溼氣了。
回覆列表
1.中醫認為便秘是大腸傳導失司,氣機不調,津液不足所致。肺與大腸相表裡,便秘屬陽明裡證。因便秘虛實夾雜,辨證施治並非易事。①熱秘者,口乾,舌紅苔黃,脈滑數。治法:瀉熱通腑。方藥:增液湯(生地黃、玄參、麥冬)加減。②冷秘屬陰結,舌淡苔白,脈沉遲,喜熱肢冷。治法:溫潤通便。方藥:濟川煎(肉蓯蓉、當歸、升麻、牛膝)。③氣秘者,苔膩,脈弦,噯氣腹脹。治法:理氣導滯。方藥:六磨湯化裁(木香、烏藥、沉香、檳榔片、枳實、川大黃)。④虛秘,包括血虛、氣虛、陰虛、陽虛。氣虛:黃芪湯(黃芪、陳皮、升麻)補氣健脾。血虛:潤腸丸(當歸、生地黃、麻仁、枳殼、黑芝麻)養血潤燥。陰虛者滋陰補腎,陽虛者溫潤通便。2.便秘用藥參考:行氣常用:厚朴、枳殼、木香、烏藥、草果。增水行舟:生地黃、玄參、麥冬、天冬。養陰清熱常用:白芍、知母、天花粉、石斛、黃芩等。通下瀉熱用:大黃、番瀉葉、蘆薈、芒硝。潤下通便:杏仁、桃仁、松子仁、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等。溫潤通下:肉蓯蓉、何首烏、桑椹子等。3.體會:便秘的辨證施治,主要辨陰陽即可,不管哪一類便秘都要行氣導滯、潤下增液。若證型複雜,辨證不清可用“通便湯”化裁治療:生地黃30g玄參30g麥冬20g生白朮30g肉蓯蓉20g生何首烏50g當歸30g火麻仁20g枳實15g厚朴15g知怎15g黃芩20g檳榔10g決明子20g烏藥15g。熱偌生加大黃10g;虛秘加柴胡10g升麻10g黃芪30g靈芝10g。水煎,早、晚空腹服。4.預防調護:注意飲食,生活調攝,對本病的防護十分重要。當忌過食辛辣;宜多食蔬菜瓜果;常服蜂蜜、牛乳。並養成每日定時大便的習慣。保持心情舒暢,克服對排便困難的憂慮,增加體力活動,切勿養成服藥通便的依賴思想。體弱患者應加強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