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學術圈的冷板凳是為誰準備的呢?
13
回覆列表
  • 1 # David-zh

    我只坐了三年冷板凳,就有領導說兩年內沒文章沒專案,徹底廢了。冷板凳在中國是為傻子準備的,現在中國,至少在我的周圍,在一條所謂的學術之路上狂飆,其實都是做的屁,大多是老外的冷飯。

  • 2 # 洛之秋

    文科坐十年冷板凳,這種說法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文科學術和理工科的學術還是有質的區別。簡單的來說,人文學科,尤其是那些文史哲類的,他們的學術訓練是透過閱讀和分析性寫作獲得的。這樣的閱讀需要一種累加性。因為文史哲的學術本身而言並不存在什麼更新換代一說。

    就以文學批評為例。雖然幾千年過去了,但是亞里士多德寫的《詩學》依然是我們從事文藝批評研究的學術工作者經常會去參考的東西,更不要說那些寫在古希臘時期的悲劇和喜劇,古羅馬時代的大量的政論以及哲學著作。就算你的領域並不是古典學,也很難想象如果你在不讀朗吉努斯的《論崇高》或是柏拉圖的《對話錄》情況下,宣稱自己真的可以從事文史哲的研究。

    文科之所以要坐十年的冷板凳,其實是因為無論你出生在哪個時代,你的學術閱讀都要從人類文明的原點開始。幾千年過去了,思想家、文學家不斷橫空出世,我們需要讀的書不斷累加。這倒不是說,我們做學術言必稱希臘,而是說在文科當中,舊的學術與新的學術疊加在一起,並沒有存在相互取代一說(你能想象當代科學家還去讀古希臘的《物理學》嗎?)。並不是你只要把握住前沿的那一部分,就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學者。文科學術不斷的要求我們回溯到人類更久遠的時代,將我們的眼光投向歷史,幾百年、上千年前文科學者們講的事情,都沒有過時。

    我們再來想一想理工科。理工科當然也是要讀的,可是他們的讀,更多是一種研究方法的閱讀。而且,隨著專業分分工的不斷加深,從事分子化學或者結構生物學,意味著你只需要在自己小小的一塊領域裡面持續的開墾,學會一些精密儀器的使用方法,並且在教師和學生組成的實驗室團隊當中不斷的實踐,獲得最新的實驗資料,你就可以發表論文。如果你的專案選擇得特別好,實驗經費又非常充足,就完全可以在博士畢業後不久取得驚人的成就。

    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就職的學校,一些理工科的學者可以在30歲剛剛出頭的時候就獲得教授頭銜、博士生導師的資格。他們很年輕的時候就可以發表大量的高水平期刊的文章,這樣的速度對於文科學者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他們並沒有實驗室可以去,他們也沒有什麼資料採集。他們需要做的,是繼往聖之絕學,是不斷的在枯燈黃卷中熬夜苦讀,將人類幾千年來思想的精華,慢慢吸納到自己的大腦中。

    這個過程,是欲速則不達的。

    就我本人來說,其實也是在30歲左右的時候,才真正學會了如何寫學術文章。這樣一個漫長的學徒期,在理工科當中當然也是不可想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咸豐皇帝,如何能在太平天國與英法聯軍蹂躪下使國家成為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