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涵舍逍遙談紫砂藝術
-
2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關於書法的線條美,簡單說,就是線質和線形。線質,是指線條的質量,而線條的質量包含了力度、厚重以及動態;線形,是指線條的形狀,不同的點畫用不同的線條形狀來表示。
構建書法的線條美,首先是正確的用筆,古人對於用筆技法和線條的關係,有不少經典的論述,此處不贅言。其次,是用墨,用不同的墨色,增強線條的質感。如果籠統地說,就是用筆能“鋒開八面”用墨要“墨翻五彩”。
在書法學習中,認真讀帖,持之以恆地練習,在思考和練習中,感受書法線條的變化和形式,逐漸提升作品中的線條質量。
-
3 # 素清雲
書法的線條之美其實指的就是線的質量所帶來的審美感受,而審美感受也會因為不同的線質產生不一樣的美。那麼如何構建這些美呢?首先還是得從認識這些美開始,下面我就以各書體的線質所帶來的審美為例,簡要闡述這些美以及如何更準確的構建這些美。
沉著典雅篆書線質之美篆書的尤能體現書法單線美,雖然篆書是單線,但其中有十足的內涵。從篆書的形、意兩個方面來分析,就可以充分的挖掘篆書的內涵,同樣就可以提現其特定的線條之美。
篆書線條因其筆法逆鋒,故多以圓筆為主,加之流暢的走線就會形成特有的線條之美。古人善於把這些美如自然物結合起來說明,如將其比做玉箸,就是說它線條像玉一樣堅實而潤透,這也就是書法線條美之一的表現。
篆書作品
篆書線條因其莊正典雅的字形,故常常會使得字的線條產生獨特的意象美。這點上面古人就有過探討,如:
晉衛恆在《字勢》中說:“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突出,若龍騰於川;渺爾下頹,若雨墜於天。”
這段話的大意就是說篆書的線條具有弧度的優美,加上其弧度大小的對比產生了不少力量上的變化,由此產生許多意象美。因此就會有龍騰、雨墜的意境感,這是書法線條美的另一的表現。
靈動古拙的隸書線條之美隸書由篆書而來,是對篆書的結構和快寫,其特點除了有篆書沉著之美外,還靈動的美感,這樣的美感就是其特定的筆法和結構所決定的。
隸書多取橫勢,因此其橫向秩序感十足,這樣就會使得這些筆畫的線條十分有和諧的美感。這些類似於排列的線條,是具有設計的意味形式,這樣就會符合我們的很多人的審美習慣,從而使得組成它一套秩序的每一根線條都其美的特點。
隸書作品
隸書變篆書體,筆畫線條具有波、磔之美。波、磔也是其特點,所謂“波”就是其筆畫中撇有曲波的形態,這樣波狀的線條就十分的具有美感。其次“磔”就是橫畫中出“雁尾”部分的筆法,這樣的筆畫形態搭配“蠶頭”就會有和諧之感,再加之以速度,其美不名而狀,如:
蔡邕在《隸勢》中說:“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絕。纖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鍾簴設張,庭燎飛煙。”
這段話的大意就是隸書因此獨特的“分書”結構、波、磔筆法、相應速度等等因素,構成了許多如“鍾簴設張,庭燎飛煙”,簡言之就是富有秩序沉著又不失靈動的美感。
規整有度的楷書線條之美關於楷書的美也是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從其神采入手,第二是從其筆法入手,這樣對於楷書的線條美感理解就會比較全面系統。
楷書作品
對於楷書神采美上,古人總是擅長將其與自然中的現象進行比擬,如:
中《字勢》中說:“日處君而盈其度,月執臣而虧其旁;雲而上布,星離離以舒光;禾卉苯以垂穎,山嶽峨嵯而連岡;蟲跂跂其若動,鳥似飛而未揚。”
這句話的大意就是楷書如自然界中各類現象一樣,是對自然永珍美的概括提煉,其中尤為生動的當是“鳥似飛而未楊”,這就是楷書中筆勢、字勢美的生動寫照。由此可知楷書其神采若動,故字勢與筆勢亦是生動,是具有活潑的生命律動之美。
再從其筆法而言,楷書筆法較之隸書,多了許多規則,著名的代表就是“永字八法”其中對於橫、豎、撇、捺、鉤、點、短撇等筆法做了一個系統而又深入方法總結。這樣這些筆法所做出來的形態就會有許多的變化,再加上速度與筆意,使得這些筆畫線條有相互聯絡而又獨立存在的狀態。故楷書的線條之美在於其規矩合度,符合毛筆書寫的表達,融入聯絡就會產生包容大度之美,是上升到人品格上的美。
鍾繇楷書
孫過庭說:“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
這段畫的大意就是行書的的節奏運動其本身之美以及隨之所帶出來的輕重、粗細等變化之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行書線條之美就是其合宜的運動與節奏表達。
再說草書,草書貴使轉流暢,其筆法除了有行書速度節奏規則之外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性情的表達,但凡出色的草書大家都是擅長用草書來傳達性情,這就是為什麼唐代說草書大家張旭、懷素為“癲張狂素”了。這樣的評價可能放在其它方面是有詆譭他人的性質,但是若是以此來作為一個草書家的評價那是極高的讚賞。由於這樣的興情表達,草書的線條就會被賦予強烈的感情色彩,你甚至能夠從優秀的草書作品中看到創作者本人此時明顯的喜、怒、哀、懼,因此草書線條之美是深含強烈感情色彩的人性之美。
從各體書法中我們能明顯的感受到書法的線條在不同的規則體系下有不同的美,而需要感知哪些美還得從書法的深入理解學習來獲得。
草書作品
對書法的字型規則進行深入分析要想表達那些美,當然最開始的任務就是理解那些美,因此要想表達那些美就得從各體書法入手分析。除了自身的實踐臨寫感受外,還應該多對書法理論進行學習。理論具有指導實踐意義,不僅能夠指導書法創作,還能使你深入理解各體書法的規則,瞭解這些規則之後你就會對構建書法線條之美有更多的方向。
用正確的筆法從靜態書體中汲取養分篆書是所有書法的衍變基礎,而楷、隸書是對篆書穩重變化的極致探索。因此多從這三類書體進行訓練、體悟,增加書法的線條質量。在靜態書裡大多數人都會犯一個錯誤就是認為將筆按重一些就可以寫出高質量的線條,這樣理解明顯不合理。而正確的用筆方法是提高線條質量的關鍵,對於用筆方法古人有過許多探討,我認為董其昌總結的最好,他說:
“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
就是說用筆講究發力和提筆,這個提筆是保持毛筆在其彈性限度內最大的彈力,這樣寫出來的線條質量就會很高。以這種用筆方法來寫靜態書體,你就會明顯發現線條質量不斷提高,這樣你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從其中汲取營養。
米芾書法
提高線條質量還需把握行筆的靈活度線條質量除了其沉著穩重外還需要注意其點畫形態,而要想把握其點畫形態到位就需要提高用筆的靈活度,往往在行草書的書寫過程就會發現如果用筆靈活度不高則難以寫出其相應點畫,更不必說連貫氣息。米芾曾自稱:“善書者只一筆,我獨有四面。”他說古代擅長書法的人都之後出一鋒為“一筆書”而米芾他自己能夠四面出鋒,這就是用筆靈活的表現,從他的字中可以明顯看出靈活用筆所表現出來的線條質量感,因此對用筆靈活運用也是提高線質量的關鍵。
對各書體有一定的理解,加上不斷的提高線條質量,這樣你可以構建比較優美的書法線條。當然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還需要你長期堅持,不斷思考探索,這樣你就以明顯看出自己寫出線條美感的呈現。
-
4 # 神韻軒書法
書法的線條之美,美在外形。線條之美,美在內質,不同風格的作品,其線質各不相同,它也是風格組成的因素之一。
一、奇拙粗獷的線條之美
如《散氏盤》,枯筆行筆,結構朴茂。
二,線條有質樸渾厚之美
如《張遷碑》,多方筆,中鋒行筆,結構有拙趣。
三、線質方硬有雅拙趣
如《張猛龍碑》用筆方硬,主要體現在橫起筆、捺腳、轉折處、點等地方。
四、線條平和優雅之美
如王羲之《蘭亭集序》。用筆輕快靈動且有抒情意味。
五,線條有沉著痛快之美
如米芾《多景樓詩帖》。用筆中側兼用,爽利多姿。
六、線條有溫潤柔和之美
如董其昌行書,用筆較輕,多提少按。
七、線條蒼勁老辣之美
如沙孟海行書,運筆較快,多折少轉,有飛白,有碑味。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5 # 張正存
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書法的線條之美,是書法藝術之魂。被譽為“無聲的音樂韻律美,燦爛的圖畫意境美,有形的舞蹈節奏美”。書法美在外形,美在力度,美在秀麗與和諧,能給人以輕鬆、和美與寧靜之美,如同春天般的溫暖,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書法的線條之美是漢字藝術風格組成的因素之一。
書法中的點畫、結構、章法都是透過書法優美的線條來表現的,是有生命的形體。譬如顏真卿《自書告身帖》其書法線條蒼勁老辣,點畫圓挺,提按轉折交待分明,線條對比強烈,有大小、粗細、圓轉與頓挫之分,使結體雄偉寬博,因勢生形,勁峻秀潤,自然多姿,已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也是線條美的藝術魅力。
書法線條美在力度,美在神韻。書聖王羲之功力深厚,筆力強勁,其字跡有“入木三分”之神話。所以書法線條的力量體現書法的生命本質,是書法欣賞的基礎。書法的力度使線條具有彈性力量,使之精神飽滿。強調字具有硬度、份量、質感、骨力及神韻,使書法具有陽剛、勁健之美。
書法的線條之美,美在形質,美在神采。書法線條的質量是書法中的生命線,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只有高質量的書法用筆,高質量的線條,才能產生高質量的作品。
書法中的結構如同建築,必須端正平穩,講究嚴格對稱美,基中的點畫如橫、豎、撇、捺等是結構的基本構件,必須要依賴高質量優美的線條,才能使藝術作品具有審美情趣和藝術價值。
所以書法美的價值離不開優美的線條,是書法魂的外在因素之一,使國學文化藝術具有審美思想。
-
6 # 天福歌
書法氣吞山河陽剛美,
飛白瀑布十里傳蛙聲。
剛柔並勁彰顯字威武,
一氣呵成看
馬到成功。
-
7 # 雨翁
用敬畏之心寫字,寫出入木三分的筆劃,線條就美了。入木三分,不是墨團團,而是指、腕、臂、腰,甚至腿一起發力而就。所以,線條之美,美在全身諧調而穩定於指間的輸出。
拙見,謹供參考!
-
8 # 雜匯軒
中國書法在漫長的發展中,但單線條的變化已經具備了高度的抽象特徵。中國古代的書法大家本能地找到了“通貫大宇宙”的線,並在甲、金、篆、隸、楷、行、草等諸多體勢中加以層出不窮的變化,在龜甲獸骨、鐘鼎彝器、簡帛宣紙上輕歌曼舞,使這一根線“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永珍之美”。
力量美的體現有多種形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方硬的力量,
二是飽滿的力量,
三是彈性的力量,
四是摩擦的力量。
一、方硬
方硬是判斷字有無骨力的重要標準。
古人云“書貴瘦硬方通神”,就是強調字要具有骨力、有硬度。字若無骨,風采全無。
魏晉時代最講求風骨。
二、飽滿
飽滿是一種張力的體現,是力量渾厚、充盈的效果。
在書法中,飽滿多是體現一種拙厚的味道。
三、彈性
彈性體現的是一種韌勁,如同拉彎的弓,充滿勢能。
四、摩擦
摩擦是一種阻力,在書法裡常常以飛白、枯澀的線條展現。
-
9 # 讀曾國藩
美在運筆,正如常說,下筆如有神。神就是門囗,好壞一眼盡收眼底。人但有恆,事無不成。練吧,一直練到宇宙爆炸。
-
10 # 玉紫子
書法之美在於骨、在於飄逸、在於靈動,不同的人寫出的字型結構、力度、硬度,都可以演化成不同的風格。書法分為楷書、篆書、行書、草書、瘦金體、宋體、等等。書法之美在於磨練自己的意志、磨練自己的耐心,來自精神的鍛鍊與考驗。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緊促,越來越高速運轉,培養書法的愛好者是社會趨勢,可以從小孩開始學習,培養孩子們對待問題的態度,從容不迫!條理清晰分明。
-
11 # 嶺南孤客
可以這樣說,漢字除了“點”之外,“橫、豎、撇、捺”都是以“線條”來表示的。那麼,這個“線條”可以是絲線,也可以是鋼絲;可以是柳枝,也可以是木棍。在於書者要給觀者一個什麼形象。還是那句老話,除了字的結體需要外,關鍵在於書者的表意需要。誰能說哪種“線條”不能入字?
-
12 # 紅梅工筆佛畫
線條是書法藝術的語言, 其富有神奇的表現力和美感,線條不僅僅是書法的筋骨皮相,更是書家的精神氣韻將所作之書啟用,使之原神內蘊而華採外彰。
漢字書法之所以能成為獨特的藝術,主要因素是線條為其特有的主要構成元素。要深刻認識和理解中國書法,對書法線條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從而認識和把握書法藝術獨特的線條美。
一書法線條章法之美
中國書法最講法度章法,章法的內涵是及其豐富的。章法是關係到一副書法的整體問題,就必然與諸如筆力、筆勢、疏密、奇正、違和等規律,用筆、結體有著密切聯絡,線條美同樣也適用於章法。
線條書法藝術主要構成元素。書法是由長短粗細不等的線段,按照一定美的規律沿著一定的軌跡,有規律地進行各種空間組合建構的線條藝術。書法藝術線條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進化和無數前輩大家不斷實踐創新,從而變成適合現在文字書寫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章法表現形式,常以書體為根據,由於各種書體的用筆與結體都有較大差異,於是線條在章法上也就出現了種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楷書平正安穩,行書活潑躍動,草書浪漫奔放等等。
正如‘隨心所欲不逾矩’是人生活最美的狀態,書法也應該有章法,書法線條也體現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
二書法線條的力度之美
中國書法線條的力度,不是物理的作用力,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力精力氣力,也就是精神力量和精神氣,這種力跟物理的壓力是不一樣的。書法屬物質的東西,對付物質的東西要用物質的力度。可書法的線條是精神產物,對精神產物只能用精神的力量。
“力透紙背”並不是指一個人手臂有多大力,有多大勁。 啟功先生九十歲寫字,他寫的字還是很有力量。運動員有力量吧!你把他找來,拿一支毛筆在紙上劃,肯定劃出的線條沒力量。
對運筆當中的力,古人曾提出“萬毫齊力”的講法,是強調在書寫過程中每一根毫乃至萬根毫都要一塊用力,“力”要透過筆觸才能送到紙上,是指手指力、腕力和臂力同時配合運動。運筆很講究遲和疾,有時由疾轉遲,有時由遲轉疾,這種“變速度”運筆才能寫出書法線條的不同形態的力之美
力是書法線條的精神世界,也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內容之一。它即是書法的靈魂,也是書法的生命。力在書法線條中起主要作用,書法線條的美離不開“力”。
三書法線條的抽象之美
書法線條具有“最高抽象”的品格,是因為書法線條抽象得最徹底、最純粹、最富於觀念性。如果說中國繪畫線條、隨形賦形是初級抽象,幾何紋飾是二級抽象,“十八描”和種種“皴法”是三級抽象,那麼,書法發展到隸書就完成了繪畫的三級抽象,到楷書已演進到四級抽象,最後在草書中完成了五級抽象,也是最後抽象和最高抽象
中國古代繪畫中,線條固然沒有埋沒、圍困在“形”之中,但遠遠沒有從“形”中徹底解放;而書法線條則不然,到“隸變”階段,形的成分、“似”的因子已蕩然不存。到草書中,不僅隸書的“蠶頭雁尾”難覓蹤跡,就是楷書中的“弩”、“勒”、“啄”、“磔”等也被解構和異化了。可以說,書法(漢字)每前進一步,就伴隨著“抽象性”向上提升一級。
書法線條由於直曲、方圓、疾澀、長短、枯潤等形態的不同,其情感內涵肯定有差別,書法線條的高度抽象性既為書家創作的自由提供了無限可能性,也為人們欣賞書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書法線條的趣味和魅力,書法線條的美也正在於此 。
當然書法線條的美,遠遠不止這些,比如自然的美,流動的美,連續的美,似連非連,似斷非斷……如何構建書法的線條之美,駕馭線條有一定的難度,正因為這個難度而成為古往今來衡量一個書法家的水準高低雅俗的規則。
書法造詣的高深,在於他對線條的理解把握的能力,如何運用線條傳神造勢以達到氣韻生動境界的本領。 絕非一招兩式,幾個技巧就可以做到,需在不斷臨摹中識得章法,不斷書寫中悟得力度,還要修煉內功,提高涵養,注入精神也許會有所建樹。
書法是中國幾千年來,歷史沉澱下的藝術瑰寶,它的獨特之處在於,憑藉著獨具韻味的線條,在組合搭配下構建出意態萬千的翰墨華採!雖處方寸之地,卻盡現永珍之美!
-
13 # 茶韻書齋
書法的線條之美,美在柔媚,和諧,安祥和秀麗。能夠給人以輕鬆,愉快和寧靜的享受。如風和日麗,挑紅柳綠,鳥語花香似景觀。
如何構建優美的書法線條?優美的線條是透過點畫,結構,章法來體現。書法作品比較精細,圓潤,繪人以柔和與恬靜的感覺。其形象如同美女身體的柔美。線條流暢,筆畫間比賴疏朗和諧統一。有如王羲之的行書,顏真卿的楷書,懷素,張旭,岳飛,毛澤東的草書都能體現了優美的書法線條。純真的淺見。望指正。
-
14 # 呂永亮
書法的線條之美,美在哪裡?
真急人,其一不知道這種線條美標準是長的怎樣的,其二不知道這種美的屬性,難道不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嗎?
假如說音樂,喜歡流行音樂的觀眾人數一定是最龐大的,因為流行音樂樂器配備效果可以在廣場上進行萬人演出,而傳統古典音樂是絕不適合這種演出的。
這二種音樂怎麼比那個更好聽有意思嗎?書法中的字型不同,造成的線條表現形式池自然不同。
結語: 寧可相信物以類聚為上。
-
15 # 李行子
書法的線質,是書法的生命線。線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書法藝術的展現結果。如何實現書法高質量的線質?筆者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探析告訴我:一是書法的筆法,二是書者的氣力和韻味。書法的筆法,是實現線質質量高低的關鍵性筆法,沒有或不懂書法筆法的書者,寫書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輩子,其線質質量很難達到一個高標準的線質。書法的氣力和韻味,是實現線質質量高低的重要法寶。二者合一,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的書法線條,缺一不可。
-
16 # 安虎山書法
書法之美在於線條之美,美在哪裡呢?美線上條的力量上,美線上條的變化上,線條的變化很多,有粗細的變化,長短的變化,輕重的變化,方向的變化等等等等,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形成線條的美,線條的美使書法更加豐富了,更耐看了,更適合欣賞了,線條的美是書法的本質,沒有這個基礎,寫的書法作品是不耐看的,也就是說基本功不過關
回覆列表
“線條”一詞依然被頑強地沿用下來,人們似乎並未理會這些學者的良苦用心。其實早在民國時期,書論中就已普遍認為基本書法語言是線條、構成、圖案、藝術、美術等。3甚至李澤厚先生的巨著《美的歷程》也承認:“它以淨化了的線條美,……終於形成中國特有的線的藝術:書法。”除了“線條”,還有“空間”“結構”“形式”“塊面”“點、線、面”等很多原本在古代傳統書論中不存在的一些名詞或概念,都被運用到今天的書法研究中。
書法線條本身的審美價值展開分析,比如說書法線條具有“力量感”“立體感”“節奏感”“生命感”“抒情性”,或者認為不同形式的線具有不同的性格,所謂“垂直的線條尊貴、嚴肅、有力量;水平的線條給人的感覺是寧靜、平和、安穩;傾斜的線顯得不安、緊張、有動感。”這種心理學層面的分析很顯然是受到了西方現代科學與藝術的啟發。
另外一種常見的研究就是以中國哲學的視角分析書法線條的精神意蘊,強調其社會文化的象徵意義。早在1986年邱振中先生就在《線的藝術》一文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書法的形式語言便是線條的組織,線條是構成書法藝術形式的惟一手段…書法無疑是線的藝術…書法是一種關於徒手線的藝術”,但“只有當線條獲得足夠的表現力時,書寫才上升為藝術”。
文中所謂“足夠的表現力”來源於形式與心理的同構、書法與生命的切近以及藝術的純化。沃興華先生則進一步修正了邱的觀點:“邱振中先生說線條是構成書法藝術的唯一手段。我覺得這些觀點不對,書法不能只是線條的表現,而應當是點線對比,書法的形式語言就是點與線的造型及其組合關係。”
實際上“積點成線”,線條就是由點開始的連續運動的產物,點是線的最小單位。沃、邱二人的觀點本質上是一致的。陳振濂先生的專著《書法美學》開篇即雲:“一道烏金似的墨線,橫空劈來,在晶瑩潔白的宣紙上留下了一連串韻律。”這句話點出了書法藝術的美首先是由線條創造的,而這種美又充滿了韻律感。該書獨設一章專門討論線條的立體感、力量感、節奏感等美學價值。
用線條來概括書法藝術的本質或本體,直接將書法界定為“線條的藝術”;而另一方則認為線條之外還有精神文化的因素包含在書法藝術之中,不能簡單認為書法僅僅是線的藝術,還應含有“文心”。強調從形式與構成的角度來分析書法,並不否認線條的精神文化意蘊;而強調書法的文化價值,也並未完全脫離書法線條、點畫、空間等形式而成為徹底的形而上思想。
時代不同,書法的表現形態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不可能再回到古代的人文語境中去復原書法創作和書法理論。《書譜》雲:“馳鶩沿革,物理常然……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玉輅於椎輪者乎!”這裡講的就是書法要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道理。如果我們仍然停留在傳統的人文書法的思維模式中,而不求任何改變,那麼書法藝術就會越來越僵化。
任何一門藝術如果不再有新的發展,它的命運就會堪憂。書法這一國粹不應該被當作文物保護起來,更不能像電報和尋呼機那樣被送進歷史博物館,而應該融入到時代的洪流中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從西方美學、哲學、藝術、科學等領域尋求新的思維方法、新的表達模式,用來研究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未嘗不是一種有意義的探索。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經歷了大浪淘沙之後,“線條”這一概念終於逐漸站穩腳跟,為人們廣泛接受,這一事實本身也說明用線條來指代書法的基本構成要素和形式語言,是可行的、有價值的。
每一門藝術都擁有自身獨特的形式語言,如繪畫中的色彩、透視,雕塑中的空間,音樂中的音符、節奏、旋律等等。書法經歷幾千年的發展也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形式語言,只是在很長的時間內並沒有人主動從浩如煙海的、紛繁複雜的書法寶庫中提取具有普遍價值的一些基本語素。雖然古人早就提出諸如“氣韻”“形質”“神采”“意境”“筋骨”“雅俗”等豐富的審美概念,但這些概念往往過於抽象籠統,很難“落實”,不利於造就一種科學訓練體系。正如邱振中教授所言:“書法缺乏一個比較科學的訓練體系。比如音樂,可以為訓練基礎技術制訂一整套規範的、逐漸遞進的學習程式。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習者在完成這套訓練之後,可以說,他具備了基本技巧,但是沒有誰能對一位學習過十年或十五年書法的人講:你已經掌握了駕馭線條與結構的所有基本技巧。”